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脱离居无定所的游荡生活,转而逐渐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这( )
A. 是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 B. 说明阶级社会已经产生
C. 阻碍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D. 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出现
2. 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有四个都属于“大河文明”,分别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不过它们却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明成就,使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这说明( )
A. 各大文明都处在小国寡民的状态 B. 山地与河流阻隔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C.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D. 农耕和畜牧经济的影响
3. 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自治城市中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 )
A. 基督教教会势力 B. 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
C. 国王任命的官僚 D. 庄园主人及其管家
4. 《天方夜谭》其中一个故事描述道: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榀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这反映了该地( )
A. 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 沟通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C. 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D.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5. 观察下面图片,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B. 所代表的区域文明均来自大河流域
C. 所代表的区域文字具有同源性 D. 反映了世界各地文明发展一脉相承
6. 15世纪至18世纪,往来于欧亚之间从事“香料贸易”的船只从亚洲驶回时,常先到巴伊亚港口(巴西)停泊,把中国的丝绸及东方的香料带到巴西,然后再返回欧洲。澳门—果阿—巴伊亚—里斯本,这是印度洋上“香料贸易”的延长。这说明()
A. 新航路取代了原有商路 B. 贵金属从欧洲流入亚洲
C. 西班牙主导了东方贸易 D.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7. 14世纪,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他撰写的《歌集》中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反映出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
A. 蒙昧主义 B. 人文主义 C. 专制主义 D. 民族主义
8. “光荣革命”后,权力受到限制的国王逐渐不再出席内阁会议。18世纪20年代,在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此可知,英国()
A. 封建贵族势力依然强大 B. 内阁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C. 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D. 议会至上原则开始确立
9. 如表是某课题小组归纳的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初的工人运动的概况。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变化取决于( )
阶段 主要史实 特点
阶段一:19世纪早期到19世纪70年代 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30—40年代)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 第一国际成立(1864年) 自发性、暴力性、以政治斗争为主 工人阶级以资产阶级同盟的身份参加反封建斗争
阶段二:19世纪70年代后到20世纪初 芝加哥工人罢工(1886年) 第二国际成立(1889年) 列宁主义诞生(1903年) 西方工人阶级政党普遍建立 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 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
A.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 B. 工人斗争精神的增强 C. 政治制度的完善 D. 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19世纪以前,英国很多文学作品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但进入19世纪后,许多文学家则将英国社会刻画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这一变化表明( )
A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B. 过度工业化带来新问题
C. 英国走向衰落无法避免 D. 自然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11.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马克思意在强调( )
A. 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B.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推动力
C. 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 D. 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2. 1862年,英国反对苏伊士运河公司使用强制劳动力,强迫埃及政府解散运河公司。后来在法国的仲裁下工程得以继续进行。这反映( )
A. 英国重视保护劳动者权益 B. 埃及政府丧失了司法主权
C. 法国力图维护北非地区的安全局势 D. 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控制权
13. 宗主国为了方便管理和控制非洲,或将一些殖民地组成“大区”进行统一管理,如法属西非、法属赤道非洲;或修建连接多个殖民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如连接肯尼亚和乌干达的东非大铁路;或设置涵盖多个殖民地的经济合作组织,如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这些举措( )
A. 客观上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 B. 改变了非洲区域经济不平衡
C. 为非洲一体化探索奠定基础 D. 有效缓和了非洲各地的矛盾
14. 玻利瓦尔在1799年至1806年的欧洲之行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生活和心灵之旅。他写到“波旁王朝时代的马德里,虽然表面光鲜,但西班牙当时正深陷衰退泥潭,除了对权力的迷恋,没什么可以传授给美洲人的”。这反映出当时( )
A. 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崩溃 B. 西班牙的专制王权进一步加强
C.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出现契机 D. 拉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15. 1944年,伊朗与美国进行一项谈判,打算将其北部的特许经营权授给一个美国石油财团,伊朗人民党对此进行了抵制,苏联则承诺会保护示威者。对此英国视苏联为直接威胁,认为美国是合作性竞争关系。这表明()
A. 英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下降 B. 美苏争霸中苏联获得优势
C. 美国放弃了在中东的竞争 D. 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16.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对苏联的出口贸易额比一战前增长了2倍。苏联的许多大型企业几乎是美国同类企业的翻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六千余名外国专家中,约有1700名美国人。这一史实( )
A. 解释了苏联经济跃升的原因 B. 印证了重工业优先策略取得成效
C. 改善了苏联畸形的经济结构 D. 记录了经济危机中西方人口外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0分,18题16分,19题16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占领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于2024年1月在故宫开展。其中一件展品是大流士大帝雕像,该雕像由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前486年)下令在埃及制作,立于埃及法老运河河畔。
材料三 亚历山大采取的治国政策,处处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与东方政治制度相结合,实行一种特殊的君主专制政体。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国征服和组建了12个省,只有一个省的总督是马其顿人,其他各省的总督都是当地贵族。亚历山大把波斯及其北方招募来的士兵,加以方阵和马队的特殊训练,在骑兵特别部队里……许多东方的官兵被选派担任了各级职务。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享受免税权。亚历山大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庙宇里举行祭祀,搞一些活动和举办节日来向众神献祭,导致希腊宗教与东方宗教的混合。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特点。
(2)根据材料二、从文明扩展的角度,说明该展品蕴含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融合”在亚历山大治国政策中的体现。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 (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近代英国是如何逐步实现对王权的有效控制的
(3)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三中“最大的困难”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俄内战时,饥荒笼罩着农村,这是一组营养不良的儿童照片。
1929年10月29日人群聚集在纽约华尔街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历史图片瞬间一瞥,印证了当时的危机与困局。为摆脱危机,走出困局,苏、美面临社会发展道路的重大抉择。运用20世纪前期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发展道路抉择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 D
  2. C
  3. B
  4. B
  5. A
  6. D
  7. B
  8. C
  9. D
  10. B
  11. C
  12. D
  13. C
  14. C
  15. A
  16. A
  17. (1)特点:独立发展,多元并立;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相互渗透,交流交融;以己为主,保持民族特色。
  (2)说明:雕像基座刻有多个臣服国家的名称,包括亚洲的印度、花剌子模和亚述,非洲的埃及和欧洲的色雷斯等。这反映了波斯通过不断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雕像由大流士一世下令在埃及制作并立于此地,以便宣扬其对埃及的征服和统治。这说明大流士一世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雕像右侧衣褶上有楔形文字书写的古波斯语、埃兰语和巴比伦语,左侧刻有埃及象形文字。这反映出波斯帝国的疆域包含了多个古文明区,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3)体现: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实行行省制,设立总督管理;军队中大量吸收启用东方人;鼓励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联姻;尊重东方宗教崇拜和信仰。
  18. (1)思想和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经济自由;人民与统治者相互制约。
  (2)如何控制: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成为虚君。
  (3)解决方式:“控制被统治者”: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彼此制约与平衡。
  19. 论题:危机困局下的社会发展道路互鉴。
  论述:十月革命后,苏俄为赢得内战的胜利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战胜利后继续推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面对危机,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从而维护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权。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面临技术人才和机器设备匮乏的困局,苏联利用美国经济大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从美国大量进口机器设备和引进技术人才,结果不仅加快了工业化建设,而且促使苏联计划管理体制迅速建立。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为应对股市崩盘引发的经济大危机,维护自由企业制度,罗斯福政府实施 “新政”,部分借鉴了苏联计划管理体制,采用直接干预政策对付经济危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同时开辟了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在危机与困局面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彼此借鉴对方的社会发展道路,从而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