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奇妙的植物世界①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②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③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小提琴,放交响乐。日子久了,他竟然发现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田里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④此外,还有会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1.短文中写的植物奇妙在哪儿?分别用“ ”画出来。2.文章末尾用了省略号,其作用是( )A.表示奇妙的植物让人回味无穷 B.表示奇妙的植物还有很多读类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①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它能吃掉农田里的螟(míng)虫、蚂蚱、蝼蛄(lóu gū)等害虫。②青蛙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所以能跳得很高。它们经常蹲在水边的草丛里,只要有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就把害虫吃掉了。青蛙捉害虫,全靠它有一个好舌头。它的舌头又长又宽,舌根长在口腔的前边,舌尖向后,还分叉,上面还有很多黏液(nián yè)。等捉虫子的时候,它先把舌头突然翻到口腔外面,立刻就把小虫子粘住了。然后,它把舌头折回嘴里,小虫子就被它吃掉了 。3.在文中选择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大嘴 ( )舌头 ( )虫子 ( )害虫4.给下列词语选择近义词。(填序号)①忽然 ②马上 ③常常 ④许多很多——( ) 立刻——( ) 经常——( ) 突然——( )5.青蛙捕捉害虫全靠 ,它能吃掉农田里的 、蝼蛄等害虫。6.青蛙为什么能跳得很高呢?因为它 ,所以能跳得很高。7.青蛙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请在文中用“ ”画出相关语句。课内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8.小蝌蚪将 错认成了自己的妈妈。9.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呢?10.长大后的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应该怎么做?课内阅读。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天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11.文中的“我”是12.找出这段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13.“我”做的好事有: 。“我”做的坏事有 : 。快乐阅读,完成练习。大尾巴的用处①鲁鲁在学习班里学习了交通规则,他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很危险。②现在,鲁鲁再也不敢甩着尾巴在马路上乱走了。可是,这么大的尾巴放在哪儿呢?一个小朋友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把它背在背上呢?”③真是一个好主意。鲁鲁把大尾巴梢用绳子扎住,吊在了脖子上。这样走路的时候,大尾巴就不会往旁边甩了。④鲁鲁很高兴。他让小朋友骑到背上来,一边走一边笑,带着小朋友上幼儿园去。其他小朋友见了都要骑,鲁鲁说:“好啊,好啊,以后我天天送你们上幼儿园。”⑤从此以后,鲁鲁就一家一家地接送他们上幼儿园。他的背上总是坐满了小朋友。⑥最特别的是,鲁鲁吊着的大尾巴上,垂着一个大铃铛,一走路铃铛就会响。这样,开车的人、骑车的人,都会停下来让鲁鲁先过。因为,鲁鲁的背上,骑着那么多的小朋友呢。——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孤独的小螃蟹》,有改动14.这篇短文中有许多不认识的字,要想认识它们,可以用 (①音序 ②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比如查“梢”字,先确定它的部首是 ,再数出部首是 画,在“部首目录”里找到这个部首和它所在的页码。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再数数“梢”字除去部首还有 画,然后在相应位置找到“梢”字和它在正文中的页码,按照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查到“梢”字了。用同样的方法查“铛”字,应该先查 部,除去部首再查 画。15.照样子,写一写。(走路)的时候 一(个)朋友( )的马路 一( )飞鸟( )的尾巴 一( )欢笑16.照样子,写句子。他让小朋友骑到背上来,一边走一边笑,带着小朋友上幼儿园去。17.“真是一个好主意。”这句话中,“主意”的意思是( )A.办法 B.主见18.你喜欢鲁鲁吗?请写写你的理由。类文阅读。谁的妈妈本领大①大树下,种子娃娃们正在为“谁的妈妈本领大”而争论。②凤仙花宝宝夸妈妈:“妈妈给我们穿了一件容易破碎的衣裳,轻轻一碰,就能滚到泥土里。”③“阿嚏!”喷瓜打了一个喷嚏,喷出好远,得意地说:“长见识了吧,妈妈给了我们喷射的本领,可以射出5米以外!”④野果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妈妈本领大,香喷喷的果肉吸引着小鸟,种子随小鸟的粪便四海为家!”⑤秋风姐姐笑着说:“你们的妈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祖国大地妈妈,是她给了我们生根发芽的土壤呀!”⑥“对,我们更应该感谢祖国大地妈妈!”植物宝宝们开心地在大地妈妈怀里撒娇。大地妈妈脸上笑开了花。19.大树下,种子娃娃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争论。有哪些种子娃娃参加了争论?在短文中用“○”画出来。20.用“_________”画出秋风姐姐说的话。秋风姐姐的话,第1句是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第2句是感谢了__________________。21.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的吗?请写一种。《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1.植物能吃虫。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 此外,还有会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 “咬人” 的漆树…… 2.B【导语】这篇短文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植物世界的奇妙特性,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通过三个典型例子(食虫植物、音乐促进生长、预报地震等),由具体到概括地呈现主题。科学现象的描述兼具准确性与趣味性,如毛毡苔捕虫的细节描写。结尾省略号运用巧妙,既呼应开篇“许许多多”的提示,又留给读者探索空间。楷体字体的使用强化了科普读物的亲切感,符合少儿读者的认知特点。整体是一篇优秀的科普小品文。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通读文本第②段“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可知,文中通过“200 多根小绒毛”“分泌黏液”“粘住虫子”“消化吸收”等细节,具体说明毛毡苔通过特殊结构和分泌物主动捕捉并消化昆虫的能力,属于“植物能吃虫”的典型案例。通读文本第③段“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 25 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田里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印度科学家的实验表明,水稻在“听交响乐”后生长更旺盛,体现了植物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虽然水稻本身不具备“听音乐”的主动行为,但文中通过对比实验(听过音乐与未听音乐的水稻),侧面展现了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奇妙生长状态。从第④段“还有会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可知,“山芋藤”能在地震前出现异常生长状态,可作为自然现象的“预报器”;“水葫芦” 能吸收水中污染物,具备生态净化功能;“漆树”的汁液接触皮肤会引起过敏反应,文中用“咬人”形象描述其刺激性。三者分别对应植物在环境预警、生态净化、生物防御方面的特殊功能。示例:植物能吃虫。植物还会听音乐呢。还有会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 “咬人” 的漆树……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通读文本可知,第④段以“此外,还有……”开头,列举了“山芋藤、水葫芦、漆树”三种植物后使用省略号。前文第②段详细介绍毛毡苔,第③段通过实验说明水稻受音乐影响,第④段属于“补充列举”,而“还有”一词表明列举行为未结束,省略号在此处替代了未列出的其他奇妙的植物,表示奇妙的植物还有很多。故选B。3. 张开 伸出 粘住 吃掉 4. ④ ② ③ ① 5. 好舌头 螟虫、蚂蚱 6.前腿短,后腿长 7.它们经常蹲在水边的草丛里,只要有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就把害虫吃掉了。【导语】这篇科普短文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青蛙捕食害虫的过程。文章结构清晰,先总述青蛙的益虫属性,再具体描写其生理特征和捕食动作,最后详细说明舌头的特殊构造。语言简洁准确,运用“猛地一跳”“突然翻到”等动态描写,将青蛙捕食的迅捷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说明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符合认知规律。文中穿插拼音标注,既照顾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又保持了科普文的严谨性。是一篇兼具知识性和可读性的优秀说明文片段。3.本题考查找关键词语。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就把害虫吃掉了。青蛙捉害虫,全靠它有一个好舌头。”“立刻就把小虫子粘住了”可知,张开大嘴巴、伸出舌头、黏住虫子、吃掉害虫。4.本题考查近义词。忽然:表示事件或情况在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带有突发性。马上:指紧接着某个时间点,强调动作或事件即将发生,时间间隔极短。常常:表示行为、动作或情况频繁发生,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许多:形容数量大,超出一般范围,侧重于事物的数量多。很多:形容数量大,超出一般范围。“很多”与“许多”均侧重“数量多”,故两者互为近义词。故选④。立刻: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时间间隔极短,强调动作的即时性。“立刻”与“马上”均表示“时间紧迫、紧接着”,两者互为近义词。故选②。经常:指行为、动作或事件频繁发生,间隔时间短,具有重复性。“经常”与“常常”均表示“行为高频发生”,两者互为近义词。故选③。突然:表示事情在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带有意外性。“突然”与“忽然”均强调“事件发生的意外性”,两者互为近义词。故选①。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它能吃掉农田里的螟虫、蚂蚱、蝼蛄等害虫。”第②自然段“青蛙捉害虫,全靠它有一个好舌头。”可知,青蛙捕捉害虫全靠它的好舌头;它能吃掉田里的螟、虫、蚂蚱、蝼蛄等害虫。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青蛙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所以能跳得很高。”可知,青蛙跳得高是因为它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7.本题考查找关键句。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它们经常蹲在水边的草丛里,只要有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就把害虫吃掉了。”可知,此句描写了青蛙捕捉小飞虫的过程。8.乌龟 9.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10.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们。【导语】本文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小蝌蚪成长过程中寻找妈妈的情景。小蝌蚪对不同生物的辨认错误,展现了其正在认识世界和学习辨别特征的过程。故事中引用乌龟的描述,使读者加深对小蝌蚪妈妈——青蛙外貌特征的了解。故事结尾暗示小蝌蚪将成长为青蛙这样的益虫,强调了成长和蜕变的重要性,对儿童科普知识具有启发作用。作品语言简练,画面感强,易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8.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可知,小蝌蚪将乌龟认成了妈妈。9.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可知答案。10.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及课外搜集与积累。结合文中“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可知,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再联系生活积累写出青蛙对我们有没有益处,以及我们的做法即可。示例:长大后的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是益虫,它以昆虫为食,会捕食大量的田间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们。11.水 12. 温和 暴躁 好事 坏事 13.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这段短文中,“我”被赋予了多种特性和行为,如“温和”、“暴躁”,既能“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也能“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结合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推断出“我”指的是自然界中一种具有双重性质且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元素。根据常识和语境,这里的“我”很明显是指水。12.本题考查提取反义词。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在这段话中,有两对明显的反义词:“温和”与“暴躁”:这两个词描述了“我”(水)在不同情况下的性格或状态,是情感或态度上的对立。“好事”与“坏事”:这两个词则是对“我”(水)所做行为性质的判断,是行为结果上的对立。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短文,“我”做的好事包括:灌溉田地:水对农业至关重要,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发动机器:在现代社会,水常被用作能源,如水电站利用水流发电,驱动机器运转。帮助人们工作:水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间接帮助人们完成各种工作。“我”做的坏事包括:同样地,短文也列举了“我”做的坏事:淹没庄稼:当水量过大或控制不当时,会淹没农田,导致作物受损。冲毁房屋:洪水等自然灾害会冲毁建筑物,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给人们带来灾害:水灾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4. ② 木 4 7 钅 6 15. 宽阔 只 漂亮 阵 16.他坐在书桌前,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认真地学习知识。 17.A 18.我喜欢鲁鲁。理由:鲁鲁很聪明,当小朋友提出把大尾巴背在背上的主意后,他马上照做,解决了大尾巴带来的问题。鲁鲁还很善良有爱心,他用自己的背送小朋友上幼儿园,而且他的大尾巴上的铃铛能让开车和骑车的人停下来让他们先过,保护了小朋友们的安全。【解析】14.本题考查查字典。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如果知道这个字的部首,可以优先使用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适用于知道读音但不确定字形的情况,故选②。“梢”字明显是左右结构,左边的“木”是常见的部首。确定部首后,数出“木”的笔画数为 4 画,数出除去部首“木”后剩余部分“肖”的笔画数为7画。“铛”字是左右结构,“钅”是比较容易确定的部首。“钅”的笔画数为5画,“铛”字总笔画数为 11 画,所以除去部首“钅”后,剩余部分的笔画数为6画。15.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和量词。马路:是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可以从马路的宽窄、整洁程度、热闹程度等方面来描述,形容马路的词语还有:平坦、笔直。“只” 是用于计量飞禽走兽等动物的量词,飞鸟通常用 “只” 来计量。“尾巴”:一般指动物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可以从尾巴的形状、颜色、长度、动态等方面来描述,形容尾巴的词语还有:短小、细细。“阵” 用于表示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动作或情况,欢笑是一种状态,可以用 “一阵欢笑” 来表示欢笑持续了一段时间。1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这句话中 “一边…… 一边……” 连接了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在写句子时,可以先确定一个主体,然后描述这个主体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最后可以加上主体进行这些动作的目的或者结果等。示例:小明拿着风筝来到广场,一边跑一边放线,让风筝高高地飞起来。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主见” 通常是指个人对事物有确定的意见或见解,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和决策能力。而在这句话的语境中,小朋友提出 “把大尾巴背在背上” 这个想法被认为是个好主意,这里更强调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即 “办法”。鲁鲁也是因为这个建议解决了大尾巴放置的问题,所以这里的 “主意” 应该理解为 “办法”。故选A。18.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结合文中内容,写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鲁鲁的理由,合理即可。示例:我喜欢鲁鲁。理由:鲁鲁在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危险后能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说明他知错能改。同时,他利用自己的大尾巴为小朋友们服务,让大尾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9.谁的妈妈本领大 凤仙花 喷瓜 野果 20.你们的妈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祖国大地妈妈,是她给了我们生根发芽的土壤呀! 植物妈妈 大地妈妈 21.柳絮是被风吹到各地生根发芽的。【解析】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第①自然段“大树下,种子娃娃们正在为‘谁的妈妈本领大'而争论。”可知,种子娃娃们为了谁的妈妈本领大而争论。从第②自然段“凤仙花宝宝夸妈妈”,第③自然段“喷瓜打了一个喷嚏,喷出好远,得意地说:‘长见识了吧,妈妈给了我们喷射的本领,可以射出5米以外!'”,第④自然段“野果们异口同声地说”可知,凤仙花,喷瓜,野果这些种子娃娃参与了争论。20.本题考查理解关键句。从第⑤自然段可知,秋风姐姐说的话是“你们的妈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祖国大地妈妈,是她给了我们生根发芽的土壤呀!”从秋风姐姐说的话中,可知,第一句是赞美种子娃娃们妈妈的神通广大,第二句是感谢祖国妈妈。21.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写出一种植物的传播方式即可。例如,蒲公英就是典型的风力传播种子的植物。蒲公英的种子很轻,且带有绒毛,这使得它们很容易被风吹起并飘散到远处。当蒲公英成熟时,一阵风吹过,其种子就会脱离母体,随风飘荡,最终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完成传播过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