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采用“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做到以学生为主题、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铭记历史。1.激发兴趣:以视频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圆明园毁灭这段悲惨的历史。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2.明确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能力:师生合作共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将“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语文要素。《圆明园的毁灭》描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破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不仅能够受到启发产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学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情分析 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文本内容,但对于重点词句的品析能力略显不足,仍需教师加以点拨。除了学段学情的差异,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学习活动时,以呈现不同的要求,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地生根。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方法1.师生合作共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2.讨论法:针对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圈画关键词句,并展开讨论3.练写法:仿写阅读链接中的《七子之歌澳门》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鼓励学生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结合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圆明园资料搜集教学过程任务一:复习导入,把握文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从哪两方面写的呢?预设:圆明园的昔日辉煌 昨日毁灭那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圆明园的毁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昨日毁灭。【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任务二:走进文本,理解应用活动1:感受昔日辉煌学习提示:阅读2-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一)感受圆明园的布局美1.找出第二段概括圆明园整体布局的词——众星拱月(众多的星星围绕着月亮)2.结合图片和文段解释“众星拱月”从而体会圆明园的布局美,在圆明园中,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是月,其他小园是星星。(二)感受圆明园的建筑美1.找出圆明园的建筑景观有哪些?(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等)2.通过照片、视频欣赏、资料补充来感受圆明园的建筑美3.体会情感,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圆明园,引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读出骄傲、自豪之感)从而感受圆明园中的建筑美(三)感受圆明园的文物美1.概况圆明园文物的种类,了解圆明园文物的历史悠久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圆明园中都有哪些?2.出示图片(长颈葫芦瓶),体会圆明园文物的珍贵3.寻找时间词,感受圆明园中文物的数量之多,历史之久。所以圆明园中的文物也很美【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和文物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借助资料,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激发学生更深的情感体验。】活动2:探寻昨日毁灭过渡:如此美的圆明园在1860年被一把大火给烧毁了,圆明园到底如何被毁的?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明园昨日的毁灭。(一)利用关键词,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原因1.默读第5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找出圆明园如何被毁灭的关键词,并说说体会2.学生回答,回答时指导学生在此处进行朗读,教师指导,进一步感受情感3.播放英法联军侵略圆明园的视频,感受他们的暴行4.找学生来示范读,读出气愤、憎恨之情(二)师生共同配乐朗读,感受圆明园今昔变化,加深学生情感的体会圆明园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的结晶,是祖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我们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所以面对圆明园的毁灭,作者是这样说的;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三)探讨: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昔日的辉煌。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圆明园的辉煌》?预设:不恰当。大量的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更能体现出圆明园毁灭的程度之深,破坏力之大。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国人对英法联军的憎恨、厌恶之情。【设计意图:抓关键词并借助搜集的资料,感受英法联军强盗般的行径;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学生的情感由兴奋到心痛,由自豪到愤怒,从而把握课文的情感变化】活动三:倾听文人声音1.当八国联军的蹄铁闯进我们国家的大门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不仅仅是圆明园,我们的国家因此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进行了大量的割地、赔款。2让我们聚焦阅读链接《七子之歌》(《澳门》)跟学生一起跟随音乐读一读《澳门》这首诗小贴士:《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所创作的一组诗,诗中所写的七个地方都是被列强所侵略的中国领土。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这些“失地”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3.随着我们祖国的强盛,澳门在1999年的12月已经回到祖国,《七子之歌》中的有6个目前已经回到祖国,但台湾依旧没有完全统一。小练笔:请各位同学仿照闻一多先生的《澳门》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给我们的宝岛台湾写一段话。【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阅读链接及资料的阅读,强化学生对结合资料体会情感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小练笔更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作业设计结合资料,阅读剩余的两个阅读链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美昔日辉煌 建筑美 昨日毁灭文物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