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落花生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⑥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语段把 和 、 、 进行对比,揭示了花生 的品质。
2.爸爸说这些话的用意是
3.孩子们从中明白了:
桂花雨(节选)
①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桂花。回家时,总要(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请在选择下面动词填入文中括号。
收 赏 捡 挑
5.读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的字是“ ”。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存在。
B.乡亲们用桂花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弥漫,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6.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似?(  )
A.月是故乡明 B.每逢佳节倍思亲 C.乡音无改鬓毛衰
7.用“  ”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花果
①院子里有一棵无花果树,是结婚后妻子从她娘家移栽来的,迄今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移来的时候,还是一枝消瘦的枝条,现在已经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旁侧生出许多的偏枝条,经一年一度的新绿、抽芽,郁郁葱葱,使它更具规模了!
②夏秋季节,正是它得意之时,便不失时机拼了命地长,鼓足了劲儿,把叶子“努”成了黝黑色,有立荷那么大,那么阔,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随着徐徐而来的晓风散发出一缕缕的馨香。欣赏之余,又可清新环境,是别的花树所难及的。
③常有朋友说:"进了你的家,便让人忍不住要深呼吸!”到了秋末,那一颗颗圆润可爱的果实便长成了金黄色,就可摘食了,引得几个侄儿、外甥团团转,眼巴巴地看着树上的果实,馋涎欲滴。也难怪,无花果的味儿,满嘴里充满柔和的清香,连呼出的气息,也扑鼻醉人的香。
④妻说无花果可以清心利肺,又可以驱寒避暑。所以,妻每年都给我收藏好多颗,给我泡茶喝,让我受益匪浅。
⑤记得我曾有拙诗发表在报刊上,其中几句是“无花果/无花的果/无法比拟的果”,妻看后。笑着美落我道:“无花的果是错了,它也是有花的呢,只是不那么鲜,不那么艳罢了。”
⑥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大凡花艳者,往往不容易踏踏实实地结果实。
⑦闲暇时,我按花书上教授的方法,用压条法让它繁殖了几棵,有朋友来讨取,便送了去,并告诉他们,别小看了无花果,虽说它们没有花艳身娇的外表,但结的果实却是风味独特的呢!
(1)根据描述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想吃的样子。( )
B.形容有很大的收获。( )
C.形容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 )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得意”和“努”的?
(3)短文第三自然段写了无花果的 ,第四自然段写了无花果的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出作者 之情。
(4)你是怎样理解“大凡花艳者,往往不容易踏踏实实地结果实”这句话的?
百家饭
①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好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
②有一次,我跟小伙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才幸免一场灭顶之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
③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坑里得除灾辟邪,办法是吃“百家饭”。
④几十个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多少都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量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⑤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搭起一个露天大锅台。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然后,切了肉、火腿,还放上盐。这些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⑥饭锅里不时飘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
⑦吃百家饭的人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子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⑧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出了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但它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
9.照样子,用小标题的方式写出做“百家饭”的过程。
乞讨粮食→( )→( )→( )→敲碗盼吃
10.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从“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钢旁了”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等百家饭时 的心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百家饭 和 的描写,突出了百家饭的 。
11.“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为什么它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 )
A.百家饭的味道香。 B.百家饭里藏着奶奶和妈妈对“我”的关心。
C.煮食百家饭的过程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随着时光的流逝,传统习俗有的淡化了,有的改变了形式,有的消失了。对于这个问题你怎 么看?
课内阅读。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④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⑤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3.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
14.在文段第一自然段中用“___”画出桃子、石榴和苹果的特点,用“ ”画出花生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说明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和苹果这样的东西。
B.对比说明花生不如桃子、石榴、苹果好看,也不像它们可以立刻分辨出有无果实。
C.通过对比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外在的美丽,却有内在的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
15.选段主要写的是 ,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16.某些事物的特点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品格,下面的事物会让你想到哪些人的什么品格呢?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写。
腊梅 蚂蚁 苍松 蜡烛
阅读。
片段1
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②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望哨吗?
③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片段2
资料袋
白鹭,别名小白鹭、白鹭鸶、白翎鸶、春锄、白鸟等。在中国,白鹭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一般栖息于池塘、湖泊、稻田。以小型动物、昆虫为食。因为白鹭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品,所以不法分子趋之若鹜。再加上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有些甚至濒于灭绝。
17.判断对错,用“√”“×”表示。
①以上两个片段都是写白鹭,但体裁不同。片段一语言优美抒情,片段二说明简明扼要。( )
②白鹭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品,因此白鹭被大量捕杀,导致它们已经灭绝了。( )
18.为保护白鹭写一条宣传语,最能打动人的是( )
A.禁止捕杀白鹭 B.捕杀白鹭,立即逮捕
C.倾听森林上的旋律,爱护天空下的音符,爱白鹭从心开始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教育孩子们做人不应徒有虚表,应踏踏实实。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父亲通过描述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高高挂在枝头,揭示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内容,分析父亲对花生特点的描述以及对孩子们的期望,从而总结出爸爸说这些话的用意。
示例 爸爸说这些话的用意是借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教育孩子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好处的人。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文本内容,尤其是父亲和“我”的对话部分,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出孩子们明白的道理。
示例: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普通但很有价值,要做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人。
4.挑 收 赏 捡 5. 浸 B 6.A 7.“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
【解析】4.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收”的意思是把散开的东西聚拢起来。
“赏”的意思是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
“捡”的意思是拾取。
“挑”的意思是选择、剔除。
在第①段中,桂花摇落以后,需要选择并剔除小枝小叶,所以第一个空填“挑”;把处理好的桂花聚拢起来放在铁盒子里,所以第二个空填“收”。在第②段中,到有桂花树的小山上去观看桂花,所以第三个空填“赏”;从山上把桂花拾取起来带回家给母亲,所以第四个空填“捡”。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1)结合文中第①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说明桂花被广泛用于生活中,香气弥漫在各个方面。“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浸” 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无处不在,就像把整个村子都浸泡在香气之中一样,充分表现出桂花香气的浓郁程度和弥漫范围之广,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桂花香气四溢的状态。
(2)文中第①段提到桂花摇落以后,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说明乡亲们在生活中充分利用桂花,让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句话强调了桂花不仅仅是一种花的香气,更是融入到了乡亲们的生活中,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故选B。
6.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分析句子含义。
A.“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割舍的乡愁。
B.“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诗人就会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在节日这样的特殊时刻,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厚。
C.“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意思:诗人回到久别的故乡,虽然乡音(即方言)没有改变,但自己的鬓发却已经斑白、衰老了。这句诗通过对比乡音的未变和鬓发的已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结合文中第②段内容,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是母亲对家乡的桂花有着特殊的情感,认为家乡的桂花是最好的。这与 “月是故乡明” 这句诗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和认为故乡的事物是最好的情感是相似的。都是通过对特定事物(桂花、月亮)的比较,突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故选A。
7.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母亲说的话为第②段“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结合文中内容来分析,第①段提到桂花摇落以后,人们挑去小枝小叶,晒桂花、收桂花,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做糕饼等,桂花融入了乡亲们的生活。对于母亲来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见证了她的生活,她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已经成为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而杭州小山上的桂花虽然也很香,但对于母亲来说,缺少了那份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感和回忆。
故选B。
8.(1) 馋涎欲滴 受益匪浅 枝繁叶茂
(2) 拟人 “得意”和“努”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无花果树拼命生长的状态,让人感受到无花果树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无花果树的赞美之情。
(3) 味儿 功效 对无花果的喜爱和赞美
(4)这句话说明果树中,大凡注重开花的,果实基本上都不会很好。作者用这句话来说明,做人应该踏踏实实,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能做只注重外表的人。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结合第3段内容“到了秋末,那一颗颗圆润可爱的果实便长成了金黄色,就可摘食了,引得几个侄儿、外甥团团转,眼巴巴地看着树上的果实,馋涎欲滴。”可知,几个侄儿、外甥围着果实,很想吃。故“馋涎欲滴”的意思是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想吃的样子。
结合第4段内容“妻每年都给我收藏好多颗,给我泡茶喝,让我受益匪浅。”可知,用无花果的果实泡茶喝让“我”感觉收获很大。故“受益匪浅”形容有很大的收获。
结合第1段内容“移来的时候,还是一枝消瘦的枝条,现在已经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可知,这棵树的枝叶繁密茂盛。故“枝繁叶茂”指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第2段内容“夏秋季节,正是它得意之时,便不失时机拼了命地长,鼓足了劲儿,把叶子‘努’成了黝黑色,有立荷那么大,那么阔,”可知,“拼了命地长,鼓足了劲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得意之时”指叶子生长旺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努”指努力,说明无花果努力生长,写出了无花果树强大的生命力。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3段内容“也难怪,无花果的味儿,满嘴里充满柔和的清香,连呼出的气息,也扑鼻醉人的香。”可知,无花果的味道非常好闻。这段写了无花果的味儿。
结合第4段内容“妻说无花果可以清心利肺,又可以驱寒避暑。所以,妻每年都给我收藏好多颗,给我泡茶喝,让我受益匪浅。”可知,无花果可以清心利肺,驱寒避暑。这段话写了无花果的作用。
通过写无花果好闻的味儿和对人的益处可知,作者喜爱无花果。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主旨理解。
结合第5段内容“无花的果是错了,它也是有花的呢,只是不那么鲜,不那么艳罢了。”可知,无花果的花不鲜艳,很朴实。虽然无花果的花不艳,但是结的果实很有好处。“大凡花艳者,往往不容易踏踏实实地结果实”可知,开花艳丽的树,往往不容易结果。做人要做踏实的人,踏踏实实做事才会有成果。
9. 搭建锅台 淘洗粮食 添加配料 10. 期待和兴奋 味道 色泽 美味 11.D 12.传统习俗是一个地方或民族的文化体现,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这些习俗被淡化或消失,无疑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损失。
【解析】9.本题考查查找文章线索并列出小标题。
仔细阅读文段可以知道,做百家饭的过程是这样的:第④自然段介绍的是乞讨粮食;语句“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搭起一个露天大锅台。”介绍的是人们在搭建锅台;语句“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介绍的是人们在淘洗粮食;语句“然后,切了肉、火腿,还放上盐。这些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让大家把饭全吃光。”讲的是人们添加配料;语句“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讲的是孩子们敲碗盼吃。
10.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1)从第⑤段这句话“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孩子们对于即将享用美食的极度期待和特别兴奋之情。首先,“像过节一样高兴”这一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内心的喜悦和激动。过节往往意味着有特别的庆祝活动、丰盛的美食以及家人的团聚,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期待和喜爱的。因此,用“像过节一样”来形容他们的心情,足以说明他们此刻的兴奋程度。 其次,“早就拿着碗筷”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孩子们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的迫切期待。他们不仅心情上做好了准备,连物质上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碗筷,只等美食一出锅就能立刻享用。 最后,“猴急地等在锅旁了”这一形象化的描述,更是将孩子们那种急不可耐、跃跃欲试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们就像是一群小猴子一样,围着锅边转来转去,眼睛紧盯着锅里的美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品尝的时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百家饭的色与味的描写,突出了百家饭的诱人特点。通过描述饭锅里不时飘出的扑鼻香味、绿豆的绿莹莹、赤豆的赤红色、白米的白白胖胖、红米的红彤彤,以及饭的光泽和香气,生动地展现了百家饭的色香味俱佳,引人垂涎。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百家饭的视觉吸引力,也反映了其美味可口的特点,从而突出了百家饭的诱人之处 。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但它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原因在于百家饭不仅美味可口,而且体现了深厚的亲情和浓浓的乡土情。 首先,百家饭的味道香喷喷的,这是因为它是由多种粮食混合煮制而成的,包括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等,这些粮食的混合使得饭菜味道独特且诱人。其次,百家饭里还藏着奶奶和妈妈对“我”的关心,这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更重要的是,煮食百家饭的过程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这是一种传统风俗的延续,让“我”感受到了家乡和亲人的温暖。此外,吃百家饭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和仪式,它不仅仅是食物的分享,更是情感和文化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品尝到了美食,还体验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和互助精神,这种体验是难以忘怀的。因此,尽管“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
故选D。
1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来谈一谈,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中的宗教和祭祀成分被淡化,逐渐转变为亲友间的聚餐活动,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淡化和消失。例如,土家族的传统年俗,如杀年猪、吃刨汤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庆祝活动,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宗教仪式,往往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文化。如果不加以保护和传承,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习俗可能会逐渐消失。这不仅是历史的遗憾,也可能导致后代对前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的理解出现断层。因此,对于那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习俗,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 。
13. 落花生 许地山 14.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 矮矮地长在地上
C 15. 花生有许多的好处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6.苍松象征着有坚韧不拔、不惧困难挫折精神的人
【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短文是选自课文《落花生》,其作者是许地山。主要讲了我们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事,然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且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在过收获节的时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1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信息的理解。
结合阅读短文第①段“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桃子、石榴和苹果的特点是“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花生的特点是“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父亲以花生生长的情况与桃子、石榴、苹果作了对比,来认识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作人的道理。
故选C。
15.本题考查的是段落主要内容概括。
认真阅读短文可知本选段主要写了花生的好处有很多,并从父亲的话里得知花生有着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的高尚品格,其实做人就应该像花生一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强调做一个务实的人的重要性。
1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短文内容书写合理即可。
例:腊梅的花语是独立坚毅,它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
腊梅就像守卫祖国边疆的军人,不怕寒冷,不怕炎热。
17. √ × 18.C
【解析】1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①阅读材料内容可知,片段1选自课文《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语段写了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抒情。
片段1是一段资料,直接说明白鹭的别名、分布区域以及现在生存情况,语言简明扼要。
故说法正确。
②结合片段2“因为白鹭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品,所以不法分子趋之若鹜。再加上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有些甚至濒于灭绝”可知,白鹭并不是已经灭绝了,因此错误。
18.本题考查宣传语。
A、B两项的宣传语语气比较生硬,C项语言平和,优美,读完能让人自觉产生保护白鹭的心理,更能够打动人。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