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第三节 种间关系-第2课时学习目标01通过建构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模型,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02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养成关注生产实践的态度目录种间的正相互作用01新课导入知识回顾:影响种群特征的生物因素随着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这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种内竞争源于种群内部个体对有限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争夺,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种群增长率越小。新课导入知识回顾:影响种群特征的生物因素种群内部的生物因素:(同种生物之间)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增长受限配偶领地食物等互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概念: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的关系。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清洁鱼为其他鱼类清除寄生物。大豆大豆根互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特点: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般不能独立生存)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互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举例:真菌与藻类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真菌藻类提供水、CO2、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互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其他实例:人体肠道内的某些细菌与人人体 肠道微生物营养、栖息场所多种维生素、阻止致病菌入侵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互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互利共生还表现为一方从另一方获得食物或隐蔽场所,同时回报给对方安全的生存环境,使其免遭捕食者或寄生物的攻击等。在一些海洋生态系统中,专门有一些鱼和虾以其他鱼类体表和鳃上的寄生物为食,而被清洁的鱼类则免除了寄生物的干扰。这种通常被称为清洁共生的关系在热带海域中比较常见。互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偏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概念:指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对其中一方有利,并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偏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海绵是一类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的多细胞动物,其身体中央有一中空的腔,主要营固着生活海绵体壁布满小孔,通过水的进出,既可摄取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氧,也可排泄废物。深海里一种俪虾在幼小的时候就通过海绵身体上的水孔进入海绵的中央腔内生活,这种俪虾长大后就“囚禁”在海绵体内,并以海绵的食物残渣为食。俪虾获得海绵的保护和食物,但对海绵无害。偏利共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藤壶是甲壳纲动物,常附着在岩石等硬物上生活。藤壶有时也附着在鲸的体表。鲸是水生哺乳动物,它和附着在其体表上的藤壶形成典型的偏利共生关系。随着鲸的游动,藤壶会把壳盖打开,伸出羽状触手滤食水流中的浮游生物。鲸的游动为藤壶的摄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鲸既没有从中得益,也没有因此受到危害。种间关系种间的正相互作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捕食种间关系种间的正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寄生寄生核心归纳——比较各种种间关系种间的正相互作用类型 曲线图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特点种间的负相互作用 捕食 “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竞争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一般有二:一是a取代b;二是a、b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相互抑制寄生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宿主b不可能全部死亡核心归纳——比较各种种间关系种间的正相互作用类型 曲线图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特点种间的正相互作用 互利共生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偏利共生 - - 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害原始合作 - 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独立生活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放眼社会生物防治是指依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用一种生物抑制或消灭另外一种生物(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同时,施用化学农药会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能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目前,生物防治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其方法主要包括以鸟治虫、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农林有害动物是一类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利用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捕食害虫,利用黄鼬、猫头鹰、蛇等捕食鼠类,利用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捕食害虫。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放眼社会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农林害虫也是一类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生物防治的方法很多。例如,用白僵菌制剂可以防治马尾松毛虫,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可以防治多种林业害虫,利用肿腿蜂可以防治天牛,利用花角蚜小蜂可以防治松突圆蚧。1.共生关系是指在同一空间中不同物种的共居关系,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合作等,其中偏利共生是指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对其中一方有利,并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下列各项共生关系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树干上的地衣、苔藓等附生植物借助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以获得更多光照和空间,附生植物和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②盲虾是营穴居生活的生物,隐螯蟹利用盲虾的洞穴作为隐蔽场所,同时也为盲虾引路导航,盲虾和隐螯蟹的关系是互利共生③鸟类为有蹄类啄去体外寄生物,有蹄类为鸟类提供食物,鸟类和有蹄类之间的关系为偏利共生④鸵鸟和斑马在一起时对共同御敌十分有利,鸵鸟视觉敏锐,斑马嗅觉出众,斑马和鸵鸟的关系为原始合作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课堂训练课堂训练解析: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的关系。树干上的地衣、苔藓等附生植物借助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以获得更多资源,这对附生植物有利,而对被附生植物几乎无影响,属于偏利共生,①错误;盲虾是营穴居生活的生物,隐鳌蟹利用盲虾的洞穴作为隐蔽场所,同时也为盲虾引路导航,盲虾和隐鳌蟹相互依存,分开后生活都会受影响,不能较好生活,是互利共生的关系,②正确;鸟类为有蹄类啄去体外寄生物,有蹄类为鸟类提供食物,鸟类和有蹄类之间的关系为原始合作,③错误;鸵鸟和斑马在一起时对共同御敌十分有利,鸵鸟视觉敏锐,斑马嗅觉出众,斑马和鸵鸟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它们的关系为原始合作,④正确。故D正确。2.生活在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吃下的木质纤维素为自身和白蚁提供营养,若没有鞭毛虫,白蚁会饿死;俪虾进入海绵的中央腔内生活,以海绵的食物残渣为食并受到海绵保护;大草履虫和双核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良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竞争 D.互利共生、寄生、竞争√课堂训练解析: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吃下的木质纤维素为自己和白蚁提供营养,若没有鞭毛虫,白蚁会饿死,两者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俪虾在幼小的时候通过海绵身体上的水孔进入海绵的中央腔内生活,长大后就“囚禁”在海绵体内,并以海绵的食物残渣为食,获得了海绵的保护,但对海绵无害,它们之间属于偏利共生关系;大草履虫和双核小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会相互竞争生存空间、养料等,所以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良好,它们之间属于竞争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3.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课堂训练课堂训练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其中a为被捕食者, b为捕食者;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A正确;乙图是捕食关系图, b生物与a生物起着共同进化的作用,B错误;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正确;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失了一种, 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