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社会生活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认识社会生活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认识社会生活
【视频展示】播放包含在公园晨练、在菜市场买菜、在敬老院看望老人、在电影院观影等场景的生活短片。
情境导入
【提问互动】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场景?这些场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预设】
1.提升身体素质、改善精神状态。
2.保障饮食供应,体验生活气息。
3.传递爱心与温暖,弘扬传统美德。
4.提供娱乐休闲、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
【教师小结】这些场景展现了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我们可以从中探索了解社会的方式,进而认识社会生活的特点,引出课题。
一、了解社会的途径
2.学生分享。
【预设】
1.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公益组织等志愿服务,能直接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和社会问题,了解社会的多元需求。
2.深入社会生活场景。如日常购物与消费,在商场、超市、菜市场等场所,观察商品的种类、价格变化以及人们的消费行为,了解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还可以参与社交活动,参加各类聚会、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与不同的人交流互动,了解社会的文化氛围、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1.结合导入视频中的四个场景(在公园晨练、在菜市场买菜、在敬老院看望老人、在电影院观影),分组讨论:这些场景中,人们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的?
精彩课堂
3.通过报纸、电视新闻、网络等,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资讯和热点事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观点和信息,了解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关注社会舆论的走向。
4.学习研究与交流,如阅读书籍和文献。阅读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书籍、学术论文,系统地了解社会的结构、发展规律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
【教师小结】了解社会的途径有参与日常实践活动(如购物、运动)、人际交往与互动(如社区交流、志愿服务)、文化体验(如观影、参观)等。
二、社会生活的特点
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1)探究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活动。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分享:人们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文化活动的功能及实例。
小组讨论后教师利用图表归纳展示:
(2)展示不同种类的物质产品图片、文化艺术作品视频,以及不同职业人物的工作场景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的多样性、职业的丰富性。
(3)学生角色扮演(买菜时和商贩交谈、在敬老院教老人用手机、观看影片后交流看法)模拟不同交往场景,体会交往方式的丰富和社会关系的多样。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共同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社会生活中,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活力,令人期待。
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教师展示学生搜集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教师补充视频:我国航天领域的变化。)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预设】
1.通信方面:书信时代,信息传递慢,而5G视频通话让即时交流成为常态,无论距离多远,人们都能随时面对面沟通,极大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方便了情感交流与商务沟通。同时,也丰富了娱乐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分享生活、观看直播等。
2.交通方面:绿皮火车速度慢、耗时久,高铁则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促进了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和经济交流,也让人们的活动范围显著扩大,能够更便捷地去远方旅游、工作、学习,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其他方面的变化,如购物方式从实体店购物到电商网购;教育方式从传统课堂到在线教育。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产生变化的原因: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长等。
【教师小结】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3.社会生活的公共性
(1)小组讨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示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社会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2)分小组展示课前设计的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方案。
【预设】
1.满足公共需求: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图书馆等,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场所,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公共需求。通过共同建设和维护,可以让这些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促进社会交往:良好的公共空间是促进社会交往与融合的重要平台。人们在公共空间中互动交流,能增进彼此了解,加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社会关系。
3.提升城市形象: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维护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整洁、美观、功能完善的公共空间能够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现代风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传承文化记忆:许多公共空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载体。共同建设和维护公共空间,能够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让人们记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5.体现社会公平:公共空间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和维护能够确保其公平地向所有人开放,不论性别、年龄、种族、收入水平,每个人都能在公共空间中享受相应的权利和资源,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教师小结】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三、能力提升
【学生活动】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预设】
1.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志愿者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行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增强自己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能力。
3.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如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
5.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习法律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自身安全。
6.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
【教师小结】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通过观察、讨论、模拟实践等活动,我们不仅掌握了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不断发展变化、公共性的特点,也明白了参与社会实践、人际交往、文化活动等都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多彩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舞台,而我们每个人的点滴行动,也在共同塑造着社会的模样。
希望大家带着今天的收获,以更积极的态度拥抱社会生活,在未来的日子里,主动观察、用心体验,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增添温暖与活力。期待大家在课后的实践与调研中,能有更多新的发现与感悟!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认识社会生活
布置作业
1.记录一次社会活动经历,说明其体现的社会生活特点。
2.采访长辈,对比今昔社会生活的变化,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特色
1.生活化:以真实场景为依托,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理解抽象概念,体现“生活即教育”理念。
2.可视化:利用视频、图表等工具,将知识结构化、直观化,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
3.实践性:通过模拟活动和实践作业,推动学生从“认知”到“行动”,落实思政课育人价值。
课堂评价
1.小明通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了解社会的方式属于( )
A.网络浏览
B.实践体验
C.文化学习
D.人际交往
B
2.从“车马慢”的书信时代到即时通信的智能手机时代,这一变化最能体现社会生活的( )
A.多样性
B.发展性
C.公共性
D.复杂性
B
3.社区公园的健身器材属于公共设施,居民在使用时需要遵守“爱护设备、轮流使用”的规则,这体现了社会生活的( )
A.多样性
B.发展性
C.公共性
D.个体性
C
4.博物馆里的文化展览、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商场的促销活动,这些场景共同体现了社会生活的( )
A.单一性
B.发展性
C.公共性
D.多样性
D
5.某小组在设计“社区健身广场改造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 )
A.个人兴趣爱好
B.公共空间利用与集体利益
C.改造费用高低
D.周边商铺的商业利益
B
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场景一 小张周末参加了“关爱独居老人”志愿服务活动,陪老人聊天、打扫房间,并为老人表演节目。
场景二 在电商平台兴起前,人们购物主要依赖线下实体店;如今,网络购物已成为许多人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
场景三 某社区计划改造闲置空地,居民们通过线上投票、线下座谈会等方式提出意见,最终将其建成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公共广场。
(1)请分别指出上述三个场景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哪些特点,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结合场景一和场景三,分析人们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场景一体现了多样性,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精神需求,展现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样;场景二体现了发展性,购物方式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反映社会生活随时代进步而发展;场景三体现了公共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平衡个人与公共利益,凸显社会生活的公共属性。
(2)①实践体验: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场景一)直接感受社会;②人际交往:在社区座谈会中与他人交流意见(场景三);③公共参与:通过线上投票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场景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