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单元测试卷(1)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单元-单元测试卷(1)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 语文部编版 7年级上册
第1单元 单元测试(1)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1.下面三组汉字的书写各有一个错误,请找出并在后面括号内改正。
(1)卖弄 僚亮 呼朋引伴( )
(2)清脆 静默 繁华嫩叶( )
(3)舒活 烘脱 花枝招展(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2-5小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niàng)。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hóu)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 )地响。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混着( ) ②应和( )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酝niàng( ) ②hóu( )咙
4.从下列同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补全画浪线的句子( )
A.洪亮 B.响亮 C.嘹亮 D.脆亮
5.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是( )
A.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6.根据提示默写。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托月送“愁心”的句子是: , 。
(3)《天净沙·秋思》中的“ , ,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水何澹澹
(2)秋风萧瑟
(3)次北固山下
(4)客路青山外
(5)风正一帆悬
(6)乡书何处达
8.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是哪种比拟手法。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1)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升起处的红色天涯。( )
(2)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
(3)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
9.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④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
第二部分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讲解这两句所描绘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5句,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这首小令的首句,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是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提示着“他"的存在。
C.这首小令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D.这首小令全是“景”语,却字字都扣着“情”字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13.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与本曲主题意境不一致,是败笔,你怎么看?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4.选文是一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请写出“理”指的什么?
15.选文第④段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16.分析选文第⑦段加点的“渐渐”的表达效果。
17.采用人的多角度感官是写景文章常用的一种写法,请指出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哪种感官?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C.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D.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18.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仿句: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的冬天
范蕾
①来北京上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一座南方小城。那里的冬天,白天阳光像小猫的绒毛一样细碎温暖,夜里的寒气却能让被窝里的人失去挪动分毫的勇气。冬与春的交界线漫长而模糊,甚至让人有些不耐烦。
②带着这样的认知来到北京,第一次和北方的冬天短兵相接的我,被十一月里凛冽的北风打得措手不及晕头转向,还曾发生过跟着一群同样慌乱懵懂的南方同学在学校便民市场抢购毛裤,由于现场过于火爆,来不及细看,结果买回来发现是条男裤的乌龙事件……
③和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南方不同,一场秋风,北方的树木就被扒掉一层衣裳。刚进初冬,一夜北风呼啸,所有的树就枝头尽秃,整座城市只剩下灰扑扑的水泥森林。而下雪虽然有意思,但最初的新鲜劲,很快就在随之而来的满地泥泞举步维艰中消失了。对于即将在这里展开四年大学生活里漫长的冬天,我不是不绝望的。
④转折发生在那年十二月的某个周日的午后。我和几个同学在南池子附近的咖啡馆小聚,听完一首钢琴曲,我们出了门,向南走了一段路,来到长安街边。其时朔风猎猎,风里隐隐裹挟着细微的冰渣子,不时打得人脸刺痛;而头上是蓝得澄澈透明,仿佛质地坚硬的天空,像一幅巨大的玻璃穹顶。长安街四下无人,路边堆着积雪,白金色的阳光没有温度,在阳光下灼灼发光的长安街一直向极远处源源不断地延伸,仿佛要与天空接壤。那一刻,踏入这座城市不久而生的小忐忑、小茫然,忽然就被更加巨大的无畏与欢喜覆盖了。北方的冬天展现了它的严苛,也暗示着它广阔下无限的可能,让我这个来自南方的少年,为之心折。
⑤在后面的许多年里,我和北方的冬天一点一点熟悉起来。我见到过它狂暴时的寒风怒号飞沙走石,也见过它细雪初停宁静晶莹的夜晚。刚毕业时租住在超过二十年历史的老民房,北风从陈旧的门窗呼呼往里灌的时候,我咬牙切齿地恨过它;后来和爱人在冬夜里把酒言欢的时候,我又觉得要感谢这严寒,是它把我们驱赶到一起寻求温暖。
⑥转眼之间,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大超过了在南方故乡的日子。北方的冬天对我来说,已经是多年老友了。我对它熟悉得就像自己的脉搏:我准确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对衣橱和被褥举行换季典礼,什么时候应该检修好暖气,在零食盒子里存满奶油曲奇和大块的榛子巧克力——漫长冬日里,它们是我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⑦今年北京的冬天来得似乎比往年要晚一些,十一月中,略有厚度的外套也就够了。某个暖融融的午后,我准备到写字楼外面溜达一圈,刚进电梯,听见两个姑娘在闲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今年冬天来得晚,我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新买的大衣啊!”这一个用带着一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回应道:“可不要那么快!北方的冬天太讨厌了,灰扑扑,冷冰冰,简直像那种四十多岁的老女人。你喜欢四十多岁的老女人吗?”
⑧电梯里那个真正四十岁了的“老女人”忍不住讶异地望了过去,那是两张特别年轻,目测不超过二十五岁的脸庞。她们被这句话逗得前仰后合,完全没注意到我。电梯到一楼停下,她们和我前后脚出去,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⑨站在耀眼的秋阳下,我还有点愣神。有点懊恼没有拦住她们说几句话,又很清楚其实什么也不必说:不必说四十岁的女人还不老,也并不灰扑扑冷冰冰;不必说北方的冬天并没有那么讨厌,它有许多温柔可爱的地方,只是你们尚未发现。
⑩年轻就是这样吧,理直气壮地以为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模样,有着自以为是的非黑即白。曾经的我也是如此。但随着年纪渐长,经过更多的人和事,我明白了那时候的浅薄与轻狂。
四十岁的女人和北方的冬天,似乎也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吧:走到了路途的后半程,不复最鲜艳的颜色,面对世界收起热情天真的面孔,审慎得几乎有点冷淡。她见过春夏的流光溢彩,经历过秋天的收获与凋零,一生里最重要的爱与恨都已尘埃落定,不太有什么能引起她内心的波澜。但如果你走近她,了解她,会在不经意的时刻,看到她不为外界眼光干扰,怡然自赏的美,和藏在淡然下,偶尔流露的热情。
那是要跋涉过人生的四季和山水,才能看到的风景。
19.作者对北方冬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对北方冬天的认知 对北方冬天的情感
初到北京 (1) (2)
来北京的那年十二月 (3) (4)
现在 (5) (6)
变化的原因:(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写两个小姑娘在电梯中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2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和一年四事绿意盎然的南方不同,一场秋风,北方的树木就被扒掉一层衣裳。
22.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第三部分 作文
23.按照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见闻和想法。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突出一个“新”字;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1)僚一嘹 (2)华一花 (3)脱一托
2.hùn hè
3.酿 喉
4.C
5.D
6.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7.多么 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停留 旅途 风顺而和 家信
8.(1)拟人 (2)拟物 (3)拟人
9.③②④①
10.示例一原句“洪波涌起”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气势,给人以壮美的感觉。示例二原句“洪波涌起”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言之有理即可)
11.全诗抒发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言之有理即可)
12.D
1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小桥流水人家”在此处的作用是以乐景衬哀情。(“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的是温馨恬静的景象。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在对比中,更突出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
14.春天激发着生命的活力;春天是不断发展、成熟起来的。
15.竞相开放;色彩鲜艳;香气浓郁;遍地都是。
16.“渐渐”的意思是“指程度或数量逐步地;慢慢地”,这里形容天上风筝慢慢地多起来的情景,表现了春天逐渐走向盛大的过程,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18.示例:春天像小学生,天真活泼的,跳着,唱着。
19.(1)寒冷、萧索;(2)小忐忑、小茫然,甚至是绝望;(3)严苛,有无限可能;(4)巨大的无畏与欢喜;(5)它有许多温柔可爱的地方;(6)并没有那么讨厌;(7)①“我”的年龄不断增大,看事物的思维在发生变化,能更客观、更全面的看待事物;②“我”真正走近了北方,了解了北方。
20.表现了小姑娘对北方冬天的认识与“我”当年对北方冬天的认识有几分相似之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北方的冬天过渡到写四十多岁女人;为下文写作者的心情及感悟做了铺垫;突出了本文的主旨。
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木人性化,描写了冬天树叶飘落的景象,又与南方的四季特征相比,突出了北方秋天的萧瑟,为下文写北方冬天的严苛做了铺垫。
22.一个人只有随着年纪渐长,见过更多的人和事,才能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才能够不为外界眼光干扰,才能具有怡然自赏的美,与藏在淡然下偶尔流露的热情。
23.初识新校园
金秋九月,花果飘香,秋爷爷踏着沉稳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由夏入校,天气转凉,九月份,我走进校园,成了一名初一新生。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到了新校园,第一次离开了父母,自己开始独立;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的叨唠,心里却觉得缺点什么;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心里难免有些害怕;第一次洗起了自己的衣物……当然!思家的情感是无法抵抗的,但必须坚持、忍耐,因为我终有一天会展翅翱翔,离开父母的怀抱。
步入新环境,一切从头开始。中学生活与小学相差十万八千里,大不相同。小学生活是无忧无虑的,而初一生活是需要你上心,认真。学习中,上课要认认真真听讲,不开小差,自己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和任务,学习上要不断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上了新初一,感觉自己长大了,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后悔以前是那么的任性,时常不听父母的话,和父母顶嘴,动不动就随便向他们发脾气,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不受父母的管制。却不知道,虽然我已经长大,但在父母眼中,我依旧是个孩子,只不过我们在长大,父母却变老了,我开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
有了新目标,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来适应新环境,调整好学习状态,把心放在学习上不让父母和老师失望,因为我已经长大,不再是躲避困难的小学生,我要郑重地向“拦路虎”发出新的挑战。
进入初中,我一定会好好努力,让自己的成绩只会上升不会下降。我不会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努力,是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桥梁,只要愿意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