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友善待人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友善待人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3课时 友善待人
情境导入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各方力量迅速响应,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温暖瞬间。饭馆经营者熬夜为运送物资的司机做饭;震区小姑娘回忆被救经历,感谢消防员“有你们在,不怕”;男孩因地震失去父母,救援队员紧握着他的手安慰;医疗队救治晕厥村民;解放军战士为穿着单薄的小姑娘裹紧衣服;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送上热乎的饭菜……
师:同学们,地震是灾难,但灾难中往往最能看见人性的光芒。最触动你的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品质?
【预设】
1.友善。
2.热情帮助他人。
3.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教师梳理引导】
我们都感受到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的友善品质。友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它就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友善待人”。
【议学情境】
《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西藏定日县地震救援的温暖瞬间》。
【议学任务】
1.救援人员的哪些具体行为体现友善?
2.如果人们缺乏这些友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
3.说一说你经历过或看过的友善待人的事例及感受。
精彩课堂
总议题:友善,从价值认知到行动践行
子议题1:友善的意义
【议学活动】
1.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议学任务展开讨论,记录小组的观点和想法。
2.个人展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级分享,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教师小结】友善,就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生活中,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彼此尊重、包容多样,能够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营造互信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视频中“全国支援西藏”,正是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而友善正是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
子议题2:践行友善待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与人为善、守望相助,让友善的行为在社会蔚然成风。
【议学情境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区现场,救援队员夜以继日,不畏余震的危险,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却仍用双手挖掘出生存的希望;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眼神疲惫却专注,为伤员带来生命的曙光;志愿者们穿梭于灾区,搬运物资时满是灰尘的双手,安抚心灵时温暖的笑容,驱散了灾难的阴霾。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救援工作中。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为地震灾区提供急需的物资与支持。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心理援助同样不可忽视。许多灾后的生还者经历了心理创伤,政府与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
【议学任务】
1.如果你是地震中的伤员(被帮助者),你希望别人怎样做?
2.政府、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助人者)具体如何做到友善待人?如果政府只提供物资,忽视心理疏导;或志愿者只送物品,态度冷漠,会产生什么后果?
【议学活动】
1.围绕议学任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地震后的场景,并用“如果我是
,我希望别人 ”的句式撰写心理独白。
2.个人展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组间分享,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预设】
1.如果我是在地震中被困的人,我希望救援队员不要放弃、不怕危险,勇敢坚持,努力施救。
2.如果我是在地震中受伤的人,我希望医护人员能及时救治我。
3.如果我是政府人员……
4.如果我是医护人员……
5.如果我是救援队员……
【教师梳理】通过议学情境一的心理独白,体会友善待人,要换位思考。我们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善解人意,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友善待人,要助人为乐。我们要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尽己所能搭把手、出份力。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在道义上予以支持,在物质上予以帮助,在精神上予以关怀,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议学情境二】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冲突、矛盾,友善待人需要一些智慧。
八年级(3)班的篮球友谊赛中,小宇在抢篮板时,动作过大,不小心肘部撞击到了对手小航的肩膀,导致小航摔倒在地,膝盖擦伤。小航立刻起身质问:“你是不是故意的?”小宇红着脸辩解:“我不是故意的!”两人瞬间争执起来,周围同学纷纷围观,场面一度紧张。
在旁边观看篮球赛的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小燕:要做到友善待人,学会包容,没必要揪着“不小心的失误”不放。
小亮:不是大事情都要忍让,避免因小摩擦而破坏同学关系。
【议学任务】
1.你如何看待小燕和小亮的观点。
2.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我们应该怎样“宽容他人”,做到友善待人?
3.如果你是小宇,该怎样去解决?
【议学活动】
1.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及搜集的材料,辨析上述学生的观点,并分享如何宽容他人。(引导学生分析“宽容是有原则的”)
2.个人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预设】对于“不小心的失误”,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人。
教师追问:当对方多次犯同样的“不小心的失误”,是否需要宽容呢?
【预设】
1.如果小宇是故意冲撞、故意伤害他人,则不能轻易宽容。
2.小宇应该恳求小航的原谅,通过沟通化解矛盾。
【教师梳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对同学的无心之失,我们可以一笑而过;但对故意或恶意欺骗等行为,必须坚定说“不”。友善的宽容不是无底线的退让,而是对他人无心之失的体谅、包容。我们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人,不苛求他人,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因存在差异或矛盾就回避交往、拒绝合作。当然,宽容是有原则的,在涉及道德底线与法律等原则问题上,我们应不止步、不迁就。
【议学情境三】
场景一 午餐时间,小欣不小心打翻了餐盘,饭菜洒在邻座小宇的书包上。如果你是小宇,你会怎么做?
场景二 同学们在学校图书馆安静地看书,小琳却在旁边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你认为应该如何友善地提醒小琳?
场景三 在社区活动中,遇到一位视力障碍的老人在路口犹豫不决,不敢过马路。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议学任务】
学生分组进行场景演绎,展现友善待人的行为。
【议学活动】
1.学生分组抽取场景,设计并演绎友善待人的具体行为。
2.演绎结束后,分析在演绎过程中,扮演者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友善待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预设】
1.耐心倾听对方倾诉烦恼、鼓励对方、安慰他人等都是友善待人的行为。
2.对于他人的无心错误,谅解与宽容是友善待人的行为。
3.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友善待人的行为。
【教师梳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归纳。在日常生活中宽容他人、换位思考、乐于助人都是友善待人的行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担当,友善就会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让友善的行为在社会蔚然成风。
【评价设计】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待人意义深远,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做到宽容他人、换位思考、乐于助人,将包容与担当融入生活,友善便能成为习惯,让温暖与善意在社会处处绽放。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友善待人
教学特色
1.引入地震等重大社会事件,创设真实且具冲击力的情境,将抽象的“友善”概念具象化为灾难中互助救援、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友善在社会生活中的关键价值,激发情感共鸣,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
2.从地震事例延伸至学生日常生活,通过分析身边事例,鼓励学生反思、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友善行为,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策略,真正落实“做中学”的理念,实现道德认知与行为实践的统一,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议题式教学,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如“友善的意义”“践行友善待人”等议题展开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4.通过角色扮演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学生在冲突调解、关爱他人等场景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模式,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锻炼其人际交往的实践智慧,体现课程标准中“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
课堂评价
1.地铁车厢内,一位乘客因身体不适呕吐,旁边乘客纷纷避让。此时,中学生小林主动递上纸巾和矿泉水,并协助清理物品。友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当代价值包括( )
①维护个人利益,忽视集体价值
②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
③营造互信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2.做到友善待人,就要心怀善意,学会包容。下列对“宽容他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宽容就是无原则地迁就他人的所有行为
B.宽容就是遇到矛盾立刻回避交往,避免冲突
C.宽容意味着必须完全接受他人的观点和习惯
D.宽容是体谅他人差异,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同存异
D
3.友善,就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在班级围绕“如何友善待人”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友善需要真诚待人,也需要坚守道德原则
②讲原则会破坏人际关系,友善待人应避免冲突
③要做到心怀善意、包容他人,但原则问题需明确底线
④忍让是友善的表现之一,但需区分合理忍让与无原则妥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4.换位思考。我们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善解人意,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下列行为符合此要求的是( )
A.强迫同学按自己的想法组队
B.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直接打断
C.只关注自己的兴趣,拒绝参与集体活动
D.看到同学考试失利,主动安慰并分享学习经验
D
5.小辉参加求职面试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排在他后面的求职者家在外地,来时已买好回程的火车票,可面试排序靠后,回程时间将近,这位求职者非常着急。见此情形,小辉主动提出互换位置。
(1)小辉的行为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的哪一要求?
(2)在求职面试这一竞争场景中,小辉的此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3)材料启示我们,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友善。
(2)能够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营造互信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3)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在道义上予以支持,在物质上予以帮助,在精神上予以关怀,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善解人意,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