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42张PPT+1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42张PPT+1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明白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认同阶级和国家产生的过程,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科学精神:学会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公共参与: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目录
CONTENTS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练
01
02
03
04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一)原始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状况:非常低下
(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2)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联合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年对东乌兰木伦河流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
  考古人员在此一流域发现了99个旧石器地点,出土近万件人工打制的石器。考古人员初步认为,这是距今4.5万年至7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古人类遗址。这些新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古人类行为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旧石器时代的发现?
3.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3)产品的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根本原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
思考:原始社会人们是以什么组织形式进行生活、生产活动?
(一)原始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4.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1)社会组织:氏族。
(2)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亲近的氏族构成部落,有些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一)原始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5.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一)原始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
(二)奴隶社会
1.阶级的出现
(1)阶级的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2.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产品分配关系: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二)奴隶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思考:假如你是一个奴隶主,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对待经常反抗的奴隶?
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奴隶制国家产生——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统治阶级的工具

4.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1)原因: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奴隶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注意:(1)阶级和国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先有阶级,后有国家。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
生产力
金属工具
(铜铁并用铜为主)
生产力低下
生产关系
所有制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分配方式
人的关系
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生活资料
奴隶毫无自由,被强制劳动。剥削与被剥削
上层建筑
王的出现
国家诞生奴隶主专制
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及演进
阶级社会诞生了
5.奴隶社会的进步意义:
城市的出现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奴隶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产品的分配方式: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进步性: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

剥削者
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的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相对于奴隶有一定人身自由
有自己的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VS
地主阶级
剥削者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4、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有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才出现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5、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性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拓展!
6.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1)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政治上)
(2)为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人民思想。(思想上)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昔,蛟龙蟠于朕母身,乃有朕!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二)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产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
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
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
通过“圈地运动”等实现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等实现
(2)特点:
工人

剥削者
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失去生产资料
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VS
资本家
剥削者
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剥削的秘密: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隐蔽性: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隐蔽性。
拓展!
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雇佣劳动创造的价值
(工人劳动总量16小时)
劳动力价值
(付给工人的工资)
4小时 \2便士
剩余价值
(资本家无偿占有)
利润来源
(12小时)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钱,我有了,而且很多!现在,我想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利!
痴心妄想!
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呵呵!真的是痴心妄想吗?
新兴资本家
(二)资本主义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手段:新兴资产阶级和思想家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3)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4)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资本主义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2)主要表现:
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闲置;
②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
③信用关系破坏,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二)资本主义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矛盾
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
(二)资本主义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知识拓展:相对生产过剩和绝对生产过剩
相对生产过剩是指人们有需求但无购买能力。绝对生产过剩是指生产的数量已经大于人们需求的数量了。
中国的房产市场由于价格太高老百姓买不起导致房子大量空置,看来房子好像是过剩了,实际上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是生产相对过剩。
如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了,不需要更多的房子了但是还有大量房子未售出就是生产绝对过剩。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解决
(1)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在阶级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3)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4)地位: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5)解决办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资本主义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关系
私有制的确立
形成、生产力、生产关系、
主要矛盾、国家
产生、生产力、生产关系、
主要阶级关系、主要矛盾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对应 社会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决定
决定
构成
小结:五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新旧石器
金属工具
铁器农耕
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
自动化
社会化大生产
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的关系:平等互助的关系
分配制度:平均分配
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资并完全占有奴隶
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
分配制度: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保障
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人的关系: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
分配制度: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徭役、高利贷、苛捐杂税,农民占有部分劳动成果
所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人的关系: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
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的关系:平等互助的关系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
氏族制度
阶级、国家产生
奴隶主专制
封建君主专制、森严的等级制度。封建迷信、道德,君权神授等思想
自由平等博爱
民主政治制度等
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课堂小练
1.2025年4月24日,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泊所遗址是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出土有“滇国相印”封泥、“益州太守章”封泥、简牍等重要遗物。河泊所遗址的发掘成果实证了西南边疆自古以来的国家认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叙事的重要范例。关于该遗址反映的社会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②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③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出现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劳动人民深受压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
2.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佐村,是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5100年至4700年。遗址内发现数百万粒炭化稻米、国内最早大范围使用的白灰面装饰建筑实例、年代最早以及布局最严整的“宫城”、制作水平高超的白陶、黑陶、绿松石珠等贵重物品和涂抹朱砂的石镞、骨镞、石斧、石刀、纺轮等。这表明该遗址所在的时期(  )
①属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
②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③人类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
3.二百年前就已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虽然时代背景和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变化,但问题的本质依然未变。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内部始终未能找到有效解决危机的途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依然不可避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不可克服性
②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总根源
③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经济政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其内在矛盾
④技术革新带来的就业冲击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的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主义运动不可避免的。”“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这两段话共同表达了( )
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②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会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
④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可能会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5.尽管全球市场动荡,但美国Top10大富豪在2024年财富增加了365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净赚约10亿美元,而许多普通人却在为收支平衡而挣扎。这一现象( )
①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证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将发生因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④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