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课件(共24张PPT)__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课件(共24张PPT)__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种群
第二节 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
学习目标
01
通过比较、归纳各非生物因素是如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总结出这些因素与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目录
生态因子
01
水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阳光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温度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土壤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02
03
04
05
新课导入
积极思维
关键性因子是如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他认为,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随着关键性因子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事实1
新课导入
积极思维
关键性因子是如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从图中可看出,某种群数量随着某一关键性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在关键性因子最适区,生物最多;当关键性因子偏离最适区,生物不断减少;当关键性因子超过生物耐受范围时,生物将面临生存困难乃至死亡。
事实2
规律:
1.在关键性因子最适区,生物最多;
2.当关键性因子偏离最适区,生物不断减少;
3.当关键性因子超过生物耐受范围时,生物将面临生存困难乃至死亡;
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
生态因子
生长
发育
生殖
行为
分布
分类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
温度

种内
种间
捕食
竞争
共生
生态因子
土壤
水的作用:水是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水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水的生态作用
1.水影响植物的分布和__________,如土壤缺水,结缕草种群密度______,土壤水分
充足则种群密度增大。
2水影响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及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减小
生长发育
空间分布
阳光的作用:阳光给自然界带来光明、温暖和______。阳光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
阳光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能源
光的波长
光照强度
日照长度
不同波长的光对生物有不同的影响
应用:昆虫对紫外光敏感,具有趋光性,已被用于诱杀农业害虫。
阳光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的构成有重要作用,也能影响很多动物的行为。
植物开花与日照长短有什么关系?
积极思维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难以解释的现象:一是某个品种的烟草,在夏季即使株高2m也不开花:而在冬季的温室里,株高不到1m却可以开花。另一个现象是,在春季的不同时间播种某品种的大豆种子,尽管大豆植株的株高明显不同,但它们在夏季的开花时间差别不大。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导致了地球上的日照长短发生周期性变化。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是昼长夜短,夏至当日白昼最长;从秋分到春分是昼短夜长,冬至当日黑夜最长,如此循环往复。
科学家发现,油菜会在一段时间的长日照条件(每日连续光照14h以上)下开花,而在一段时间的短日照条件(每日连续黑暗14h以上)下不开花;相反,水稻在一段时间的长日照条件下不开花,而在一段时间的短日照条件下开花。
日照长短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短的不同需求,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分布: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自热带、亚热带地区;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自温带和寒带地区。
应用:研究植物对日照长短的适应,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阳光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日照长短对动物的影响
阳光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日照长短会影响动物的繁殖,还会影响动物的迁徙。
在日照时长周期性变化的长期作用下,各种生物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活动节律,它们的这种生理活动与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的特性,也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长期生活在某种温度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特征。
温度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长期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生物与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即使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生物如何适应低温环境?
积极思维
在形态结构方面,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动植物会以特殊的结构适应环境。例如,在寒冷和高山地区,植物的芽和叶片常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它们的芽具鳞片,叶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植株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恒温动物北极狐身体的突出部分小而短,毛细密柔软,皮下脂肪很厚。
生物如何适应低温环境?
积极思维
在生理生化方面,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动植物有不同的特点。一些植物细胞通过减少水分,增加糖类、脂肪、色素等方式,使植物的冰点降低,抗寒能力增强。一些恒温动物则通过增加体内的产热量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的恒定。
植物对于长期生活的土壤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并因此形成各种以土壤为主导因素的植物生态类型
土壤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可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酸性土植物

酸性土植物
胡萝卜
夹竹桃
碱性土植物
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分为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
土壤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海葵
马齿苋
海蓬子
冰草
土壤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土壤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土壤动物:土壤中和落叶下生存的各种动物统称为土壤动物。
土壤污染可以通过土壤动物种类的数量变化表现出来。
从水、阳光、温度和土壤等诸多生态因子对种群特征的影响可以看出,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而对于某一特定生物种群而言,在特定时期,某种生态因子会成为影响该种群的关键性因子。
土壤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1.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B.影响动物种群增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水分和捕食
C.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夏季萌发,主要受温度影响
D.东亚飞蝗爆发主要是气候干旱导致的

课堂训练
解析: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A正确;B、捕食属于影响动物种群增长的生物因素,B错误;C、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夏季萌发,主要受温度影响,C正确;D、导致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是气候干旱造成的,D正确。故选:B。
2.如图为某种昆虫在双因素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和相对湿度
B.温度一定时,随相对湿度增加,该昆虫种群数量增加
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生存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
D.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除非生物因素外,还有生物因素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图中显示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和相对湿度,A正确。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随相对湿度增加,该昆虫种群数量先增加后降低,B错误。相对温度为90%时,三个温度条件下,该昆虫在32.5℃时种群数量最大,推测相对温度为90%时,该昆虫生存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C正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湿度;还有生物因素,如天敌,D正确。
3.取相同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观察并记录其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是种群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单独培养时,这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C.从实验结果来看,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混合培养14天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说明双小核草履虫分泌毒素杀死大草履虫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解析:本题借助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A正确;单独培养时由于空间资源有限,两种草履虫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B正确;两种草履虫食性相似,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混合培养14 d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双小核草履虫在竞争中获胜,但不能确定双小核草履虫是否分泌毒素,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