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漂泊在外的游子,若与故乡不期而至,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莫,这便是乡愁。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是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浩如烟海。 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僻新的美丽家园而废寝忘食,成为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今天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历历在目。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 ),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漂泊(pō) B.落莫 C.迁徙(xǐ) D.开僻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期而至 B.浩如烟海 C.废寝忘食 D.历历在目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B.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C.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4.请你在文段括号内补写语句,使其语意连贯,语句通顺。(3分)5.(4分)济南文旅部门计划推出“寻味乡愁”主题旅游项目,旨在吸引游客回到故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请你结合济南特色小吃和旅游景点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主题突出,语言简洁生动,不超过20字。二、古诗词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21分)【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乙】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注释】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瞬息可就”与成语“一蹴而就”两个“就”,意思相同。B.“以纸帖之”中的“帖”与“不蔓不枝”中的“蔓”都是名词用作状语。C.“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与“置案上能自行走”两个“置”,意思相同。D.“不能悉载”与“悉辞不受”(《以人为镜》)中的两个“悉”,都是“全都”的意思。7.下列对文中词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为活板”与“为天下笑”(《幽王击鼓》)中的两个“为”,意义和用法不同。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与“以救穆公之难”(《盗牛改过》)中的两个“以”,意义和用法相同。C.“所作之奇俱如此”与“反与之布”(《盗牛改过》)中的两个“之”,意义和用法不同。D.“不以木为之者”与“同予者何人”中的两个“者”,意义和用法相同。8.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按照工艺流程顺序介绍活字印刷,突出其“活”的特点。B.甲文以说明为主,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乙文以记叙为主。C.和甲文中的毕昇一样,乙文中的黄履庄的所有发明都是为了实用目的。D.乙文采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黄履庄技艺的精巧。9.乙文画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多选不得分)(2分)作木狗A置门B侧C卷卧D如常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②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11.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和黄子履庄的机械发明,展现出古代人民在科技创造方面具有的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至少2条)。(4分)(二)(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①(唐)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②梳洗处,一螺青黛③镜中心。【注】①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②水仙:指湘水女神娥皇、女英。③一螺青黛:青黑色的山峰犹如发髻。1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形象地勾勒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诗人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感觉君山倒影的颜色更浓。C.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夜晚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D.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描写洞庭的湖光山色;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13.善用比喻是两首诗的共同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尾句加以赏析。(4分)(三)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每空1分,共8分)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蕴蓄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积淀成华夏文明的精神底蕴。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① ”的奉献精神,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② ”的铮铮誓言,杜甫《望岳》“③ , ”中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陆游《游山西村》中“④ , ”的豁然开朗,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⑤ ”的忧虑愤慨,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⑥ ,一山放出一山拦”的人生哲思。这些经典诗句跨越时空,滋养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灵,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赓续精神血脉的不竭源泉。三、(7分)15.(7分)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七年级的同学们搜集资料,准备绘制一张读书阅读卡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读书卡。书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国籍、作者 国籍:苏联作者:① (1分)主人公 保尔 柯察金人生 阶段 反抗 向虐待自己的神父面团中撒烟灰,被学校开除。觉醒 在② (人物名)(1分)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奉献 参加肃反工作;参加筑路队,感染伤寒,被遣送回家;抢救木材受伤,被送疗养院。超越 病情恶化,以至于③ ,(1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离开战斗队伍;战胜病魔,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开始新的生活。人物 评价 ④在为保尔的人生经历选择主题时,同学们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是“执着与成长”,有同学认为是“责任与担当”,请你帮同学们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4分)四、现代文阅读。(31分)(一)(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榫卯结构是一种利用木材自身的凹凸形状,通过相互咬合而不用钉子或胶水等外力固定的连接方式,具有稳固、美观、环保等优点。榫卯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而且能抗震,适应各种气候和地形,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榫卯结构使得建筑和家具的外观更加美观和富有变化,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如自然、简约、典雅、清高等。(《非遗榫卯技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天工》2024年第19期,有删改)【材料二】 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传统木结构建筑标志性的榫卯技术就已经出现。 西汉时期,以“抬梁式”和“穿斗式”为代表的两种主要形式的木结构体系已经形成,并传承至今。东汉时期,出现了真正的木楼和多层木塔。至晚从隋唐时期开始,以梁柱和“铺作(斗拱)层”相结合的技术,支撑起大开间大进深的建筑屋顶。两宋时期,产生了丁字脊和十字脊屋顶,以及“工”字形和“亚”字形平面的殿堂,挑檐也有所缩小。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式,在宋代均已出现了。 从隋唐至北宋时期,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逐渐变得程式化、标准化和模数化。以宋代《营造法式》的出现为标志,一整套完整制度被总结出来,匠人按照这些现成的数值预制构件,无须反复计算,甚至无须详细的图纸。这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一个里程碑。(《几千年来,何以为“家”——塑造家园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有删改)【材料三】灵岩寺榫卯结构案例建筑名称 建筑结构特点 榫卯连接方式 功能或文化意义山门 单层重檐砖木结构,门框与立柱采用传统框架体系。 直榫、透榫 寺院入口的礼仪性建筑,榫卯节点至今未松动,彰显传统工艺的耐久性。辟支塔 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宋代风格,内部砖木混合结构。 斗拱叠压榫、穿枋暗榫 标志性建筑,体现宋代砖木结构榫卯的抗震智慧,曾巩赞其“冠层峦”。千佛殿 单檐歇山顶木构大殿,宋代重建,梁柱节点无钉子。 燕尾榫、馒头榫 支撑40尊宋代彩塑罗汉,验证“墙倒屋不塌”的木构特性,展现古建力学与艺术的融合。【材料四】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榫卯工艺的发展保护,首先在于人才的培养。师徒传承中,老工匠带徒弟在实践中掌握技艺精髓,院校开设古建筑相关专业培养兼具现代知识与传统技艺的新型人才,针对传承人举办培训班,提升其技艺与保护意识,推动创新。其次,要多方面加强宣传力度,扩大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榫卯工艺的社会影响力。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制作短视频、纪录片,宣传榫卯工艺;举办建筑文化展览,展示建筑模型、工具及流程;开展古建筑研学活动,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同时,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榫卯工艺的传承保护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民间团体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保护规划与政策,加强古建筑保护修缮管理,开展学术研究,探索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促进传统榫卯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有删改)16.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桦卯结构使得建筑和家具的外观更加美观和富有变化,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B.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传统木结构建筑标志性的榫卯技术就已经出现。C.隋唐时期有总结出的完整制度,匠人可以按照现成数值预制构件,甚至无须详细的图纸。D.灵岩寺建筑存续至今,体现了榫卯结构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1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榫卯结构是一种利用木材自身的凹凸形状,通过相互咬合而不用钉子或胶水等外力固定的连接方式。B.至晚从隋唐时期开始,以梁柱和“铺作(斗拱)层”相结合的技术,支撑起大开间大进深的建筑屋顶。C.以老带新、院校开设古建筑相关专业、针对传承人举办培训班,是培养榫卯工艺人才的途径。D.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制作短视频、纪录片,进行宣传,是目前扩大榫卯工艺影响的唯一途径。18.同学们准备参加灵岩寺非遗研学活动,探究建筑榫卯技艺的应用。请你作为向导,结合材料三,为辟支塔或千佛殿,写一段讲解词。(6分)(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孩子们李娟①一个年轻的母亲拖着自己满脸鼻涕的小孩子到我们店里,说要买玩具,这使我们非常惊奇。在山里待久了,几乎都忘记了世上还有“玩具”这个东西。是呀,山里面的小孩子都是怎么长大的呢?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像个秘密一样。②我们这里小孩的玩具一般都是空酒瓶子。空酒瓶子很好玩的,因为它可以用来装水;而且,装了水后,还可以把水再倒出来。③更多的小孩子是空着手跑来跑去地玩。④还有的小孩子进森林拾柴火玩,有的放羊玩,有的挑水玩。总之,在我看来,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⑤我把我们有限的商品浏览了一遍,又和我妈商量了半天,最后向这个母亲推荐浇花用的喷水壶。⑥她就只好把喷水壶买走了。⑦从此,我们天天都可以看见她的小孩用那壶在自家毡房子门口的草地上浇水,浇完一壶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边,很努力地满满灌一壶,再捧回家继续津津有味地接着洒。⑧我们这里的小孩都喜欢钓鱼,而且钓鱼都特厉害。出去不到半天,就一个个排着队回来,每人拎着一串鱼,高价卖给我们。⑨不知为什么,我和我妈就是钓不上鱼来。我们家的钓鱼竿特正规特漂亮,是那种可以收缩的;我们家的鱼线也很地道,是专业的塑料鱼线而不是毛线或几股搓到一起的缝衣棉线。而且,我家的鱼钩也是真的鱼钩而不是弄弯了的大头针。另外我家的鱼饵也不错;别说鱼了,我们自己吃着都觉得很香。可是,就是从来也没有……⑩我们去钓鱼,半天没有动静,可是下游那边一会儿传来一阵孩子们的欢呼声,一会儿又传来一阵。我们连忙收了杆凑过去,在他们大有收获的那个地方重新抛钩,但还是半天没动静。这时,上游那边——我们刚刚离开的地方——又传来欢呼声。 最有趣的情景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一人推一辆独轮车——就是那种只能用来哄小孩的玩意儿,基本构造是两根木头交叉着绑在一个勉强能够滚动的圆东西上面。通常每推动二十米,那个圆东西就会掉下来一次。 这些孩子一边卖力地干活,一边卖力地修车,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深为劳动所陶醉。 他们呼朋唤友,不停地在森林和帐篷区之间来回奔行,一窝蜂地来,再一窝蜂地去。偶尔打打架,在草地上滚来滚去。打完了又接着干活。 他们一整天拾回来的柴火足够晚餐用的了。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进炉子里烧。 我见过更多的小孩是那种看起来很没意思的小孩。能够蹲在一个地方半天都不动;或者从河这边跑到河那边,再从河那边跑回来,然后再跑过去——不知道这样跑来跑去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孩子的心离我们多远呀!当他们喃喃自语地在草丛里寻找什么东西,当他们把一颗完全能够一口就吞下的糖分成无数次耐心地吮完,当他们相互有条有理地谈论着在我们听来乱七八糟的话题……小孩子的幸福又多么宽广呀!他们那么娇嫩,永远一副需要保护的模样,小手软乎乎的,小胳膊捏一捏就碎了似的,那么的脆弱……但他们的想象却那么强大,仿佛他们全都是在依赖这种想象——是吸吮这想象的丰盈汁水而成长的。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为了孩子,一个年轻的母亲,到我们店里挑选了一件称心的玩具。B.有玩具的孩子们总能找到各种快乐,没有玩具的孩子只能闷闷不乐。C.家长们把独轮车填进炉子里烧之前不会征求孩子们的意见。D.我们这里的小孩都喜欢钓鱼,而且都特厉害,只是为了卖个高价获得利益。20.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4分)浇完一壶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边,很努力地满满灌一壶,再捧回家继续津津有味地接着洒。21.“直接的抒情比较强烈,好像一阵疾风猛雨,逼得读者没有法子不立刻感受;含蓄的抒情比较柔和,好像风中的柳丝或者月光下的池塘,读者要慢慢地凝想,才能辨出它的情味来。”下面句子属于哪一种抒情?请加以阐述。(6分)“他们呼朋唤友,不停地在森林和帐篷区之间来回奔行,一窝蜂地来,再一窝蜂地去。偶尔打打架,在草地上滚来滚去。打完了又接着干活。”22.“我们”离孩子的心很远,作者离孩子的心蛮近。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五、作文。(60分)2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有误,“漂泊”的“泊”应读“bó”。B.有误,“落莫”应写作“落寞”。C.正确。D.有误,“开僻”应写作“开辟”。故选:C。2.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有误,“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在文段中说游子与故乡不期而至,搭配不当,应该是游子回到故乡,而不是故乡不期而至,所以该成语使用不正确。BCD.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原句“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该是先“寻找”再“建造”。“培育”与“文化和历史”搭配不当,应该是“孕育”文化和历史。故选:A。4.本题考查补充句子。从后文“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可知,括号内应填与乡愁相关且能体现人们观念变化的内容。结合前文很多人在城市生活却仍心系故乡,可推测出是人们对故乡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更重视乡愁了。答案: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5.示例:泉畔老街寻旧味,煎饼把子慰乡愁。6.B 7.D 8.C9.AC10.①(他)曾经背着私塾先生,偷偷拿工匠的刀锥,凿刻了一个一寸左右长的木人。②(木狗)叫的声音和真狗没有区别,即使是狡猾的人也不能分辨它是真的还是假的。11.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时,注重材料选择(胶泥优于木材)和灵活应对(生僻字即刻即用),体现出善于思考、因地制宜的品质。这启示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不墨守成规。黄履庄从小就善于创新,制作的器物精巧逼真,体现出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品质。这启示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在探索中追求卓越。12.C13.刘诗尾句把皓月银辉卜的山比作银盘中的青螺,以“白银盘”比喻湖面,“青螺”比喻君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雍诗尾句把水中君山的倒影比成镜中水仙青色的螺形发髻,突出湖水明净、君山倒影清晰,描绘出君山的青翠秀美之态,使君山形神兼具。译文:望洞庭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题君山 湘山湖面烟波浩渺,水中山影沉沉,浅淡的湖色全无,只有一片深深翠色。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14.①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书写)②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涟”的书写)③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⑤隔江犹唱后庭花(注意“隔”的书写)⑥政入万山围子里15.①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②朱赫来③全身瘫痪、双目失明④示例一:保尔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为理想献身的革命战士,他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克服困难,即使身体残疾也不放弃,始终坚守革命信念。选择“执着与成长”。理由:保尔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在朱赫来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无论战斗受伤、筑路艰辛还是身体瘫痪,都执着于革命理想。从少年时的冲动反抗到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再到用文字继续战斗,他的一生都体现了在执着追求中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示例二:“责任与担当”。理由:保尔将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参军、筑路、肃反等都是他对革命责任的担当。即使身体残疾,仍以笔为武器,完成著作,肩负起传播革命精神的责任,一生都在践行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当。16.C 17.D18.示例:各位同学,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千佛殿。千佛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木构大殿,是宋代重建的。大家看,它的梁柱节点没有使用钉子,而是采用了燕尾榫和馒头榫进行连接。千佛殿不仅支撑着40尊宋代彩塑罗汉,更验证了“墙倒屋不塌”的木构特性,展现了古建力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19.C20.“歪歪扭扭”“努力”“津津有味”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孩子浇花时可爱的模样。“歪歪扭扭”描绘出孩子走路不稳的样子,体现其年龄小、充满童趣;“努力”表现孩子认真地去灌水壶,凸显其对浇水这件事的专注;“津津有味”则写出孩子沉浸在浇水这件事中,乐在其中,表现出孩子单纯的快乐和对新鲜事物的喜爱。21.这句话属于含蓄的抒情。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情感,而是通过描写孩子们“呼朋唤友”“来回奔行”“一窝蜂地来,再一窝蜂地去”“偶尔打打架,在草地上滚来滚去。打完了又接着干活”等行为,展现出孩子们充满活力、天真无邪的状态,让读者慢慢地凝想,去感受孩子们的快乐和生命力,从而辨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22.“我们”离孩子的心很远,是因为“我们”难以理解孩子们那些在我们看来很没意思的行为,比如在草丛里寻找东西、把糖分成无数次吮完、谈论乱七八糟的话题等。而作者离孩子的心蛮近,是因为作者用心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如孩子们用空酒瓶子玩、浇水、钓鱼、拾柴火等,都能让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简单纯粹的快乐;作者还能理解孩子们强大的想象力,认为他们是吸吮想象的丰盈汁水而成长的,对孩子们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思索。23.略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