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 准确朗读并背诵《天净沙 秋思》,掌握 “枯藤”“昏鸦”“瘦马” 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 理解元曲中 “小令” 的文体特点,区分 “曲牌名” 与 “题目” 的不同作用。
3. 学习通过意象组合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能结合景物描写推测作者情感。(重点)
4.感受游子漂泊他乡的孤寂与思乡之情,理解 “断肠人” 的情感内涵。
学习目标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独自在外,看到万家灯火时,会突然想念家里的饭菜;当秋风起、树叶黄时,会忍不住想起故乡的秋天。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元代游子的世界 —— 他骑着瘦马,走在荒凉的古道上,面对萧瑟的秋景,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让我们一起翻开《天净沙 秋思》,看看他的 “秋思” 里藏着怎样的故事。
【情境导入】—— 秋日寻 “思”
教师示范朗读,大家注意字音和停顿。听完后,请大家自己尝试朗读,圈出不确定读音的字词。
【任务一】初读小令,感知韵律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任务二】走近元曲,了解背景
1.文体知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
2.作者简介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
“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3.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 《天净沙 秋思》。
请大家默读屏幕上的 “文体知识” “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思考两个问题:1. 《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天净沙” 和 “秋思” 分别指什么?
2. 作者马致远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思考
元曲中的“小令”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
杂剧
散曲
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又名“叶儿”,只有一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
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元曲是元代的 “新诗体”,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这首小令就像一首能唱的短诗,“天净沙” 是曲牌名,“秋思” 才是真正的题目。而马致远一生漂泊,郁郁不得志,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笔下的 “秋思” 格外动人。
析题
题目中秋思的意思是什么?
◇秋:秋天的景色 ◇思:思绪
那么秋天的景色和思绪分别对应哪些词句?
景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思绪: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大家分组讨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每句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任务三】解析意象,体会意境
分组讨论,并分享你们组的结论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作者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
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
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
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
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这三个意象动静结合,
描绘了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
古道西风瘦马。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作者选择了
“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个意象,
烘托出一个凄凉忧伤的意境。
古道西风瘦马
概括第三句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
萧瑟凛冽的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别人的生活)
对比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侧面描写
这九个景物共同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
运用白描手法,将九种景物纳入一个画面,凝练而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可谓一字一景。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温馨生活更反衬气氛的萧瑟荒凉,抒发游子的凄凉忧伤、孤苦寂寞。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思绪?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
表达作者思念亲人和故乡的那种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断肠人” 指的是谁?他为什么 “断肠”?
【任务四】直击情感,深化理解
这个 “断肠人” 就是漂泊天涯的游子,也就是作者自己。夕阳西下本是归家之时,可他却远在天涯,连 “小桥流水人家” 这样普通的温暖都得不到,思乡之痛让他肝肠寸断。这种情感,其实和我们思念家人时的心情是相通的。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
抒发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主 旨
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齐读一遍小令,想象自己就是那个骑在瘦马上的游子,读出他的孤独与思念。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今天,我们从朗读入手,认识了元曲小令的特点,了解了马致远的人生,更通过意象解析,走进了他的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的萧瑟,“小桥流水人家” 的温馨,最终都化作 “断肠人” 的思乡之痛。希望大家记住这份情感,也记住:古典诗词里藏着中国人最细腻的心事,等待我们慢慢品读。
课堂小结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烘托
写 景
抒 情
对比
反衬
荒凉
恬静
凄凉
思乡
断肠
总 结
1.背诵《天净沙 秋思》,并默写下来。
2.仿写小令:用几个意象,写一写 “春思” 或 “冬思”(如 “嫩芽新燕东风,青瓦炊烟牧童。细雨单车归客。晨光微亮,梦中人在故园。”)。
3.查阅资料,了解 “元曲四大家” 的其他作品,下次课分享。
作业布置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