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株洲长鸿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株洲长鸿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株洲攸县长鸿实验中学2025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下面是《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局部)。下列选项中,属于②处人类创造的文明成就是()
A.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B.编撰了《汉谟拉比法典》
C.创作了史诗《吉尔伽美什》 D.发明了“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2.据考古研究,距今10000-8000年的西亚地区,出现了原始畜牧业,人们开始大规模驯养羊等家畜。此后,在中亚、欧洲等相邻地区也逐渐兴起了相似的畜牧业模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畜牧模式在这些区域不断传承和发展,只是在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环境和资源情况又有所变化。这主要体现了()
A.文明传播的单向性和发展性 B.生产方式的封闭性和创新性
C.经济模式的本土性和连续性 D.文化传承的区域性和多样性
3.“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4.1300-1800年,西欧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11%,农产量增长率也大致相当,但19世纪,德国农产量翻了3倍,1800-1980年的英国农产量增加了9倍。这主要得益于
A.欧洲农业科技的领先 B.农业机械的完全普及
C.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 D.现代农业模式的发展
5.波斯帝国的贵族百姓都是国王的仆从,国王通过遍布帝国境内的道路、通讯系统,加强对地方控制。同时其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表明,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等内部的事务,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这表明波斯帝国()
A.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C.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D.继承了希腊城邦的政治遗产
6.9-14世纪,欧洲封建主在庄园的中心或乡村交通要道和河道交叉处,修建了兼具防御和居住功能的城堡。14世纪之后,城堡的军事功能逐渐消失,经济功能越来越凸显,许多以“堡”为后缀结尾的城市就是以城堡为基础发展而来。由此可知,城堡是()
A.为了防御日耳曼人而修建 B.封建主对抗王权产物
C.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西欧城市的起源地之一
7.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重新确立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C.扫除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 D.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8.1933年广州的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9.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运用到了智能搜索、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活预测、人机交互等,影响到生活多方面。这反映出()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 D.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
10.根据下表中16-17世纪欧洲三国殖民扩张部分数据对比,关于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表述合理的是()
国家 16世纪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17世纪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16-17世纪贵金属流入量(吨) 同期工业产值 年均增长率(%
西班牙 1200 800 18000 0.3
荷兰 50 400 2000 1.8
英国 30 600 1500 2.1
A.殖民地萎缩导致其丧失殖民霸主地位
B.以掠夺金银为主但未有效转化为资本
C.通过垄断大西洋贸易维持其经济优势
D.殖民活动推动欧洲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11.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12.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学徒健康道德法》。该法案规定,在童工工作的头四年中,雇主必须根据其年龄和能力安排教师和教学场地,为其提供读、写、算三方面的教育。据此可知()
A.劳动者职业素养迅速提升 B.工厂对技术工的需求被满足
C.工业革命推动教育的发展 D.雇主与工人的矛盾不断激化
13.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阶段的有()
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合法化
④清政府最终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15.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16.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提倡社区治理以简化政府职能、缩减政府开支为核心,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来促进资本的自由流通。上述举措()
A.增强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C.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形势 D.降低了基层治理的水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时间的掌控也是权利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人告诉我各种职员曾采用了如此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下班时用走得最快的钟来计算,而且在他们下班时间到来前就打铃,上班时则让钟走得很慢而铃在他们上班时间过去后才响。那两个黑心的内奸福韦尔和斯凯乐恩故意允许这样做。有鉴于此,这里命令:除了告诫员的钟,任何人因此之故不得以其他的钟、铃、表或日晷来计算时间;除了管钟人,这个钟指的时间决不允许任何人变动......”
-18世纪英国克劳利铁厂制订的《手则读本·监察员守则》
材料二“我在布雷德先生的工厂里工作......在那儿,夏天我们得干到天黑得看不见的时候。我说不出我们是在几点钟停止工作的。除了主人和他的儿子,谁都没有表,所以我们不知道时间。有一个人有表但被人拿走了交给主人保管,因为他曾把白天的时间告诉其他工人......”
-18世纪一个英国工人的证词
材料三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80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时间问题上有何分歧?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分歧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影响。
18.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材料二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此时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兴起,朝鲜的新罗崛起,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日本对朝鲜的几次入侵都失败,这使日本的大和政权的威信一落千丈,统治阶级加强了对部民的剥削和奴役,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各地起义此起彼伏.争夺部民和土地的斗争不断,从而加深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了探索改革之路,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他仿造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王室和贵族对部民和领地的控制,把全国的土地和部民都作为天皇的土地和部民;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改革中央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并学习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因此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
-摘编自贾建梅《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0.近代银行
材料一光荣革命前,伦敦金匠经营银行业务,为企业家和王室提供贷款。因其高利贷性质无法满足工商业需求,工商业者要求摆脱金匠商人控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光荣革命后为争夺殖民地及霸权,英国对外战争不断,政府军费支出增大。1694年英国议会采纳议员威廉·佩特森的建议,以合股集资的形式成立“英格兰银行总裁公司”,英王给该公司颁发特许状,英格兰银行宣告成立。银行向政府提供贷款,政府授予银行发行债券的权力,议会授权政府以船舶吨位税和酒税做担保以保障银行债权人利益。
-摘编自安月雷《从私人银行到中央银行》等
材料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等地设立分行。洋务运动时期,洋务企业家唐廷枢等倡设银行。1885年,李鸿章向户部提交一份银行章程,户部“逐款奏驳,事遂中止”。1896年10月,盛宣怀在“请设银行”奏折中提出“银行转输上下,藏富于商民,振兴商政......有益于市面也”。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奉旨开办”,其章程各条款均经总理衙门核准。之后,有人主张“今日之开银行,商办必不成。惟有奏开官银行,以户部为纲领,南北洋为枢纽,各省为脉络,庶可一气贯通,天下利权在握”。1904年清政府开办户部银行并将其定位为中央银行。政府官员意识到“东西各国有中央银行,复有普通劝业储蓄各项银行”。商部、交通部分别奏请设立模范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
-摘编自吴景平《近代银行制度的形塑与政商关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时期中国近代银行创办的背景和影响。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株洲长鸿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A
  2.D
  3.C
  4.D
  5.C
  6.D
  7.B
  8.C
  9.D
  10.B
  11.B
  12.C
  13.D
  14.D
  15.A
  16.C
  17.(1)分歧:材料一的工厂主认为,必须由工厂统一计时标准,以防工人偷懒(或时间由工厂主掌控)。
  材料二的工人认为,工厂垄断时间管理,剥夺工人的时间知情权,从而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或时间由工人来掌控)。
  社会根源:①18 世纪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普遍推行,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进行压榨,以获取剩余价值;③工厂制生产,对时间、效率与生产纪律的要求提高;④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矛盾激化;⑤现代计时工具尚未完全普及,时间掌控在少部分人手上等。
  (2)历史条件:①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讯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②19 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影响:经济层面:促进国际航运、贸易和通讯发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社会层面:强化时间纪律,推动现代社会标准化管理;科学层面:为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提供统一参照系;文化层面:压制多元时间文化,导致非西方社会传统时间观念边缘化。
  18.(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2)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1)原因: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者的重视;重视人才;开放进取的文化政策;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发达;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伊斯兰教实行宗教宽容。
  (2)背景: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政权发生动摇;国内各阶级矛盾加剧;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促使封建生产方式的初步形成;加强了国力,促使日本开始从各个方面学习唐朝文化,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20.(1)原因:原有的私人银行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海外扩张殖民争霸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为银行创建提供制度保障。
  (2)背景:外国侵略,民族危机加剧;近代经济因素的出现;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兴起。影响: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被引入中国;促进民间资本发展和资金流通;推动了商业金融业和近代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