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1.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官员和祭司掌握司法权,而古代希腊和罗马已经实现了司法和行政分离。罗马法与其他法律的最大不同是罗马法没有将法律作为开辟疆土的手段,而是从自然法出发,坚持公平与正义。这可以说明,古代文明具有()
A.高度同质化的特点B.鲜明的多元性特征C.单向的传承性规律D.完全的隔绝性状态
2.波斯帝国修建了8000千米的御道网络,并在御道沿线设置了驿站、仓库等配套设施,形成,了成熟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及邮驿体系。此举意在()
A.强化国家治理能力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提高信息传递效率D.便于对外侵略扩张
3.以下是对中古时期某帝国的描述。符合下述全部描述的是()
A.阿拉伯帝国B.俄罗斯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4.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他们接受了被征服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注重增强对外征服能力 B.缺乏对自身文化的创新
C.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D.提高了民众的文化认同
5.古代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西侧,权力高度集中,其法律不仅规定了土地的分配和耕种方式、灌溉用水的分配方式,还对错过灌溉时间、违规播种或收割、不结婚等任何被视为反社会的行为进行惩罚。这些举措有利于()
A.保证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B.维护安第斯山区生态平衡
C.有效解决粮食供应难题 D.缓解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6.1584年出版的地图集《寰宇大观》中增添了一幅新地图,名为“Chinae”。这是欧洲制图史上第一次把“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认知单元列入图册。这可以用来佐证()
A.欧洲人的全球视野拓展B.人文主义的社会影响彰显
C.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划定D.商业革命的社会冲击凸显
7.15世纪至18世纪,往来于欧亚之间从事香料贸易”的船只从亚洲驶回时,常先到巴伊亚港口(巴西)停泊,把中国的丝绸及东方的香料带到巴西,然后再返回欧洲。澳门一果阿-巴伊亚一里斯本,这是印度洋上“香料贸易”的延长。这说明()
A.新航路取代了原有商路 B.贵金属从欧洲流入亚洲
C.西班牙主导了东方贸易 D.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8.随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发展,笛卡尔等思想家对自然科学敬重备至,极力推崇科学与理性,他们惊讶于物质世界的神奇,以带有数学形式的简明论证来表达关于社会文明发展的信心。材料表明()
A.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B.科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C.人们信仰发生改变 D.牛顿力学得到普遍认同
9.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到“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体现了()
A.民主共和原则B.主权在民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法律至上原则
10.观察下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据此可知()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整个欧洲 23.2 34.2 53.2 62
联合王国(UK) 1.9 9.5 19.9 18.5
法国 4.0 5.2 7.9 6.8
美国 0.1 2.4 7.2 23.6
日本 3.8 2.8 2.6 2.4
A.日本综合国力在不断下滑 B.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C.日不落帝国发展已经没落 D.欧盟的实力已逐渐超越美国
11.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二自然段两次谈到“过时”,一次谈到“不完全”,1888年英文版序言的最后又引用了这一段。这表明()
A.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B.马克思主义不符合英德的国情
C.马克思主义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D.欧洲阶级斗争时代已经终结
12.17世纪的荷兰,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同时,奉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于是,资本逐渐流向荷兰这样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这表明,当时荷兰()
A.最早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B.海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荷兰崛起D.因此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13.20世纪初,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列宁将这一系列运动称为“亚洲的觉醒”。对“觉醒”一词内涵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武装反抗斗争的加剧B.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C.发展本国经济的诉求D.推翻封建统治的渴望
14.大津巴布韦遗址总面积近40公顷,主体建筑物均由花岗石砌成,其建筑风格有别于其他地区。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包括纺锤、黄金及青铜手镯、铸钱的泥模、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此外还有梯田、水渠、水井等遗迹。这可用于说明古代津巴布韦()
A.文明演进深受穆斯林文化影响B.城市建造技术在非洲领先
C.文明发展兼具独立性和包容性D.对外贸易居社会主导地位
15.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C.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D.提倡“因行称义”
16.有学者提出“工业革命”如果不是英国发生的话,也可能在荷兰发生,也可能在比利时发生。但是英国比起西欧大陆有一个优越条件,就是他的政治环境。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A.发生工业革命是偶然的B.政治优势利于技术积累
C.工业革命条件优于他国D.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随着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庄园内的农奴渴望摆脱严苛的劳役束缚,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同时,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独立的手工业者开始在交通要道、渡口等地聚集,形成小型的商业据点。这些据点逐渐吸引了更多寻求自由和发展机会的人,他们不满庄园主的控制,开始联合起来争取自治权利。而且,当时教会势力强大,教会的一些理念和组织形式为城市自治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例如,教会倡导的公平、互助观念在城市居民中传播,促使他们为共同的利益而团结。-摘编自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二为了获取自治权,城市居民与封建领主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当城市居民通过赎买、武装斗
争等方式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后,便会得到城市特许状。特许状规定城市拥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市民之间的纠纷由城市法庭依照城市法律进行审判,而非封建领主法庭。城市有权自行组建管理机构,如市议会,负责城市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制定城市规章、管理财政等。在经济方面,城市被允许征收自己的赋税,用于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并且可以自由开展商业活动,不受封建领主随意的经济盘剥。
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争取自治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班牙在征服美洲之后,在亚洲吕宋(今菲律宾)建立了新的殖民地,为了将菲律宾当地和明朝的优质产品运往美洲和欧洲,西班牙人开始探索一条可从菲律宾返回墨西哥的太平洋航线1565年,航海家乌尔达内塔从菲律宾起航,开辟了一条西起吕宋马尼拉、东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全新航道,这条航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250多年间,无数中国丝织品运抵美洲市场,用以交换产自西属美洲的白银。银丝贸易不仅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要内容,也贯穿其始终。航海技术的革新,中西两国政策上的放松都客观上为银丝贸易提供了条件。16世纪中后期,银丝贸易逐步兴起。
-据全毅《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等整理
材料二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的银丝贸易对各参与国来说影响深远。中国人通过银丝贸易,精进了丝绸产业,如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白银,但也在无形中应对白银入境后对国内经济社会造成的变化。西班牙人则对贸易“爱恨交加”,旅居菲律宾、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及西班牙国内人,都各持己见,参与到利益的角逐中。有关帆船贸易的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一直持续。
-王丹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的银丝资易(1565-181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银丝贸易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人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爱恨交加”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β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部分国家)
事件 时间 内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 17~19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议会斗争、两次内战、军事独裁、王朝复辟、“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
确立议会至上原则: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政党政治
美国独立战争 和联邦共和制 17~19世纪 ①独立战争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独立宣言).1781年打败英.军、美国独立战、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②联邦共和制确立: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原则
③维护统一:1861-1865年内战,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两党制
俄国农奴制 1861年 ①废除农奴制,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②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③实行地方自治和民主选举;④普及文化教育;⑤实行义务兵投制
意大利统一 1861-1871 年 ①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意大利王国;②从法、奥手中收复失地,实现统一
德国统一 1864-1871 年 ①威廉一世.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②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19 世纪末 ①推翻幕府、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封建等级制;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③建立君主立宪制
-节选自陈林《《中外历史纲要>图文全解》
(1)根据材料,指出英美和俄、德、意、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不同方式。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某论文的目录摘编。
第2章马克思恩格斯工业革命思想的生成理路.....
2.1马克思恩格斯工业革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1.2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的勃兴......
2.1.3工业革命爆发产生深刻影响......
2.1.4阶级矛盾和斗争的日是益尖锐.
2.1.5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成为时代课题.....
2.2马克思恩格斯工业革命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
2.2.1为全人类谋幸福的远大理想......
2.2.2对工业发展动态的密切关注......
2.2.3对无产阶级动态的密切关注......
2.3马克思恩格斯工业革命思想形成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袁玥《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革命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A A D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C C B
17.(1)原因: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封建主对城市的控制和对市民的剥削;大量庄园农奴逃入城市;教会公平互助
的观念促成市民的团结。(任答3点)
(2)意义:司法独立保障了市民权益;自主管理机构提升了管理效率;经济自主推动了经济繁荣;兴办大学,推动了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支持王权,推动了王权的强化。(任答3点)
18.(1)原因:①中国和西属拉美产品具有互补性;②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西班牙对菲律宾和美洲的占领);③航海技术进步;④明朝中后期,海禁政策的松动;⑤西班牙政府对大帆船贸易的鼓励。(任答3点)6分
(2)原因:爱:西班牙人享用了优质的中国丝绸,并通过殖民特权攫取巨大的贸易利润;恨:对白银东流极度的担忧。4分
影响:对中国,刺激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推动了白银货币化,影响明朝经济制度改革。对世界,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开启了早期全球贸易时代。4分
19.(1)不同方式:英美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俄、日两国采用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德、意两国采用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6分
(2)评价:积极性: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4分
局限性: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权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也是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的过程。4分
20.示例:
论题:马克思主义诞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阐述: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出现经济危机。虽然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空想社会主义”虽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但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在此背景下,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人阶级的普遍诉求,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阳光大道。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