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公元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B.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2.古代两河流域最早的文字文献主要记录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两河流域的原始文献逐渐演变出财物买卖凭证、租赁契约、财物收据等多种法律文献。这一变化反映出两河流域
A.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B.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开放包容
C.居民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 D.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加剧
3.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融。在西亚、北非,希腊语得以推广与传播,希腊样式的城市出现了70多个。在这一时期,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经历碰撞与融合,直到罗马帝国时期的高度融合。这说明
A.帝国扩张促进文化的交流 B.亚历山大奉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 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西转移
4.查士丁尼一世在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的同时,还镇压了境内的多次民众起义。查士丁尼一世深刻认识到“威严和光荣不仅依靠兵器”,因此,他组织法学家整理罗马法律,汇编了《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一世组织法典编纂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社会公平 B.协调社会关系
C.巩固帝国统治 D.提高公民素养
5.西欧封建制是一种以社会契约关系为基础,把权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联系起来的等级责任制。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分割,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由此可推知,西欧的这一现象
A.易使政治上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B.推动民族国家兴起
C.不利于强化贵族阶层的政治权力 D.减少了封臣的义务
6.下面是高丽王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由此可得出
A.中国儒学影响高丽发展 B.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C.朝鲜照搬了中国的官制 D.高丽政治制度仿效中国
7.“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下列史实可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B.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C.“浮动园地”的发明
D.《一千零一夜》的产生
8.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在大津巴布韦遗址附近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都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此外,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由此推知,大津巴布韦
A.与欧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社会经济结构多元
C.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 D.商业水平超过农业
9.15世纪,欧洲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商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将较多资本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欧洲的商人们需要更多的贸易机会,以便获取更多的商品和财富。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欧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C.欧洲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D.西欧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
10.公元16世纪前期,葡萄牙和西班牙所进行的殖民经济活动和海上运输活动,使两国一时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国家,两国的商船以及运输船频繁来往于欧洲与其他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这些活动
A.利于商品的世界性流通 B.反映了殖民扩张中竞争与合作并存
C.表明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促进了欧洲国家对亚洲的资本输出
1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腾飞
C.助推了世界饮食结构的改变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发展
12.隆庆元年(1567年),月港的开放使闽南商人在合法贸易中独占先机。福建商船将丝绸和瓷器等物资运到菲律宾马尼拉。大量的银元跟随商船从马尼拉返程,输入闽南、粤东地区并在民间广泛流通。这说明月港的开放
A.建立了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 B.使得西方殖民扩张进入中国东南沿海
C.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正式开通
13.下图是1513年制成的铜版画,表现了伊拉斯谟的《基督骑士手册》中的理想人物:意志坚定的骑士能够骑着他的战马走遍天下,他那忠实的猎狗紧随胯下,而全然不顾死神的暗示和魔鬼的陷害。这幅画
A.突出表现人类的个性与勇敢
B.表明艺术空间构成方法的成熟
C.反映出享乐主义成分的增长
D.宣扬了对专制王权统治的打击
14.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打破了罗马教廷的谎言以及罗马天主教的专制和一统天下的局面,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即将“称义”从虚伪的善功中解脱出来,转为一种内心的精神信仰。这表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强化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B.导致西方基督教世界开始出现分裂
C.致使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D.利于宗教信仰自由化和政权世俗化
15.理性、正义、法的精神,是启蒙思想家们对新的社会关系的憧憬。“自然法权论”和“社会契约论”,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启蒙运动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 B.引领着“人”与“自然”的双重觉醒
C.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完全消除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16.下表是1789~1875年法国大事记。这从侧面反映出,法国
时间 事件
1789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 法国第一部成文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
1848年 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 路易·波拿巴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 普法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巴黎人民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 法国议会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A.民主共和具有偶然性 B.确立了君主专制统治
C.多党派均分政治权力 D.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17.1872年,明治政府文部省颁布了《学制》,其中规定:全国学校由文部省统一管辖,设立小、中、大三级学区,共设小学56760所。小学为初等教育,一般人民均须接受。设立师范学校,教授小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法,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明治政府的这些举措
A.深受军国主义理念的影响 B.适应了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C.实现了日本教育的现代化 D.促使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18.英国埋藏着大量的煤矿资源,技术人员成功摸索出巧妙且高效利用煤的办法,推动了此后英国一系列的技术变革。1738年,法国人梯奎特对此感叹道:“煤炭是支撑英国人创造财富和成就繁荣的最强有力后盾之一”。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A.导致环境污染,迫使产业结构调整 B.促成了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
C.推动市场需求,催生采矿技术研发 D.得益于先天良好的资源优势
19.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B.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社会地位
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D.使得传统的家庭模式日益稳固
20.179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伦敦通讯会”通过发展会员、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同时与“宪法知识会”等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A.推翻英国君主专制 B.争取合法政治权利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21.《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使命是
A.解放人类整个世界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2.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 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 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23.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消除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C.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导致奴隶贸易问题更为严重
24.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据此可知,该宪法
A.一定程度反映了革命成果 B.说明美国对墨西哥的干涉破产
C.标志着联邦共和国的成立 D.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完全胜利
25.1905年伊朗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写道:“或许东方真的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下列史实中同属于“东方觉醒”的是
A.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B.日本明治维新
C.苏丹马赫迪起义 D.中国辛亥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英国《大宪章》反映了英国法治的核心内容,是英国数世纪以来一直遵守的两个重要法治原则的根源所在。第一项重要的法治原则是:每一个人都要遵守法律,政府与国王亦不例外;第二项原则是:每个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都享有平等地诉至法院获得救济的机会。这两大重要法治原则和其他的法治原则持续发展了几个世纪,共同奠定了英国法治的基础。
-摘编自杨奕《英国法院对法治的贡献》
材料二
华盛顿曾经把邦联制的情况形象地比作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所以1787年宪法决定改邦联制为联邦制。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条约、同盟或联盟”;“不得铸币和发行纸币”;“未经国会核准不得征收进出口税,船舶吨税”等。1787年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是封建君主制度占绝对优势,但是,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九项明文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凡在合众国政府之下受俸或任职之人,未经国会许可,不得接受外国君主和国家所赠予之任何礼物、俸禄、官职或爵位”;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的权力很大,但是宪法又明确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是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即人民有权选举总统,也有权罢免他。1787年宪法明确宣布在美国实行共和制,对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刘伟《浅谈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功之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大宪章》的两个重要的法治原则,并说明《大宪章》对英国法治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功之处。(8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的时候。社会发展有突进和渐进两种形式,突进表现为打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暴力革命。这时,思维活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运动;渐进则是政治上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改进,此时,思想则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而一切暴力,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先导,只是按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纲领或改革措施,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单纯的暴力,则只能对社会造成破坏,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赵立史云谋《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当西班牙的冒险家们侵占土地和发现金银矿山后,王室就宣布都应归其所有。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发现金刚石矿后,就把它归为国王所有。葡萄牙人早已在西非捕捉和贩卖黑奴而臭名昭著,而西班牙人也不甘落后,积极地扮演这种角色。印度人在谈到葡萄牙侵略者时说:“幸而葡萄牙人同狮虎一样少,否则他们会消灭整个人类。”葡萄牙从欧洲运来能大量生产的工业品高价卖给当地居民,然后强制用低价购买当地的贵重物品运回欧洲,从中获得数倍至数十倍的高额利润。西班牙则在本土和殖民地建立一整套机构,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还设立天主教会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精神奴役;他们建立大地产和种植园或开办矿山,强制印第安人和黑人耕种土地和开采矿石,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
-摘编自今日头条《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统治政策及其殖民掠夺》
材料二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英国把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送到英国受教育,再送回印度服务,这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基本上都醒悟了,要求参政议政。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表明印度反英斗争进入新高潮,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埃及青年军官阿拉比领导军民保卫亚历山大港、开罗,后遭失败。1881~1893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杀英殖民头子戈登,起义失败后苏丹沦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章太炎联合亚洲部分国家,成立“亚洲和亲会”,其中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摘编自王庆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异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反殖民斗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10分)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1.B
  2.C
  3.A
  4.C
  5.A
  6.D
  7.D
  8.B
  9.A
  10.A
  11.C
  12.C
  13.A
  14.D
  15.C
  16.D
  17.B
  18.D
  19.B
  20.B
  21.B
  22.C
  23.A
  24.A
  25.D
  26.(1)原则: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影响:反映了英国法治的核心内容;成为以后英国法治原则的根源;奠定了英国法治的基础。
  (2)成功之处:确立美国为民主共和制国家,冲击了当时世界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体现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践行了启蒙思想。
  27.示例一:
  论题: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阐述:14~17 世纪初发生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解放了长期压抑的人性,促进了思想解放;16~17 世纪的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17~18 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他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和教会,以自由、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人的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大资产阶级的思想特征。孟德斯鸠和卢梭更是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思想。法国大革命的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就分别受到启蒙思想中的自由派和民主派思想的影响,指导并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最终在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文艺复兴运动到欧洲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产生,从宗教改革到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启蒙运动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西欧近代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8.(1)不同点:葡萄牙主要在非洲和亚洲,西班牙在美洲;葡萄牙主要殖民手段是欺骗性贸易,西班牙着眼于维护殖民统治。
  相同点:殖民扩张主导者是封建国王;都进行了捕捉和贩卖黑奴;殖民扩张都具有残酷性和野蛮性;都对殖民地带来双重影响。
  (2)特点:基本上是由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国家间试图进行民族解放联合斗争的尝试。
  影响: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独立的进程;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团结,共同反对殖民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