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字义山,号玉 谿生,怀州河(今河南沁阳)人。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李商隐诗词成就最高的就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诗,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李商隐在晚唐的诗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留存约600首,编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李商隐少年得志,24岁登进士第,却长期陷入牛党、李党之争中,沉沦不僚,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
作者生平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待他如亲子。李商隐二十五岁,上京应举,由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可以说,牛(僧孺)党重要人物令狐楚父子对他有知遇之恩。
中举后,他入泾原节度使李(德裕)党重要人物王茂元府为掌书记。茂元赏其才,以女妻之。这一事得罪了令狐家。此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为牛党所不喜。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表明心迹,他只是不理。李党也因此怀疑他。在两党的共同排挤下,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创作背景
《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巴蜀一带,妻子从家里寄来书信,询问归期。冷雨秋窗,本就让人心惊,更兼独处异地他乡,孤单落寞何人可解?妻子的问候不单带来慰藉,更激得诗人内心波澜万丈。荧荧烛火、瑟瑟秋风、冷雨敲窗,使人更加思念那温暖的故乡,更加期待与亲友的重逢。诗人用动情的笔墨形象地写出了羁旅之苦、思亲之切。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秋日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回家的日子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不译
涨满了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但我的归期还没有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做笔记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和你一起
译文: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时面对夜雨的情景。
你小子,快点做笔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赏析句子
第一句两个"期"字,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的愁苦.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赋予动态感
点名季节,
烘托凄凉.冷清的氛围
第二句写眼前之景,情景交融。面对凄凉的秋夜之雨,诗人愁随雨涨,表现了身居故乡的孤独凄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明虚写
想象回家的情景
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实到虚,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快乐情景,把眼前的凄苦化作未来团聚的快乐,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赏析句子
一封普通的"家书",几行浅显的诗句,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和无奈。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
凉。接下来笔锋一转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
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
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快乐,也在未来的快乐种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一、二句
三、四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是谁在问谁?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是妻子在问丈夫(李商隐)。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其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夜雨池涨,烘托了秋思。景中透情,委婉清新。
请简析中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字用的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中,“何
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这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通过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随堂练习
1.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D
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D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你还知道哪些李商隐的诗词,请抄写一首。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