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同步导学案
知识框架
基础考点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观察《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它佐证了哪个朝代的历史 说出这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及历史地位。
(1)朝代:夏朝。
(2)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定都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研读史料,“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的是什么制度 制度的更迭与哪一事件相关 夏朝还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1)制度:禅让制、世袭制。
(2)事件:启取代禹推举的伯益,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3)统治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思维指引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世袭制的开启者是启。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二、商朝的兴亡
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相关内容。
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定都亳
迁都 多次迁都,商王盘庚迁徙到殷后,保持相对的稳定
灭亡 末代商王纣军事上连年征伐,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战中,为周武王所灭
三、西周的兴亡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观察《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这反映了西周哪一制度 分封诸侯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指出该制度的对象、目的、内容及影响。
(1)制度:分封制。
(2)原则: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对象:宗亲和功臣等。
(4)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5)内容:
(6)作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思维指引 分封制的弊端:周天子分封宗亲、功臣等为诸侯,形成了众多的诸侯国,由于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3.衰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时空观念
达标训练
1.当你看到《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时,你应想到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元朝
2.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从下图中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西周定都镐京 ②西周确立了分封制 ③周王分封的诸侯国有鲁、齐、宋、燕、晋等 ④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3.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该事件应该发生在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D.④处
4.周初分封时把东方一带分封给姜尚,建立齐国。当时齐国的土地多为盐碱地,劳动力很少,生产落后。于是姜尚便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开发本地的渔盐资源,使得齐国富强起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 B.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C.推动了边远区域的开发 D.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5.]“(周人)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 (  )
A.便于直接管理人民 B.标志着封建王朝的产生
C.巩固周王朝的疆土 D.确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
6.《中国通史》中写道:周初的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我们知道,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王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对王室的义务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材料中不能反映的历史情况是(  )
A.周王可以对诸侯国进行直接干涉
B.周初对诸侯进行分封
C.分封制稳定了政治秩序
D.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
7.西周,新封的诸侯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这一举措(  )
A.犒赏了宗亲和功臣 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界限
C.保证了国家的兵源 D.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8.周分为西周和东周,王朝统治约800年。它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能够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是 (  )
A.将王权至上发挥到极致 B.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依据了“天下共主”的理念 D.直接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管辖
9.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 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 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这得益于(  )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实施
C.世袭制的实行 D.禅让制的实施
10.学完《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这一课后,小婷同学得出一个认识:商灭夏是符合民心的正义之举。她得出这个认识是根据(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B.夏朝国力衰弱
C.夏朝是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国家
D.夏的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人心尽失
11.关于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故事的真实性,某同学进行了课外探究并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裴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 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译:未交出周平王)。 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清华简《系年》
(注: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为战国中晚期文物,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受“焚书坑儒”事件影响,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现由清华大学收藏研究。)
材料二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战国末年)吕不韦《吕氏春秋》
材料三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与周朝什么制度相关。该制度的推行在周初有什么作用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请指出两段材料中关于烽火戏诸侯故事的记载有何区别。
(3)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哪个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请说明理由。
(4)你认为探究历史问题应秉持怎样的精神或原则
参考答案
1-10 AAACC ADCAD
11.(1)制度:分封制。作用: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区别:吕不韦记载周幽王击鼓戏诸侯;司马迁记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3)材料一更接近历史的真相。理由:清华简是实物史料(一手史料);清华简成书时间更接近西周;保存在地下被修改的可能性较小。
(4)应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看待历史;在具体时空条件下探究历史;依靠多个史料说明历史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