资源简介 海门中学高一生物6月考一、选择题1.核糖核酸酶是由一条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加入尿素会导致其变性并失去活性,当去除尿素后,它又会重新折叠并再次获得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核酸酶和核糖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B.肽链能折叠是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C.肽链重新折叠可能与氨基酸的R基结构有关D.氨基酸的排序信息储存于基因的碱基顺序中2.对冰皮月饼预拌粉水溶液中还原糖、蛋白质和淀粉进行鉴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处理后的溶液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鉴定还原糖时,所使用的双缩脲试剂需要现用现配C.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中,仅鉴定还原糖需水浴加热D.鉴定蛋白质时,CuSO4溶液加入过量,可能观察蓝色溶液3.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与其结构密不可分。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细胞核及其周围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B.内质网膜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物质的运输C.核纤层起支架作用,可能与细胞核的形态大小的维持有关D.人成熟红细胞核孔复合体的数量较少导致红细胞代谢较弱4.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Aa)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图甲细胞分别对应于图乙de段和图丙jk段C.图丙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与图甲相同D.图乙cd段和图丙gh段形成的原因都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5.某二倍体动物的黑毛和白毛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让黑毛雌雄个体(雌雄个体数量相等)自由交配,子一代中黑毛∶白毛=24∶1,则亲代黑毛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2/5 B.1/2 C.2/3 D.5/76.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不能用绿豆和蚕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来分别模拟D和d配子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C.实验二中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相同大小、形态的模型是为了表示同源染色体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7.下图为某真核细胞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其中泡状结构为复制泡,是DNA正在复制的部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复制泡中子链①的a、b端分别为其5'端和3'端B.DNA聚合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连接到子链上C.复制泡中的每条子链都是部分连续合成、部分不连续合成的D.图示体现了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单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8.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可能遗传给后代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蛙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殖,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9.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白化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C.调查白化病发病率,在社会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子女有白化病,父母可能表型正常,子女无白化病,父母之一可能患病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黑猩猩基因组差异只有3%,这为二者有共同祖先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B.适应具有相对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11.下图表示某酶的作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B.该分子内部会出现碱基互补配对C.催化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D.催化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12.(多选)如图是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处应为“演绎推理”,比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就属于此过程B.图中②处应为“因变量”,比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就是此变量C.图中③处应为“无关变量”,比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有机物产生量就是此变量D.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血红蛋白不适用于根据颜色反应的蛋白质成分检测13.(多选)图1表示生物体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图2是研究者发现一种突变酵母菌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此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b、c、d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均主要转化为热能形式,少量储存在ATP中B.c过程的三个阶段均会产生能量,b、d过程会有还原氢的积累C.c过程中CO2中的O只来自于葡萄糖,H2O中的O只来自于O2D.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菌繁殖速率小于突变体14.(多选)科学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这些基因的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发生膨大产生了可食用的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15.(多选)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II)和非同源区段(I、III),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I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女儿一定是患者二、非选择题16.干旱胁迫会降低小麦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造成小麦减产。小麦的光反应过程包括多个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光系统I和光系统II)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如图1所示。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潜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研究5-ALA能否增强植物抵御干旱的能力,科研人员选取小麦为实验材料,检测不同处理小麦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系统II位于 上。光系统II中丢失的电子由 中的电子补充;光系统I中也有高能电子,其受体是 。碳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2)得到图2结果的研究过程中,实验的自变量有 ,比较组别 (填数字),可以说明5-ALA能缓解干旱胁迫,但并不能使小麦光合速率恢复正常。(3)研究发现,由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的D1蛋白是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重要蛋白,干旱胁迫对D1的损伤最为明显。为了研究外源5-ALA缓解干旱胁迫的原因,某研究小组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PEG、5-ALA、相关测定设备等进行下列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①确定 预实验: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5-ALA溶液,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控制变量,开展实验喷施PEG模拟② 环境。 正式试验:随机将小麦均分为4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喷施5-ALA溶液,丙组喷施PEG,丁组喷施③ 。获取实验结果,分析④ 适宜条件培养一定时间,测定不同处理组别中小麦幼苗psb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净光合速率(Pa)(4)下图3和图4是研究小组记录的相关数据。据图分析,外施5-ALA缓解干旱对小麦造成的伤害的两个原因:① ;② 。 17.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最终微RNA(lin-4)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使翻译被抑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 。(写出两种即可)。如果过程A中出现差错,导致①的一个碱基被替换,但产生的④没有发生改变,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2)与过程B相比,过程A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3)图中涉及到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4)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 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18.水貂毛色有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受三对基因控制,其机理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P基因突变为Pr基因导致Pr蛋白比P蛋白少了75个氨基酸,其原因是 。(2)P、Ps、Pr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深褐色水貂基因型有 种。(3)研究人员利用3个纯系(其中品系3的基因型是HHttPP)亲本水貂进行杂交,F1自由交配,结果如下:①品系2的基因型是 ,实验一中F2灰蓝色水貂与亲本灰蓝色水貂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无法确定三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人员让实验二F1自由交配,若后代的深褐色∶银蓝色∶白色= ,则说明这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海门中学高一生物6月考一、选择题1.核糖核酸酶是由一条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加入尿素会导致其变性并失去活性,当去除尿素后,它又会重新折叠并再次获得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核酸酶和核糖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B.肽链能折叠是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C.肽链重新折叠可能与氨基酸的R基结构有关D.氨基酸的排序信息储存于基因的碱基顺序中【答案】A2.对冰皮月饼预拌粉水溶液中还原糖、蛋白质和淀粉进行鉴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处理后的溶液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鉴定还原糖时,所使用的双缩脲试剂需要现用现配C.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中,仅鉴定还原糖需水浴加热D.鉴定蛋白质时,CuSO4溶液加入过量,可能观察蓝色溶液【答案】B3.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与其结构密不可分。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细胞核及其周围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B.内质网膜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物质的运输C.核纤层起支架作用,可能与细胞核的形态大小的维持有关D.人成熟红细胞核孔复合体的数量较少导致红细胞代谢较弱【答案】C4.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Aa)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图甲细胞分别对应于图乙de段和图丙jk段C.图丙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与图甲相同D.图乙cd段和图丙gh段形成的原因都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答案】D5.某二倍体动物的黑毛和白毛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让黑毛雌雄个体(雌雄个体数量相等)自由交配,子一代中黑毛∶白毛=24∶1,则亲代黑毛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2/5 B.1/2 C.2/3 D.5/7【答案】A6.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不能用绿豆和蚕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来分别模拟D和d配子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C.实验二中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相同大小、形态的模型是为了表示同源染色体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B7.下图为某真核细胞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其中泡状结构为复制泡,是DNA正在复制的部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复制泡中子链①的a、b端分别为其5'端和3'端B.DNA聚合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连接到子链上C.复制泡中的每条子链都是部分连续合成、部分不连续合成的D.图示体现了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单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答案】A8.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可能遗传给后代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蛙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殖,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答案】B9.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白化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C.调查白化病发病率,在社会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子女有白化病,父母可能表型正常,子女无白化病,父母之一可能患病【答案】A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黑猩猩基因组差异只有3%,这为二者有共同祖先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B.适应具有相对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答案】B11.下图表示某酶的作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B.该分子内部会出现碱基互补配对C.催化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D.催化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答案】A12.(多选)如图是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处应为“演绎推理”,比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就属于此过程B.图中②处应为“因变量”,比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就是此变量C.图中③处应为“无关变量”,比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有机物产生量就是此变量D.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血红蛋白不适用于根据颜色反应的蛋白质成分检测【答案】ABC13.(多选)图1表示生物体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图2是研究者发现一种突变酵母菌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此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b、c、d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均主要转化为热能形式,少量储存在ATP中B.c过程的三个阶段均会产生能量,b、d过程会有还原氢的积累C.c过程中CO2中的O只来自于葡萄糖,H2O中的O只来自于O2D.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菌繁殖速率小于突变体【答案】BCD14.(多选)科学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这些基因的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发生膨大产生了可食用的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答案】AC15.(多选)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II)和非同源区段(I、III),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I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女儿一定是患者【答案】BD二、非选择题16.干旱胁迫会降低小麦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造成小麦减产。小麦的光反应过程包括多个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光系统I和光系统II)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如图1所示。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潜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研究5-ALA能否增强植物抵御干旱的能力,科研人员选取小麦为实验材料,检测不同处理小麦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系统II位于 上。光系统II中丢失的电子由 中的电子补充;光系统I中也有高能电子,其受体是 。碳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2)得到图2结果的研究过程中,实验的自变量有 ,比较组别 (填数字),可以说明5-ALA能缓解干旱胁迫,但并不能使小麦光合速率恢复正常。(3)研究发现,由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的D1蛋白是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重要蛋白,干旱胁迫对D1的损伤最为明显。为了研究外源5-ALA缓解干旱胁迫的原因,某研究小组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PEG、5-ALA、相关测定设备等进行下列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①确定 预实验: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5-ALA溶液,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控制变量,开展实验喷施PEG模拟② 环境。 正式试验:随机将小麦均分为4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喷施5-ALA溶液,丙组喷施PEG,丁组喷施③ 。获取实验结果,分析④ 适宜条件培养一定时间,测定不同处理组别中小麦幼苗psb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净光合速率(Pa)(4)下图3和图4是研究小组记录的相关数据。据图分析,外施5-ALA缓解干旱对小麦造成的伤害的两个原因:① ;② 。 【答案】(1) 类囊体膜 H2O NADP+ 叶绿体基质(2) 是否干旱、是否施加5-ALA 1组、3组和4组(3) 确定正式试验所需喷施的5-ALA浓度 干旱 PEG+5-ALA 5-ALA缓解干旱胁迫的原因(4) 提高了psbA基因的表达量,加快受损D1蛋白的补充,减少光系统II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提高了小麦幼苗的净光合速率17.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最终微RNA(lin-4)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使翻译被抑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 。(写出两种即可)。如果过程A中出现差错,导致①的一个碱基被替换,但产生的④没有发生改变,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2)与过程B相比,过程A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3)图中涉及到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4)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 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答案】(1) RNA聚合酶、4种核糖核苷酸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2) T-A 以少量的mRNA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相同的蛋白质(3)DNA→RNA→蛋白质(4)3/三18.水貂毛色有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受三对基因控制,其机理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P基因突变为Pr基因导致Pr蛋白比P蛋白少了75个氨基酸,其原因是 。(2)P、Ps、Pr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深褐色水貂基因型有 种。(3)研究人员利用3个纯系(其中品系3的基因型是HHttPP)亲本水貂进行杂交,F1自由交配,结果如下:①品系2的基因型是 ,实验一中F2灰蓝色水貂与亲本灰蓝色水貂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无法确定三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人员让实验二F1自由交配,若后代的深褐色∶银蓝色∶白色= ,则说明这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 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2) 分离 8(3) hhTTPsPs 1/3 27∶9∶2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检测生物试卷 - 原卷.docx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检测生物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