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新课导入辛亥革命第18课【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目录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肆巩固练习贰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遭受重挫,试图通过实行“新政”进行“自救”(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3)认识: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一、中央、地方机构的调整及冗员的裁汰。二、建立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军”、警察制度。三、调整和制定合乎近代规范的法律制度。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五、整理财政,改革币制。六、废科举,兴学校。1901年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向美国人民的呼吁》 ( 1904年8月31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三民主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难点解读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张通过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其目的是防止少数人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而获取暴利,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提供资金支持。例如,在城市中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地价值不断上升,通过平均地权,可使这部分增值收益用于公共事业,如修建道路、学校、医院等。节制资本:孙中山认为要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主张限制私人资本的过度发展。对于具有垄断性质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如铁路、矿山、银行等,应由国家经营管理,以避免少数资本家对这些行业的垄断和剥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三民主义的评价:(1)进步性①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②反映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民生富裕的愿望;(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①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②反封建不彻底(封建土地私有)③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大多数人民所需要的,就只是“推翻满清”,至于推翻满清以外的事,则他们所不问。所以辛亥革命的结果,便只是将满清推翻了。——徐天一《今之革命与革命者》192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2)发展:孙中山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辛亥革命前的各次起义形势图七十二烈士之墓徐锡麟秋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3、预备立宪(1)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2)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钦定宪法大纲》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四、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之,议院不得干涉;五、统帅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六、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交决;七、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钦定宪法大纲》五大臣出洋考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3、预备立宪1(3)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清皇族内阁合影总理大臣 奕劻(皇族) 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 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农工商大臣 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 寿耆(皇族) 协理大臣徐世昌(汉)协理大臣 那桐(满)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 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 唐景崇(汉)立宪派彻底失望转而支持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下诏“仿行宪政”颁行新官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改革革 命兴中会成立广州起义中国同盟会成立宣布实施“新政”废除科举制度1901189419051895190619051910萍浏醴(lǐ)起义190619111907镇南关起义、钦州起义1908设立资政院第一届内阁成立河口起义黄花岗起义19081911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知识链接】保路运动1910年,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4国银行团借款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则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从而导致辛亥革命的总爆发。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辛亥革命形势图及武昌起义形势图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堂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①历史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走不通。②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③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⑤群众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2)偶然性: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1、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国名:中华民国时间:1912年1月1日首都: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国旗:五色旗意义: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扩张投机革命隐藏失败危机2、 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中华民国的建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②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民主宪法③内容: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五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平等自由——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三权分立——防止专权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④意义:具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点。⑤局限:因人设法,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①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的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②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③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④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清政府施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袁)“在中国有信誉……是唯一可望从目前动乱中恢复秩序的一个人”,“是中国人民中最受信任的代表”。——据《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整理袁世凯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2)结果:①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②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清帝逊位诏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溥仪(幼年)袁世凯称帝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积极意义1(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剪辫子 放足运动 中山装 西式婚礼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局限性1(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材料:辛亥革命 “基本是一场失败,不是一个创造”,仅是“政体的变革”。——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800~1985)》材料: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材料: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材料:革命家吴玉章回忆录中这样记载:“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帝国主义、立宪派、旧官僚)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体现:①纲领——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农民——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基础。③政党——同盟会组织涣散,在革命胜利时已四分五裂,普遍倾向妥协,起不到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④军队——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革命武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取的反帝反封建的胜利!【知识拓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课堂小结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清末新政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预备立宪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意义:政治、经济、思想、风俗文化局限性背景内容认识兴起发展背景爆发结果建立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原因清帝退位就任临时大总统巩固练习1.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大学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 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C.维新运动渐入高潮 D.天朝上国观念盛行2.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该学者意在说明清末新政( )A.成功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B.为当时的中国找到真正出路C.客观上顺应了现代化的趋势 D.目的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对省、道、县级等行政机构的存废进行了讨论,最终否定了当时呼声最高的联邦制方案,也否定了废省的方案,而是强调省之区域暂时维持现状。这一决定( )A.有助于稳定革命后的社会秩序 B.加速了南北和谈进程C.强化了临时政府的地方管治权 D.重塑了民主共和政体4.武昌起义后,南北双方多次协商《清帝逊位诏书》文稿。最终袁世凯擅自将底本中的“即由袁世凯以全权与民军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协商统一办法”一句,改为“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并单方面提前公布。这( )A.加剧北洋军阀割据 B.折射出政治转型的复杂性C.引发了“二次革命” D.开启了政党政治的新尝试5.中华民国建立后,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相当的行政权,而《中华民国临时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治格局。这一政治构架( )A.是仿效法国制度结果 B.使总统府和国务院对立C.旨在防范袁世凯专权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6.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该学者的观点肯定了民国政府( )A.推崇尊孔复古 B.完善代议制民主C.颁布《临时约法》 D.加强中央权力7.在士绅、地主为主要势力的各省谘议局的推动下,许多省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但是,立宪派、旧官僚在南方各省完全掌握政权或在政治上占有绝对优势。这说明( )A.立宪派看清封建政府支持革命 B.清政府统治权威开始动摇C.辛亥革命潜伏面临失败的危机 D.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8.辛亥革命后,更多的人对政党和实业产生兴趣,“作诗填词者,千无一人,习经读史者,万无一人,躬行实践为身心性命之学者,旷世无一人也”,从事法律、政治、金融、实业等成为青年人的主要出路。这表明辛亥革命( )A.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B.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C.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 D.彻底废除了科举取士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