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氯及其化合物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氯及其化合物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2.2.2氯气与水和碱的反应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了解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及新型消毒剂发展,体会科学技术对改善生活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关注环境与健康的责任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通过设计、分析氯气相关实验,经历 “提出问题 - 实验探究 - 分析推理” 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尝试创新实验方法或思路。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宏观上辨识氯气与水、碱反应的现象及产物作用(如消毒、漂白 ),从微观理解反应中氯元素价态变化、电子转移,明确次氯酸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关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氯气与水、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原理,次氯酸的氧化性、不稳定性等性质。
漂白液、漂白粉的制备原理与有效成分,氯及其化合物在消毒、漂白中的应用。
氯气与水反应的可逆性及平衡分析,结合数字化实验理解反应过程。
难点
深入理解氯气与水反应的可逆性,分析外界条件对该平衡的影响机制。
从微观角度(电子转移、化学键变化 )解释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不稳定性,及氯气与碱反应的实质。
运用化学原理,解决氯气相关实际问题(如新型消毒剂选择、实验现象分析 )。
课前导入
自来水消毒中,氯气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消毒也伴随有机氯化物生成的争议。氯气溶于水为何能杀菌?次氯酸的漂白、消毒原理是什么?
从氯气与水的反应,到漂白液、漂白粉的制备,氯的化合物在生活中 “大显身手”。
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与原理剖析,解锁氯及其化合物的 “化学密码”,理解科学应用与风险管控的平衡,感受化学对生活的影响 。
PART 01
氯气与水的反应
沉淀生成的方法
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在25 ℃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氯气溶于水为什么能杀菌、消毒呢?
在常温下,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
Cl2 + H2OHCl+ HClO
思考与讨论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控制氯气的用量,使水中余氯的含量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人们已开始使用一些新型自来水消毒剂。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性比氯气强),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还可以用作漂白剂。
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国家规定了饮用水中余氯含量的标准;而且已
开始使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二氧化氯(ClO2)、臭氧等。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实验结论:
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
→实验现象:
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实验结论: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有色鲜花褪色
→实验结论: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实验分析:
Cl2本身并没有漂白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有色布条和有色鲜花
次氯酸的性质
①弱酸性
次氯酸是易溶于水的弱酸,比碳酸酸性弱,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②不稳定性
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O2HCl+O2↑
③强氧化性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性比氯气强),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还可以用作漂白剂
次氯酸的性质
解题必备
(1)氯水中因HClO见光分解,随着HClO的消耗,最后成为盐酸,故久置氯水酸性增加,无漂白性。因此,氯水要现用现配。
(2)因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3)Cl2可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其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又将变红后的石蕊试纸氧化褪色。
新制氯水的成分
(1)反应原理
(2)新制氯水的成分——“三分四离”
三分子:Cl2(主)、H2O、HClO
四离子:H+、Cl-、ClO- 、OH-(极少)
Cl2+H2OH+ + Cl- + HClO
H2OH+ + OH-(微弱电离)
HClOH+ + ClO-(微弱电离)
新制氯水的性质
Cl2
H+
Cl-
HClO
新制
氯水
氧化性
生成沉淀
酸性
不稳定性
漂白性
能够氧化Fe2+ 、Br-、I-等
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使有色布条或品红溶液褪色
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加活泼金属、碳酸盐等产生气泡
久置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的比较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类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微粒 Cl2 H2O、Cl2、HClO、ClO-、Cl-、H+、OH- H2O、Cl-、H+、OH-
颜色 黄绿色 淡黄绿色 无色
性质 氧化性 酸性、氧化性 酸性
氯水久置后,会因HClO分解导致Cl2与H2O的反应进行到底,氯水的浅黄色逐渐褪去,最终得到稀盐酸,故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无漂白性
PART 02
氯气与碱的反应
漂白剂的来源
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水作漂白剂,但因氯气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HClO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在Cl2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人们制得了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钙[Ca(ClO)2]等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盐。
氯气与碱的反应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反应原理:
2NaOH+Cl2=NaClO+NaCl+H2O
Cl2+2OH-=Cl-+ClO-+H2O
→应用:
吸收尾气中的有毒气体Cl2
在常温下,将 Cl2 通 入 NaOH 溶 液中,可以得到以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如“84”消毒液
氯气与碱的反应
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反应原理: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2Cl2+2Ca(OH)2=2Ca2+2Cl-+2ClO-+2H2O
→应用:
吸收尾气中的有毒气体Cl2
常用 Cl2 与冷的石灰乳[Ca(OH)2]反应即制得以Ca(ClO)2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漂粉精
漂白粉、漂白粉和漂粉精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NaCl,有效成分是NaClO。
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
漂粉精: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
三者的漂白和消毒原理相同,均通过次氯酸盐与酸(如碳酸等)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消毒作用的次氯酸而实现。
NaClO + CO2 + H2O =NaHCO3 + HCl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家用漂白、消毒时,需要加水浸泡片刻,才能更好地发挥旁边效果)
主要成分
漂白、消毒原理
应用
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和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
漂白粉、漂白粉和漂粉精
注意事项
漂白粉、漂白粉和漂粉精中的有效成分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从而导致变质,如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的失效原理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因此漂白粉、漂白粉和漂粉精应密封、避光、并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家用洁厕剂中主要含有HCl,不能与“84”消毒液同时使用,因为会发生反应:2HCl + NaClO = NaCl + Cl2↑+H2O,有氯气生成,使人中毒
PART 03
课堂小结
PART 04
课堂练习
1.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氯水的性质。
实验1:常温下,用pH计测量氯水的pH,测得数值为4.5。
实验2: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的红色褪去。
实验3: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4:将氯水用紫外灯照射一段时间,产生大量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1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后溶液显酸性 B.实验2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C.实验3说明氯水中存在Cl- D.实验4说明紫外线使氯气逸出
D
2.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能使鲜花褪色
B.液氯与氯水是相同的物质
C.氯化钙可作自来水消毒剂
D.次氯酸比次氯酸钠更稳定
A
3.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B.新制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欲除去Cl2中的大量HCl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
4.下列有关氯气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有毒
B.纯净的H2不能在Cl2中燃烧
C.将Cl2与Fe反应生成FeCl2
D.Cl2能使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A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