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养成亲社会行为 议题式课件( 27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养成亲社会行为 议题式课件( 27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第2课时 养成亲社会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感动常在,我们再次重温感动时刻。
【播放视频】《温暖瞬间》。
情境导入
视频简介:2024总有一些美好与你我相逢。大叔用袋子帮鸭子遮挡阳光、小朋友与动物开心互动、宝妈与宝宝一起舞动……这些瞬间,记录下美好与感动!2025带着温暖逐梦前行。
【学习任务】你还知道或见过哪些感人的事例?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思考问题,自由发表观点。
【预设】
1.学生讲述感人的故事。
2.共同点:
(1)乐于助人、热情善良、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2)爱护小动物,人和小动物的和谐美好。
(3)热爱工作,坚守岗位。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军人担负着维护国家和人民安全的责任。
(5)善良、勇气、坚韧或无私的品质,往往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
【教师小结】细微瞬间或具体细节的力量大于一切,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让人铭记于心。感动人心的事物往往源自真实与真诚的情感。这些行为都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今天就让我们以榜样为例,养成亲社会行为。
总议题:由生活中感人的事探究养成亲社会行为
【议学情境】
1.引经据典:六尺巷。
精彩课堂
子议题1:知义——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2.视频《暖心老板》。
视频简介:某大型超市老板慷慨分享利润,提供员工高福利和长假期;某工厂老板允许员工带孩子上班,亲自辅导孩子,关心员工家庭;杂货铺老板善待智力残疾老人,接受其手绘纸币,持续九年帮助他……这些故事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关怀。
【议学任务】
1.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及体现的道理。
2.暖心老板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3.说出自己做过的感人的事。
【预设】
1.学生自主发言,讲述自己对六尺巷的了解。
“让墙诗”作者是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让墙”体现了张英谦和礼让,感动了邻居,邻居见贤思齐。六尺巷体现了古人化解矛盾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善良、谦逊、真诚、助人、勇敢、宽容、能够为他人着想、做事果断、与人分享、懂得合作、做人靠谱……
3.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感人的事。
(1)小学五年级,第一次给妈妈做饭。
(2)看到老人艰难地推车上桥,快步跑上前,帮忙推一把。
(3)课间在操场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扔到垃圾箱。
【活动说明】
1.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体会亲社会行为。
2.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做过的好人好事,注意语言表达。
【教师小结】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子议题2:探因——亲社会行为作用
【议学情境一】
视频:跪着的巨人——胡雷。
视频简介:90后身残志坚胡雷先生卖废品捐百万助童。
【议学任务】
1.有人称胡雷为“精神的高山”,他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2.胡雷为什么被称为“最美拾荒者”?
3.胡雷被称为“跪着的巨人”说明了什么?
【预设】
1.(1)坚韧不拔;胡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身体的残疾和生活的艰辛。
(2)无私奉献;自己努力生存,还用自己通过拾荒、卖手工艺品积攒的钱来帮助他人。
(3)感恩的心;因为自己淋过雨,就总想为别人撑一把伞。
(4)乐观的生活态度;持续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5)大爱无疆的胸怀;胡雷的爱心跨越了地域,帮助全国各地需要帮助的人。
(6)坚持和执着;胡雷坚持做公益长达17年,累计捐款超过百万元。
(7)自尊自强;胡雷拒绝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利用自己的残疾来获取名利,他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价值。
(8)谦虚的态度;在面对外界的赞誉时,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2.胡雷跪着翻了无数个垃圾桶、杂物堆、捡了无数个空瓶子、纸盒子,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钱,却都无私捐给了需要的人。他的过去并不美好,却愿意将美好散播人间。
3.虽然身体上处于“跪着”的状态,但他的精神和行动使他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巨人,战胜困境,展现出高尚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教师小结】他勇于挑战命运,在生活的困境中,凭借坚韧与善良,编织出一部温暖人心的传奇故事,为无力者注入力量,引领悲观者走向光明。我们要向胡雷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
【议学情境二】
【议学任务】
1.每一次的《感动中国》栏目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2.无数感动中国的人物,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了什么?
【预设】
1.从那些在平凡生活中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普通人物中,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
2.感动中国人物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人送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活动说明】小组讨论学习,由代表总结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教师小结】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感动中国的人物所呈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道德血脉、精神价值的历史传承,也是对世界、对未来响亮而自豪地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仅是凭着悠远千年的辉煌过去,更要依靠这些有情有义、敢于担当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承载者和传扬者。
子议题3:践行——养成亲社会行为
【议学情境】
古诗词鉴赏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3)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议学任务】
1.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
2.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预设】
1.(1)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强调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鼓励人们关心社会。
(2)你若用木瓜投赠我,我会用琼琚报答你。表达了报恩救急和相互扶持的道理和精神。
(3)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怨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体现。
(5)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2.启示我们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社会是我们成长的课堂,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活动说明】小组讨论,派代表展示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引导】这些古诗词不仅美丽动人,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道理,对于培养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师小结】社会是我们成长的课堂,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评价设计】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特色
1.在教学设计上,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明白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明白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
2.教学中联系贴近学生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道德规范,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教师利用大量的现实素材,给学生创设学习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引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评价
1.亲社会行为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青少年应该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李同学的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②回家后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
③通过小区群为社区工作建言献策
④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2.班主任请班委会为班级设计周六活动计划书。你认为下列哪项适合填入活动方式处( )
①参加清理小区卫生死角活动
②参加养老院献爱心活动
③去偏远地区支教
④去科研机构参观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3.对于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参加社会实践会影响学习
②我们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参加社会实践会让我们吃亏
③要积极开展有益于中学生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④中学生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4.“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是教材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 )
①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②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5.“双减”政策下,个性十足的寒假作业异彩纷呈。如:帮父母办年货、贴春联、寻找年俗文化知识、春节年俗视频图片采集活动、拟年夜饭菜单等。这些个性化的寒假作业( )
A.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B.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C.目的是解放家长,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D.表明全体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已全面形成
A
6.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对此,学校以“让成长在行走中生根发芽”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
【活动内容】周五,学校组织大家到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周六,班主任带领大家为农民伯伯的麦田拔草;周日,学校团委带大家到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
(1)同学们参加这些活动都是 行为的表现。
【活动意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研学旅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2)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探讨“国家提倡研学旅行的意义”,请你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活动期待】同学们参与本次研学活动,热情高涨,他们一致赞成:要主动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
(3)“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需要我们怎么做?
(1)亲社会行为。
(2)①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有利于青少年积极融入社会,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3)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②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③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