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课程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渊影响。活动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原因:①日美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荣氏纱厂国内原因: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激化阶级矛盾(根本原因)②“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③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顾维钧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二:阅读教材122页,梳理五四运动爆发的概况。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学生罢课学生被捕1919年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学生、商人罢课、罢工、罢市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初步胜利)“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和约签字”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三: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一:五四运动中有小学生决议不购食日制之奶糖,有牙医明白标示“不医仇人”,有南洋同学提议开除章宗祥学籍,并在校中铸像惩奸……为了抗日除奸,人人身体力行。至于处于社会底层的苦力、小工也上街游行,散发传单。“有小工数百人,游行街市,泥涂手足,油漆未涤,臂圈白布,上书一‘救’字。旁有类似排长者,手小旗,亦书‘救’字。前导一横额云:‘吾工界同人,从商学两界后,一致行动。’”“南市有身穿蓝衣之苦力多人,肩负白布旗,上书‘万众一心,坚持到底’八大字。还有苦力船工不为金钱所动,拒载过江日人。——整理自《五四细节》,陈占彪著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一位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材料二:五四运动的大功劳,是解放思想。我自己就解放了思想……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 ——茅盾性质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性质二: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性质三: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三: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社会:是一场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②思想:五四运动是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③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④历史: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四:阅读教材,梳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概况。时间中心载体团体传播 方式早期 组织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北京、上海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新思想传播、新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立志于改造中国的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大多已经认定了社会主义,而毗邻的苏俄则已经开始尝试着向东方国家输出革命了。——杨奎松《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建党背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法租界,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内容:①通过纲领,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建党:中共一大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问题: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用阶级斗争的手段,铲除私有财产制度,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中共二大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 中共“二大”,修正党的纲领,提出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问题:怎样理解陈独秀所说的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孙中山同感有必要彻底改造国民党,再造新民国。④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背景材料:孙中山从十月革命中看到到了“人类中的大希望”,从五四运动中看到了人民群众联合斗争所“带来的绝伦之巨果”。孙中山决定重整旗鼓,再造新民国……但是孙中山又看到,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都存在严重缺陷。——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2.三大政策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联俄:借助俄国的帮助进行革命斗争,“以俄为师”,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方法。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友好合作。扶助农工:组织、领导农民和工人群体加入革命甚至进行武装斗争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3.纲领、目标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民权主义: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与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相同,它成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也说明了孙中山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不仅明确提出反帝,而且关注和联合工农群众的力量。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工农运动、爱国反帝运动、反军阀争民主运动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几股革命潮流,相互推进,向前发展。4.过程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4.过程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下,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黄埔,通称黄埔军校。1924年5月5日开学。孙中山为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蒋介石则在军校中培植了他的一批亲信骨干。①黄埔军校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4.过程②工人运动: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为反对英法帝国主义制定新警律、妨碍中国人自由出入租借举行罢工。罢工坚持一个多月取得胜利,这是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涨的起点。③农民运动: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下,1924年7月共产党人彭湃等开始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共办6届,培养农运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在1925年,广东省37个县有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62万人。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广东举行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省农民协会。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孙中山逝世1924年9月中旬,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正在双方兵戎相见、战事正酣之际,直系军阀吴佩孚所部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推翻了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发动了北京政变。北京政变后,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为了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孙中山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应邀北上。1924年12月底,孙中山扶病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4.过程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2)开始: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3)意义: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5.北伐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国民党右派国民党内反对孙中山确定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右翼势力。国民党左派以廖仲恺、宋庆龄、汪精卫(后背叛)为代表。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6.失败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罹难。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公开反对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1926年3月和5月,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军权的关键一步)和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活动做出种种限制规定),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6.失败(1)原因: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2)标志: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②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上海街头的电线杆,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汪精卫6.失败虽然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国民革命最终失败。其表现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随着汪精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民革命遭到失败。这时,国民党、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已不再是各革命阶级联盟的组织,而变为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政党;国民政府已不再是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而变为地主买办阶级(独裁、内战、卖国)的政权;国民革命军已不再是革命的军队,而变为维护地主买办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出现新的形势革命面对新的敌人。6.失败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7.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尤其是帝国主义列强干涉、破坏中国革命,寻找代理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把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重视武装斗争(2)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缺乏统一和深刻的认识,未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8.经验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加速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3)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使中共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必须掌握对 革命的领导权和必须坚持武装斗争。(4)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9.历史功绩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