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细胞周期检验点与细胞周期同步化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DNA合成阻断法是最常用的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在细胞处于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分裂间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1.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主要是确保周期每一时相事件有序、全部完成并与外界环境因素相联系。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参照如图所示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是2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但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C.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D.从时间点1到4过程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严格有序进行。只有相应的过程检验合格,细胞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图1表示细胞周期简图及相应检验点位置,字母表示时期,已知核DNA的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的检验点是 ,此检验点对有丝分裂的意义是 。(2)研究发现,细胞是否能通过检验点与周期蛋白和CDK蛋白有关。已知周期蛋白含量呈周期性变化,当其含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与CDK结合后,会形成周期蛋白—CDK复合物,而该复合物能帮助细胞通过检验点。如图2中的周期蛋白1与CDK1结合后会形成复合物MPF,从而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①根据以上信息推测,MPF除了能够促进动物细胞内染色质丝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外,还能促进动物细胞发生的变化可能有 (答出2点即可)。②若将M期细胞的细胞质注入G2期细胞中,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提前,原因是 。2.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腔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细胞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自噬三种方式,具体过程如图所示:细胞自噬通常在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中发生,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或是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3.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进行降解的过程。下图中A、B、C分别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细胞通过C方式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 ②图中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有自噬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蛋白质与膜蛋白结合 ③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则可阻断细胞自噬进程,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不会在细胞中积累 ④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 ⑤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全过程A.①②③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4.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图1、2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or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溶酶体与细胞自噬有关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自噬不受基因控制C.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D.酵母细胞启动自噬过程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章末整合提升综合归纳1.C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S期为DNA合成期),说明“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是在DNA复制开始前,即时间点1,A错误;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B错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分为G1、S、G2期,因此从时间点4到4过程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错误。2.(1)检验点5 确保染色体能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2)①促进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促进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②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MPF,该物质能够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解析:(1)根据细胞各分裂时期的特征可知,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纺锤体相连。结合题意可知,图1中核DNA的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则D时期为S期,那么A时期为G2期,则B为分裂期,图中由A时期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则B时期中检验点5属于分裂期中期的时段,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点5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纺锤体相连,可以确保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能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2)①由题“周期蛋白1与CDK1结合会形成复合物MPF,从而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可知,MPF可促进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前期,而分裂前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化、核膜消失、纺锤体形成、核仁解体。②由于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MPF,该物质能够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因此若将M期细胞的细胞质注入G2期细胞中,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将提前。3.B 由题图可知,通过C方式,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被破坏,可以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减少毒害,以延长细胞寿命,①正确;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过程是自噬小泡的形成、自噬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蛋白质与膜蛋白结合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②错误;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则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于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作用,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会在细胞中积累,③错误;正常机体内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④正确;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全过程,⑤正确。4.B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故溶酶体与细胞自噬有关,A正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都受基因控制,贯穿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B错误;据图1可知,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C正确;据图2可知,营养物质缺乏时,酵母细胞启动自噬过程,其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D正确。3 / 4(共24张PPT)章末整合提升1. 细胞周期检验点与细胞周期同步化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DNA合成阻断法是最常用的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在细胞处于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分裂间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1. 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主要是确保周期每一时相事件有序、全部完成并与外界环境因素相联系。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参照如图所示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是2B. 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但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C. 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D. 从时间点1到4过程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解析: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S期为DNA合成期),说明“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是在DNA复制开始前,即时间点1,A错误;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B错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分为G1、S、G2期,因此从时间点4到4过程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错误。2.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严格有序进行。只有相应的过程检验合格,细胞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图1表示细胞周期简图及相应检验点位置,字母表示时期,已知核DNA的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的检验点是 ,此检验点对有丝分裂的意义是 。检验点5 确保染色体能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解析:根据细胞各分裂时期的特征可知,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纺锤体相连。结合题意可知,图1中核DNA的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则D时期为S期,那么A时期为G2期,则B为分裂期,图中由A时期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则B时期中检验点5属于分裂期中期的时段,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点5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纺锤体相连,可以确保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能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2)研究发现,细胞是否能通过检验点与周期蛋白和CDK蛋白有关。已知周期蛋白含量呈周期性变化,当其含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与CDK结合后,会形成周期蛋白—CDK复合物,而该复合物能帮助细胞通过检验点。如图2中的周期蛋白1与CDK1结合后会形成复合物MPF,从而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①根据以上信息推测,MPF除了能够促进动物细胞内染色质丝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外,还能促进动物细胞发生的变化可能有 (答出2点即可)。②若将M期细胞的细胞质注入G2期细胞中,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提前,原因是 。促进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促进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MPF,该物质能够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 解析:①由题“周期蛋白1与CDK1结合会形成复合物MPF,从而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可知,MPF可促进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前期,而分裂前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化、核膜消失、纺锤体形成、核仁解体。②由于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MPF,该物质能够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因此若将M期细胞的细胞质注入G2期细胞中,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将提前。2. 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腔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细胞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自噬三种方式,具体过程如图所示:细胞自噬通常在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中发生,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或是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3.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进行降解的过程。下图中A、B、C分别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细胞通过C方式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 ②图中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有自噬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蛋白质与膜蛋白结合 ③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则可阻断细胞自噬进程,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不会在细胞中积累 ④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 ⑤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全过程A. ①②③ B. ①④⑤C. ②③⑤ D. ③④⑤解析: 由题图可知,通过C方式,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被破坏,可以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减少毒害,以延长细胞寿命,①正确;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过程是自噬小泡的形成、自噬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蛋白质与膜蛋白结合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②错误;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则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于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作用,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会在细胞中积累,③错误;正常机体内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④正确;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全过程,⑤正确。4.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图1、2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or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溶酶体与细胞自噬有关B.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自噬不受基因控制C. 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D. 酵母细胞启动自噬过程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解析: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故溶酶体与细胞自噬有关,A正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都受基因控制,贯穿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B错误;据图1可知,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C正确;据图2可知,营养物质缺乏时,酵母细胞启动自噬过程,其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D正确。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整合提升.docx 章末整合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