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2.阐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原则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2目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1.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2.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均可称为自然资源种类不可枯竭资源、可枯竭资源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1)不可枯竭资源产生由宇宙因素、星球间的作用力在地球的形成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特点数量丰富、稳定,几乎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不会因为人类的利用而枯竭的自然资源【举例】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大气和气候等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2)可枯竭资源在地球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形成的自然资源根据是否能够自我更新分为可更新自然资源和非更新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指可借助于自然循环或生物的生长、生殖而不断自我更新的资源特点: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用不当——资源枯竭【举例】土壤、森林、野生动物以及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非更新自然资源指经历了亿万年的生物地化循环过程而缓慢形成的资源特点:基本上没有更新能力【举例】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化石燃料等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练一练】对以下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小资料可持续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全球意识萌发和全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认识也迅速提升。1970 年,美国开始实施 《国家环境政策法》,创造和保持人类与自然在建设性的和谐中生存的各种条件,满足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对于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要求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战略1992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通过了 《21 世纪议程》1994 年,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计划和对策方案2003 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3.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主导只有经济持续发展,才能为贫富悬殊、人口激增和生态环境危机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2)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以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持续、稳定的供给能力为基础,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目的最终达成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指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自然资源的拥有量相对稳定在某一水平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代内公平指当代人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利上是人人平等的(2)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3)系统性原则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5.我国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和国民经济都增长的情况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反而减少了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得到加强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问题: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可持续发展与我们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关注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活动,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公益活动】小资料百万森林项目百万森林项目是气候组织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的。它由“减碳行动”和“我要 1 棵树”组成。在活动官方网站,“减碳行动”将定期推出 10 件日常小事,网友只要回答 10 个简单问题,就能知道今天自己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例如,笔记本电脑采用待机模式,每天每台可减排二氧化碳6g。“我要 1 棵树”是以 5 元一棵沙棘树的捐赠标准,以每个贫困农户家庭 5 亩(每亩 400 元) 的援助标准,援助西部干旱地区的人民种植大果沙棘生态经济林,以改善微气候。沙棘果以市场价格收购,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劳动增收和获得可持续发展权利。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方式(1)国际环保公益活动目前比较有名的环保公益活动有百万森林、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时等(2)个人环保活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如随手关闭电灯、水龙头、电视机等优先购买绿色产品,使用绿色能源,绿色出行,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举例】垃圾分类投放,使用低氟家用制冷器具、无铅汽油等(4)不猎杀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爱护花草树木。及时举报捕杀动物、砍伐树林等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课外读塞罕坝的可持续发展塞罕坝曾经的荒凉景象现今的塞罕坝课堂小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含义可更新资源可枯竭资源自然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主导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不可枯竭资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目的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系统性原则不可更新资源1.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均可称为自然资源。阳光和天然气分别属于自然资源中的( )A.不可枯竭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B.非更新自然资源、不可枯竭资源C.不可枯竭资源、非更新自然资源D.可更新自然资源、非更新自然资源解析:自然资源包括不可枯竭资源和可枯竭资源。不可枯竭资源是由宇宙因素星球间的作用力在地球的形成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大气和气候等。可枯竭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形成的自然资源,这类资源又可根据其是否能够自我更新而分为可更新自然资源和非更新自然资源两类。可更新自然资源包括土壤、森林、野生动物以及人力资源等。非更新自然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化石燃料等,C正确。课堂小测C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下列人类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刀耕火种 B.竭泽而渔 C.毁林开荒 D.定期休渔解析:刀耕火种是指使用火耕来开辟新的耕地的做法,会破坏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竭泽而渔是指抽干池水,捉尽池鱼,很明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B不符合题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定期休渔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D符合题意。D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法规遵循持续性原则B.该法规没有遵循公平性原则C.该法规要求我们合理使用自然资源D.该法规的执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析:该法规通过对土地资源用途的限制,促使土地资源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某一水平,有利于实现代际公平,遵循了公平性原则,B错误。BThanks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