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 班级拟开展“风起中原,豫见美好”主题学习活动,以下是各学习小组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们完善。
风起中原,豫见美好。当China Travel的风潮吹到河南时,五千年的文明积淀( )与现代创新表达相映生辉,共同①__________(A.创作 B.谱写)交流互鉴的新篇章。洛邑古城,外国游客广袖襦裙、云鬓花颜,穿越时空与盛唐对话;嵩山脚下,世界各地的功夫爱好者与少林武僧②__________(A.切磋 B.研讨)技艺,体悟禅武真谛( );殷墟遗址前,国际汉学家们透过青铜器纹样,追sù( )甲骨文里的文明基因……中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当文化交流从走进来变为融进去,中原文明必将在世界文明的星空中zhàn( )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上面这段文字是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场白,请你帮忙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1)语段中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积淀( ) 真谛( )
(2)请根据语境,写出语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追sù( ) zhàn( )放
(3)同学们不确定横线处用哪个词语,请你帮他选择。
①_______________A.创作 B.谱写 ②_______________A.切磋 B.研讨
2.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介绍焦作市嘉应观的文字,有几个句子的顺序拿不准。请你帮忙排出最恰当的顺序( )
嘉应观以台基尺度、琉璃瓦颜色、彩画等来表现建筑等级,以中国传统建筑群的布局方式——“院落”为单元进行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主要建筑沿中轴线进深排列,依次是御碑亭、严殿、中大殿、过厅和禹王阁
②观内建筑方正谨严,逶迤交错,气势雄伟
③中院整组建筑群共分五进院落
④两侧有钟鼓楼和东西龙王殿等配殿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3. 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标题:_______________
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在太空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出征太空,“河南力量”可谓强大助攻。神舟二十号的“出差三人组”中有两名河南籍航天员,他们将接力续写问天传奇。除了“河南面孔”,还有“河南元素”——众多来自河南航天企业的高新技术装备产品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
4. 河南,一个同时生长粮食和文明的地方。禾稼和文明,都从土里滋长出来。“风起中原,豫见美好”主题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河南农业文化书签,请你参考下侧样例,从玉米、小麦、花生、芝麻或你熟悉的其它农作物中任选一种,为其设计“寄语”。
5. 豫菜又名豫宴,指河南菜系。豫菜讲究五味调和,质味适中。同学们想写一副以豫菜为主题的对联,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香飘远 醉古今 鲤鱼焙面 一席珍馐 承商鼎 胡辣浓汤
上联:千年豫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味悠长。
6. 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结语,请你将空缺古诗文补充完整。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处处流淌着诗意的风景。来到黄河岸边,看到芦苇摇曳,水天一色,让人想起《诗经》中的名句:“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走进宁静的乡村,小路交错,一片祥和美好,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漫步云台山潭瀑峡,行至清幽水畔,见游鱼灵动,正合柳宗元文中“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的欢快画面(《小石潭记》);探访登封少林寺,沿着青石小径徐行,忽见古刹隐于林间,正是常建诗中“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的幽深意境(《题破山寺后禅院》)。河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诗经》的吟唱里,在陶渊明的悠然间……与你相遇——这,便是最美的中原。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心念巴丹吉林
苏俊
①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在什么地方度过,就会对那里留下深深的记忆。对于我而言,巴丹吉林沙漠某场区就是这样的地方。
②巴丹吉林沙漠沙丘连绵,如同金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无边无际。阳光下,沙粒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似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映现着岁月的沧桑。在这里,我度过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③某场区隐匿于巴丹吉林沙漠,是一片奋斗的热土。在这里,沙漠的宁静与战机的呼啸交织成一曲雄壮的交响。每一次升空、每一次翱翔……都在这寂静的沙海上描绘出振奋人心的图景,也生动诠释着官兵扎根大漠、忠诚报国的坚定追求。
④30多年前的一个冬季,19岁的我离开家乡,坐了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走进巴丹吉林广阔的怀抱,被分到某场区的通信连。
⑤在这里,我遇到了让我感念至今的指导员。当时,连队没有热水器,只能每周组织一次去澡堂洗澡。习惯于每日洗澡的我,很不适应。一次,外出工作回来,我的身上实在难受,就在连队豆腐房偷偷洗澡,结果被人发现。我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怎么能在豆腐房里洗澡呢。我心中充满了自责和后悔,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责罚。指导员让我去他办公室:“听说你在豆腐房洗澡了?”我点了点头,喉咙有些哽咽:“是的,指导员,我知道错了……”宁指导员沉默了一会儿说:“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重要的是要有勇气承认并从中吸取教训。你现在就去豆腐房,打扫干净……”说着,他递给我两本书——《雷锋的故事》和《神箭摇篮》,“你拿去读一下,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我接过书,感觉书上仿佛承载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重量。这两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至今我仍珍藏着这两本书,指导员当年的教诲也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⑥在巴丹吉林有太多的人和事,至今温暖着我的心。在那里,我遇到了李班长。一次,直工科的一部座机没有信号,他带我前去维修。这是我第一次外出维修,心里不免紧张,担心自己修不好。班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给我加油鼓劲。经过检查,我发现座机没有问题,是电话线路的问题。于是,我们来到机关院内的电线杆旁,班长教我如何从配线室到分线盒再到座机依次检查,查找故障点。当我爬上七八米高的电线杆却无法定位故障、正手足无措时,班长快速爬上电线杆,和我一起检查线路,查找到断裂处并重新接好。听到检测电话传来的清晰铃声,我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和自豪感。返回连队,我的脚步在寒风中轻快了许多。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个下午,我们两人的身影在晚霞中拉得很长,脚步声在寂静的戈壁滩显得格外清晰。
⑦在这里,我遇到了好战友张清杰。我们是同年兵,当时他在警卫连,我在通信连。那年春天,直工科抽调我俩去农场种地。白天,我们不停地翻地、修埂子、浇水。晚上刮大风,房顶的电视天线无法正常使用。这时,张清杰就会弹他那把缺了一根弦的吉他,领着我对着大漠吼唱,为枯燥的生活增加几分乐趣。有一天晚上,我去农场附近的牧民家,回来时迷了路。正在迷糊时,我看到了灯光。当我精疲力竭地跑过去,才知道自己来到了一个小点号。在那里,我喝了些水,给张清杰打了电话。半夜,他牵着一头小毛驴来到点号接我。在戈壁滩前前后后跑了7个多小时后,我才骑着毛驴回到农场。
⑧在通信连当兵两年后,我离开戈壁滩去军校上学。3年后,我带着学成的喜悦,回到了熟悉的巴丹吉林。不久后,我被安排在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
⑨宣传干事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难忘的是,每年春节前要去礼堂布置节日文化氛围,这可是一件并不轻松的差事。我和放映员小吴用铁丝把灯笼扎好,手上都被磨出了血泡。天气寒冷,我们把各式灯笼、装饰物布置在礼堂前,手不一会儿就冻得不听使唤。然而,看着红灯笼与温暖的灯光,我们的心是暖融融的。
⑩后来,我离开巴丹吉林来到北京工作。但我一直关注着戈壁滩上的人和事,时常梦回那片曾经培养我的土地。
多少次,我心念的巴丹吉林走进我的梦里。那片金色的沙海留下我美好而珍贵的青春记忆。当我离开巴丹吉林的时候,大漠长调悠扬,云上战机呼啸……巴丹吉林这片热土,永远燃烧着青春的火焰。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7. 文章围绕“在巴丹吉林有太多的人和事,至今温暖着我的心”写了哪些人和事?请简要概括。
8.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⑤段画线句,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宁指导员的内心独白。
(2)阅读下面的句子,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班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给我加油鼓劲。
9.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心念巴丹吉林”的作用。
10. 仔细品读本文结尾画线句和【链接材料】,分析它们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我想念昆明的雨。
——汪曾祺《昆明的雨》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关于霜叶有两个解释:一是经霜的叶子,二是特指经霜变红的枫叶。杜牧《山行》一诗中所指应为第二种。
②秋季,随着冷空气南下,各地常出现霜。霜是近地面的最低气温低于0℃时,水汽在地面或植物等物体表面凝华而形成的白色冰晶。霜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霜因“寒”而生,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霜的出现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且寒冷,大气层结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所以我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
③霜与红叶有什么关系呢?
④这要从植物叶片中的生物色素说起。植物的叶子里含有许多天然的生物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和胡萝卜素等。树叶的颜色是由于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而造成的。含叶绿素较多的树叶是绿色的,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树叶则为橙色、红色或黄色,含叶黄素较多的树叶则为黄色,花青素含量较多的树叶则会呈现红色、紫色或蓝色……几乎所有植物的叶子中都含有叶绿素,它们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参与光合作用中的光吸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叶绿素分子对蓝色光和红色光的吸收能力更强,对绿色光则有很强的反射作用,从而使叶子表面呈现绿色。
⑤叶绿素的合成过程需要较强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春夏时节,气温高,光照强,水分足,非常有利于叶绿素的大量合成,即便有少量叶绿素分解,损失的叶绿素也能得到及时补充,于是,叶绿素在叶片中始终处于绝对优势;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其他色素的数量远远低于叶绿素,因而叶片始终显现绿色。进入深秋季节,随着气温下降与光照变弱,伴随叶片老化,叶绿素合成受阻,加之叶绿素很不稳定,易见光分解,且分解后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所以叶片中的叶绿素逐渐减少,树叶因此褪去绿色;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在叶片中所占比例上升,因而,叶片就显现出这些色素的颜色。另外,秋季低温还有利于花青素的积累,使细胞的酸性增加,导致花青素呈红色。于是,我们看到了黄色、橙色乃至红色的秋叶。
⑥由此可见,霜和红叶只是一种季节上的巧合,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无霜的地方,枫叶等变色树种的树叶在秋季也会变红。红叶之所以红,最核心的原因是天气变化导致的气温和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有研究显示,枫叶变红的最关键因素是变红前10天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变化幅度。
⑦我国的红叶观赏地非常广泛,比较著名的有北京香山公园、辽宁本溪,河南三门峡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西晋城,湖南长沙岳麓山,江苏南京栖霞山……各地树叶变红的时间和程度差异很大。我国气象部门结合气候背景和天气趋势,推出红叶预报服务。目前,气象部门提供的红叶预报产品主要分为红叶观赏期预报和红叶观赏指数预报。
【文本二】
①11月,我国北方逐渐进入深秋及初冬时节。此时,不少乔灌木落叶植物的叶片也陆续变色,那些或红或橙或黄的树叶飘飘洒洒落到地面,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据保守估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600种植物参与到这场秋季的变装盛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枫树、槭树、楸树、乌桕树、银杏树和黄栌等。
②其实,某些植物的树叶不仅在秋季变色,在春天刚萌发时,新生的嫩芽也呈红色,如红枫、紫薇和金缕梅科的红檵木。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美国北部生长着一种高大的乔木——北美红枫,在春天,北美红枫的叶子是红色的,内含丰富的花青素。随着气温的回升,北美红枫叶片中的光合作用增强,其叶片的颜色会逐渐由红变绿。此外,一些绿色的害虫由于秋叶变色,失去了原本的保护色,更易暴露,从而被鸟类捕捉。自然界中的害虫减少了,树木自然获益更多。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无法看到的。
B. 文本二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树叶变色种类之多。
C. 两个文本都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解释树叶变色这一自然现象的意义。
D. 两个文本的内容都足以说明树叶变色不仅是只发生在秋天的一种自然现象。
12. 阅读文本一第⑤段,思考作者在向我们解释“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成因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3. 今年10月23日是霜降,将近一个月后,有人在立冬后还能在青天河观赏到漫山遍野的红色、黄色叶片,请你结合文本一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原因。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③,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④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⑤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选自韩非子《韩非子》)
【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yuè,古代酷刑,断足。③薨:hō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④奚:为什么。⑤理:治理,这里加工雕琢玉石。
14.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才美不外见”中的“见”是“表现”的意思,与“下见小潭”(《小石潭记》)中的“见”意思不同。
B.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用马鞭驱赶的意思,名词活用作动词,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中的“志”用法相同。
C. “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食”是“喂”的意思,与“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中的“食”意思不同。
D. “相”有“省视、察看”“辅助”“形貌、状貌”“选择”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厉王使玉人相之”中的“相”是“选择”的意思。
15. 请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6. 甲文最后一段中的“呜呼!”表达了鲜明的情感。以下是两位同学不同的朗读方式,你觉得哪一位同学的朗读方式比较恰当?为什么?
同学A:慷慨激昂,语速略快,音调高亢。
同学B:沉痛抑郁,语速缓慢,音调低沉。
17. 甲乙两文都用了“托物寓意”手法,借“识马”、“相玉”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说说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二)(共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形象描绘出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矛盾心情。
C. 诗中描写炭被掠夺的过程,既表现“宫使”的横暴,也表现了卖炭翁的软弱。
D. “半匹红纱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控诉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19. 面对宦官的欺凌,卖炭翁的表现是无一表情、无一语言、无一动作,诗人只用“惜不得”三个字,显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文分析这三个字妙在何处。
四、整本书阅读(5分)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20. 读名著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请结合读书方法小贴士,从《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个作品,分享“把书读厚”或“把书读薄”的方法与经验。
【读书方法小贴士】
精读与跳读、圈点与批注、选择性阅读、摘抄和做笔记、快速阅读……
21. 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思维和记忆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理清复杂的内容,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结合名著特点,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样式,请说明选择理由,并从情节、人物等方面举例简析。
五、作文(50分)
22.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到不少表现亲情的散文,其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请你模仿所学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提示:可以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可以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可以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参考答案
1.【答案】(1) ①. diàn ②. dì
(2) ①. 溯 ②. 绽
(3) ①. B ②. A
2.【答案】B
3.。【答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河南力量强大助攻
4.【答案】示例1:玉米:越是沉甸,穗挺得越直。
示例2:小麦:越是成熟,芒敛得越谦。
5.【答案】 ①. 承商鼎(醉古今) ②. 鲤鱼焙面(胡辣浓汤)香飘远 ③. 一席珍馐醉古今(承商鼎) ④. 胡辣浓汤(鲤鱼焙面)
6.【答案】 ①. 蒹葭苍苍 ②. 白露为霜 ③. 阡陌交通 ④. 鸡犬相闻 ⑤. 俶尔远逝 ⑥. 往来翕忽 ⑦. 曲径通幽处 ⑧. 禅房花木深
【答案】7. ①宁指导员发现我在豆腐房洗澡后,教诲我;②李班长帮助我共同维修电话线路;③战友张清杰深夜牵着一头小毛驴到点号接我回农场;④放映员小吴和我一起在礼堂布置节日文化氛围。(意思对即可)
8. (1)这个苏俊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一顿惩罚肯定是少不了的。让他打扫豆腐房。不过,好在他态度诚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得想办法引导他具备战士的品质与精神。每个人都会犯错,一会儿我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方法。
(2)“拍”字运用动作描写,写出班长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表达“我”对班长的感激之情。
9.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巴丹吉林”;②表达了作者对巴丹吉林的思念之情;③“心念”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④文章题目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引起下文;⑤以“心念”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10. 表达方式:本文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表达情感:本文表达作者对戈壁滩上的人和事的感激和怀念,以及对广大官兵扎根大漠、忠诚报国的坚定追求的赞美和讴歌;链接材料表达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思念。
【答案】11. D 12. 作比较,把叶绿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的特点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后者的稳定性,说明了秋天叶子变红变黄的原因。
13. 深秋季节,气温下降与光照变弱,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中的叶绿素逐渐减少,树叶因此褪去绿色;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相对比较稳定,叶片就显现出黄色和红色。红叶变红最核心的原因是天气变化导致的气温和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所以立冬后也能看到漫山的红叶。
【答案】14. D 15.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6. 示例:同学B的朗读方式比较恰当。“呜呼!”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无法施展的愤懑,人才被埋没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因此,阅读时应当“沉痛抑郁,语速缓慢,音调低沉”。
17. 甲文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乙文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寓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答案】18. C 19. “惜不得”三个字写尽了卖炭翁的无奈、悲愤和绝望,揭露了劳动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0.【答案】示例一:《经典常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阅读。如:自己对历史较感兴趣,想要加深一下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就可以去读《〈战国策〉第八》和《〈史记〉〈汉书〉第九》,《〈辞赋〉第十一》和《〈诗〉第十二》等内容可以直接跳过,这是通过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把“把书读薄”。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摘抄书中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片段,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等。比如读到保尔经历病痛来到烈士墓前,发出他对生命价值的感悟时,我被他深深地感染并将这段话摘抄下来,反复阅读,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让自己获得精神力量,这是通过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把书读厚”。
21.【答案】示例一:我选择A。“气泡式”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我们梳理人物关系,中心是主要人物保尔,四周辐射的是各个次要人物,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展现出书中的人物关系,便于理解。如朱赫来,朱赫来教会了保尔拳击,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保尔在其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如丽达,丽达指导保尔学习党史,在保尔筑路饥寒交迫时,捎给他短大衣。如达雅,当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时,她对保尔不离不弃,一直陪伴他、照顾他。在达雅及其他人的帮助下,保尔终于完成了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开始了新的生活。(写出两个人物及事例即可)
示例二:我选择B。“鱼骨式”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我们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保尔的人生经历。如少年时,在发电厂当学徒,认识了当电工的朱赫来,接受了许多革命思想。战场上,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腿部受伤并得了伤寒,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困难;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保尔又紧张地投入到各项艰苦的工作中。工地上,为了尽快修好铁路,他带领小分队疯狂地工作,忍受着泥泞、风雪、冻土等恶劣条件的折磨及武装匪徒、疾病的威胁,最终如期修成了铁路。病榻上,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他送回家乡去休养;后来再返岗时,由于积劳成疾,最终丧失工作能力,保尔想到了自杀,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最终战胜了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保尔决心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开始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花了六个月写的中篇小说手稿被邮局弄丢,后来在妻子达雅的帮助下完成小说的创作。
22.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