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二节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学习目标1.解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后果2.说明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水俣病日本水俣镇位于水俣湾东部,水俣湾中有丰富的渔业资源。1949 年起,该地的某氮肥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因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剂,大量含汞废水被排入水俣湾。1954 年,水俣湾附近开始出现水俣病患者。表现出步态不稳、手足变形、精神失常、身体弯弓等症状,是因人们长期食用含汞水生生物,导致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等被破坏而引发的。水俣镇约有 60 人死于该病,数十万人受害。同时由于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被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也陷于贫困之中。为恢复水俣湾的生态环境,日本政府花了 14 年时间和近 800 亿日元,清理了水俣湾的含汞底泥及被污染的鱼虾。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1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2全球各地普降酸雨3荒漠化不断扩大4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5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1.温室效应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一部分光线经过反射回到太空,其余的则被大气层中的气体捕获。大气层这种能捕获热能的特性称为温室效应大气层中能捕获热能的气体就是温室气体。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可能会降低到-18℃,大多数生物将无法生存。2.全球变暖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目前全球变暖的理论解释是“温室效应”假说假说认为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大,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氧化碳,其作用约占全部温室气体作用的 50%以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3.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1975~2010年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1958—2007 年夏威夷毛洛峰大气中 CO2 浓度及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4.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的稳态有重要影响(1)最直接的影响是使极地和高山冰川开始融化,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大规模变化,气候带北移,湿润区与干旱区重新配置(2)某些物种的生长、繁殖及分布区域受到影响,从而加剧物种消亡(3)海平面上升5.防治措施(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1.臭氧的作用高活性的氧化剂,能够氧化有机分子并破坏其功能它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 射线和 γ 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2.臭氧减少的原因氟利昂、哈龙等含氯氟烃类气体的排放南极臭氧空洞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1979—1986 年,臭氧层中的臭氧减少明显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3.臭氧减少的危害随着臭氧的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强度增加造成细胞死亡,增加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导致白内障抑制大豆、瓜类等植物的生长穿透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影响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进而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稳态4.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全球各地普降酸雨1.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2.主要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从而形成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3.危害(1)酸雨会伤害陆地植物(2)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加速土壤中的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3)酸雨流入湖泊或池塘后,会降低水体的 pH(4)土壤和湖泊的酸化会导致有毒金属从土壤和沉积物中释放出来,进入动、植物体内(5)酸雨的腐蚀性很强,会大大加快建筑物、金属等的腐蚀速度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4.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开发无污染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荒漠化不断扩大1.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与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之比在 0.05 至 0.65 的地区) 的土地退化2.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因素干旱、地表松散物质、大风吹扬等(2)人为因素人口激增导致的对各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如滥牧、滥垦荒漠化不断扩大3.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2)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3)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1.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污染物类型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等(2)污染途径主要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生物造成危害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3)土壤污染的特点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例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经过 100~200 年才能够恢复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4)土壤污染的防治控制劣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2.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原有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1)污染物类型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矿山污水、农田污水、水土流失的冲积物、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2)水体污染的危害使江、河、湖、海的水质恶化,饮用水的质量下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水华等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给海洋生物带来灾难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主要是因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2.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课堂小结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臭氧减少温室效应危害形成原因普降酸雨荒漠化扩大防治措施土壤及水体污染1.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究其原因,很多都是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寒潮、霜冻、盐碱化解析:A、森林减少,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会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即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正确;B、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结果,泥石流会导致大量水土流失,即泥石流和水土流失二者存在因果关系,但地震与二者无因果关系,B错误;C、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射到地面上的量增加,而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一些工业气体的排放造成的,即臭氧层破坏和杀伤性紫外线存在因果关系,而酸雨与二者无因果关系,C错误;D、寒潮可引起霜冻,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土壤盐碱化与二者无因果关系,D错误。课堂小测A2.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B.二氧化碳分子能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C.20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砍滥伐D.地球变暖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解析: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A正确;B、二氧化碳分子能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B正确;C、20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加,人类的滥砍滥伐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错误;D、地球变暖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D正确。C3.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解析:减少“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具体措施有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开发无污染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等。因此答案为A。AThanks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