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单元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B. C. D.22.下列方程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由得 B.由得C.由得 D.由得3.在解方程时,通过去分母,得到的等式为,则所得等式错误的原因是( )A.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找错 B.去分母时漏乘项C.去分母时分子部分没有加括号 D.去分母时各项所乘的数不同4.若不论取何值,关于的方程(,是常数)的解总是,则的值是( )A. B. C. D.5.超市里的每一件商品的包装盒(袋)上都印有条形码,每个条形码表示一个13位数,示意图如下:从左起,前3位是国家代码,接下来的5位代表厂商代码,再接下来的4位代表产品代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条形码的13位数符合这样的规则,将(左起)偶数位上所有数的和乘3后,与奇数位上所有数的和相加,总和为10的倍数.若一个商品的条形码为693698380010X,其中X表示待求的校验码,则X的值为( )A.3 B.5 C.2 D.06.下面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对于每一步的运算,其中依据表述错误的是( )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① 去括号,得,② 移项,得,③ 合并同类项,得,④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7,得.A.①分数的基本性质 B.②乘法分配律C.③等式的基本性质 D.④合并同类项法则7.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降价3元,但商店仍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求每套课桌椅的成本.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为元,则可列方程为( )A. B.C. D.8.科学里的杠杆原理和数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平衡支架利用的就是杠杆原理,要使平衡支架保持平衡,就必须符合:左侧砝码的质量×左侧砝码到支点的距离=右侧砝码的质量×右侧砝码到支点的距离如图,有一个平衡支架,在支架左右两边不同位置各挂一个塑料袋,左边的塑料袋中装了8个质量相同的砝码,为了使支架保持平衡,右边的塑料袋中要放进相同质量砝码的个数是( )A.2 B.4 C.8 D.16二、填空题1.若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的值是 .2.若方程与方程的解相同,则k的值为 .3.如果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k= .4.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b,都有,则:(1) .(2)若,则n的值是 .5.《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专著,其中第七章“盈不足”问题第一道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文为:“今有若干人一起买物品,若每人出8钱,则多3钱;若每人出7钱,则还差4钱,问共有多少人,物价多少钱?”有一位同学“设共有x人,物价y钱”,请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6.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当时,,当时,.例如:,,.如果,那么的值为 .三、解答题1.解方程: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比计划早到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比计划迟到1小时,原计划几小时到达?3.某店家销售一款网红春联,将这款春联的成本价提价后标价,又以七五折优惠卖出,结果每副春联仍获利8元,求这款春联每副的标价.小敏用下面的框图直观地表示了店家从进货、标价到销售获利的过程:分析:设这款春联的成本价为元/副(1)请你用含的代数式补全框图中空缺的部分,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求这款春联每副的标价.(2)该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灯笼都卖了200元,其中一个盈利,另一个亏损.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赚了还是赔了?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4.【问题背景】借助适当的图表,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数量关系,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清晰明了,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是智慧小组同学的学习报告:项目主题 借助示意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问题 A,B两地相距,甲从A地骑车出发,每小时行驶,乙从B地骑车出发,每小时行驶.如果甲、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相遇?示意图 等量关系 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解决问题 设经过两人相遇,根据题意得, 解得,答:如果甲、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相遇.请根据以上内容,继续完成任务:(1)任务1:如果甲、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经几小时后,甲、乙相距?(2)任务2:如果甲、乙同时出发,按由B向A的方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多长时间乙追上甲?(3)任务3:如果甲、乙同时出发,按由B向A的方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多长时间甲、乙相距?《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单元检测题》答案一、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C C D B A C D二、1. 2. 3. 4. 5.6.或三、1. ; .2.原计划5小时到达3.(1)见解析,64元(2)亏损了元4.(1)经过或甲、乙相距(2)经过乙追上甲(3)经过或甲、乙相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