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会依法办事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学会依法办事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2课时 学会依法办事
展示课前调查问卷结果,并分析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调查问卷上的数据,分析一下这些数据分别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情境导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分析得也很到位。从数据来看,有一部分同学遭受过侵权,主要集中在人格的侵权、网络侵权。遭到侵权后一部分同学选择默默忍受,一部分同学选择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这反映出同学们的维权意识还不是很强,对运用法律方式维权的具体操作方式还不是很了解。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依法办事。
环节一 知法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予以保障。我国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力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关于未成年人权益最基本、最全面的一部法律法规,包括了对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保护、教育和文化的保护等多个方面。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主要包括了预防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教育改造和帮助。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和学校也需承担一定的责任。
精彩课堂
【情境任务】
上面材料提到的法律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法律?
【预设】
行政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民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刑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学生活动】列举你在生活中自觉守法的事例。
【活动说明】
1.(同桌之间交流2分钟)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自觉守法的事例,1-2例即可。
2.同学们可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来思考并分享。
【预设】
1.社会生活方面:在公交车上、过马路、图书馆、银行、高铁站等。
2.学校生活方面: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上课时、下课时等。
3.家庭生活方面:与亲人之间的相处、生活安全等。
4.网络生活方面:网络交往、网络消费等。
【教师小结】“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我们要自觉守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环节二 找法
【情境材料】法律盲盒。
1.婚姻家庭纠纷。
张阿姨因赡养问题与儿子产生矛盾。
2.农民工欠薪维权。
建筑工人李某被拖欠工资2万元。
3.房产继承公证。
李先生需要办理母亲遗留房产的继承手续。
4.商业合同纠纷。
创业者王某遭遇合作方违约造成15万元损失。
【情境任务】遇到以上问题,可以寻求哪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的帮助?
【预设】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学生活动】请学生派小组代表抽取盲盒,根据抽取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
【活动说明】组长做好记录,并指派发言人,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预设】对于不同的法律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的帮助。
【教师小结】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评价设计】
环节三 用法
【情境材料】法律特工行动。
任务挑战卡:
建筑工人王某被老板拖欠工资2万元,王某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某市“阳光餐馆”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市场监管局处以5万元罚款,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列入黑名单公示。餐馆老板张某对于市场监管局执行程序的合法性、事实的认定不认可,对处理结果表示不服,张某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林某与邻居李某因停车纠纷发生肢体冲突,造成李某轻伤二级(经司法鉴定),李某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情境任务】每组选取1个任务进行挑战,限时设计“维权行动方案”。
【预设】从法律依据、具体步骤、备用计划等角度设计“维权行动方案”。
【学生活动】
1.根据选取的任务,设计“维权行动方案”。
2.小组代表展示设计成果。
3.评选最佳设计(可行性、有效性、法律依据)。
【活动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展示成果,评选最佳设计。
【教师小结】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维权要主动,更要依法维权。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预设】解决问题靠法,我们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维权。
【评价设计】
同学们,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每个公民的具体行为构建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特色
本教学设计注重情境体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理解并学会依法办事。避免单纯说教,将法治教育细化为可操作的认知—能力—实践体系,提供分层实践任务满足差异化需求,真正实现了法治教育的知行合一。
课堂评价
1.当小明网购时,被商家虚假宣传,他首先应该( )
A.自认倒霉,不再网购
B.直接到法院起诉商家
C.保留证据,与商家协商
D.在网络上发帖辱骂商家
C
2.下列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是( )
A.李四想免费咨询如何投资股票
B.赵六为朋友代写普通聚会邀请函
C.王五要求律师帮其逃避交通违章处罚
D.张三因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工伤索赔律师费
D
3.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是( )
A.制定地方性法规
B.代替法院判决案件
C.对违法者进行拘留
D.通过协商化解民间纠纷
D
4.关于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诉讼成本低且耗时短
B.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
C.只有律师才能提起诉讼
D.所有纠纷都必须通过诉讼解决
B
5.当发现有校园欺凌事情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围观起哄
B.拍摄视频上传网络
C.私下找欺凌者报复
D.立即报警或向老师报告
D
6.初中生小芳在文具店买到劣质钢笔,商家拒绝退换。
(1)小芳可以通过哪些非诉讼途径维权?(至少写2种)
(2)如果非诉讼途径无效,她可以选择哪种途径维权?请说明理由。
(1)①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②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③请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2)民事诉讼。
理由:小芳与商家的纠纷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买卖关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需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