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资源简介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点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组成生物体与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均为最高
B.人、动物和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D.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基本相似
2.某处温泉有“圣水”之美誉,经常洗浴对治疗各种皮肤病、关节炎及神经衰弱等有特殊的功效。经专家鉴定泉水中含有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元素,它们可能是(  )
A.Fe、Mn、Zn、Mg   B.Zn、Cu、Mn、Ca
C.Zn、Cu、B、Mn D.Mg、Mn、Cu、Mo
3.(2024·河北衡水高一月考)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下列关于西湖龙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
B.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分别是水和蛋白质
C.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C、O、Ca、Fe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
D.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
4.(2024·四川广安友谊中学高一期中)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知识点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5.下面是一组检测生物体主要有机物的实验,表中①~④对应的各项内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 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反应条件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③ ④
脂肪 ② 橘黄色 常温
① 斐林试剂 砖红色 50~65 ℃
A.葡萄糖、碘液、紫色、沸水浴
B.蔗糖、苏丹Ⅲ染液、紫色、常温
C.还原糖、苏丹Ⅲ染液、蓝紫色、沸水浴
D.果糖、苏丹Ⅲ染液、紫色、常温
6.(2024·广东江门高一月考)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0天时,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不显色
B.从10至40天,均检测不到任何蛋白质
C.第40天时,加入碘液后,出现蓝色
D.第30天时,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颗粒
7.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地检测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蛋白质 ④淀粉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8.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表所示,其中“+”的多少代表反应颜色的深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试剂 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会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9.(2024·广东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   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    (填序号)。
①显微镜 ②酒精灯 ③量筒 ④滴管 ⑤试管
(2)为了观察玉米籽粒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芽切片染色,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发芽时间越长,玉米胚芽中的脂肪颗粒越少。
(3)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研究小组推测发芽的玉米籽粒才含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本实验选择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的原理(原因)是                       。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        的提取液。
③若推测正确,试管2、3的颜色变化分别是:                     。
10.(2024·安徽合肥第八中学高一期中)蓝宝石葡萄是一款新型葡萄,果肉紧实,口感也比一般的葡萄要甜。经化验,每百克蓝宝石葡萄中含糖6.75克,含维生素18.6克,还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下表是蓝宝石葡萄中的常见元素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 O C H N P S
占细胞干重的 百分比(%)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占细胞鲜重的 百分比(%) 65 18 10 3 1.4 0.3
A.甜度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H元素是数量上最多的元素
C.活细胞中O元素含量最多,O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科学工作者研究了Ca和B对某种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Ca对花粉管生长几乎无影响
B.在一定范围内,B对花粉萌发几乎无影响
C.Ca和B分别促进花粉管的生长和花粉的萌发
D.Ca和B分别影响花粉管的生长和花粉的萌发
12.(2024·湖北恩施高一月考)云南一民谣“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将致幻毒菇——毒蝇伞推向大众视线,鹅膏蕈碱是毒蝇伞中所含有的主要致幻毒物之一,它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关于毒蝇伞及板(木材)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或多肽)的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三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在三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
C.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或多肽)时都使用NaOH和CuSO4溶液,原理基本相同
D.鉴定的都是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一般应先提取组织样液
13.学校小卖部售卖有某品牌牛奶,研究小组计划检测牛奶成分是否合格。下列关于检测项目、方法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检测方法 现象
① 滴加2滴碘液 Ⅰ
② 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 Ⅱ
③ 依次滴加0.1 g/mL NaOH溶液、0.01 g/mL CuSO4溶液 Ⅲ
④ 0.1 g/mL NaOH溶液、0.05 g/mL 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加入牛奶,60 ℃水浴 Ⅳ
A.成分未标注“淀粉”,因此不需要项目①
B.现象Ⅱ中显红色,说明牛奶含有脂肪
C.如果牛奶含有蛋白质,现象Ⅲ显紫色
D.现象Ⅳ无砖红色沉淀说明牛奶不含糖
14.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实验原理:                      
                       。
(2)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籽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3)方法步骤:
①将等量的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    ,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         ,摇匀。
④观察                       。
预期的结果:                       。
15.如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麦成熟种子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    。
(2)检测可溶性还原糖的试剂是      ,可溶性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          来判断。
(3)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    。
(4)种子成熟时,淀粉的形成与一种磷酸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是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 mL    ,对照组试管中加入             ,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        ,如果实验组试管出现      反应,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A错误;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B错误;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D错误。
2.C Mg、Ca元素属于生物体中的大量元素,A、B、D错误;Zn、Cu、B、Mn元素都属于微量元素,C正确。
3.C 不同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含量差异较大,A正确;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高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B正确;C、H、O、N是基本元素,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C、O、H、N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Fe是微量元素,含量较少,C错误;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如茶叶中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也含有Fe、B等微量元素,D正确。
4.D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70%~90%;其次是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图中②最多,其次是①,③④较少,所以①是蛋白质,②是水,③是脂质,④是糖类,D正确。
5.D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脂肪可与苏丹Ⅲ染液在常温下反应呈现橘黄色;葡萄糖和果糖等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时产生砖红色沉淀。
6.D 第10天,有可溶性糖存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从10至40天,均能检测到蛋白质,B错误;第40天,细胞中没有淀粉,所以加入碘液不会出现蓝色,C错误;第30天,细胞中脂肪含量较高,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颗粒,D正确。
7.C 葡萄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①符合题意;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②不符合题意;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可以用题中试剂检测,但使用时需要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到质量浓度为0.01 g/mL,③符合题意;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但不能用题中试剂检测,④不符合题意。
8.A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A错误;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反应颜色为蓝色,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反应颜色为紫色,B正确;在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会用到光学显微镜,C正确;题干所述的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9.(1)双缩脲 ③④⑤ (2)苏丹Ⅲ (3)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4)①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②发芽前玉米 ③试管2颜色无变化(蓝色),试管3形成砖红色沉淀
解析:(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故选③④⑤。(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3)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4)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根据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淀粉溶液作为对照,3号、4号实验组分别加了发芽玉米提取液和淀粉酶溶液,则2号试管加的是发芽前玉米提取液+淀粉溶液,淀粉不会被分解成还原糖,故试管2颜色无变化(蓝色);3号试管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其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砖红色。
10.B 还原糖可以通过斐林试剂检测,故甜度高不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A错误;C、H、O、N为基本元素,数量上最多的元素是H元素,B正确;活细胞中O元素含量最多,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C错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
11.D 在一定范围内,随Ca浓度增加,花粉管生长速率增加,超过一定浓度,随Ca浓度增加,花粉管生长速率降低;Ca对花粉萌发无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B浓度增加,花粉萌发率增加,超过一定浓度,随B浓度增加,花粉萌发率降低;B对花粉管生长无影响。
12.C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不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只有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到了显微镜,B正确;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和蛋白质,都使用NaOH和CuSO4溶液,斐林试剂使用时将NaOH和CuSO4溶液先混合制成Cu(OH)2,再加入待测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与待测溶液中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后者先在待测液中加NaOH溶液,形成碱性环境,后滴加CuSO4溶液与待测液中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现象,所以两种试剂的鉴定原理不同,C错误;三个实验的目的都是要鉴定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一般应先提取组织样液,或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中的物质从细胞释放出来,才能与相应的试剂发生反应,D正确。
13.C 成分中未标注“淀粉”,但牛奶中可能含有淀粉,因此需用碘液检测,A错误;牛奶中若含有脂肪,加入苏丹Ⅲ染液后,会呈现橘黄色,B错误;如果牛奶中含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依次滴加0.1 g/mL NaOH溶液、0.01 g/mL CuSO4溶液),会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用斐林试剂检测无砖红色沉淀,说明不含还原糖,但有可能含非还原糖,如蔗糖,D错误。
14.(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3)①研磨 ③双缩脲试剂 A液 双缩脲试剂 B液 ④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新品种玉米籽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解析:(1)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组织样液中紫色越深。因此可根据紫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3)①将等量的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②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玉米籽粒的类型,因此向A试管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试管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③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由于是验证型实验,实验结果应与验证命题一致,所以预期的结果是:新品种玉米籽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15.(1)淀粉  (2)斐林试剂 砖红色的深浅  (3)相似 (4)磷酸化酶溶液 2 mL (等量)已知蛋白质溶液(豆浆或稀释的蛋清) 双缩脲试剂 紫色
解析:(1)小麦成熟种子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2)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含糖(可溶性还原糖)量不同,产生砖红色的深浅程度不同。(3)据图分析可知,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4)本实验采用了对照法,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所以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是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 mL磷酸化酶溶液,对照组加入2 mL已知蛋白质溶液(豆浆、稀释的蛋清),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如果实验组试管出现紫色反应,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1 / 5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导学 聚焦 1.通过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建立生命的物质观。 2.通过比较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归纳概括细胞中元素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究活动,掌握物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知识点(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2)元素的种类
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多种。
②根据含量分类
③细胞中含量很高的四种元素:     。
(3)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    的形式存在。
小提醒:谐音法记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可利用谐音“她请杨丹留您盖美家”来记。
(2)微量元素可利用谐音“铁猛碰新木桶”来记。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
(2)含量
①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   。
②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
③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    。
【思考】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请从化合物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什么。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组成地壳的元素在细胞中都能找到。(  )
(2)细胞中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  )
(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大小。(  )
(4)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
(5)梨的果实和叶片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大体是相同的。(  )
探讨一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提高图表数据分析能力
1.比较玉米细胞与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玉米 人 元素 玉米 人
氧 44.43 14.62 硫 0.17 0.78
碳 43.57 55.99 磷 0.20 3.11
氮 1.46 9.33 镁 0.18 0.16
氢 6.24 7.46 铁 0.08 0.012
钾 0.92 1.09 硅 1.17 0.005
钙 0.23 4.67 锌 — 0.01
注:其他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总计小于3%。
(1)玉米细胞与人体细胞在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和含量上有什么关系?
(2)玉米细胞中O元素的含量明显要高于人体细胞,而N元素的含量明显又低于人体细胞,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3)组成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元素追根溯源来自无机自然界,为什么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内各种元素的比例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
(4)表中哪些是大量元素?哪些是微量元素?
探讨二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提高理解能力
2.如图表示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相对含量
(1)图中数字表示的物质分别为:①   ;②    ;③    。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分别是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
(3)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不同生物材料中富含有机物的成分不同,下面的生物材料中,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分别有      、    、    。
①玉米种子 ②牛奶 ③甘蔗的茎 ④鸡蛋 ⑤花生种子 ⑥甜菜的块根 ⑦蓖麻种子 ⑧大豆种子 ⑨苹果
1.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是各种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而不是生理作用。
②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必需元素,而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不一定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如人体内可能含有Pb。
2.判断元素与化合物的四个“明确”
  
1.东戴河坐拥渤海湾,海域辽阔,海产众多,其中海参以营养丰富,适宜滋补身体而尤负盛名。图1中A、B、C是新鲜海参细胞中3种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干海参细胞中3种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是氧和氢
B.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表示蛋白质
C.若图2中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c代表的元素是碳
D.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化合物A不会同时含有元素a、b、c
2.(2024·广东江门新会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比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比例,则A是水
B.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比例,则A是核酸
C.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很可能是O元素
D.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在地壳中一定存在
知识点(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连线)
2.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
(2)脂肪的检测
(3)蛋白质的检测
小提醒:双缩脲试剂的加入顺序为先加A液,再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目的是先制造碱性环境。若先加B液或B液过量,会生成Cu(OH)2,干扰颜色反应。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西瓜、番茄等都含有较多的糖,因此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
(2)甘蔗富含糖,是做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
(3)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
(4)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混合后经水浴加热后的现象是溶液为无色。(  )
(5)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条件。(  )
探讨一 实验材料选取和实验试剂的运用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均为显色反应,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3.利用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和蒸馏水能否检测蛋白质?为什么?
探讨二 实验操作过程、结果分析及拓展应用
4.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什么?
5.检测蛋白质时,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后,没有观察到溶液变成紫色。试分析其原因。
6.现有两瓶没有标记的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和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质)的尿液样品,如何进行区分?
7.脱脂奶粉中不含糖类和脂肪,受到老年人的喜爱,要检验某种脱脂奶粉是否合格,可能用到哪些试剂?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2.关注实验中的四个注意点
选材 不宜选有颜色的材料,因为有颜色的材料会干扰实验结果
预留样品 物质检测中,预留组织样液作对照组
待测液处理 用蛋清作蛋白质检测材料,必须充分稀释,防止蛋清黏在试管内壁上
材料处理 脂肪检测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不能用清水,因为染料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果肉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入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 g/mL的CuSO4溶液
2.(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苹果汁和西瓜汁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在蛋清稀释液中依次加入双缩脲A液和B液,需加热后溶液才能变紫色
C.进行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D.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易错提醒
检测三类有机物步骤上的“三个唯一”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颗粒的观察。
(3)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检测,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的原因是                         ; 生物界内不同生物之间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的原因是                                     。
(2)向某试管内的无色液体(某生物组织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不能表明该试管内含有葡萄糖,原因是什么?
  
1.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下列实例可证实该理论的是(  )
A.缺镁时叶片变黄
B.油菜缺硼时只开花不结果
C.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
D.缺磷会影响ATP的合成
2.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制备了某苹果的两种提取液:①浅红色浑浊的匀浆;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
B.与②相比,①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
C.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麦芽糖和蔗糖等还原糖
D.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B液
3.(2024·广东江门新会第一中学高一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苏丹Ⅲ染液对该野果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后直接观察是否含有脂肪
B.若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向野果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脂肪鉴定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D.若用斐林试剂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检测后,出现较多的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4.(2024·湖北宜昌高一期中)西湖龙井属于绿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下列关于西湖龙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好的成品茶叶中C、O、N、H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B.其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C.新鲜茶叶细胞中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
D.新鲜茶叶细胞中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品中不含有机物
5.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的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的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    沉淀。
(2)在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      ,用其染色时,冲洗浮色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这是因为           。
(3)检测黄豆组织中存在的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有4滴,不能过量,原因是                      
                      
                      
                       。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统一 差异 (2)①20 ②C、H、O、N、P、S、K、Ca、Mg Fe、Mn、Zn、Cu、B、Mo ③C、H、O、N (3)化合物
2.(1)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核酸  糖类
(2)①水 ②蛋白质 ③蛋白质
思考: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O在水中含量最高。
3.(1)× (2)×
(3)× 提示:两者划分的依据是元素含量的多少。
(4)× 提示: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5)× 提示:种类大体相似,含量相差很大。
互动探究
1.(1)提示:玉米细胞与人体细胞在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但是含量上具有差异性。
(2)提示:这说明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的不同有机物的含量有差别,如玉米细胞中的糖类要多一些,而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要多一些。
(3)提示:生物体是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元素。
(4)提示:大量元素有氧、碳、氮、氢、钾、钙、硫、磷、镁;微量元素有铁、硅、锌。
2.(1)水 蛋白质 无机盐 (2)水和蛋白质 蛋白质
(3)①③⑥⑨ ⑤⑦ ②④⑧
学以致用
1.C 细胞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氧、碳、氢、氮,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水、蛋白质和脂质,故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是氧和氢,A正确;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表示蛋白质,B正确;细胞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碳、氧、氮、氢,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a代表的元素是碳,c代表的元素是氮,C错误;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水、蛋白质和脂质,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化合物A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会同时含有元素a、b、c,D正确。
2.B 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比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则化合物A是水,A正确;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比例,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则A是蛋白质,B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则A是O元素,C正确;如果该图表示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是O元素,O元素在地壳中一定存在,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
2.(1)白色或近于白色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2)苏丹Ⅲ染液 50%的酒精溶液 橘黄色 (3)双缩脲试剂A液1 mL 双缩脲试剂B液4滴
3.(1)× (2)× (3)×
(4)× 提示:斐林试剂本身具有颜色(蓝色),因此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混合后经水浴加热后的现象是溶液为蓝色。
(5)√
互动探究
1.提示:一是一定要富含待检测的化合物,二是材料本身要颜色较浅(无色或白色最佳)。
2.提示: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3.提示:能。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的成分分别与双缩脲试剂的A液、B液相同,只是斐林试剂的乙液的质量浓度比双缩脲试剂的B液高,只需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即可。
4.提示:染色时间过长,脂肪会溶解到染色剂中。
5.提示:可能是因为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蓝色的Cu(OH)2沉淀,遮盖了实验中产生的紫色。
6.提示:方法一: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样;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是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样。
方法二: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有紫色产生的是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样; 没有紫色产生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样。
7.提示:符合要求的脱脂奶粉应该无糖和无脂肪,同时还应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要用到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来检测。
学以致用
1.A 苹果果肉的颜色接近白色,而植物叶片一般呈绿色,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果肉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A正确;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B错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C错误;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的NaOH和CuSO4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D错误。
2.D 苹果汁富含还原糖,可以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西瓜汁中虽然也含还原糖,但是西瓜汁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A错误;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即可出现紫色反应,不需要加热,B错误;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现用现配,试验结束时不能再将剩余的斐林试剂放回原试剂瓶,C错误;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应富含脂肪,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D正确。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组成细胞的元素都来源于无机自然界 生物大多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2)提示:出现砖红色沉淀,只能表明试管内含有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课堂演练
1.B 镁、钙、磷都是大量元素,A、C、D不符合题意;硼是微量元素,B符合题意。
2.A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50~65 ℃的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所以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A正确;由于②较澄清,①为浅红色浑浊的匀浆,所以与①相比,②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B错误;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C错误;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不能检测还原糖,D错误。
3.B 苏丹Ⅲ染液对该野果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后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而后在显微镜下观察,A错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若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则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B正确;脂肪鉴定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C错误;若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检测后出现较多的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错误。
4.D 制好的成品茶叶已经经过脱水处理,则其中C、O、N、H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A正确;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B正确;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C正确;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品中含有机物,D错误。
5.(1)斐林试剂 砖红色 (2)苏丹Ⅲ染液 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 (3)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从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解析:(1)还原糖具有还原性,能将斐林试剂中的Cu2+还原成Cu+,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所以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存在。(2)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染液能溶解在酒精中,根据这一性质,在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若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即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CuSO4溶液本身呈蓝色,与A液反应产生的Cu(OH)2也呈蓝色,会掩盖生成的紫色,影响实验观察。
7 / 7(共94张PPT)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学 聚
焦 1.通过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建立生命的物质观。
2.通过比较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归纳概括细胞中元素
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究活动,
掌握物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 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多种。
②根据含
20 
(2)元素的种类
量分类
③细胞中含量很高的四种元素: 。
C、H、O、N 
(3)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 的形式存在。
小提醒:谐音法记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可利用谐音“她请杨丹留您盖美家”来记。
化合物 
(2)微量元素可利用谐音“铁猛碰新木桶”来记。
(1)种类
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③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 。
【思考】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请从化合物的角
度分析原因是什么。
(2)含量
①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 。
②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
水 
蛋白质 
蛋白质 
提示: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O在水中含量最高。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组成地壳的元素在细胞中都能找到。 ( × )
(2)细胞中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 ( × )
(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大小。
( × )
提示:两者划分的依据是元素含量的多少。
×
×
×
(5)梨的果实和叶片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大体是相同
的。 ( × )
(4)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 × )
提示: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
提示:种类大体相似,含量相差很大。
×
探讨一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提高图表数据分析能力
1. 比较玉米细胞与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玉米 人 元素 玉米 人
氧 44.43 14.62 硫 0.17 0.78
碳 43.57 55.99 磷 0.20 3.11
氮 1.46 9.33 镁 0.18 0.16
氢 6.24 7.46 铁 0.08 0.012
钾 0.92 1.09 硅 1.17 0.005
钙 0.23 4.67 锌 — 0.01
注:其他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总计小于3%。
(1)玉米细胞与人体细胞在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和含量上有什么
关系?
提示:玉米细胞与人体细胞在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上具有统
一性,但是含量上具有差异性。
(2)玉米细胞中O元素的含量明显要高于人体细胞,而N元素的含
量明显又低于人体细胞,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提示:这说明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的不同有机物的含量有
差别,如玉米细胞中的糖类要多一些,而人体细胞中的蛋白
质的含量要多一些。
(3)组成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元素追根溯源来自无机自然界,
为什么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内各种元素的比例与无机自然界
的大不相同?
提示:生物体是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
界获取元素。
(4)表中哪些是大量元素?哪些是微量元素?
提示:大量元素有氧、碳、氮、氢、钾、钙、硫、磷、镁;
微量元素有铁、硅、锌。
探讨二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提高理解能力
2. 如图表示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相对含量
(1)图中数字表示的物质分别为:① ;② ;
③ 。
水 
蛋白质 
无机盐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分别是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
(3)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不同生物材料中富含有机物的成
分不同,下面的生物材料中,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分
别有 、 、 。
①玉米种子 ②牛奶 ③甘蔗的茎 ④鸡蛋 ⑤花生种子 
⑥甜菜的块根 ⑦蓖麻种子 ⑧大豆种子 ⑨苹果
水和蛋白
质 
蛋白质 
①③⑥⑨ 
⑤⑦ 
②④⑧ 
1. 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是各种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
而不是生理作用。
②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必需元素,而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不一
定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如人体内可能含有Pb。
2. 判断元素与化合物的四个“明确”
1. 东戴河坐拥渤海湾,海域辽阔,海产众多,其中海参以营养丰富,
适宜滋补身体而尤负盛名。图1中A、B、C是新鲜海参细胞中3种
元素或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干海参细胞中3种元素或化合物
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是
氧和氢
B. 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表示蛋白质
C. 若图2中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c代表的元素是碳
D. 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
素,则化合物A不会同时含有元素a、b、c
解析: 细胞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氧、碳、氢、
氮,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水、蛋白质和脂
质,故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B化合物共有
的元素是氧和氢,A正确;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
白质,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化合物,则a表示蛋白质,B
正确;细胞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碳、氧、氮、氢,
若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a代表的元素是碳,c代表的
元素是氮,C错误;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水、蛋白质和脂质,若图1表示海参活细胞中的化合物,图2表示干海参细胞中的元素,则化合物A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会同时含有元素a、b、c,D正确。
2. (2024·广东江门新会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细胞中元素或
化合物的含量比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比例,则A是水
B. 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比例,则A是核酸
C. 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很可能是O元素
D. 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在地壳中一定 存在
解析: 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比例,活细胞中含
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则化合物A是水,A正确;如果该图表示的
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比例,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
质,则A是蛋白质,B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
素含量比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则A是O元素,C
正确;如果该图表示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是O元素,O
元素在地壳中一定存在,D正确。
知识点(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 实验原理(连线)
2. 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
(2)脂肪的检测
(3)蛋白质的检测
小提醒:双缩脲试剂的加入顺序为先加A液,再加B液,且B
液不能过量。目的是先制造碱性环境。若先加B液或B液过
量,会生成Cu(OH)2,干扰颜色反应。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西瓜、番茄等都含有较多的糖,因此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 × )
(2)甘蔗富含糖,是做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 × )
(3)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 × )
(4)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混合后经水浴加热后的现象是溶液为无
色。 ( × )
提示:斐林试剂本身具有颜色(蓝色),因此非还原糖与斐
林试剂混合后经水浴加热后的现象是溶液为蓝色。
(5)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条件。 ( √ )
×
×
×
×

探讨一 实验材料选取和实验试剂的运用
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均为显色反应,在
选择实验材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一是一定要富含待检测的化合物,二是材料本身要颜色较浅
(无色或白色最佳)。
2. 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提示: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
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3. 利用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和蒸馏水能否检测蛋白质?为什么?
提示:能。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的成分分别与双缩脲试剂的A
液、B液相同,只是斐林试剂的乙液的质量浓度比双缩脲试剂的B
液高,只需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即可。
探讨二 实验操作过程、结果分析及拓展应用
4.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什么?
提示:染色时间过长,脂肪会溶解到染色剂中。
5. 检测蛋白质时,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后,没有观察到溶液变成紫
色。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可能是因为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
中生成大量蓝色的Cu(OH)2沉淀,遮盖了实验中产生的紫色。
6. 现有两瓶没有标记的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和肾小球肾
炎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质)的尿液样品,如何进行区分?
提示:方法一: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是糖尿
病患者的尿样;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是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样。
方法二: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有紫色产生的是肾小球肾炎患者
的尿样; 没有紫色产生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样。
7. 脱脂奶粉中不含糖类和脂肪,受到老年人的喜爱,要检验某种脱脂
奶粉是否合格,可能用到哪些试剂?
提示:符合要求的脱脂奶粉应该无糖和无脂肪,同时还应该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要用到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
试剂来检测。
1.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2. 关注实验中的四个注意点
选材 不宜选有颜色的材料,因为有颜色的材料会干扰实验结果
预留样品 物质检测中,预留组织样液作对照组
待测液 处理 用蛋清作蛋白质检测材料,必须充分稀释,防止蛋清黏在试管内壁上
材料
处理 脂肪检测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不能用清水,因为染料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果肉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 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
的溶解
C. 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
的顺序不同
D. 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入0.1 g/mL的
NaOH溶液,后加入0.05 g/mL的CuSO4溶液
解析: 苹果果肉的颜色接近白色,而植物叶片一般呈绿色,所
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果肉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A
正确;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
充分,B错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不
同,C错误;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的NaOH和CuSO4溶液混
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D错误。
2. (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
原糖、脂肪、蛋白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用苹果汁和西瓜汁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在蛋清稀释液中依次加入双缩脲A液和B液,需加热后溶液才能变
紫色
C. 进行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
长期保存备用
D.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解析: 苹果汁富含还原糖,可以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
实验材料,西瓜汁中虽然也含还原糖,但是西瓜汁有颜色,会干扰
实验现象的观察,A错误;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加A液,
摇匀,再加B液,摇匀即可出现紫色反应,不需要加热,B错误;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现用现配,试验结束时不能再将剩余的斐林
试剂放回原试剂瓶,C错误;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应富含脂肪,颜
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
鉴定的理想材料,D正确。
易错提醒
检测三类有机物步骤上的“三个唯一”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
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颗粒的观察。
(3)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检测,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溶液洗去浮色。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的原因是
; 生物界内不同生物之间在元
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的原因是

(2)向某试管内的无色液体(某生物组织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
剂,经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不能表明该试管内含有葡萄
糖,原因是什么?
提示:出现砖红色沉淀,只能表明试管内含有还原糖(如葡萄
糖、果糖、麦芽糖等),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组成细
胞的元素都来源于无机自然界 
生物大多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
来的 
  
1.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
的。下列实例可证实该理论的是(  )
A. 缺镁时叶片变黄
B. 油菜缺硼时只开花不结果
C. 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
D. 缺磷会影响ATP的合成
解析: 镁、钙、磷都是大量元素,A、C、D不符合题意;硼是
微量元素,B符合题意。
2. 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制备了某苹果的两种提取液:①浅红
色浑浊的匀浆;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
B. 与②相比,①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
C. 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麦芽糖和蔗糖等还原糖
D. 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B液
解析: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50~65 ℃的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
红色沉淀,所以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②
中含有还原糖,A正确;由于②较澄清,①为浅红色浑浊的匀浆,
所以与①相比,②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B错误;淀粉
和蔗糖不是还原糖,C错误;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不
能检测还原糖,D错误。
3. (2024·广东江门新会第一中学高一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
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
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可用苏丹Ⅲ染液对该野果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后直接观察是否含
有脂肪
B. 若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向野果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
剂,反应呈紫色
C. 脂肪鉴定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D. 若用斐林试剂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检测后,出现较多的砖红色沉
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解析: 苏丹Ⅲ染液对该野果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后需要用50%
的酒精洗去浮色,而后在显微镜下观察,A错误;蛋白质可用双缩
脲试剂检测,若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则能与双缩脲试剂发
生反应呈紫色,B正确;脂肪鉴定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
洗去浮色,C错误;若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检测后出现较多的砖红
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错误。
4. (2024·湖北宜昌高一期中)西湖龙井属于绿茶,为中国十大名茶
之一。下列关于西湖龙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好的成品茶叶中C、O、N、H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B. 其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C. 新鲜茶叶细胞中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
D. 新鲜茶叶细胞中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品中不含有机物
解析: 制好的成品茶叶已经经过脱水处理,则其中C、O、N、
H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A正确;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
种,B正确;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
C正确;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品中含有机物,
D错误。
5. 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
列问题:
(1)检测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的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的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
沉淀。
解析:还原糖具有还原性,能将斐林试剂中的Cu2+还原成Cu+,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所以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斐林试
剂 
砖红色 
(2)在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
液是 ,用其染色时,冲洗浮色要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这是因为 。
解析: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染液能溶解在酒精中,根据这一性质,在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
苏丹Ⅲ染液 
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 
(3)检测黄豆组织中存在的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
试剂A液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双
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有4滴,不能过量,原因是


过量的双缩脲
试剂B液会与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从而掩盖生成的紫
色 
解析: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若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即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CuSO4溶液本身呈蓝色,与A液反应产生的Cu(OH)2也呈蓝色,会掩盖生成的紫色,影响实验观察。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 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组成生物体与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均
为最高
B. 人、动物和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很大
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D. 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基本相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A错
误;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B错误;不同
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某处温泉有“圣水”之美誉,经常洗浴对治疗各种皮肤病、关节炎
及神经衰弱等有特殊的功效。经专家鉴定泉水中含有人体正常生命
活动所需的微量元素,它们可能是(  )
A. Fe、Mn、Zn、Mg B. Zn、Cu、Mn、Ca
C. Zn、Cu、B、Mn D. Mg、Mn、Cu、Mo
解析: Mg、Ca元素属于生物体中的大量元素,A、B、D错
误;Zn、Cu、B、Mn元素都属于微量元素,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2024·河北衡水高一月考)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
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下列关于西湖龙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
B. 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分别是水
和蛋白质
C. 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C、O、Ca、Fe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
D. 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不同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含量差异较大,A正
确;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高的有
机化合物是蛋白质,B正确;C、H、O、N是基本元素,采摘的新
鲜茶叶细胞中C、O、H、N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Fe是微量元素,
含量较少,C错误;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
有微量元素,如茶叶中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也含有Fe、
B等微量元素,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2024·四川广安友谊中学高一期中)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
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70%~90%;其
次是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
1.5%。图中②最多,其次是①,③④较少,所以①是蛋白质,②
是水,③是脂质,④是糖类,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知识点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5. 下面是一组检测生物体主要有机物的实验,表中①~④对应的各项
内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 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反应条件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③ ④
脂肪 ② 橘黄色 常温
① 斐林试剂 砖红色 50~65 ℃
A. 葡萄糖、碘液、紫色、沸水浴
B. 蔗糖、苏丹Ⅲ染液、紫色、常温
C. 还原糖、苏丹Ⅲ染液、蓝紫色、沸水浴
D. 果糖、苏丹Ⅲ染液、紫色、常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脂肪可
与苏丹Ⅲ染液在常温下反应呈现橘黄色;葡萄糖和果糖等还原糖在
水浴加热时产生砖红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4·广东江门高一月考)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10天时,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不显色
B. 从10至40天,均检测不到任何蛋白质
C. 第40天时,加入碘液后,出现蓝色
D. 第30天时,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颗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0天,有可溶性糖存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
沉淀,A错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从10至40
天,均能检测到蛋白质,B错误;第40天,细胞中没有淀粉,所以
加入碘液不会出现蓝色,C错误;第30天,细胞中脂肪含量较高,
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颗粒,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
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
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地检测下
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蛋白质 ④淀粉
A. 只有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②③和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葡萄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①符合题意;
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②不符合题意;蛋白质可
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可以用题中试剂检测,但使用时需要将斐林
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到质量浓度为0.01 g/mL,③符合题意;
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但不能用题中试剂检测,④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
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表所示,其中“+”的多少代表反
应颜色的深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试剂 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 碘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和 紫色
C. 在观察颜色时会用到光学显微镜
D. 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
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A错误;碘液用于检测淀粉,
反应颜色为蓝色,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
于检测蛋白质,反应颜色为紫色,B正确;在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会
用到光学显微镜,C正确;题干所述的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
浴加热,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2024·广东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
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
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 试剂,比较颜色变
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 (填序号)。
①显微镜 ②酒精灯 ③量筒 ④滴管 ⑤试管
双缩脲 
③④⑤ 
解析: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故选③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为了观察玉米籽粒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芽
切片染色,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
肪颗粒。发芽时间越长,玉米胚芽中的脂肪颗粒越少。
解析: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苏丹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
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
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
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
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
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研究小组推测发
芽的玉米籽粒才含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
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
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
下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本实验选择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的原理(原因)是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 的提取液。
③若推测正确,试管2、3的颜色变化分别是:

淀粉酶能
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
红色沉淀 
发芽前玉米 
试管2颜色无
变化(蓝色),试管3形成砖红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根据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淀粉溶液作为对照,3号、4号实验组分别加了发芽玉米提取液和淀粉酶溶液,则2号试管加的是发芽前玉米提取液+淀粉溶液,淀粉不会被分解成还原糖,故试管2颜色无变化(蓝色);3号试管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其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砖红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2024·安徽合肥第八中学高一期中)蓝宝石葡萄是一款新型葡
萄,果肉紧实,口感也比一般的葡萄要甜。经化验,每百克蓝宝
石葡萄中含糖6.75克,含维生素18.6克,还含有丰富的矿质元
素。下表是蓝宝石葡萄中的常见元素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元素 O C H N P S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 65 18 10 3 1.4 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甜度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 H元素是数量上最多的元素
C. 活细胞中O元素含量最多,O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D.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解析: 还原糖可以通过斐林试剂检测,故甜度高不可以用双
缩脲试剂检测,A错误;C、H、O、N为基本元素,数量上最多
的元素是H元素,B正确;活细胞中O元素含量最多,C是生命的
核心元素,C错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
式存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科学工作者研究了Ca和B对某种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
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在一定范围内,Ca对花粉管生长几乎无影响
B. 在一定范围内,B对花粉萌发几乎无影响
C. Ca和B分别促进花粉管的生长和花粉的萌发
D. Ca和B分别影响花粉管的生长和花粉的萌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在一定范围内,随Ca浓度增加,花粉管生长速率增
加,超过一定浓度,随Ca浓度增加,花粉管生长速率降低;Ca对
花粉萌发无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B浓度增加,花粉萌发率增
加,超过一定浓度,随B浓度增加,花粉萌发率降低;B对花粉管
生长无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2024·湖北恩施高一月考)云南一民谣“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将致幻毒菇——毒蝇伞推向大众视线,鹅膏蕈碱是毒蝇伞中所含有的主要致幻毒物之一,它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关于毒蝇伞及板(木材)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或多肽)的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三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在三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
C.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或多肽)时都使用NaOH和CuSO4溶液,原理基本相同
D.鉴定的都是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一般应先提取组织样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不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只有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到了显微镜,B正确;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和蛋白质,都使用NaOH和CuSO4溶液,斐林试剂使用时将NaOH和CuSO4溶液先混合制成Cu(OH)2,再加入待测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与待测溶液中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后者先在待测液中加NaOH溶液,形成碱性环境,后滴加CuSO4溶液与待测液中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现象,所以两种试剂的鉴定原理不同,C错误;三个实验的目的都是要鉴定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一般应先提取组织样液,或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中的物质从细胞释放出来,才能与相应的试剂发生反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学校小卖部售卖有某品牌牛奶,研究小组计划检测牛奶成分是否合格。下列关于检测项目、方法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检测方法 现象
① 滴加2滴碘液 Ⅰ
② 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 Ⅱ
③ 依次滴加0.1 g/mL NaOH溶液、0.01 g/mL CuSO4溶液 Ⅲ
④ 0.1 g/mL NaOH溶液、0.05 g/mL CuSO4溶液等量混
合后加入牛奶,60 ℃水浴 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成分未标注“淀粉”,因此不需要项目①
B. 现象Ⅱ中显红色,说明牛奶含有脂肪
C. 如果牛奶含有蛋白质,现象Ⅲ显紫色
D. 现象Ⅳ无砖红色沉淀说明牛奶不含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成分中未标注“淀粉”,但牛奶中可能含有淀粉,因此需用碘液检测,A错误;牛奶中若含有脂肪,加入苏丹Ⅲ染液后,会呈现橘黄色,B错误;如果牛奶中含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依次滴加0.1 g/mL NaOH溶液、0.01 g/mL CuSO4溶液),会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用斐林试剂检测无砖红色沉淀,说明不含还原糖,但有可能含非还原糖,如蔗糖,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
计实验加以验证。
(1)实验原理:

(2)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籽粒,
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
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解析: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
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组织样液中紫色越深。因
此可根据紫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
量越高颜色越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3)方法步骤:
①将等量的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 ,制备组织样液。
研磨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摇
匀,再分别加入4滴 ,摇匀。
④观察 。
预期的结果: 。
双缩脲试剂 A液 
双缩脲试剂 B液 
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新品种玉米籽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①将等量的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②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玉米籽粒的类型,因此向A试管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试管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③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由于是验证型实验,实验结果应与验证命题一致,所以预期的结果是:新品种玉米籽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回
答问题:
(1)小麦成熟种子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 。
淀粉 
解析:小麦成熟种子
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检测可溶性还原糖的试剂是 ,可溶性还原糖的多
少可通过 来判断。
解析: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含糖(可溶性还原糖)量不同,产生砖红色的深浅程度不同。
斐林试剂 
砖红色的深浅 
(3)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比
较,两者的变化趋势 。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种子成熟时,淀粉的形成与一种磷酸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
系,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是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试管
中加入2 mL ,对照组试管中加入
,然后依次加
入等量的 ,如果实验组试管出现 反应,
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磷酸化酶溶液 
2 mL (等
量)已知蛋白质溶液(豆浆或稀释的蛋清) 
双缩脲试剂 
紫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本实验采用了对照法,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所以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是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 mL磷酸化酶溶液,对照组加入2 mL已知蛋白质溶液(豆浆、稀释的蛋清),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如果实验组试管出现紫
色反应,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