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27届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75分钟。
3.将第I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原本靠着狩猎和采集过着舒适生活的人类,在农业产生后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据此可知,农业的产生()
A.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B.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
C.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促进了社会阶级分化
2.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该地区()
A.官僚体制成熟 B.种姓制度形成
C.出现成文法典 D.进入文明时代
3.公元前4世纪末至前3世纪早期,受到从亚洲归来的马其顿士兵描述的影响,希腊学者迪西亚库绘制了基于实测数据的世界地图,认为亚洲面积大于欧洲,挑战了荷马时代的传统观念。这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亚历山大的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希腊殖民的扩展
4.罗马哈德良皇帝在别墅中仿建埃及金字塔,庞贝城的伊西斯神庙则融合了埃及神祇崇拜与罗马建筑形式。罗马神朱庇特对应希腊神宙斯,密涅瓦对应雅典娜,维纳斯则融合了希腊神阿佛洛狄忒和腓尼基神阿斯塔特的特征。这些可用来说明()
A.罗马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地中海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
C.交流导致罗马文化创新性缺失 D.古罗马文化落后于周边民族
5.自5世纪末开始,法兰克国王一般会把征伐得来的土地无条件赏赐给私人扈从,或者馈赠给教会。8世纪时,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废除了这一传统,代之以新规定:领主向其附庸授予采邑并提供保护,附庸向领主宣誓效忠并服兵役。这一变化反映了()
A.神圣罗马帝国的扩张 B.教会权力的逐步扩大
C.封建社会的日益发展 D.君主专制体制的出现
6.印加人自称为“太阳的子孙”。印加王自称为“太阳神”的化身,具有半神半人的神圣权威。下图是印加帝国创始人、印加王曼科·卡帕克的画像。这可用于研究,印加()
A.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 B.国家的政权统治方式
C.独立发展的文明特征 D.农业立国的经济格局
7.英国作家乔叟(1340-1400年),以一批去朝圣的香客为线索,写成短篇故事集。这批香客中有侍从、地主、自耕农、贫苦农民、僧侣、市民、商人和手工业者等。乔叟以伦敦方言生动地描写了他们的外表、举止和精神面貌,是14世纪英国社会的画卷。该故事集()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C.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D.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8.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后,苏丹让犹太人担任财政官吏、医生等职务;与外国人打交道所需的外语人才主要由基督徒充当;帝国的海上力量使用希腊臣民。这表明奥斯曼帝国采取()
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因俗而治的政治策略
C.灵活实用的统治政策 D.兼收并蓄的文化制度
9.下表为1518年,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的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部分内容。这反映出麦哲伦远航()
A.皇室支持有限 B.经济效益轻微 C.殖民动机强烈 D.耗费财力巨大
10.16世纪末至19世纪初,马铃薯在北欧广泛种植,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番茄则逐渐转变为地中海饮食的核心调味食材,成为意大利面、披萨等经典菜肴的灵魂;辣椒则逐渐融入多国烹饪传统,丰富了欧洲餐桌的风味层次。这反映出()
A.美国对欧洲饮食文化的历史贡献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欧洲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物种交流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11.牛顿的成就证明:《圣经》并非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这表明牛顿的成就()
A.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方法 B.推动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发展
C.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D.打破了人们对《圣经》的信仰
12.1697年至1699年间、威廉三世在议会压力下,被迫收回了赏赐给荷兰宠臣的爱尔兰土地,还将光荣革命中随身带来的荷兰卫队遣送回国。当1698年议会要求裁撤6万人军队时,威廉曾说,一场新的战争迫在眉睫,若解散军队无疑会使英国陷入危险的境地。但议会对此置若罔闻。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B.《权利法案》已遭到破坏
C.国王丧失了军政实权 D.权力制衡机制日臻完善
13.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9世纪西方儿童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B.初等教育的普及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生产方式的进步
14.19世纪中叶以后,多种传染病在英属非洲殖民地流行。欧洲殖民者宣称,“传染病的流行,是非洲人'不道德导致的,只有进步的'西方生物医学能够拯救”原始的、疾病横生的“非洲大陆”,并通过强制性传染病诊治、社会卫生运动及限制非洲人进入城镇等方式进行传染病防治。上述言论和做法()
A.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
B.服务于西方的殖民统治
C.激化了与非洲殖民地的矛盾
D.推动了非洲社会的进步
15.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情况“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兼具科学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B.动员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C.立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变化 D.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16.1893和1895年,提拉克先后发起了纪念象头神甘奈希的民族节庆日和反抗莫卧儿帝国的民族英雄西瓦吉的群众大会。1896年,马哈拉斯特拉发生饥荒,提拉克和战友们分赴灾区,“了解他们,组织他们”,领导农民进行抗税斗争。由此可见,提拉克领导的斗争()
A.以本国封建主义为主要斗争对象 B.强调运用非暴力方式实现斗争目标
C.主张凝聚民众力量实现国家独立 D.具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摧毁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雅利安”入侵者最初是游牧的牧民。这一阶段的雅利安人信奉吠陀教(一般认为,吠陀教是古婆罗门教的前身),这种信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吠陀崇拜仪式以动物牺牲为中心环节,包括以家畜为牺牲;婆罗门僧侣讲述着口口相传的远古传奇,这些神话传说同时也佐证了如下信条:社会巨额剩余价值应当纳入武士统治阶层及婆罗门僧侣阶层的腰包,因为他们是“再生的”神明,生来就超越社会上其他阶层群体。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冶铁技术的缓慢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统治阶层以武力达成所需,并以宗教种姓制度为理论支撑,将雅利安普通平民归入低级的吠舍阶层(即耕种者),被征服的族群则是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首陀罗。延续千年的种姓制度就此在印度扎根。
-摘编自克里斯·哈曼《世界人民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新千年(1999)》
材料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当时的“蛮族”日耳曼人较之罗马而言是一个落后民族。在蛮族入侵过程中,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而基督教教会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保持着教区为基本单位划分的组织系统,为日耳曼诸王国汲取罗马行政区划体制提供了蓝图。基督教的教阶制也为世俗封建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范。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质和机制,这就是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基督教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教育是宗教的工具,文学和艺术也是教义的衍生物。
-摘编自刘文华《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教会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行会是中世纪英国城市生活的基本组织。在经济上,行会的职能主要表现在控制入会人员,包括入会时对成员的身份、地域和行业限制,以及成员的晋升限制;行会的商业管辖包括规定商品售卖的时间、地点、价格等;行会还对手工业生产质量和生产规模进行控制。在政治上,行会的作用主要是行会成员能够成为市政官员,从而参与市政管理。此外,行会还是市民生活的组织管理者。行会作为中世纪工商业者自愿形成的行业共同体,有较多法人式实践和合作观念,这实际上是现代公司制度的萌芽。
-摘编自李月星《中世纪英格兰行会职能研究(1100-1400)》等
材料二16世纪,近代的公司组织开始取代家庭企业而成为一种新兴的私有企业组织。商人们为了远距离经商,结成了股份公司。这种组织与家庭企业相对比有两个特点:一是利润和风险都根据投资多少进行均摊,可以吸收大量资金;二是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出现专业管理阶层。公司领导人甚至开始插手国家政治。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英国行会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公司组织兴起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启蒙思想最初来自英国。牛顿和洛克的思想在新世界深入人心,造就了像富兰克林这样出身贫寒的伟人。在英国殖民统治后期,特别是在独立战争以后,法国启蒙运动开始影响美国。从1776年《独立宣言》到1787年宪法,法国启蒙思想已贯穿到美国社会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者的头脑之中。欧洲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美国民众,18世纪美国受到欧洲的文学启发,造就了美国文学新的起航。这些都为美国这个初生的国家带来新的社会道德秩序与基本思想文化。
-摘编自刘美彤《美国文化中启蒙思想的影子》
材料二18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以法国的“开明专制”为参照进行改革,间接促进启蒙思想在拉美的传播。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剥削,加之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外部因素的冲击,殖民地精英们的民族意识愈发高涨。18世纪后半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思想逐渐被拉美知识精英广泛接受,启蒙思想中关于自由和共和的思想,激发了拉美人民对政治独立的要求,加速其独立意识的形成。当然,拉美人民对启蒙思想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将启蒙思想与自身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进行了调和。正如宗主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有限改革一样,拉美地区的变革也是非常有限的。崇尚欧洲启蒙思想的政治精英用启蒙思想诠释独立的合法性,但他们的政治表达处处折射出拉美保守的政治文化传统,使得独立后的拉美政治动荡、经济难以独立发展。
-摘编自尹建龙等《启蒙运动思想传入拉丁美洲的过程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和拉美广泛传播的相似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和拉美传播的不同影响并简析其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9世纪上半叶,近代工厂制在英国逐步建立起来。1771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创办了水力纺纱厂,总投资约为三四千镑,雇佣300多人,到1816年雇佣达到727人。1788年,卡特赖特位于瑞特福德的工厂的投保资产高达13000镑。制陶业中,前工业化时期的制陶工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挖泥工、运泥工、拌土工、制胚工、上釉工、装窑工、烧窑工、上彩工等。工厂主颁布严厉的规章制度,推行苛刻的工厂纪律,对工人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强制其适应机器大生产方式。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厂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C
  2.D
  3.B
  4.B
  5.C
  6.B
  7.A
  8.C
  9.C
  10.B
  11.C
  12.A
  13.D
  14.B
  15.A
  16.C
  17.(1)特点:历史悠久;等级森严;与宗教紧密相连;渗透人民生活。
  (2)历史作用:为日耳曼诸王国汲取罗马行政区划体制提供了蓝图;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基督教会对欧洲的教育、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教会的存在为欧洲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和信仰基础,促进了思想上的统一;但中世纪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18.(1)特点: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项职能;具有法人式实践和合作观念,成为现代公司制度的萌芽。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规模扩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兴起;股份制公司利于集资和分散风险;西方殖民扩张的需要。
  19.(1)相似因素: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压迫;有识之士的积极宣传;民族意识的觉醒;受宗主国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影响;启蒙思想提倡自由、民主和天赋人权等。
  (2)不同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拉美独立战争后,多数拉美国家虽然宣布为共和国,但实际上采取的是独裁统治,经济发展艰难。
  原因:受宗主国文化影响不同:北美宗主国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而拉美宗主国是封建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经济基础不同:北美独立前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发展,而拉美经济则发展有限;民族构成不同:北美独立前已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而拉美则未形成统一民族。
  20.(1)特征:资本高度集中(投资大);劳动力高度集中(生产规模大);劳动分工进一步精细;规章制度严格;机械化生产。
  (2)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普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与资源过度消耗;社会分化与阶级矛盾;技术停滞与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波动与危机频发。(答 “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事故频繁、童工现象的普遍化” 等也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