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工程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5 广东)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生态文明理念最能体现生态系统的( )A.整体性 B.独立性 C.稳定性 D.层次性2.(2025 湖北)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湾水秀的生态空间。下列措施不符合以上精神的是( )A.通过大规模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进行保护C.对过度利用的森林与草原进行封育,待恢复到较好状态时再适度利用D.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3.(2025 湖北)深秋时节,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常会收集大量糖泥堆置于池塘周边,待其自然风干,再经过冬季自然腐熟后,次年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塘泥不能直接用作有机肥是因为其水分含量过高B.腐熟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微生物的分解活动C.处理后的塘泥作为有机肥,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D.塘泥的资源化利用符合生态学循环原理,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4.(2025 选择性)为修复矿藏开采对土壤、植被等造成的毁坏,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对矿区开展生态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修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B.修复应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因地制宜配置物种C.修复后,植物多样性提升,丰富了动物栖息环境,促进了群落演替D.修复后,生物群落能实现自我更新和维持,体现了生态工程整体原理二.解答题(共1小题)5.(2025 浙江)浙江某地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以杨梅栽培为核心,在杨梅林中适度混载茶树,放养鸡、蜜蜂等生物,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种养模式,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回答下列问题:(1)杨梅林中搭配种植茶树,使群落水平方向上出现 现象,让这两种经济树种在同群落中实现 ,达到共存。(2)林中养蜂能促进植物的授粉与结实。蜜蜂之间借助“舞蹈”相互交流,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属于 。林下养鸡有助于除草、除虫,鸡粪可为系统提供肥料,但鸡的最大放养量不宜超过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鸡吃昆虫与吃相同质量的杂草相比,消耗该生态系统生产者的 更多,原因是 。(3)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与单一杨梅林相比,可获得杨梅、茶叶、鸡和蜂蜜等更多农产品。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复合种养系统实现了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复合种养系统的意义有 (答出2点即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工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5 广东)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生态文明理念最能体现生态系统的( )A.整体性 B.独立性 C.稳定性 D.层次性【考点】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专题】正推法;生态环境;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解答】解: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2025 湖北)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湾水秀的生态空间。下列措施不符合以上精神的是( )A.通过大规模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进行保护C.对过度利用的森林与草原进行封育,待恢复到较好状态时再适度利用D.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考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专题】正推法;生态工程;解决问题能力.【答案】A【分析】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解答】解:A、大规模围湖造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A错误;B、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进行保护,B正确;C、过度利用的草原,应封育,待恢复到较好状态时再适度利用,以保护生态系统,C正确;D、为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并积极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的应用实例,能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2025 湖北)深秋时节,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常会收集大量糖泥堆置于池塘周边,待其自然风干,再经过冬季自然腐熟后,次年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塘泥不能直接用作有机肥是因为其水分含量过高B.腐熟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微生物的分解活动C.处理后的塘泥作为有机肥,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D.塘泥的资源化利用符合生态学循环原理,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考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专题】正推法;生态工程;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1.自生原理: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能力。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如物种间的共生、竞争等关系,实现自我修复与维持稳定。例如构建生态系统时合理搭配不同物种,让其能自行发展。2.循环原理: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像自然界的碳循环、氮循环等,避免物质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整体原理:从整体出发,不仅考虑自然生态系统,还兼顾经济和社会等系统。要求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将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相结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比如生态农业不仅注重生态保护,还关注农民收入和社会需求。4.协调原理:注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调与适应。考虑生物的生态适应性,避免生物与环境不匹配,同时也要防止生物之间竞争过于激烈等,维持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解答】解:A、塘泥不能直接用作有机肥,主要原因不是水分含量过高,而是其中含有较多未分解的有机物等,需要经过腐熟过程让微生物将其分解转化为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物质,A错误;B、在腐熟过程中,微生物的分解活动将塘泥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所以微生物的分解活动发挥核心作用,B正确;C、处理后的塘泥作为有机肥,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及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C正确;D、塘泥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肥料,符合生态学循环原理,减少了资源浪费,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机肥相关知识,涵盖塘泥不能直接作有机肥的原因、腐熟过程的核心因素、处理后塘泥对土壤的作用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生态学意义等,都是高中生物学中生态与环境、物质循环等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4.(2025 选择性)为修复矿藏开采对土壤、植被等造成的毁坏,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对矿区开展生态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修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B.修复应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因地制宜配置物种C.修复后,植物多样性提升,丰富了动物栖息环境,促进了群落演替D.修复后,生物群落能实现自我更新和维持,体现了生态工程整体原理【考点】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环境;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解答】解:A、矿区土壤常因开采导致污染、结构破坏或肥力低下,修复时需先改良土壤(如去除污染物、补充养分等),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A正确;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因地制宜配置物种,B正确;C、植物多样性提升后,可为动物提供更多食物和栖息地,促进动物种类增加,推动群落向更复杂、稳定的方向演替,C正确;D、生物群落的自我更新和维持体现的是自生原理,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作答。二.解答题(共1小题)5.(2025 浙江)浙江某地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以杨梅栽培为核心,在杨梅林中适度混载茶树,放养鸡、蜜蜂等生物,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种养模式,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回答下列问题:(1)杨梅林中搭配种植茶树,使群落水平方向上出现 镶嵌分布 现象,让这两种经济树种在同群落中实现 生态位分化 ,达到共存。(2)林中养蜂能促进植物的授粉与结实。蜜蜂之间借助“舞蹈”相互交流,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属于 行为信息 。林下养鸡有助于除草、除虫,鸡粪可为系统提供肥料,但鸡的最大放养量不宜超过 环境容纳量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鸡吃昆虫与吃相同质量的杂草相比,消耗该生态系统生产者的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更多,原因是 能量逐级递减,食物链环节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 。(3)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与单一杨梅林相比,可获得杨梅、茶叶、鸡和蜂蜜等更多农产品。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复合种养系统实现了 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复合种养系统的意义有 提高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出2点即可)。【考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研究能量流动实践意义;信息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工程;理解能力.【答案】(1)镶嵌分布;生态位分化(2)行为信息;环境容纳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能量逐级递减,食物链环节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3)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提高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解答】解:(1)杨梅林中搭配种植茶树,使群落水平方向上出现镶嵌分布现象,让这两种经济树种在同群落中实现生态位的分化,减弱竞争,达到共存。(2)林中养蜂能促进植物的授粉与结实。蜜蜂之间借助“舞蹈”相互交流,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林下养鸡有助于除草、除虫,鸡粪可为系统提供肥料,但鸡的最大放养量不宜超过环境容纳量。生产者同化量中的能量一部分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而鸡吃昆虫与吃相同质量的杂草相比,消耗该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更多,原因是能量逐级递减,食物链环节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3)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与单一杨梅林相比,可获得杨梅、茶叶、鸡和蜂蜜等更多农产品。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复合种养系统实现了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复合种养系统提高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故答案为:(1)镶嵌分布;生态位分化(2)行为信息;环境容纳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能量逐级递减,食物链环节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3)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提高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考生的识记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