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41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41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41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2025 山东青岛模拟)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但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破坏机体免疫平衡而引发持续有害的炎症性免疫病理损伤,甚至导致炎症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研究发现Rhbdd3基因敲除的小鼠出现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的现象,更易发生炎症损伤和自身免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Rhbdd3分子对自身免疫病具有抑制作用
B. 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增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
C. 持续有害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
D. 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2.(2025 广东佛山高三月考)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过敏原,产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SLIT,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 能与过敏原相结合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C. 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
D. SLIT 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3.(2025 山东济南高三联考)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 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 HIV 后体内 HIV 浓度和辅助性 T 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 AB 段 HIV 浓度上升主要是 HIV 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 BC 段 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 CD 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 HIV
D. 曲线 EF 段辅助性 T 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 T 淋巴细胞大量成熟的结果
4.(2025 吉林四平高三联考)减毒活疫苗是在人工条件下使病原体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殖能力和免疫原性;亚单位疫苗是用化学方法获得病原体的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成分。某高校研发的某病毒疫苗的制备流程大致如下:将该病毒 S 蛋白的基因导入草地夜蛾细胞(sf9 细胞)内,然后提取 S 蛋白后制成用于注射的疫苗,用于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疫苗属于亚单位疫苗,其免疫持久性不如减毒活疫苗
B. S 蛋白基因导入 sf9 细胞的过程使 sf9 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注射该疫苗后,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激活 B 细胞的第二信号
D. 该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并同时产生大量抗体
5.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 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6.(2025 八省联考云南卷)花粉过敏是接触过花粉的机体再次接触花粉后,产生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
B. 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C. 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D. 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失调,不受遗传和个体差异影响
7.(2025 山东开学联考)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的物质 M 会激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并产生抗物质 M 的抗体,该抗体与骨骼肌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后,会引起患者肌无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 物质 M 刺激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一定需要浆细胞参与
C. 骨骼肌细胞膜上的 AchR 与信号分子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产生抗物质 M 的抗体的细胞不能识别物质 M
8.(2025 江淮十校联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是艾滋病的元凶,其复制速度快、变异水平高。研究发现,HIV 表面蛋白单个氨基酸改变可以导致蛋白构象从 “开放” 快速转变为 “闭合”,进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的双重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
B. HIV 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辅助性 T 细胞
C. 人体产生的抗体与 “开放” 和 “闭合” 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相同
D. 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 HIV
9.(2024 湖南卷)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PC 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 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 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 APC 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10.(2025 河北保定开学考试)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机制是过敏原刺激引起机体分泌 IgE 抗体,并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肥大细胞释放某物质促进鼻黏膜释放物质 P,从而引发鼻炎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合成并分泌 IgE 抗体
B. 机体产生抗体时,B 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C. 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 避免再次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11.(2025 湖南长沙十五中开学考试)细菌利用粘肽合成细胞壁的反应需要粘肽转肽酶的催化,青霉素的结构和粘肽的末端结构类似,能与粘肽转肽酶的活性中心稳定结合,是主要在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近年来,由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青霉素的临床用量逐渐提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霉素能与粘肽竞争酶的活性位点,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其细胞壁缺损
B. 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但有引发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C. 注入体液中的青霉素能消灭患者体内的多种病原体,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青霉素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经逐年诱导,敏感型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12.(2025 陕西模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生。HIV 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 经过程①将 RNA 和逆转录酶输入浆细胞
B. 抗 HIV 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过程③阻止 HIV 增殖
C. HIV 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 HIV 检测的重要依据
D. 艾滋病患者易患肿瘤的根本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13.(2024 贵州卷)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 ①④B. ②③C. ①⑤D. ③④
14.(2024 北京丰口模拟)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人工标记抗体可以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B.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使用免疫增强疗法进行治疗
C.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
D. 通过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可以增强患者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15.(2025 青海一模)机体感染病毒后,若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则会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引发 “细胞因子风暴”,造成机体受损。注射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灭活病毒失去了侵染能力,常被用来制备疫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些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会被 B 细胞摄取、加工处理
B. 免疫系统对入侵病毒做出的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 利用灭活病毒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几乎不能引起细胞免疫
D. 流感病毒疫苗对所有类型的流感病毒均具有杀伤力且效果持久稳定
二、非选择题
16.(2025 江苏盐城高三月考)如图是 mRNA 疫苗作用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mRNA 疫苗要装入脂质体中再注射,目的是防止 mRNA 在内环境中与 接触而被水解。
(2)根据图示,mRNA 疫苗在细胞内表达出病毒 S 蛋白后,要经 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 膜上的 MHCⅠ 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免疫。组成抗原肽的基本单位是 。
(3)过程⑤还会产生 ,这类细胞的作用是 。
(4)结合图示,特异性免疫类型分析,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相比,mRNA 疫苗的优势是 。
(5)疫苗的保护效力与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浓度密切相关,但随着时间延长,疫苗接种者体内抗体水平会下降,这是因为 。
17.(2024 山东菏泽一模)新冠病毒通过 S 蛋白识别细胞表面的 ACE2 分子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如图是 mRNA 疫苗在树突状细胞中合成以及树突状细胞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体外环境转录的 mRNA 会被树突状细胞识别和引起炎症信号因子释放,而哺乳动物细胞转录的 mRNA 并不会引发同样的反应。202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Katalin Kariko、Drew Weissman 经过研究发现,用假尿苷的 mRNA 代替尿苷的 mRNA 可减弱免疫激活能力,同时保留编码蛋白质能力,从而使得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 mRNA 疫苗得以开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图中 mRNA 疫苗的模板是          ,包裹 mRNA 疫苗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状细胞后,在细胞内表达出相应的产物,经        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      膜上的 MHCⅠ 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然后激活特异性免疫。
(2)图中过程表明激活 B 细胞必需的两个信号是                                 。
(3)体外环境转录的未修饰的 mRNA 被树突状细胞识别后,炎症介质释放并激活血管反应,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进而引起炎症部位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
(4)经过碱基修饰的 mRNA 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下列      (填写编号)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①氨基酸 ②tRNA ③ATP ④DNA ⑤核糖体
(5)结合图示,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疫苗相比,从特异性免疫类型角度分析 mRNA 疫苗的优势是                      。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D
解析:
A 项:Rhbdd3 基因敲除的小鼠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病,说明该基因产物对自身免疫病有抑制作用,正确。
B 项: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引发自身免疫病,而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升高,故其过度活化会增加自身抗体,正确。
C 项:免疫自稳是清除自身异常物质,持续炎症反应会破坏该平衡,正确。
D 项:题干中 “Rhbdd3 基因敲除小鼠出现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病”,说明炎性细胞因子升高可能是自身免疫病的诱因而非结果,因果颠倒,错误。
答案:D
解析:
A 项:抗体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正确。
B 项:过敏反应中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正确。
C 项:过敏反应一般不损伤组织,且有遗传倾向,正确。
D 项:SLIT 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浓度诱导免疫耐受,而非 “避免接触”,错误。
答案:B
解析:
A 项:HIV 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而非内环境,错误。
B 项:BC 段 HIV 浓度下降是体液免疫(抗体清除)和细胞免疫(裂解感染细胞)共同作用,正确。
C 项:感染后机体很快产生抗体,CD 段初期可通过抗体检测,错误。
D 项:辅助性 T 细胞成熟于胸腺,而非骨髓,错误。
答案:A
解析:
A 项:该疫苗仅含 S 蛋白(亚单位),无繁殖能力,免疫持久性弱于减毒活疫苗(可持续增殖),正确。
B 项:基因导入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错误。
C 项:激活 B 细胞的第二信号是辅助性 T 细胞表面分子与 B 细胞结合,细胞因子是促进作用,错误。
D 项:记忆细胞需分化为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错误。
答案:B
解析:
A 项: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伤口需暴露(而非密闭)以抑制其繁殖,错误。
B 项:过敏反应是免疫防御过强,正确。
C 项: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才能,错误。
D 项:抗毒素(抗体)保护时间短(数周),类毒素(抗原)可诱导记忆细胞,保护时间长(数年),错误。
答案:C
解析:
A 项:花粉过敏是免疫防御过强,而非免疫监视紊乱,错误。
B 项:再次接触时,花粉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而非受体,错误。
C 项:组胺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正确。
D 项:过敏受遗传和个体差异影响,错误。
答案:C
解析:
A 项: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均为自身免疫病,正确。
B 项:产生抗体(抗物质 M)需浆细胞参与,正确。
C 项:AchR 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错误。
D 项: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物质 M),正确。
答案:C
解析:
A 项:HIV 破坏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病原体,正确。
B 项:HIV 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识别辅助性 T 细胞,正确。
C 项:蛋白构象改变会影响抗体结合能力,故结合能力不同,错误。
D 项:HIV 不通过握手、拥抱传播,正确。
答案:D
解析:
A、B 项:APC 的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可存在识别病原体的受体,正确。
C 项:炎症和免疫过强会损伤组织,正确。
D 项:浆细胞不具备抗原呈递功能,不属于 APC(APC 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 细胞),错误。
答案:A
解析:
A 项:浆细胞无识别抗原(过敏原)的能力,错误。
B 项:B 细胞活化需要抗原刺激(第一信号)和辅助性 T 细胞结合(第二信号)及细胞因子作用,正确。
C 项:过敏反应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正确。
D 项:避免接触过敏原是主要预防措施,正确。
答案:A
解析:
A 项:青霉素与粘肽转肽酶竞争性结合,抑制细胞壁合成,正确。
B 项: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对其无效,错误。
C 项:青霉素是抗生素,不属于免疫过程,错误。
D 项:耐药性突变是自发的,青霉素仅起选择作用,错误。
答案:C
解析:
A 项:HIV 攻击辅助性 T 细胞,而非浆细胞,错误。
B 项:图中①是入侵,②是逆转录,③是转录,抗 HIV 药物多抑制逆转录(②),错误。
C 项: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可作为检测依据,正确。
D 项:艾滋病患者易患肿瘤是因免疫监视功能减弱,错误。
答案:A
解析:
①肺结核(结核杆菌)和④流行性感冒(病毒)可通过疫苗预防;②白化病(遗传病)、③缺铁性贫血(营养缺乏)、⑤尿毒症(器官衰竭)不可通过疫苗预防,故选 A。
答案:B
解析:
A 项:标记抗体可追踪抗原,正确。
B 项: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应使用免疫抑制剂,而非增强疗法,错误。
C 项:免疫抑制剂可降低移植排斥,正确。
D 项:输入抗体、细胞因子可增强免疫,正确。
答案:D
解析:
A 项:B 细胞可摄取、处理抗原(少数病毒),正确。
B 项:免疫系统对抗病毒体现防御功能,正确。
C 项:灭活病毒无侵染能力,难以激活细胞免疫,正确。
D 项:流感病毒易变异,疫苗仅对特定类型有效,错误。
二、非选择
(1)核酸酶(或 RNA 酶)
(2)蛋白酶体;内质网(或细胞膜);氨基酸
(3)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4)既能激发体液免疫,又能激发细胞免疫(传统疫苗可能仅激发体液免疫)
(5)抗体的寿命较短,且记忆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1)新冠病毒 S 蛋白基因;蛋白酶体;内质网(或细胞膜)
(2)抗原与 B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第一信号);辅助性 T 细胞与 B 细胞结合(第二信号)
(3)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引起水肿
(4)①②③⑤
(5)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传统疫苗可能仅诱导体液免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