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测量:长度的测量 第1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测量:长度的测量 第1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3节 测量:长度的测量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请回答:
(1)左图:紫色的线弯曲了吗?(2)右图:橙色线段哪段更长?
同学们都听说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俗语。那么“眼见真的为实”吗?请观察上面图片。
2.做一做:
(1)请你的同桌站起来,你目测她的臂展(两臂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两中指指尖间的直线距离)与身高的大小关系?
(2)实际测量一下,看看结果一样吗?
身高与臂展的比较
学习目标
(3)测量:
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可见,我们仅凭感官判断并不一定正确。为了科学、准确、便捷地获取信息,人们逐渐学会借助工具进行测量。
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2.知道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1. 测量单位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2. 国际单位制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步”:我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的左右脚各走一步来订为长度单位,称为“步”。
“腕尺” :古埃及人用“腕尺”作为长度单位,但腕尺的标准常常是不一样的。
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3.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长度的单位是米(metre),符号是m。
(2)常用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3)单位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4)长度单位换算技巧
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如图所示: 是把25.68 cm换算为0.2568m的过程。
25.68 cm
数值不变
原单位
目标单位
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
的进率 1cm=10-2m
= 25.68 × 10-2 m
= 0.2568 m
4.长度常用测量工具
(1)常用测量工具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有卷尺、刻度尺、游标卡尺等,刻度尺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a)刻度尺
(b)卷尺
(c)游标卡尺
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精密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
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
激光测距仪
(2)刻度尺的量程与分度值
①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它决定着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
③分度值: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量程 0~15cm
分度值1mm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0~15cm
0.1cm
思考: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计量时间的?
交替的昼夜
变化的四季
知识点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学习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时间的单位:
(1)基本单位:秒(s)
(2)常用单位:
①比秒大的:时(h)、分(min)
②比秒小的:毫秒(ms)、微秒(μs)
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单位进率: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学习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单位换算方法:
①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②小单位→大单位,除以进率。
③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④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例如:2.5h=2.5×60min=1.5×102min;
1800s=1800×3600-1h=0.5h.
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时间的测量工具:
钟、表等。(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
石英钟 电子手表 机械秒表 电子秒表
学习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常见时间的估测:
(1)一枚硬币的直径约2.5cm
(2)一支签字笔的长度约为15cm
(3)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
(4)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5)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0m
时钟的演变
“时钟”是人们根据自然界物体运动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
古代,人们发明了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计时的时钟——日晷;利用细沙、水的流动规律来计时的时钟——沙漏、水钟等。后来,人们发现了物体的摆动规律,发明了摆钟。随着对物质运动认识的深入,人们又发明了利用分子、原子运动规律来计时的石英表、原子钟等。
计时工具
测量:长度与时间
①国际单位:m. 其他单位:km、dm、cm、mm、μm、nm.
②换算关系:1 km=1 000 m
1 m=10 dm=102 cm=103 mm=106μm=109nm
③测量工具:卷尺、刻度尺、游标卡尺等
时间单位及测量工具
长度单位及
测量工具
①国际单位:s. 其他单位:h、min、ms、μs
②换算关系: 1 h=60 min 1 min=60 s 1s=103ms=106μs
③测量工具:钟、表等
1.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1mm
2.11cm
注意分度值和起始刻度
2.以下长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0.5 m=0.5 nm×109=5×108 nm
B.0.5 m=0.5×109 nm=5×108 nm
C.0.5 m=0.5 m×109=5×108 nm
D.0.5 m=0.5×109 m=5×108 nm。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