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人教新版 九上 数学同步课件2025年秋人教九上数学情境课堂教学课件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微专题1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章末复习原题 (教材P17第13题)无论p取何值,方程(x-3)(x-2)-p2=0总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吗?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一阶 教材原题改编练解:无论p取何值,方程(x-3)(x-2)-p2=0总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理由如下:∵(x-3)(x-2)-p2=0,∴x2-5x+6-p2=0,∴Δ=b2-4ac=(-5)2-4(6-p2)=25-24+4p2= 1+4p2.∵无论p取何值时,总有4p2≥0,∴1+4p2>0,∴无论p取何值,方程(x-3)(x-2)-p2=0总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变式1 修改参数,已知根的情况求取值范围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3)(x-2)=p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求p的取值范围.解:整理方程,得x2-5x+6-p=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Δ=b2-4ac=(-5)2-4(6-p)>0,化简,得1+4p>0,解得p>- .变式2 改为结合根与系数关系,求参数的值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6=px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x1,x2,且|x1-x2|=5,求p的值.解:整理方程,得x2-(1+p)x+6=0,∴x1+x2=-=1+p,x1x2==6,∵(x1-x2)2=+2x1x2-4x1x2=(x1+x2)2-4x1x2,∴(x1+x2)2-4x1x2=(1+p)2-4×6=25,整理,得p2+2p-48=0,解得p1=-8,p2=6.变式3 改为结合矩形,求参数的值已知矩形的长和宽恰好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p)x+p2=0的两个实数根,若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求p的值.解: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x1+x2=-=4-p,x1x2==p2,由题意,得=()2=31,∴(x1+x2)2-2x1x2=(4-p)2-2p2=31,整理,得-p2-8p-15=0,解得p1=-3,p2=-5,当p1=-3时,方程可化为x2-7x+9=0,Δ=b2-4ac=(-7)2-4×1×9=13>0,此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符合题意.当p2=-5时,方程可化为x2-9x+25=0,Δ=b2-4ac=(-9)2-4×1×25=-19<0,此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p的值为-3.二阶 综合训练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2=0.(1)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解:∵Δ=b2-4ac=(-2)2-4(m-2)=12-4m,∴当12-4m<0,即m>3时,方程无实数根,当12-4m=0,即m=3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12-4m>0,即m<3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分别为x1,x2,当x1+x2=3-时,求m的值.解:∵x1+x2=2,x1x2=m-2,∴2=3-,可化为(m-2)2=1,解得m=1或m=3(舍去).∴m的值为1.思维导图请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①配方法公式法 求根公式:x=因式分解法②③②△>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③x1+x2=-,x1·x2=典例串知识一、一元二次方程例 已知(m-2)x2+2mx+m-10=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若x=1是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则m的值为 ,该一元二次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2)若m=4,则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 ;3x=-7x1=-2+,x2=-2-(3)若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为 ;(4)若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则代数式4x1-2x1x2+4x2的结果为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m>且m≠2-10(5)若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3,则m的值为 .6练习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的两根x1,x2满足x1+5x2=11,则m的值是( D )A. -2 B. -1 C. 1 D. 2D练习2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则|m+3|-的化简结果为 .-4练习3 若一元二次方程x2-10x-1=0的两根分别为m,n,则m3-m+10n2的值为 .1 020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