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39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优质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39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优质课件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新课导入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
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6课
【课程标准】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目录

太平天国运动

瓜分中国的狂潮

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巩固练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840年前后全国平均气温达近三百年来最低点,同时,全国涝灾、雹灾和雪灾比以往100年明显增多…其间广西南宁地区农业失收更为严重,至少有10个坏年景。
——葛全胜、王维强《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与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近代中国灾荒纪年》
三次科举落第
1829年科举落第
1837年科举三度落第
大病一场
卧病“升天”见“上帝
接触基督教思想
建立“拜上帝”会
与冯云山一同在两广地区组织“拜上帝会”吸纳贫苦农民为信徒。
鸦片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自然灾害严重,导致人民生活困难
太平天国运动
2、过程
1
2
4
4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
定都天京
1855年
1856年
北伐西征
天京变乱
1864年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
军事上达到鼎盛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重建核心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政治上:依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保护私有财产;
思想上:开设新式学堂等;
外交上: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太平天国运动
3、革命纲领
1
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产品: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圣库制度)
分配:“无处不均匀”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反映农民追求社会平均的理想。
绝对平均主义,隅于小农经济。(空想性与落后性)
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本质是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没有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需求,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资政新篇》书影
太平天国运动
4、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兴土木,将两江总督府扩建为豪华壮丽的天王府,还从民间挑选嫔妃。其他诸王也竞相效尤,冠冕服饰,仪卫舆马,无不奢华。太平天国还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
——“马工程”:《中国近代史》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①经济: 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②政治:农民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目光短浅。
④组织: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在未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情况下,匆忙派孤军深入清朝统治比较巩固、军事力量比较雄厚的京畿地区,是太平天国在军事战略上出现的重大失误。
——马光遥《简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环自述》
(2)战略上的失误(如:北伐孤军深入)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原因)
4、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
5、影响
问题: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太平天国承担了这一历史任务了吗?
反侵略 ,反封建
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历史学家胡绳: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三年,清廷为了尽快平息太平天国起义,让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创建湘军。清朝执政者对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由重用而变为依赖,授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摘自朱云天《督抚制与中央——地方权力之争》
晚清四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 军队名称
左宗棠(1812-1885) 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 楚军
李鸿章(1823-1901) 直隶总督、军机首辅 淮军
曾国藩(1811-1872)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湘军
张之洞(1837-1909)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首辅 新军
(3)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地方势力)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影响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1、背景与原因
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致使领土主权丧失
内忧
外患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维护清朝统治
解内忧——镇压农民起义
排外患——抵御外来侵略
背景
原因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1、背景与原因
根据材料,概括洋务派提出的救国方法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目的: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2、主要内容
上海机器织布局
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创办新式学堂
性质:官办
内容:军事工业
性质:官督商办
内容:民用企业
天津机器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京师同文馆
上海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北洋舰队
建立新式海军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70-90年代 “求富”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上海
开平矿务 李鸿章 河北唐山开平
洋务运动
2、主要内容
2
(中央)
(地方)
军事工业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60-70年代 “自强” 江南机器 制造总局 曾国藩 李鸿章 上海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
天津机器局 崇厚 天津
民用企业
洋务派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洋务运动
3、评价
我(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意义:
(1)性质:
①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②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①引进了西方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3)局限性:
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促进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学习拓展)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思考:海防与塞防哪个更为重要?
任务:阅读教材99页,并结合地图指出中国出现的边疆危机
西北:英、俄
西南:法国
东北:日本
东南:日本
塞防?
海防?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1、塞防与海防之争
左宗棠
李鸿章
1875年3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5年4月,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2、新疆危机
1864年
新疆内乱
英国支持的浩罕国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
1875年
1878年
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4年
新疆建省
中俄《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81年
左宗棠制定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左宗棠“舁榇(抬着棺材)以行”,决心与沙俄血战。以清军兵威为后盾,曾纪泽于1881年成功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
——摘编自罗文华《清政府收复新疆再评》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3、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爆发
1883年
8月
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1884年8月
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5年3月
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885年6月
中法《越南条款》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1883年
12月
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
台湾建省
李鸿章
越已阴降于法,而我代为力征经营,径与法人决裂,则兵端既开,或致扰乱各国通商全局,似为不值;更恐一发难收,竟成兵连祸结之势
与吾华接壤,五金之矿甚旺,法人垂涎已久,若置之不顾,法人之得陇望蜀,势有固然。若各国从而生心,如英人觊觎西藏,日本并琉球,葡萄牙据澳门,鹰眼四集,圆向吾华……此固非决计议战不可也。
1885年
九年(1883),法人攻越南,(左)自请赴滇督师。
十年(1884),滇、越边军溃,召入都,再直军机。法大举内犯,诏宗棠视师福建 ——《清史稿》
中国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
与其赔款,不如拿赔款作战费。
1884年
刘铭传守台湾
对于大清,十个法国将军都还不如一个李鸿章能坏事
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 何以生为 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
冯子材
台湾孤注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以资震慑
左宗棠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4、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
8月
丰岛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正式开始
1894年
9月
平壤战役,清军大败
1894年
9月
黄海海战,重创日军,北洋舰队损失重大
致远舰邓世昌、
经远舰林永升
1894年
11月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1895年
2月
威海卫战役
李鸿章“避战保船”,全军覆没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日本在占领旅顺后,进行了长达4天的大屠杀,杀害2万多中国人
(1)过程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2)结果
条款 影响
让步 承认朝鲜独立 国际地位降低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激化阶级矛盾,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3)影响
①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③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④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 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
——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5)反割台斗争



全台非澎湖之比,何至不能一战?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惟有开仗。
——巡抚唐景崧七次致电清政府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台湾义勇军和刘永福的留台清军)
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下,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偿还2.3亿两赔款,清政府向列强高息借款。
1.三国干涉还辽
2.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3.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工矿利权
新阶段: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暂免被瓜分)
课堂小结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瓜分中国的狂潮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天国之兴 背景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天国之衰
天京事变、
后期重要领导核心、
《资政新篇》
天国之亡
天京陷落、
评价
背景与目的
兴起
内容和口号
评价
边疆危机
西北危机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过程
结果
影响
划分势力范围
三国干涉还辽
天国之盛
巩固练习
1.有学者指出,“清代兵权在咸丰前是掌握于中央的,其从中央落入私人之手,则始自湘军”,“由于湘军将帅得有总督、巡抚地位,进而形成所谓“督抚专政”局面。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清朝统治已经分崩离析 B.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湘军成为最大政治势力 D.督抚制度已经出现严重的弊端
2.《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据材料分析,三大土地政策( )
A.都明确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均维护农民利益并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
C.都体现反封建土地制度和关注民生理念
D.付诸实践后都一定程度满足了农民需求
3.洋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其中设总办、督办等职位,这些要职多由现职官员、朝廷重臣兼任,任职者被委以相应官阶品级,薪俸也依官阶来确定。由此可见,洋务企业( )
A.有利于近代化转型 B.带有浓厚封建色彩
C.注重提升生产效率 D.借鉴西方管理模式
4.左宗棠有感于单纯从上海采运洋枪洋炮运道太长、费用太巨,于1873年创建了兰州制造局,延请广东、浙江等地的工匠仿制西方新式枪炮及其配套弹药,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 )
A.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开启近代中国机器生产先河
C.有利于平定西北边疆危机 D.采用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
5.甲午战后至庚子事变前,清政府不仅在开封、太原、西安等地纷纷建立军事工场,东北的奉天、西北的新疆、西南的广西、贵州等边远地区也开始兴建近代军事工厂。这表明( )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B.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潮
C.洋务企业布局得以调整 D.清政府的国防意识增强
6.《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该地,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这里“辽”指的是( )
A.辽河地区 B.辽宁
C.辽东半岛 D.辽阳
7.1896年,英法签署《伦敦协定》,规定:“在云南和四川两省,中国已经让与或将来可能让与英国或法国的所有商业和其他特权及利益,都将为两国及国民和附属国人民所共同享有。”条约的签订体现了( )
A.英法同盟关系得以巩固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政府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权
8.晚清时期,东北北部的东清铁路采用俄式1.524米轨距,运费按卢布结算;东北南部的南满铁路采用日式1.435米轨距,运费按日元结算;西南的滇越铁路,采用法式1米窄轨距,运费按法郎结算。这一状况( )
A.阻断了国内南北之间商品流通
B.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C.是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折射出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