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万岁!”
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2.根据意思从文段中找出词语写在括号里。
(1)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
(2)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4.文中表现声音大的词语是( )
5.文中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6.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因为 ,从“纵身跳下深谷”和“ ”,我们感知到五壮士 的光辉形象。
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①开头是海军两个排, 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 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 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 “红马连” 一色红马, “白马连” 一色白马, 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②两个半钟头的检阅, 广场上不断地欢呼, 不断地鼓掌, 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7.用简要的文字给选段描绘的场面拟个小标题: 。
8.接受检阅的队伍依次是 、 、 三军,其中重点写了 军, 它有 、 、 、 等兵种。
9.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的气概。
10.用“~~~”画出最能体现群众高兴和激动心情的一句话。
11.选段既对受检阅方阵进行了 描写,又对各个方阵的风采作了细节描写,这是一种 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阅读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
①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2月25日 夜,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和三连,在沂水县 北部突遇日军3000余人马兵分数路的包围。为掩护 大部队和群众转移,营长让两名营领导带领二连83 名指战员“断后”,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 西山撤到了歪头崮。
②歪头崮位于山东省沂水县与临朐县交界处的 沂山。当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的时候,战士亓荣友站 在前沿阵地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敌人组成前后三 层散兵队形向歪头圍顶慢慢爬行。日军的炮弹接连 在二连阵地上爆炸,山脊上飘荡起一片黑色的烟尘, 许多战士剧烈地咳嗽起来。“毒气弹!快把嘴捂上!” 营长王子固大声地喊起来。冲上山的日军此时趁机 扑了上来,二连长齐之顺冲出毒气范围,猛一挥手,指 挥大家两排枪打过去,日军便丢下几十具尸体逃下山去了。
③为了攻下歪头崮,日军从沂水县起飞了两架飞 机参战,轮番俯冲轰炸。二连伤亡惨重。营长王子固 牺牲了,副营长徐福牺牲了,连长齐之顺也牺牲了,全 连只剩下不到30个战士,而且大都负了伤。山上的 战士们已所剩不多,这时人人都非常清楚目前的处 境,他们相互鼓励着,已经不能战斗的伤员们,把为数不多的弹药交给了能战斗的战友,没有武器的战士就 收集石块、棍棒,等待着那最后拼杀时刻的到来。
④中午时分,日军发起最后的进攻。排长孙现明 双腿被炸断了,可是他仍然准确地让手榴弹在敌群中 爆炸。战士李兴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枪口喷出 的是他无尽的愤怒。亓荣友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的 那个方向,敌人寸步难进。弹药都打完了,只剩下孙 现明手中的一颗手榴弹。敌人狞笑着朝他们一步步 逼来,却不开枪,明显是要抓活的。孙现明命令李兴 诗等3人跳崖突围,李兴诗他们迅速朝悬崖处扑去, 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同志们,永别了!”接着响起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声,孙现明同几个敌人同归于尽了。
⑤ “宁死不当俘虏!跳崖!”李兴诗站在悬崖边上,平静地对两名战友说,回头轻蔑地瞟了一眼正步步逼近的敌人,率先跳了下去。敌人个个目瞪口呆, 僵尸般呆在原地,甚至不敢再往前迈进一步。接着, 亓荣友同另一战友也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有删改)
12.读短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被围歪头崮—— —— ——
13.读句子,注意加横线的部分,体会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1)二连长齐之顺冲出毒气范围,猛一挥手,指挥大家两排拾打过去,日军便丢下几十具尸体逃下山去了。从二连长的 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
(2)身后突然传来一声“ 同志们,永别了!”接着响起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声,孙现明同几个敌人同归于尽了。从孙现明的 ,我们能感受到他的 我的发现:细节描写使我们感受到战士们面对强敌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 的精神。
14.读句子,注意加横线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营长王子固牺牲了,副营长徐福牺牲了,连长齐之顺也牺牲了,全连只剩下不到30个战士,而且大都负了伤。
15.短文第③ ⑤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具体的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外阅读
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叶子鹏 王财忠
①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甲 。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③“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乙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成千秋伟业、创万古传奇。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丙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几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⑤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弱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目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16.根据选文,请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②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③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
甲: 乙: 丙:
17.结合选文第4自然段,说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理解。
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18.下列链接材料,作选文哪一段的论据最为恰当?请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诗人陆游生死离别之际唯一牵挂的是“王师”何时北定中原,这就是爱国的自觉。
阅读
我们家的男子汉(节选)
王安忆
他爱妈妈,也崇拜爸爸
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和父亲在一起,就更少了。假如爸爸妈妈拌嘴,有时是玩笑的拌嘴,他也会认真起来,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阵线十分鲜明;并且会帮助妈妈向外婆求援。有一次因为他叙述的情况不属实,酿成了一桩冤案,父子二人一起站在外婆面前对证,才算了结了此案。然而,假如家里有什么电器或别的设施坏了,他便说:“等我爸爸回来修。”有什么人不会做什么事,他会说:“我爸爸会的。”在他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
他的眼泪
“他哭起来眼泪很多。”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把那泪珠儿拦在眼眶里打转。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尤其不为挨打哭。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因此,打他时,他总是说:“不痛, 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地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后来,他终于去了安徽和他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了。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 “你真臭啊!”这是他在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据姐夫来信说,他看到这句话时,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毛巾捂住了脸。他用拼音字母回了我一封信,信上写:“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这也是他在上海时,时常说我的一句话。
1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聊——( ) 攻击——( ) 光滑——( )
20.“他爱妈妈”体现在 ;“ 崇拜爸爸” 体现在 。
21.分析文中的画线句子,说一说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转变。
22.文中的“男子汉”还是一个孩子,你觉得成为一个“男子汉”需要哪些品质呢?
向国旗致敬
今天我们迎来祖国69岁华诞,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致敬,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凌晨4时,天还黑着,夜凉如水,华灯倒映下的长安街已是人潮涌动。有欣赏沿街夜色的一家老小,有蹬着单车的小伙子,也有刚从北京站出站拉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旅客。络绎不绝的人群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早已变成了节日的海洋,月光、星光、灯光互相辉映,以“祝福祖国”花篮为中心的摆花将广场装点得喜庆美观。最引人瞩目的是广场上的群众,有全家总动员看升旗的,有学生集体前往的,也有来京旅游的旅行团。大家或坐或立,将广场面向国旗杆的那一区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人都热情洋溢,他们有的挥舞着手中的国旗,还有的在脸上涂上国旗,用相机定格了一张张笑脸。
退休历史教师许雅娟带着全家人一起来看升旗,这是她连续三年观看天安门国庆升旗仪式了。“我教了十多拨儿学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来到现场看升旗感受更加深刻真切。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改革开放之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强大。”她笑着说,“学生们应该都来看升旗仪式,接受下爱国主义教育。”
刚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旅游的郑英今年66岁了,头一次看升旗的她紧紧搀着老伴儿的路膊,语气激动:“我们是在家种稻子的农民,这些年日子过得好了,还有闲钱出来旅游了,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快到6时,天微微亮,太阳露出了红色的面庞。天安门广场上,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人们都不时低头账一眼时间,屏息期待等待已久的升旗仪式。6时5分,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96名着陆海空礼服的护旗队员挺拔威武,从天安门城楼券门出发,齐步通过汉白玉的金水桥。
6时10分,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照耀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
“向国旗敬礼!”护旗队分队长下口令,同时行举刀礼。“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一气呵成、分毫无差,升旗手右臂一扬、鲜艳的五星密红旗舒展在天空中,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迎风飞扬。
国旗缓缓升起,现场观众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随着国旗升至旗杆顶端、上万只和平鸽被放飞,绕着广场盘施,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祖国万岁”的欢呼声。
向国旗致敬。这一刻,十几万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写满了骄傲和自豪。人们纷纷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向祖国送上深深的祝福。
2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一气呵成:
络绎不绝:
24.从群众入场开始,短文描写了很多场面,概括升旗仪式的过程。
( )→兴奋等待升旗仪式 →( )→( )→拍照留念,送上祝福。
25.短文运用了“ ”的写法来写兴奋等待升旗仪式的场面,其中,对 的描写是“面”,对 的描写是“点”。这样写的好处是: 。
26.第2段画线句子属于 描写,有什么作用?
27.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写好在哪里?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英勇就义 2. 昂首挺胸 气壮山河 3.五位壮土完成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跳下了悬崖。 4.惊天动地 5.不能。因为“屹立”更能表现出五位壮士英勇豪迈的气概。 6. 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的任务 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题目。
根据文段内容,五位壮士在完成任务后,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喊出了惊天动地的口号,并选择了壮烈跳崖。因此可知,可以拟写的题目是“英勇跳崖”。这个小标题能够准确概括文段的主要事件和情感基调。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中的“昂首挺胸”指的是战士们抬起头挺起胸膛,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与给的“仰着头挺着胸”意思相近,故填“昂首挺胸”。
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句子“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中的“气壮山河”指的是《狼牙山五壮士》的口号声所展现出的豪迈气势和伟大的精神力量。与给出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相似。故填“气壮山河”。
3.本题考查段落内容概括。
通读本选段,主要讲了狼牙山五壮士屹立在山顶,看了看敌人,摔碎了从敌人手里抢来的枪,并纵身跳下悬崖,同时悬崖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展现出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句子“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中的“惊天动地”指的是指的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口号声威力极大,声势浩大到能惊动天地,它写出了狼牙山五壮士壮举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
5.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中的“屹立”写出了狼牙山五壮士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
“屹立”不能删去。“屹立”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五壮士坚定、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我在也与狼牙山的雄伟险状相呼应,突出了战争斗环境的严峻和五壮士所处位置的险要更加衬托出他们的英勇无畏。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和“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可知,他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完成了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的任务。
结合第②自然段的句子“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结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中国共产党万岁!”可知,这是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从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下深谷”和他们的“壮志豪迈的口号”我们可以感知他们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英雄光辉形象。
7.阅兵盛况 8. 海 陆 空 陆 步兵 炮兵 战车 骑兵 9. 比喻 战士们 钢铁巨人 威武雄壮 10.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1. 整体 点面结合 不仅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自豪
【解析】7.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结合选段第①段内容,详细描写了开国大典上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以及人民空军飞机依次经过主席台前的壮观场面,展现了不同兵种的风采和气势。第②段则通过描写群众的欢呼和鼓掌,突出了场面的热烈,进一步体现了开国大典阅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盛大和震撼。所以用 “开国大典阅兵盛况” 作为小标题能准确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①段“开头是海军两个排, 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可知接受检阅的队伍依次是海军、陆军和空军。在这些队伍中,对陆军的描述较为详细,提到了 “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所以重点写了陆军,结合“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可知它的兵种主要有步兵、炮兵、战车兵。
9.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文中第①段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这里把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站在战车上时挺拔的身姿和坚定的神态,展现出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同时,“钢铁巨人” 也给人一种无坚不摧的感觉,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定的意志。此外,战士们以这样的姿态接受检阅,也表现出他们豪迈自信的气概。
10.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
结合第②段“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句话通过描写群众嗓子喊哑、手掌拍麻却仍觉得无法充分表达内心欢喜和激动的状态,生动而强烈地体现出群众在开国大典检阅时极度高兴和激动的心情。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更加突出了群众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热情和兴奋。
11.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结合文中第①段内容,先整体介绍了受检阅的部队依次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等,这是对受检阅方阵的整体描写。然后对各个方阵进行细节描写,如 “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等。通过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了开国大典阅兵的精彩场面。
12. 英勇抗敌 伤亡惨重 悲壮跳崖 13. 动作 勇猛无畏 语言 视死如归 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14.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战斗的惨烈和战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更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15.短文有对二连战士群体的描写,如第③自 然段中的语句,也有对其他几位战士的细节 描写,如对排长孙现明、战士亓荣友等人的描写。这样的写法既描写了群体,又刻画了个体,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和画面感,突出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解析】12.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章第①自然段中,描述了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和三连在沂水县北部遭遇日军重兵包围的危急情况。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二连83名指战员在营长的指挥下,撤到了歪头崮,形成了被围的态势。故概括为:被围歪头崮。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提到在歪头崮上,战士们面对日军的进攻,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他们不仅要应对敌人的炮火和毒气弹,还要与冲上山的日军进行殊死搏斗。文中特别描述了营长王子固、连长齐之顺等指挥官的英勇表现,以及战士们如何两排枪打退敌人的进攻。故可概括为:英勇抗敌
文章第③自然段中,提到随着战斗的持续,二连的伤亡逐渐加重。营长、副营长、连长等指挥官相继牺牲,战士们也大多负伤。面对敌人的飞机轰炸和地面进攻,二连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没有放弃抵抗。故可概括为:伤亡惨重。
文章第④、⑤自然段中,提到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当弹药耗尽、伤员无法继续战斗时,战士们做出了悲壮的选择——跳崖。排长孙现明为了掩护战友突围,与敌人同归于尽;李兴诗等人在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时,毅然选择跳崖就义。他们的英勇行为不仅展现了八路军的铮铮铁骨,也深深地震撼了敌人。故可概括为:悲壮跳崖。
1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1)在日军使用毒气弹后,二连长齐之顺能迅速冲出毒气范围,果断地“猛一挥手”指挥大家反击,这一动作展现出他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当机立断的果敢,以及面对日军进攻时的英勇无畏,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指挥官的坚定和勇敢,带领战士们坚决抵抗日军。故从二连长的动作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果敢和英勇无畏。
(2)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孙现明知道自己面临绝境,文章第④自然段他喊出“同志们,永别了!”然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句话充满了悲壮和决绝,体现了孙现明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不被敌人俘虏,毅然选择牺牲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故从孙现明的语言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坚定和视死如归。
通过二连长齐之顺的“猛一挥手”以及孙现明的壮烈之举等细节描写,我们看到战士们在面对强大的日军时,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他们在毒气弹和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依然顽强抵抗,展现出毫不畏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孙现明等战士在最后关头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宁死不当俘虏的行为,则充分体现了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故我的发现:细节描写使我们感受到战士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舍生忘死的精神。
14.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本句出现了三个“牺牲了”,这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本句连用三个“牺牲了”突出了当时战斗的惨烈和战士们的英勇,同时也使句子更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15.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从群体角度来看:描述了二连在战斗中的整体遭遇,如伤亡惨重、所剩战士不多且大都负伤等情况,展现出整个连队在面对日军重兵包围和疯狂进攻时的坚韧不拔。这让读者看到了战士们作为一个群体所表现出的顽强斗志和坚定信念,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 ——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不惜牺牲生命,体现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
从具体战士角度来看:通过对排长孙现明、战士李兴诗、亓荣友等人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每个战士在战斗中的具体表现和英雄壮举。孙现明双腿被炸断仍坚持战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李兴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尽显愤怒与无畏,带头跳崖;亓荣友全神贯注瞄准敌人,毫不退缩。这些具体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个战士的个性和他们在战斗中的勇敢、坚定。
综合来看:这样的写法既描写了群体,又刻画了个体,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和画面感,突出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16. ③ ① ② 17.把爱国力量比作“精神原子弹”,生动形象,有力地论述了“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一分论点,让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18.这一则材料最适合作为第2段论据。因为材料用爱国诗人陆游生离死别还念念不忘“北定中原”体现爱国的自觉这一事例与第二段的论点“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一致。
【解析】16.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根据第②自然段“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中的“自觉”二字可知,与第③句话“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一致,故甲处应填③;
根据第③自然段“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中的“情怀”这一关键词可知,与第①句话中的“爱国是一种情怀”一致,故乙处应填①;
根据第④自然段“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中的“力量”这一关键词可知,与第②句话中的“爱国是一种力量”一致,故断丙处应填②。
1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精神原子弹”是指自从中国军队建军以来,一直都是靠着敢死敢拼,不惧牺牲的精神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中与死神肉搏。在这里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爱国力量”比作“精神原子弹”,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有力地论述了“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一分论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示例:从“原子弹”一词可以看出这是把爱国的力量比作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是十分大的,这里运用比喻论证的写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爱国力量之强大。。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链接材料中“这就是爱国的自觉”以及文章第②段“从古至今,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中的“自觉”二字可以判断链接材料作为第②段的论据最合适,因为两者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
示例:这一则材料借陆游的诗句得出“爱国的自觉”这一结论,与第二段“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这一观点相符,故可以作为第二段的论据。
19. 有趣 防御 粗糙 20. 当爸爸妈妈拌嘴时,也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 觉得爸爸什么都会,无所不能 21.他看见这句话先是被逗笑了,然后想到远方的亲人对自己的惦念,所以流下了思念的眼泪。 22.示例:我觉得成为一个“男子汉”需要坚强、勇敢、独立、有爱心等品质。
【解析】略
23. 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24. 群众聚集到广场 群众安静等待升旗仪式 升国旗唱国歌 25. 点面结合
人人都热情洋溢,有的挥舞手中的国旗,有的在脸上涂上国旗。 66岁的郑英紧紧搀着老伴儿的胳膊,语气激动。 既从整体上写出了群众热情期待升旗仪式的场景,又表现了人们
兴奋的心情。 26. 环境描写 为下文做铺垫,衬托出群众对升旗仪式的兴奋与热爱。 27.章使用了首尾照应的手法。点明文章中心,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体现出群众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解析】23.考查词语解释。
一气呵成,①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结合原文“‘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一气呵成、分毫无差”可知指的是升旗时护旗队的人动作熟练、流畅。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结合原文“络绎不绝的人群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天安门广场。”指的是来往的人很多。
24.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仔细阅读文段,结合第②段“络绎不绝的人群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天安门广场。”可知,先写了人们到达广场;结合第③-⑤段“人人都热情洋溢,他们有的挥舞着手中的国旗,还有的在脸上涂上国旗,用相机定格了一张张笑脸。”以及个体的描写,可知写了人们兴奋地等待升旗仪式;结合第⑥段“天安门广场上,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人们都不时低头账一眼时间,屏息期待等待已久的升旗仪式。”写了人们安静等待升旗仪式;结合⑥-⑨段,写了进行升旗仪式;结合⑩段“人们纷纷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向祖国送上深深的祝福。”写了人们拍照留念以及送上祝福。
25.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仔细阅读文段,可知使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来写等待升旗仪式的场面。仔细阅读第③段“人人都热情洋溢,他们有的挥舞着手中的国旗,还有的在脸上涂上国旗,用相机定格了一张张笑脸。”可知是对等待群众的整体刻画,是面的描写。
第④-⑤段,列举了退休历史教师徐雅娟带全家人一起看升旗以及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旅游的郑英看升旗的事例,可知是属于个体的描写,属于点的描写。
点面结合,可以使文章更有层次感,加深读者的印象,表现了人们等待升旗仪式的热情激动、无比兴奋的心情,以及描写了盛大的景象,烘托了节日气氛。
26.考查描写判断以及作用。
“凌晨4时,天还黑着,夜凉如水”属于环境描写。突出了人们观看升旗仪式时间之早,烘托了人们激动的心情以及对于国家的热爱,同时为下文观看升旗仪式做了铺垫。
27.考查文段作用。
开头“今天我们迎来祖国69岁华诞,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致敬,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结尾“向国旗致敬。这一刻,十几万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写满了骄傲和自豪。人们纷纷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向祖国送上深深的祝福。”都表达了对节日的赞颂以及对国家的热爱,点明了文章中心,形成了首尾呼应,使行文更加紧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