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科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 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 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 都建立了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帝国 D. 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体
2. 《摩奴法典》规定:“(人类始祖)命婆罗门学习和传授吠陀,执行祭祀,主持他人的献祭,并授以收受之权……出身低贱的人,由于贪婪,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国王应该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此规定说明当时印度( )
A. 职业世袭不变 B. 生活界线分明
C. 宗教权利平等 D. 具有严格等级
3. 在中世纪的西欧,曾出现给予城市的种种“特许状”,甚至出现把王权限制在法律之下,确立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原则的《大宪章》以及承载民族文化的教育机构等。这说明中世纪的西欧( )
A. 宗教神学无益于社会发展 B. 社会孕育着转型的力量
C. 封建主的权力已实现让渡 D. 王权已经形成集权体制
4. 17世纪之后,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奥斯曼帝国造成猛烈冲击。为此,奥斯曼帝国专门编订了一套《纳西巴特文献》作为改革的理论准备。这些理论一致认为,造成目前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的根源就是帝国抛弃了古老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制度。这一举措( )
A. 造就奥斯曼帝国的再次繁荣 B. 抵御来自西欧列强的扩张威胁
C. 传播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传统 D. 忽视造成帝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5. 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在大津巴布韦遗址附近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都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此外,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由此推知,大津巴布韦( )
A. 与欧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 社会经济结构多元
C. 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 D. 商业水平超过农业
6. 1522年,某国王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褒奖生还的18位勇士“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主要原因是他们( )
A. 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B. 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 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D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7.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旧大陆间人群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下列选项与该论断相符的是( )
A. 美洲的马铃薯成为欧洲人的主食之一 B. 欧洲的玉米传入美洲并得到广泛种植
C. 大量非洲人口被贩卖到欧洲各国为奴 D. 亚洲的香料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8.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D. 否定外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9. 克伦威尔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胜利以后,建议国会军总司令曼彻斯特继续进攻王军。曼彻斯特存心怠职,并称:“假如我们把国王打败了99次,他仍然是国王……可是,只要国王打败我们一次,我们就会统统被绞死。”这反映出当时
A. 议会已成为英国政治权力中心 B. 资产阶级不愿意推翻专制王权
C. 王权在英国仍有较大的影响力 D. 克伦威尔的政治权威遭到挑战
10. 下图为15-19世纪世界各主要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关于人口变化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与印度人口增长主要在于欧洲移民进入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欧洲人口增长根本原因
C. 屠杀和外来传染病是非洲19世纪人口下降的主因
D. 生产力迅速提高是拉丁美洲19世纪人口增长根源
11.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欧洲思想家关于资本主义的看法,据此说法错误的是()
傅里叶 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
欧文 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马克思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
列宁 不经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去寻找另一条直接的道路无疑是幻想
A. 欧洲思想家对资本主义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B. 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很早就已被关注
C. 列宁提出了正确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D. 马克思使资本主义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12. 《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地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这一规定( )
A. 化解了列强之间的固有矛盾 B. 确立了“机会均等”的原则
C. 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D. 维护了非洲国家主权完整
13.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描述的不仅是马孔多小镇的兴衰史更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主人公乌苏拉发出了“时间像是在打圈圈”的感叹,揭示了拉丁美洲重复宿命的轮回。这说明拉丁美洲( )
A. 长期停滞于前殖民时代传统 B. 深陷依附性经济结构的循环
C. 彻底丧失了本土文化主体性 D. 全面陷入政治独裁恶性循环
14. 正当起义部队攻打冬宫时,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谴责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同时选举产生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这次大会()
A. 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B. 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
C. 丰富与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 初步建立“苏联模式”
15. 有学者指出,严格来说,甘地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是英国人的敌人,但因为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所以,他被英国人认为是“自己人”。可见,该学者( )
A. 看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局限性 B. 全面客观地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否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进步性 D. 认为甘地实际上为英国殖民者服务
16. 1942年拍摄的美国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令人荡气回肠一幕:酒吧里群众高唱《马赛曲》与德国军官的纳粹歌曲抗衡,最终淹没了法西斯的歌声。该片公映后取得巨大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十大佳片之一等殊荣。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
A. 如实记录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的溃败 B. 反映盟国军民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C. 实现了政治动员与艺术内涵的巧妙结合 D. 大大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发源较早的“五大文明”。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
——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文明进行简要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主要表现为与神性的抗争,且大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以人本来反对神本,用人性来抵抗神性,这是对人性和人的能力的赞美和肯定,其核心价值是“人性”。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将批评的锋芒指向封建主义,全面否定封建专制体制,探索适合新社会形态的政治体制,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作为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自崔晓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理性”之辨》
材料二 启蒙运动使人们的理性光芒变得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也对人们的理性自信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褪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了此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力带回到此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地带回了此岸世界。
——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地带回了此岸世界”的理解。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2月,德国施行潜水艇封锁政策,引起国际愤慨。美国先与德国断交,继而邀请中国与之一致行动。德国的潜水艇封锁政策,不断击沉击伤各国船只,其中法国船上所载赴法华工遇难者多至543人,中国政府响应美国,先于2月对德发出严重抗议,继而于3月14日宣布与德绝交。
材料二 中国政府对德断交之前,日本加紧活动,要求英法俄意诸国“承认其非法取得之山东及领有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以为允许中国对德绝交之交还条件”。英国当即允诺,驻日大使葛林于1917年2月26日照会日本外务大臣本野一郎:英国帝国政府欣然允许日本政府之请求,保证将来在媾和会议中,援助日本要求割让德国在山东及在赤道以北各岛屿之领土权利,并经谅解,日本政府亦以同样精神,援助英国要求在赤道以南之德国岛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华腾《从中立到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日本参加一战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对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所产生的影响。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皮尔家族的发迹史
姓名 生平
第一代:罗伯特·皮尔 皮尔家族创始人,出生于1723年。原本是一个自耕农,业余从事家庭手工织布。他发明滚轴印染白布后放弃农业,1747年举家迁往布鲁克赛德,开设手工工场,专门从事印染业。
第二代:老罗伯特·皮尔 1773年起开设工厂从事棉布印染业务,几年后增加了棉纺业务,拥有一些关于棉纺织的发明专利。雇佣了大批工人,发展为集纺、织、印花为一体的大型公司。1801年被加封为从男爵,跻身英国上流社会。
第三代:小罗伯特·皮尔 1809年,通过选举成为英国下院议员。1833年皮尔组建保守党,1834年未经选举被国王直接任命为首相。但保守党在议会下院是少数党,政府决策多次遭到辉格党的反对,于1835年被迫辞职。1841年议会选举中保守党击败辉格党成为多数党,皮尔出任英国首相并成功组阁。
——摘编自【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自助》
皮尔家族的发迹史既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政治演变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1. B
  2. D
  3. B
  4. D
  5. B
  6. B
  7. A
  8. D
  9. C
  10. B
  11. C
  12. C
  13. B
  14. A
  15. A
  16. C
  17. (1)分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解读:大河文明集中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海洋文明多散布于三面环海的半岛和一些靠近陆地的沿海岛屿;大河文明以农业经济为主,海洋文明的工商业经济地位较高;大河流域一般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海洋文明的政治模式相对多元。
  (2)特点:依赖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文明交流方式多样;始终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交往领域全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文明交往具有双向性。
  18. (1)核心价值不同:文艺复兴的核心价值是 “人性”,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理性”。
  斗争对象不同:文艺复兴主要与神性抗争,启蒙运动将批评的锋芒指向封建主义。
  表现形式不同:文艺复兴大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启蒙运动则是探索适合新社会形态的政治体制。
  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是对人性和人的能力的赞美和肯定,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
  (2)理解:启蒙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和权力制衡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19. (1)中国:德国潜水艇封锁政策引起国际公愤;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华工在德政策实施过程中受到侵害;北洋军阀内部纷争激烈。
  日本:攫取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加紧对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侵略;试图主导并重建东亚秩序。
  (2)影响:日本实力膨胀,加快侵略步伐;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争夺加剧;华盛顿会议对日本的制约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20. 皮尔家族的发迹史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发展演变。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第一代罗伯特 皮尔从家庭手工织布到发明滚轴印染白布,开设手工工场,后第二代老罗伯特 皮尔开设工厂,这体现了工业革命期间生产组织形式从手工工场向工厂的转变。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如棉纺织相关发明专利,促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皮尔家族的产业从印染扩展到棉纺,实现多元化发展,成为集纺、织、印花为一体的大型公司,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从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型的历程。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变动:皮尔家族凭借工业经营积累财富,第二代老罗伯特 皮尔于 1801 年被加封为从男爵,跻身英国上流社会,表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冲击了传统的贵族阶层,改变了英国的社会阶层结构。
  政党政治的发展:1833 年皮尔组建保守党,政党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政党通过竞选争夺议会多数席位来掌握政权,如 1841 年议会选举中保守党击败辉格党成为多数党,皮尔出任首相并成功组阁,这体现了英国政党政治逐渐成熟,政党竞争成为政治权力更迭的重要方式。
  责任内阁制的完善:1834 年未经选举被国王直接任命为首相,但因保守党在议会下院是少数党,政府决策多次遭到辉格党的反对,于 1835 年被迫辞职;1841 年保守党成为多数党后皮尔才成功组阁。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首相和内阁需得到议会下院多数支持,国王权力进一步削弱,议会权力至上原则得到巩固,责任内阁制不断完善。
  综上,皮尔家族的发迹史既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政治演变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