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知识点一 细胞中的糖类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2.(2024·山东枣庄高一期中)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又叫膳食纤维,因此又被一些科学家称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含纤维素,纤维素不溶于水B.纤维素和几丁质都属于多糖,几丁质是外骨骼的组成成分C.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肠道中有害物质排出D.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都容易被消化成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3.(2024·广东江门新会第一中学高一期中)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部分转化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B.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C.上述四种糖类物质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D.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各不相同4.某植物体内可以完成如图所示的反应,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则○—◇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水○+◇A.麦芽糖 B.乳糖C.蔗糖 D.乳糖和蔗糖5.如图表示一种多糖的结构,该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下列关于该多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B.哺乳动物细胞不能分解该物质C.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知识点二 细胞中的脂质6.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都含有C、H、O、N、P元素B.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C.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7.下列叙述与概念图不相符的是( )A.若a表示糖类,则b、c、d分别可表示多糖、二糖、单糖B.若a表示脂质的组成元素,则b、c、d分别可表示C、H、OC.若a表示脂质,则b、c、d分别可表示脂肪、磷脂、固醇D.若a表示固醇,则b、c、d分别可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8.(2024·河北秦皇岛一中高一月考)人体的胆固醇含量过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长期摄入过多糖类,容易导致糖尿病。下列正确的是( )A.合成胆固醇需要N元素作为原料,而合成糖类则不需要B.胆固醇和糖类摄入过多会导致各种疾病,因此要选择低糖和不含胆固醇的食物C.人体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D.胆固醇是所有生物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9.(2024·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中)“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的网络热词。奶茶中一般都加了蔗糖,有的还添加了奶油。奶油分为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植物奶油是由植物脂肪经过特殊工艺加入添加剂制作出来的,而动物奶油主要从天然新鲜牛奶中提取纯天然油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大量饮用奶茶,过剩的糖类可转变成脂肪使人变肥胖B.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D.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同质量的脂肪释放的更少10.根据不同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别,可将种子分为淀粉类种子、蛋白质类种子、油脂类种子。下表中的三种作物种子分别属于上述三种类型,表中数据为三种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作物种子 蛋白质 淀粉及可溶性糖 脂肪 纤维素小麦 11.0 68.5 1.9 1.9大豆 36.0 26.0 17.5 4.5油菜 23.0 25.0 48.0 —(1)播种时,表中三种种子种植深度相对较浅的应为 ,这是因为 。(2)实验表明,三类种子浸入水中后,大豆的体积变化大于小麦,远胜于油菜,这说明表中前三种物质(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中,亲水性的大小依次为 。(3)如图为油脂类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图中可溶性糖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另外, 也是原因之一。若想检测种子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和脂肪,所用的检测试剂分别为 。11.(2024·湖北黄冈高一期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发现在秋季霜冻后收获的芥菜、番薯食用起来比早收获的更甜。研究发现,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储存糖类水解成小分子糖类,来增强抗逆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储存糖类是淀粉,水解成的小分子糖类是乳糖和葡萄糖B.小分子糖类可结合更多的水,增强了植物抵抗寒冷的能力C.该变化可导致细胞内自由水比例降低,结合水比例增加D.番薯的纤维素即使在草食动物胃内也要借助微生物来分解12.生物体内有一种被称为“BMAL1”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和脂肪都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BMAL1”可能在夜间会促进脂肪转化为糖类D.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13.下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甘油B.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C.北京鸭的肥育利用了图示转化过程D.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会分解供能,能大量转化为糖类14.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引起社会关注。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由 元素构成,常温下的物理状态由其含有的 的种类决定。与磷脂相比,脂肪的结构在于甘油的三个羟基均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不是其中一个羟基与 及其他衍生物结合。(2)与糖类相比,脂肪是人体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原因是 。人体内的脂肪可以通过饮食摄入,也可以由糖类或蛋白质等物质转化而来。(3)在研究肥胖成因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别饲喂等量的常规饲料和高脂饲料。在适宜环境中饲养8周,禁食12 h。结果如图1。分析图1可知,实验中小鼠的肥胖程度可通过检测 来确定。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模型的是 品系小鼠。(4)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含量,结果如图2,图中HSL、ATGL和TGH分别代表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酶和甘油三酯水解酶。据图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内 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鼠,影响了脂肪的利用与转化。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B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元素组成均为C、H、O,A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蔗糖为非还原糖,其不与斐林试剂反应,C错误;淀粉初步水解可产生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也是葡萄糖,D错误。2.D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溶于水,A正确;纤维素和几丁质都属于多糖,几丁质是一些昆虫外骨骼的组成成分,B正确;食物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但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可减少有害物质在胃肠中滞留的时间,C正确;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但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D错误。3.A 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A正确,B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上述四种物质不会同时存在于同一细胞中,C错误;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其功能各不相同,但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D错误。4.C 由题图可知,该二糖水解形成的两个单糖不同,因此可能是蔗糖或乳糖,又由于该反应发生在植物体内,因此该二糖应是蔗糖。5.B 由题可知,该多糖是纤维素,动物细胞中不含有纤维素,A错误;哺乳动物细胞不含有分解纤维素的酶,B正确;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淀粉,C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D错误。6.A 脂质主要由C、H、O3种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如磷脂,A错误;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Ca和P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B正确;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C正确;性激素属于固醇,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7.B 根据糖类能否水解,可将糖类分为多糖、二糖和单糖,A正确;若a表示脂质的组成元素,则b、c、d分别可表示C、H、O,也可表示其他的元素,因为脂质中磷脂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P,B错误;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C正确;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D正确。8.C 胆固醇的元素组成为C、H、O,不需要N元素作为原料,A错误;胆固醇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此外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故食物中应适当含有胆固醇,B错误;在人体消化道内很难消化纤维素,但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故应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并非所有生物细胞膜的成分,D错误。9.B 糖类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血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如果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A正确;脂肪是储能物质,但不参与构成细胞膜,B错误;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C正确;1 g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约为39 kJ,1 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约为17 kJ,脂肪分子中C、H的含量比糖原更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D正确。10.(1)油菜种子 油菜种子脂肪含量高,种子萌发时消耗氧气量比较大 (2)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 (3)可溶性糖转变成了脂肪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糖类 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解析:(1)播种时,表中三种种子种植深度相对较浅的应为油菜种子,这是因为油菜种子脂肪含量高,脂肪含氢量高,种子萌发时消耗氧气量比较大。(2)实验表明,三类种子浸入水中后,大豆的体积变化大于小麦,远胜于油菜,这说明表中前三种物质(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中,亲水性的大小依次为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3)分析题图可知,在油脂类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可溶性糖转变成了脂肪,另外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糖类也是原因之一。若想检测种子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和脂肪,所用的检测试剂分别为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11.A 植物细胞储存的糖类是淀粉,淀粉水解成的小分子糖类是葡萄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A错误;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储存糖类水解成小分子糖类,小分子糖类可结合更多的水,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导致细胞内自由水比例降低,结合水比例增加,增强了植物抵抗寒冷的能力,B、C正确;存在于草食动物胃内的微生物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分解,因此番薯的纤维素即使在草食动物胃内也要借助微生物来分解,D正确。12.B 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被称为“生命的燃料”,B正确;由题意可知,“BMAL1”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则“BMAL1”可能在夜间会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C错误;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D错误。13.D 脂肪是由1分子的甘油和3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的,因此,图中的X代表甘油,A正确;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长期摄入过多的糖时,图示过程会加强,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B正确;北京鸭的肥育就是利用了多余的糖类可以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原理,C正确;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会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14.(1)C、H、O 脂肪酸 磷酸 (2)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有的能量多 (3)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 A (4)HSL和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和甘油三酯脂肪酶)解析:(1)脂肪由C、H、O元素构成,常温下的物理状态由其含有的脂肪酸的种类决定。与磷脂相比,脂肪的结构在于甘油的三个羟基均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不是其中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2)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有的H多,消耗的氧气多,生成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3)分析图1可知,因变量是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则实验中小鼠的肥胖程度可通过检测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来确定。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模型的是A品系小鼠,A品系小鼠的变化最明显。(4)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即A品系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含量,结果如图2,显示肥胖小鼠体内HSL和ATG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据此可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内HSL和ATGL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鼠所致。1 / 4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导学 聚焦 1.通过对糖类和脂肪的学习,形成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 2.归纳概括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作用和相互关系。 3.结合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了解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识点(一) 细胞中的糖类1.元素组成:一般由 三种元素组成。2.主要作用:糖类是主要的 物质。3.分类(1)(2)(3)多糖小提醒: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思考】 糖尿病病人的面食为什么要定量?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细胞内的糖类都有甜味,其水解都可产生葡萄糖。( )(2)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的单糖是葡萄糖。( )(3)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 )(4)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5)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糖原、肌糖原便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探讨 分析糖类的组成与功能,提高归纳概括能力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据图思考讨论:(1)①②③代表糖的种类依次是 、 和 ;④代表 ;⑤代表 。(2)人和动物体能消化纤维素吗?(3)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细胞中的糖类按化学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请分别列举。①还原糖: 等。②非还原糖: 等。2.请将下列糖类按功能进行划分。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1)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储能物质: 。(3)结构物质: 。3.如图为一个汉堡中的几种多糖的组成,回答相关问题:(1)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否相同?(2)三种多糖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原因是什么?1.糖类的分布2.单糖、二糖、多糖的转化关系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许多葡萄糖;纤维素许多葡萄糖;肝糖原许多葡萄糖。 1.(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糖类都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C.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可用斐林试剂检测D.甲壳类动物的几丁质可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2.部分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种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的共同特征之一是有甜味B.①→②和①→③过程均有水产生C.①②与斐林试剂在相应合理条件下均产生砖红色沉淀D.④可代表肌糖原,生物体供能不足时能直接水解成葡萄糖易错提醒1.辨析多糖的“水解”与“氧化分解”2.关于糖类物质的2个认识误区(1)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没有甜味。(2)并不是糖原都能水解为葡萄糖,糖原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种,其中肝糖原能水解为葡萄糖。知识点(二) 细胞中的脂质1.元素组成:主要是 ,有些还含有 。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 含量低, 含量高。2.化学性质: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 。3.分类及功能(1)(2)(3)4.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1)转化示意图(2)转化的条件①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 ;②脂肪一般只在 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思考】 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为什么会起到“育肥”的效果?5.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在动物体内作为储能物质的主要是脂肪和糖原。(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细胞膜中都含磷脂。( )(3)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4)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5)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都是小分子,都含有C、H、O、N、P。( )探讨一 分析脂肪与糖类的关系,建立生命观念1.与糖类类似,脂肪也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所不同的是脂肪中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多。据分析,1 g脂肪氧化分解可释放出约39 kJ的能量,1 g糖原氧化分解可释放出约17 kJ的能量,但1 g脂肪在体内储存所占的体积是1 g糖原的1/5。一种脂肪分子的结构式如下图:(1)脂肪的组成单位是什么?与脂肪相比,磷脂的组成有什么区别?(2)与糖原相比,为什么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探讨二 分析生活实例,了解固醇的功能2.维生素D又被称为“阳光维生素”,经常晒太阳会使人体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16~19世纪终年不见阳光的“雾都”伦敦,很多工业区随处都可以看到方颅、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和出现O形或X形腿的小孩。(1)为什么婴幼儿常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2)公鸡有鲜艳的羽毛,鸣叫嘹亮,导致公鸡出现“大红冠子花外衣”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其化学本质是哪一类?主要作用是什么?1.细胞中的脂质归纳2.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1.下表分析了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脂肪 75% 13% 较多 较多 X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Y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B.脂肪中H的比例是12%C.X<Y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较多归纳总结葡萄糖与脂肪的比较项目 葡萄糖 脂肪相同 元素组成 C、H、O作用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不同 元素含量 C、H比例较低 C、H比例较高能量多少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少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2.(2024·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一月考)生物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自身合成,也可以从动物肝脏、鱼、蛋黄、牛奶等食物中获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D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磷脂、维生素D、胆固醇都属于固醇类物质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属于生物大分子D.过度防晒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易错提醒脂质的三个思维误区(1)误认为所有生物细胞膜上都含有胆固醇。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植物细胞膜上不存在胆固醇。(2)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中的一类物质。(3)胆固醇≠固醇。固醇和胆固醇虽然都是脂质,但其范围不同,胆固醇是固醇中的一种。(1)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原因是什么?(2)通过给北京鸭饲喂玉米、谷类和菜叶达到肥育的原因是什么? 1.(2024·安徽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期中)糖类和脂肪都能作为人体运动时的能源物质,随运动强度的改变,人体内脂肪与糖类供能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脂肪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态B.若糖类和脂肪能够为运动中的人体提供相同的能量,则脂肪分解的质量更多C.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D.脂肪是人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能够在人体缺少糖类的时候,大量转化为糖类2.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③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④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颗粒⑤麦芽糖被分解得到的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A.①②⑤ B.①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④3.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者运转异常使人体血液中的血脂含量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现代医学称“血脂异常”。高脂血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并坚持有规律的体力劳动和运动。下列与人体中血脂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少摄入动物脂肪B.胆固醇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人体中的胆固醇越少越好C.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D.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4.(2024·安徽安庆高一期中)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俗称“倒糖人儿”。用料一般是红糖、白糖中加入少量饴糖(主要是麦芽糖)。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不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B.饴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C.细胞中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D.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二糖5.(2024·安徽合肥期末)如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B.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6.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A是指 ,由2分子单糖组成;D在植物细胞内包括 。(2)B是指多糖,包括[F] 、[G]纤维素和[H] ,其中,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填名称)。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 (填名称)可以分解补充血糖。(3)脂质除了[K] 外,还包括[I]磷脂、[J]固醇。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除了要补充足够的钙,还需要适当补充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4)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 。与糖类分子中O的含量和H的含量相比,脂质分子中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核心要点·巧突破】知识点(一)自主学习1.C、H、O2.能源3.(1)脱氧核糖 果糖 (2)脱水缩合 麦芽糖 乳糖(3) 储能物质 种子 储能物质 肝脏和肌肉 细胞壁 细胞壁 外骨骼 外骨骼思考:米饭和馒头中主要含淀粉,淀粉水解后得到葡萄糖,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病人需定量摄取面食。4.(1)× (2)× (3)√ (4)×(5)× 提示: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脏中的糖原(肝糖原)便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而肌糖原无法直接水解为葡萄糖。互动探究1.(1)单糖 二糖 多糖 纤维素 肌糖原(2)提示:很难被消化,即使草食类动物有发达的消化器官,也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这类多糖。(3)提示: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消化道中才有分解蔗糖的相关酶。(4)①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 ②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2.(1)葡萄糖 (2)淀粉、糖原 (3)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3.(1)提示:相同。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2)提示: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学以致用1.D 糖类中的纤维素、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A错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而葡萄糖属于单糖,B错误;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两者都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因此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C错误;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可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D正确。2.B 糖不一定有甜味,如核糖、纤维素等,A错误;①→②和①→③过程为聚合反应,均有水产生,B正确;①单糖、②二糖并非均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不一定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④可代表肌糖原,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成葡萄糖,D错误。知识点(二)自主学习1.C、H、O N、P 氧 氢2.脂溶性有机溶剂3.(1) 脂肪酸 甘油 储能 保温 缓冲和减压 (2)细胞膜 (3)脂质 钙和磷4.(1)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 (2)①脂肪 ②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思考: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动物从体外吸收的多余糖类可以在体内转变成脂肪,起到“育肥”效果。5.(1)√ (2)√ (3)√ (4)×(5)× 提示: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不属于固醇,胆固醇和维生素D都只含C、H、O,不含N、P。互动探究1.(1)提示: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是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2)提示:由于脂肪中含碳和氢量比糖类多,因此在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要比糖类多,释放出来的能量也多,产生的水也多;单位质量的脂肪体积比糖原小很多,有利于储藏。2.(1)提示: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表皮细胞中的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从而预防佝偻病。(2)提示:雄激素;固醇类;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学以致用1.C 脂肪中含C、H、O三种元素,根据表格可知,H的比例为12%,比糖类高,氧化分解时,H与O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X>Y。2.D 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A错误;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都属于固醇类物质,磷脂不属于固醇类,B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胆固醇是小分子,C错误;由图可知,一定量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故过度防晒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D正确。【过程评价·勤检测】网络构建 (1)提示: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的O2多,产生的H2O多。(2)提示:北京鸭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北京鸭摄入的糖类过多时,糖类在鸭体内就转变成了脂肪,并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储存起来。课堂演练1.C 人体脂肪含有的是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态,A错误;1 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 kJ的能量,1 g脂肪可以放出约39 kJ的能量,所以若糖类和脂肪能够为运动中的人体提供相同的能量,糖类分解的质量更多,B错误;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正确;脂肪一般只能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2.A 鉴定“饴”(麦芽糖)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①正确;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多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其水解产生葡萄糖(单糖)才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②正确;麦芽糖属于二糖,③错误;制作“小饼”时,细胞已破裂,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脂肪颗粒,④错误;二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麦芽糖(二糖)被分解得到的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糖原),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⑤正确。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⑤。3.B 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根据题干可知,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故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少摄入动物脂肪,A正确;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是胆固醇可参与动物的细胞膜构成及进行血脂的运输,故平时要适量摄入胆固醇,B错误;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C正确;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D正确。4.B 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A错误;饴糖主要是麦芽糖,麦芽糖具有还原性,故饴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细胞中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同时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少量的转化为糖类,C错误;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单糖,不能再被水解,D错误。5.C 正常情况下,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少,因此,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因而释放的能量多,B正确;糖类和脂肪同质量下,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少,所以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少,C错误;同质量下,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6.(1)二糖 蔗糖和麦芽糖 (2)淀粉 糖原 纤维素 肝糖原 (3)脂肪 维生素D (4)N和P O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高解析:(1)A是指二糖,由2分子单糖组成;植物细胞内的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2)B是指多糖,它是由C葡萄糖组成的,包括[F]淀粉、[G]纤维素和[H]糖原。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纤维素。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补充血糖。(3)脂质除了[K]脂肪外,还包括[I]磷脂、[J]固醇。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以便补充足够的钙。(4)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N和P。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O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高。6 / 9(共95张PPT)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导学 聚焦 1.通过对糖类和脂肪的学习,形成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2.归纳概括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作用和相互关系。3.结合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了解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核心要点·巧突破01过程评价·勤检测02课时训练·提素能03目录CONTENTS核心要点·巧突破01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知识点(一) 细胞中的糖类1. 元素组成:一般由 三种元素组成。2. 主要作用:糖类是主要的 物质。C、H、O 能源 (1)(2)3. 分类(3)多糖小提醒: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思考】 糖尿病病人的面食为什么要定量?提示:米饭和馒头中主要含淀粉,淀粉水解后得到葡萄糖,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病人需定量摄取面食。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细胞内的糖类都有甜味,其水解都可产生葡萄糖。( × )(2)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的单糖是葡萄糖。( × )(3)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 ( √ )(4)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 × )××√×(5)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糖原、肌糖原便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 × )提示: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脏中的糖原(肝糖原)便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而肌糖原无法直接水解为葡萄糖。×探讨 分析糖类的组成与功能,提高归纳概括能力1. 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据图思考讨论:(1)①②③代表糖的种类依次是 、 和 ;④代表 ;⑤代表 。单糖 二糖 多糖 纤维素 肌糖原 (2)人和动物体能消化纤维素吗?提示:很难被消化,即使草食类动物有发达的消化器官,也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这类多糖。(3)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消化道中才有分解蔗糖的相关酶。(4)细胞中的糖类按化学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请分别列举。①还原糖: 等。②非还原糖: 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 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 2. 请将下列糖类按功能进行划分。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1)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储能物质: 。(3)结构物质: 。葡萄糖 淀粉、糖原 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 3. 如图为一个汉堡中的几种多糖的组成,回答相关问题:(1)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否相同?提示:相同。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2)三种多糖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1. 糖类的分布2. 单糖、二糖、多糖的转化关系麦芽糖 葡萄糖+葡萄糖;蔗糖 葡萄糖+果糖;淀粉 许多葡萄糖;纤维素 许多葡萄糖;肝糖原 许多葡萄糖。1. (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糖类都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C. 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可用斐林试剂检测D. 甲壳类动物的几丁质可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解析: 糖类中的纤维素、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A错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而葡萄糖属于单糖,B错误;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两者都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因此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C错误;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可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D正确。2. 部分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种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的共同特征之一是有甜味B. ①→②和①→③过程均有水产生C. ①②与斐林试剂在相应合理条件下均产生砖红色沉淀D. ④可代表肌糖原,生物体供能不足时能直接水解成葡萄糖解析: 糖不一定有甜味,如核糖、纤维素等,A错误;①→②和①→③过程为聚合反应,均有水产生,B正确;①单糖、②二糖并非均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不一定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④可代表肌糖原,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成葡萄糖,D错误。易错提醒1. 辨析多糖的“水解”与“氧化分解”2. 关于糖类物质的2个认识误区(1)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没有甜味。(2)并不是糖原都能水解为葡萄糖,糖原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种,其中肝糖原能水解为葡萄糖。知识点(二) 细胞中的脂质1. 元素组成:主要是 ,有些还含有 。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 含量低, 含量高。2. 化学性质: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 。C、H、O N、P 氧 氢 脂溶性有机溶剂 3. 分类及功能4. 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1)转化示意图(2)转化的条件①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 ;脂肪 ②脂肪一般只在 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思考】 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为什么会起到“育肥”的效果?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 提示: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动物从体外吸收的多余糖类可以在体内转变成脂肪,起到“育肥”效果。5.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在动物体内作为储能物质的主要是脂肪和糖原。 ( √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细胞膜中都含磷脂。( √ )(3)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 )(4)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 )√√√×(5)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都是小分子,都含有C、H、O、N、P。 ( × )提示: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不属于固醇,胆固醇和维生素D都只含C、H、O,不含N、P。×探讨一 分析脂肪与糖类的关系,建立生命观念1. 与糖类类似,脂肪也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所不同的是脂肪中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多。据分析,1 g脂肪氧化分解可释放出约39 kJ的能量,1 g糖原氧化分解可释放出约17 kJ的能量,但1 g脂肪在体内储存所占的体积是1 g糖原的1/5。一种脂肪分子的结构式如下图:(1)脂肪的组成单位是什么?与脂肪相比,磷脂的组成有什么区别?提示: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是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2)与糖原相比,为什么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提示:由于脂肪中含碳和氢量比糖类多,因此在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要比糖类多,释放出来的能量也多,产生的水也多;单位质量的脂肪体积比糖原小很多,有利于储藏。探讨二 分析生活实例,了解固醇的功能2. 维生素D又被称为“阳光维生素”,经常晒太阳会使人体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16~19世纪终年不见阳光的“雾都”伦敦,很多工业区随处都可以看到方颅、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和出现O形或X形腿的小孩。(1)为什么婴幼儿常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提示: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表皮细胞中的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从而预防佝偻病。(2)公鸡有鲜艳的羽毛,鸣叫嘹亮,导致公鸡出现“大红冠子花外衣”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其化学本质是哪一类?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雄激素;固醇类;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1. 细胞中的脂质归纳2. 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1. 下表分析了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脂肪 75% 13% 较多 较多 X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YA. 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B. 脂肪中H的比例是12%C. X<YD. 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较多解析: 脂肪中含C、H、O三种元素,根据表格可知,H的比例为12%,比糖类高,氧化分解时,H与O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X>Y。归纳总结葡萄糖与脂肪的比较项目 葡萄糖 脂肪相同 元素组成 C、H、O 作用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不同 元素含量 C、H比例较低 C、H比例较高能量多少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少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2. (2024·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一月考)生物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自身合成,也可以从动物肝脏、鱼、蛋黄、牛奶等食物中获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维生素D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 磷脂、维生素D、胆固醇都属于固醇类物质C.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属于生物大分子D. 过度防晒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解析: 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A错误;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都属于固醇类物质,磷脂不属于固醇类,B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胆固醇是小分子,C错误;由图可知,一定量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故过度防晒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D正确。易错提醒脂质的三个思维误区(1)误认为所有生物细胞膜上都含有胆固醇。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植物细胞膜上不存在胆固醇。(2)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中的一类物质。(3)胆固醇≠固醇。固醇和胆固醇虽然都是脂质,但其范围不同,胆固醇是固醇中的一种。过程评价·勤检测02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1)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原因是什么?提示: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的O2多,产生的H2O多。(2)通过给北京鸭饲喂玉米、谷类和菜叶达到肥育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北京鸭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北京鸭摄入的糖类过多时,糖类在鸭体内就转变成了脂肪,并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储存起来。1. (2024·安徽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期中)糖类和脂肪都能作为人体运动时的能源物质,随运动强度的改变,人体内脂肪与糖类供能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脂肪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态B. 若糖类和脂肪能够为运动中的人体提供相同的能量,则脂肪分解的质量更多C.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D. 脂肪是人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能够在人体缺少糖类的时候,大量转化为糖类解析: 人体脂肪含有的是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态,A错误;1 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 kJ的能量,1 g脂肪可以放出约39kJ的能量,所以若糖类和脂肪能够为运动中的人体提供相同的能量,糖类分解的质量更多,B错误;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正确;脂肪一般只能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2. 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③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④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颗粒⑤麦芽糖被分解得到的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A. ①②⑤ B. ①②④⑤C. ②③⑤ D. ①③④解析: 鉴定“饴”(麦芽糖)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①正确;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多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其水解产生葡萄糖(单糖)才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②正确;麦芽糖属于二糖,③错误;制作“小饼”时,细胞已破裂,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脂肪颗粒,④错误;二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麦芽糖(二糖)被分解得到的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糖原),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⑤正确。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⑤。3. 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者运转异常使人体血液中的血脂含量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现代医学称“血脂异常”。高脂血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并坚持有规律的体力劳动和运动。下列与人体中血脂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少摄入动物脂肪B. 胆固醇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人体中的胆固醇越少越好C.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D. 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解析: 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根据题干可知,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故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少摄入动物脂肪,A正确;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是胆固醇可参与动物的细胞膜构成及进行血脂的运输,故平时要适量摄入胆固醇,B错误;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C正确;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D正确。4. (2024·安徽安庆高一期中)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俗称“倒糖人儿”。用料一般是红糖、白糖中加入少量饴糖(主要是麦芽糖)。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不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B. 饴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C. 细胞中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D.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二糖解析: 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A错误;饴糖主要是麦芽糖,麦芽糖具有还原性,故饴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细胞中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同时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少量的转化为糖类,C错误;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单糖,不能再被水解,D错误。5. (2024·安徽合肥期末)如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B. 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C. 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D. 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解析: 正常情况下,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少,因此,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因而释放的能量多,B正确;糖类和脂肪同质量下,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少,所以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少,C错误;同质量下,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6. 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A是指 ,由2分子单糖组成;D在植物细胞内包括 。解析:是指二糖,由2分子单糖组成;植物细胞内的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二糖 蔗糖和麦芽糖 (2)B是指多糖,包括[F] 、[G]纤维素和[H] ,其中,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填名称)。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 (填名称)可以分解补充血糖。解析:是指多糖,它是由C葡萄糖组成的,包括[F]淀粉、[G]纤维素和[H]糖原。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纤维素。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补充血糖。淀粉 糖原 纤维素 肝糖原 (3)脂质除了[K] 外,还包括[I]磷脂、[J]固醇。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除了要补充足够的钙,还需要适当补充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解析:脂质除了[K]脂肪外,还包括[I]磷脂、[J]固醇。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以便补充足够的钙。脂肪 维生素D (4)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 。与糖类分子中O的含量和H的含量相比,脂质分子中 。解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N和P。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O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高。N和P O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高 课时训练·提素能03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知识点一 细胞中的糖类1.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元素组成均为C、H、O,A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蔗糖为非还原糖,其不与斐林试剂反应,C错误;淀粉初步水解可产生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也是葡萄糖,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 (2024·山东枣庄高一期中)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又叫膳食纤维,因此又被一些科学家称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含纤维素,纤维素不溶于水B. 纤维素和几丁质都属于多糖,几丁质是外骨骼的组成成分C. 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肠道中有害物质排出D. 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都容易被消化成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溶于水,A正确;纤维素和几丁质都属于多糖,几丁质是一些昆虫外骨骼的组成成分,B正确;食物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但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可减少有害物质在胃肠中滞留的时间,C正确;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但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3. (2024·广东江门新会第一中学高一期中)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部分转化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B. 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C. 上述四种糖类物质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D. 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各不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A正确,B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上述四种物质不会同时存在于同一细胞中,C错误;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其功能各不相同,但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4. 某植物体内可以完成如图所示的反应,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则○—◇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水 ○+◇A. 麦芽糖 B. 乳糖C. 蔗糖 D. 乳糖和蔗糖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二糖水解形成的两个单糖不同,因此可能是蔗糖或乳糖,又由于该反应发生在植物体内,因此该二糖应是蔗糖。12345678910111213145. 如图表示一种多糖的结构,该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下列关于该多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B. 哺乳动物细胞不能分解该物质C. 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 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由题可知,该多糖是纤维素,动物细胞中不含有纤维素,A错误;哺乳动物细胞不含有分解纤维素的酶,B正确;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淀粉,C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知识点二 细胞中的脂质6. 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质都含有C、H、O、N、P元素B. 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C.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D.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脂质主要由C、H、O3种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如磷脂,A错误;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Ca和P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B正确;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C正确;性激素属于固醇,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7. 下列叙述与概念图不相符的是( )A. 若a表示糖类,则b、c、d分别可表示多糖、二糖、单糖B. 若a表示脂质的组成元素,则b、c、d分别可表示C、H、O1234567891011121314C. 若a表示脂质,则b、c、d分别可表示脂肪、磷脂、固醇D. 若a表示固醇,则b、c、d分别可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解析: 根据糖类能否水解,可将糖类分为多糖、二糖和单糖,A正确;若a表示脂质的组成元素,则b、c、d分别可表示C、H、O,也可表示其他的元素,因为脂质中磷脂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P,B错误;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C正确;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8. (2024·河北秦皇岛一中高一月考)人体的胆固醇含量过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长期摄入过多糖类,容易导致糖尿病。下列正确的是( )A. 合成胆固醇需要N元素作为原料,而合成糖类则不需要B. 胆固醇和糖类摄入过多会导致各种疾病,因此要选择低糖和不含胆固醇的食物C. 人体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D. 胆固醇是所有生物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胆固醇的元素组成为C、H、O,不需要N元素作为原料,A错误;胆固醇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此外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故食物中应适当含有胆固醇,B错误;在人体消化道内很难消化纤维素,但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故应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并非所有生物细胞膜的成分,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9. (2024·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中)“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的网络热词。奶茶中一般都加了蔗糖,有的还添加了奶油。奶油分为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植物奶油是由植物脂肪经过特殊工艺加入添加剂制作出来的,而动物奶油主要从天然新鲜牛奶中提取纯天然油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期大量饮用奶茶,过剩的糖类可转变成脂肪使人变肥胖B. 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D. 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同质量的脂肪释放的更少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糖类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血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如果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A正确;脂肪是储能物质,但不参与构成细胞膜,B错误;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C正确;1 g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约为39 kJ,1 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约为17 kJ,脂肪分子中C、H的含量比糖原更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0. 根据不同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别,可将种子分为淀粉类种子、蛋白质类种子、油脂类种子。下表中的三种作物种子分别属于上述三种类型,表中数据为三种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作物种子 蛋白质 淀粉及可溶性糖 脂肪 纤维素小麦 11.0 68.5 1.9 1.9大豆 36.0 26.0 17.5 4.5油菜 23.0 25.0 48.0 —1234567891011121314(1)播种时,表中三种种子种植深度相对较浅的应为 ,这是因为 。解析:播种时,表中三种种子种植深度相对较浅的应为油菜种子,这是因为油菜种子脂肪含量高,脂肪含氢量高,种子萌发时消耗氧气量比较大。油菜种子 油菜种子脂肪含量高,种子萌发时消耗氧气量比较大 1234567891011121314(2)实验表明,三类种子浸入水中后,大豆的体积变化大于小麦,远胜于油菜,这说明表中前三种物质(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中,亲水性的大小依次为 。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 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实验表明,三类种子浸入水中后,大豆的体积变化大于小麦,远胜于油菜,这说明表中前三种物质(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中,亲水性的大小依次为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3)如图为油脂类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图中可溶性糖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另外, 也是原因之一。若想检测种子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和脂肪,所用的检测试剂分别为 。可溶性糖转变成了脂肪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糖类 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 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油脂类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可溶性糖转变成了脂肪,另外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糖类也是原因之一。若想检测种子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和脂肪,所用的检测试剂分别为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123456789101112131411. (2024·湖北黄冈高一期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发现在秋季霜冻后收获的芥菜、番薯食用起来比早收获的更甜。研究发现,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储存糖类水解成小分子糖类,来增强抗逆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储存糖类是淀粉,水解成的小分子糖类是乳糖和葡萄糖B. 小分子糖类可结合更多的水,增强了植物抵抗寒冷的能力C. 该变化可导致细胞内自由水比例降低,结合水比例增加D. 番薯的纤维素即使在草食动物胃内也要借助微生物来分解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植物细胞储存的糖类是淀粉,淀粉水解成的小分子糖类是葡萄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A错误;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储存糖类水解成小分子糖类,小分子糖类可结合更多的水,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导致细胞内自由水比例降低,结合水比例增加,增强了植物抵抗寒冷的能力,B、C正确;存在于草食动物胃内的微生物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分解,因此番薯的纤维素即使在草食动物胃内也要借助微生物来分解,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2.生物体内有一种被称为“BMAL1”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和脂肪都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BMAL1”可能在夜间会促进脂肪转化为糖类D.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被称为“生命的燃料”,B正确;由题意可知,“BMAL1”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则“BMAL1”可能在夜间会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C错误;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3. 下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甘油B. 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1234567891011121314C. 北京鸭的肥育利用了图示转化过程D. 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会分解供能,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解析: 脂肪是由1分子的甘油和3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的,因此,图中的X代表甘油,A正确;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长期摄入过多的糖时,图示过程会加强,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B正确;北京鸭的肥育就是利用了多余的糖类可以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原理,C正确;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会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4. 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引起社会关注。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由 元素构成,常温下的物理状态由其含有的 的种类决定。与磷脂相比,脂肪的结构在于甘油的三个羟基均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不是其中一个羟基与 及其他衍生物结合。解析:脂肪由C、H、O元素构成,常温下的物理状态由其含有的脂肪酸的种类决定。与磷脂相比,脂肪的结构在于甘油的三个羟基均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不是其中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C、H、O 脂肪酸 磷酸 1234567891011121314(2)与糖类相比,脂肪是人体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原因是 。人体内的脂肪可以通过饮食摄入,也可以由糖类或蛋白质等物质转化而来。解析: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有的H多,消耗的氧气多,生成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有的能量多 1234567891011121314(3)在研究肥胖成因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别饲喂等量的常规饲料和高脂饲料。在适宜环境中饲养8周,禁食12 h。结果如图1。1234567891011121314分析图1可知,实验中小鼠的肥胖程度可通过检测 来确定。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模型的是 品系小鼠。解析:分析图1可知,因变量是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则实验中小鼠的肥胖程度可通过检测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来确定。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模型的是A品系小鼠,A品系小鼠的变化最明显。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 A 1234567891011121314(4)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含量,结果如图2,图中HSL、ATGL和TGH分别代表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酶和甘油三酯水解酶。据图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内 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鼠,影响了脂肪的利用与转化。HSL和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和甘油三酯脂肪酶) 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即A品系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含量,结果如图2,显示肥胖小鼠体内HSL和ATG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据此可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内HSL和ATGL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鼠所致。1234567891011121314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docx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pptx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