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3 压强(第1课时)课件(21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3 压强(第1课时)课件(21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压强(第1课时)同步作业
(教师版)
1.压强的单位是为了纪念以下哪位科学家的 (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帕斯卡
【答案】D
【解析】AB.目前为止,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还不是物理量的单位,故A、B不符合题意;
C.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帕斯卡的压强的基本单位。故D符合题意。
2.关于压强这个物理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是一种力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强是压力作用下的效果 D.压强很大时,压力肯定很大
【答案】C
【解析】A.压强不是力,是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故A错误;
B.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所以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物理量压强表示,故C正确;
D.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所以压强越大时,压力不一定大,故D错误。
3.如图所示,上下两手指均用力,将铅笔挤压在两手指间静止不动,两个手指感觉差不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小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力
B.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力
C.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强小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强
D.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强大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强
【答案】A
【解析】铅笔静止时,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的重力之和等于铅笔对下手指的压力,而铅笔对下手指的压力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小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故A正确,B错误;两个手指感觉差不多,说明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强约等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强,故CD错误。
故选A。
4.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D.压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答案】A
【解析】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故A正确,C错误;对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重力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其它情况与物重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如压在竖直墙面上的物体,压力与重力无关,故BD错误。
5.关于压强、压力等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B.压强就是物体所受的压力
C.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答案】A
【解析】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和压力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故A正确,B错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物体,受力物体是接触面;而物体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力,故C错误;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撑面,所以压力的方向并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故D错误。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压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压力变小
【答案】C
【解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来自于自身的重力,此时压力和重力相等,因为木块的重力不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物体被缓慢推出,受力面积逐渐减小,由可知,压强逐渐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
7.动车的车窗旁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下列最符合“逃生锤”设计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砸破玻璃逃生,“逃生锤”应具备前端尖锐的特点,这样在压力一定时,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8.科学中把 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重力为200牛物体,底面积为,放在面积为的水平桌面中央,则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是 帕,表示的科学意义为 。
【答案】 垂直 1000 1m2面积上桌面所受压力为1000N
【解析】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所受压力为则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是
1000Pa的物理意义1m2面积上桌面所受压力为1000N。
9.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受力面积是1.0×10﹣4m2,木板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6×108Pa,手指至少要用 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木板。图钉的钉帽做的面积很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 来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
【答案】 30 增大受力面积
【解析】已知木板能承受的最大压强p=6×108Pa,图钉尖的受力面积S = 5×10-8m2,
由可得手指至少要用力
图钉帽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手指受到的压强。
10.如图所示,大小为的力F沿竖直方向分别作用在同一实心正方体A的中央,正方体A的质量为,甲图水平支撑面为地面;乙图水平支撑面为天花板,甲图中正方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 N;乙图中正方体A对天花板的压力为 N。
【答案】 50 10
【解析】正方体A的重力为
甲图中正方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
乙图中正方体A对天花板的压力为
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通过观察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此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 ;
(2)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 ;
(3)比较图 和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小明与小红进行实验交流时,小明提出还可以用铅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小明分别采用如图戊、己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给小红演示。小红指出图己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 。
【答案】(1) 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2)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乙 丁(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解析】(1)[1][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的,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丙中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故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1][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故研究分析比较图乙和丁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图己中因铅笔的重力作用,
压力大小不同,故图己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12.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和转换法。
(3)砝码的作用是改变小桌对海绵的 力。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
【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2)控制变量法(3)压(4)越大(5) 乙、丙 越小(6)不能
【解析】(1)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形状,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由图可知,甲、乙中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相同;乙、丙中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改变。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在小桌上加砝码,增大了小桌对接触面的压力,故砝码的作用是改变小桌对海绵的压力。
(4)甲、乙两次实验中,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乙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更大,海绵的凹陷程度更大,即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故能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故应比较乙、丙两图的实验。
[2]乙、丙两次实验中,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乙中受力面积更小,海绵的凹陷程度更大,即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故能得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由于硬纸板的形变不明显,不容易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
13.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5625Pa,求:(g取10N/kg)
(1)他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多少?
(2)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答案】(1);(2)
【解析】(1)他对地面的压力为
他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2)他走路时地面的受力面积为
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答:(1)他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2)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压强(第1课时)同步作业
1.压强的单位是为了纪念以下哪位科学家的 (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帕斯卡
2.关于压强这个物理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是一种力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强是压力作用下的效果 D.压强很大时,压力肯定很大
3.如图所示,上下两手指均用力,将铅笔挤压在两手指间静止不动,两个手指感觉差不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小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力
B.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力
C.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强小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强
D.上手指对铅笔的压强大于下手指对铅笔的压强
4.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D.压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5.关于压强、压力等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B.压强就是物体所受的压力
C.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压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压力变小
7.动车的车窗旁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下列最符合“逃生锤”设计图的是( )
A. B. C. D.
8.科学中把 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重力为200牛物体,底面积为,放在面积为的水平桌面中央,则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是 帕,表示的科学意义为 。
9.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受力面积是1.0×10﹣4m2,木板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6×108Pa,手指至少要用 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木板。图钉的钉帽做的面积很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 来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
10.如图所示,大小为的力F沿竖直方向分别作用在同一实心正方体A的中央,正方体A的质量为,甲图水平支撑面为地面;乙图水平支撑面为天花板,甲图中正方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 N;乙图中正方体A对天花板的压力为 N。
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通过观察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此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 ;
(2)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 ;
(3)比较图 和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小明与小红进行实验交流时,小明提出还可以用铅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小明分别采用如图戊、己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给小红演示。小红指出图己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 。
12.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和转换法。
(3)砝码的作用是改变小桌对海绵的 力。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
13.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5625Pa,求:(g取10N/kg)
(1)他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多少?
(2)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
第3节 压强
(第1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

【引入】
视频:北极熊过薄冰
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现在同学们的书包越来越重,你的书包的背带是宽些好还窄些好呢?为什么?
宽些好。因为这样背起来不痛,舒适。不痛、舒适,这体现了书包对你肩膀的作用效果。
活动:以一个肩膀为例,画出书包对肩膀的作用力
如图所示。这个力的作用点在肩膀上,方向垂直于肩膀并指向肩膀。在科学上将这个力称为压力。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活动:根据要求画出压力。
(1)图钉压墙,图钉对墙的压力为F1
(2)书对桌面的压力F2
(3)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F3
2.压力的方向:跟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大小:
(1)中图钉对墙的压力等于手指压图钉的力。
(2)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和重力
(3)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小于书的重力。
归纳:压力的大小视实际情况而定。
4.压力与重力的比较:
A对斜面的压力 A受到的重力
力的示意图
区别 施力物体 物体A 地球
受力物体 支持物(斜面) 物体
性质 弹力 引力
产生原因 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 地球的吸引
大小 F方向 垂直于并指向被压物体 竖直向下
作用点 受压物体表面 重心
联系 只有物体处于水平面且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时,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方向才跟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但压力不是重力 【探索活动】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1.按图2.3-1甲、乙、丙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各次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
海绵的凹陷程度:甲<乙,乙>丙
2.小凳子对海绵的压力,小凳子与海绵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是两个需要
考虑的因素。
3.图甲和图乙相比,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图乙和图丙相比,哪个因素
相同、哪个因素不同?
图甲和图乙相比,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图乙和图丙相比,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
4.压力作用的效果如何反映出来?从图甲与图乙的比较、图乙与图丙的比较,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压力作用的效果从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出来。
由图甲与图乙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图乙与图丙可知,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大量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思考与讨论】
1.在探索活动中采用了什么科学研究方法?
(1)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控制变量法:
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只改变压力大小;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只改变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与接触面积两个概念一样吗?
不一样。受力一定接触,接触不一定受力。
【思考与讨论】
3.本实验中甲、乙、丙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各次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
能比较甲和丙海绵的凹陷程度吗?
不能比较,实验存在两个变量。因为探究“压力大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没有控制受力面积大小相同。探究“受力面积大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三、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1.科学意义:
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2.定义:
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的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一起决定。
压强的定义属于比值定义法
3.公式: p = F/S。
F -压力,单位为 N;S -受力面积,单位 m2;p -压强(单位Pa)。
4.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它是以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1Pa=1N/m2 。
较大的压强单位是千帕,符号为kPa。 1 kPa=1000Pa
5.变形公式:根据公式p =F/S及其变形公式F = pS、S = F/p 可以进行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计算。
【课堂总结】
1.压力、压强的定义。
2.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压强的计算公式单位
【随堂巩固】
【例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D.压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答案】A
【例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海绵是 物体(填“施力”或“受力”);
(2)对比 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由甲、乙两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根据上述探究可知:为防止冰面破裂,通过冰面最好的做法是: 。
【答案】(1)凹陷程度 受力 (2)甲丙
(3)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匍匐前进
【例3】质量为 60 kg 的人,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 196 cm2 。当他双脚落地站在地面上时,脚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解:压力 F = G = mg = 60 kg×9.8 N / kg = 588 N,
受力面积 S = 196 cm2 ×2 = 392 cm2 = 0.0392 m2 。
根据压强的公式,得:
p = F/S = 588N/0.0392m2=15000 Pa =15 kPa
答:脚对地面的压强是 15 kPa。
【小结】运用公式计算:
1.能反映出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科学量,它们只是大小相等;
2.注意单位:受力面积的单位通常是平方米。
3.能准确识别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大小。
4.注意计算格式规范。
【板书设计】
第3节 压强(第1课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3 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内容要求】
内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要求:理解压强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
2.理解压强的含义,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理解压强概念,会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
5.了解压强存在的广泛性,认识压强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思路】
以“书包的背带选择是宽些好还是窄些好”等例子入手,激发疑问: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在了解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理解压强的含义,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公式、单位。并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任务
【复习】1.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 2.什么是重力。
【引入】现在同学们的书包越来越重,你的书包的背带是宽些好还窄些好呢?为什么?
宽些好。因为这样背起来不痛,舒适。不痛、舒适,这体现了书包对你肩膀的作用效果。
活动:以一个肩膀为例,画出书包对肩膀的作用力
如图所示。这个力的作用点在肩膀上,方向垂直于肩膀并指向肩膀。在科学上将这个力称为压力。
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试分析下列各种事例。
(1)图钉压墙,图钉对墙的压力为F1
(2)书对桌面的压力F2
(3)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F3
2.压力的方向:跟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大小:
(1)中图钉对墙的压力等于手指压图钉的力。
(2)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和重力
(3)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小于书的重力。
归纳:压力的大小视实际情况而定。
4.压力与重力的比较:
A对斜面的压力 A受到的重力
力的示意图
区 别 施力物体 物体A 地球
受力物体 支持物(斜面) 物体
性质 弹力 引力
产生原因 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 地球的吸引
大小 F方向 垂直于并指向被压物体 竖直向下
作用点 受压物体表面 重心
联系 只有物体处于水平面且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时,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方向才跟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但压力不是重力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引例再分析:书包轻一些,背带宽一些,就会舒适些,也就是说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些。那么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索活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按图2.3-1甲、乙、丙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各次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
海绵的凹陷程度:甲<乙,乙>丙
2.小凳子对海绵的压力,小凳子与海绵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3.图甲和图乙相比,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图乙和图丙相比,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
图甲和图乙相比,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图乙和图丙相比,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
4.压力作用的效果如何反映出来?从图甲与图乙的比较、图乙与图丙的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压力作用的效果从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出来。
由图甲与图乙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图乙与图丙可知,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总结】大量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思考与讨论】
1.在探索活动中采用了什么科学研究方法?
(1)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控制变量法:
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只改变压力大小;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只改变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与接触面积两个概念一样吗?
不一样。受力一定接触,接触不一定受力。
3.本实验中甲、乙、丙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各次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能比较甲和丙海绵的凹陷程度吗?
不能比较。因为探究“压力大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没有控制受力面积大小相同。探究“受力面积大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实验存在两个变量。
(三)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科学上,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比较压力的大小。
1.科学意义: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的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一起决定。压强的定义属于比值定义法。
3.公式:p=F/S。F-压力,单位为N;S-受力面积,单位m2;p-压强(单位Pa)。
4.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它是以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1Pa=1N/m2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1粒西瓜籽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0Pa。较大的压强单位是千帕,符号为kPa。 1 kPa=1000Pa
5.变形公式:根据公式p=F/S及其变形公式F=pS、S=F/p可以进行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计算。
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一)课堂小结
1.压力、压强的定义。
2.压强的计算公式单位
(二)随堂例题
【例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D.压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答案】A
【解析】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故A正确,C错误;对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重力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其它情况与物重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如压在竖直墙面上的物体,压力与重力无关,故BD错误。
【例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海绵是 物体(填“施力”或“受力”);
(2)对比 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由甲、乙两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根据上述探究可知:为防止冰面破裂,通过冰面最好的做法是: 。
【答案】(1)凹陷程度 受力(2)甲丙
(3)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匍匐前进
【解析】(1)[1]实验中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木块对海绵施加压力作用,海绵是受力物体。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改变压力大小,则应对比甲丙两图进行探究。
(3)甲、乙两图海绵受到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越小的,海绵凹陷程度越大,由此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根据上述探究可知:为防止冰面破裂,通过冰面最好的做法是匍匐前进,压力不变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例3】质量为 60 kg 的人,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 196 cm2 。当他双脚落地站在地面上时,脚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解:压力 F = G = mg = 60 kg×9.8 N / kg = 588 N,
受力面积 S = 196 cm2 ×2 = 392 cm2 = 0.0392 m2 。
根据压强的公式,得:p= F/ S = 588N/0.0392m2=15000 Pa =15 kPa
答:脚对地面的压强是 15 kPa。
【小结】运用公式计算,1.能反映出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科学量,只是大小相等;2.注意单位:受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3.能准确识别压力与受力面积。4.注意计算格式规范,
【板书设计】
第3节 压强(第1课时)
【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