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引导学生准确认读并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如 “受降城”“回乐烽”“芦管” 等,积累文言词汇。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歌中边塞的荒凉、宁静与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文化内涵。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以新颖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边塞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营造出边塞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对边塞有哪些了解?边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教师引出课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并介绍诗人李益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学生跟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大意。
(三)精读诗歌,赏析品味
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境
提问: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受降城、回乐烽、沙似雪、月如霜、芦管等,并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和所营造的情境。
让学生结合意象,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例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夜晚的边塞,烽火台前的沙子像雪一样洁白,受降城外的月亮如霜一般清冷的画面。
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问:诗歌中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的 “不知何处” 和 “一夜征人尽望乡”,生动地表现了征人在听到芦管声后的思乡之情。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押韵和对仗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例如:诗歌的韵脚是 “霜”“乡”,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1.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提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线索,体会诗人在边塞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争的思考。
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例如:李益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常常描写边塞的生活和战争。这首诗歌可能是他在边塞服役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1.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提问:这首诗歌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等艺术特色。
例如:诗歌中选择了 “沙似雪”“月如霜”“芦管” 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独的意境,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让学生对比其他边塞诗,分析《夜上受降城闻笛》的独特之处。
(四)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1.联想与想象拓展
提问:如果你是征人,在听到芦管声后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想起什么?
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以征人的视角描述听到芦管声后的感受和想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内容,并推选代表进行发言。
1.创意表达活动
绘画创作: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以《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为诗歌配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戏剧表演:组织学生以诗歌为蓝本,创作一个短剧,进行戏剧表演。
(五)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2.强调诗歌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布置作业:
背诵《夜上受降城闻笛》。
选择一种创意表达形式,完成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和表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诗歌赏析和创意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创意表达活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