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百家争鸣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7课 百家争鸣 同步导学案
知识框架
基础考点
一、老子
辨认右侧人物像,结合相关知识,完善相关“档案表”
姓名 老聃(姓李,名耳,字聃) 年代 春秋后期
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主张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处世上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历史解释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地位: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研读史料,分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 纪录孔子相关言行的是哪部著作
(1)核心思想:“仁”。
(2)政治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3)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思维指引 《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
史料实证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等
道家 庄子 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法家 集大成者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创始人孙武 编成《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3.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家国情怀
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体现
(1)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2)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3)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4)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达标训练
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
A.崇尚天人合一 B.主张和而不同
C.具有家国情怀 D.重视以人为本
2.孔子主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思学结合D.温故知新
3.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这段学术争鸣(  )
A.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B.抑制了学术的发展
C.促使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D.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4.《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法国学者格扎维埃·瓦尔特评价他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道“光华”就能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命,据此判断“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D.韩非子
5.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小王领略了古代先贤的救世情怀,他以诸子百家的“爱”为主题整理笔记(下图)。笔记中①②③依次可填(  )
老子爱个人,求与世无争① 爱亲族,重道德规范② 爱天下,倡兼爱非攻③ 爱君主,谋以法治国
A.庄子、孔子、韩非子 B.庄子、韩非子、孔子
C.韩非子、孟子、墨子 D.孔子、墨子、韩非子
6.某作品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风貌。其中有对先祖创业的歌颂,也有对劳动者勤劳勇敢的描写,以及对美好爱情和高尚情操的赞美。这部作品是 (  )
A.《孟子》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诗经》
7.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相关著作是(  )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D.《韩非子
8.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  )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强调遵循自然法则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9.有学者认为,诸子学说的许多命题都成了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对其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发展。该学者旨在强调百家争鸣 (  )
A.学派众多 B.思想活跃 C.影响深远D.注重创新
10.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A.“有教无类” B.“当仁不让”
C.“温故而知新” D.“因材施教”
1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和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道德与政治、法律的结合,即为中国式的德治主义,成了公正与仁爱的典范。他主张欧洲应该引进中国的优良法律和道德。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材料二 秦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商君”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10 CBABD DACCD
11.(1)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核心思想:“仁”。
(2)法家。
(3)批判地继承并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