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A.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C.都建立了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体2.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大秦即罗马帝国,下列关于大秦的表述,符合此时期的是( )A.国家达到空前繁荣 B.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C.分裂为东西两帝国 D.与中国处于联系隔绝状态3.文字是文明形成的标志。下列属于苏美尔地区文字的是( )A.甲骨文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腓尼基字母4.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以下不属于文明出现标志的是( )A.文字产生 B.原始农业出现 C.阶级对抗 D.国家形成5.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实现第一次生产力大飞跃。这主要得益于(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国家开始形成C.私有制的逐渐产生 D.早期城市的出现6.中古时期的欧洲,是分裂并且地方割据的,长期以来没有强有力的、能完全代表国家主权和公共利益的中央政府。中央权力结构显得十分粗糙,难以体现作为政治核心所必需具有的公共权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庄园和农奴制度 B.基督教的统治 C.城市赢得自治权 D.封君封臣制度7.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这反映当时( )A.亚洲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B.朝鲜半岛深受中华文明影响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融合 D.朝鲜半岛政治制度领先世界8.总的来说,拜占庭文明是以君士坦丁堡为其文化萌芽、发展、繁荣和向周围地区扩散的中心,以古代亚洲东方文化为其重要补充,以基督教中的东正教思想为其文化的指导思想,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其文化形成的基础和核心的一种独特文化体系。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①拜占庭是首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②以罗马式穹顶风格的教堂闻名于世③基辅罗斯接受并进入了基督教文化圈④《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法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自5世纪末开始,法兰克国王一般会把征伐得来的土地无条件赏赐给私人扈从,或者馈赠给教会。8世纪时,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废除了这一传统,代之以新规定:领主向其附庸授予采邑并提供保护,附庸向领主宣誓效忠并服兵役。这一变化反映了( )A.神圣罗马帝国的扩张 B.教会权力的逐步扩大C.封建社会的日益发展 D.君主专制体制的出现10.新航路开辟以后,马铃薯、玉米、可可等美洲特产,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 )A.人口迁移 B.物种交换 C.香料贸易 D.族群混合11.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C.工业革命的进行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12.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开采美洲白银,并将其运送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然后西欧各国再用白银购买东亚的丝绸、瓷器、香料等,卖给拉美的矿主和城市居民。由此可见,美洲白银的流通( )A.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发展C.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发展 D.推动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13.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早期殖民扩张的兴起C.商品经营方式的创新 D.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14.15世纪,一名伊比利亚半岛的水手耗费数年光阴前往东南亚香料群岛,只需带回一小袋丁香和肉豆蔻,卖的钱不仅足够他买一栋小房子,还可以让他安稳度过余生。这可以用来论证( )A.东西交通畅通无阻 B.民众生活相对富足C.欧洲爆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的动因15.16世纪初,达·伽马的船队在航行中俘获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将船上的人都当作异教徒烧死;到达印度后,为了获得贸易权,命令卡利卡特城统治者驱逐阿拉伯商人,并大肆杀戮当地民众;次年船队返回葡萄牙,所获利润竟超过航行成本60倍以上。这些说明了( )A.传播宗教是远洋航行的主要动因 B.地理大发现使葡萄牙成工业帝国C.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殖民掠夺与新航路开辟一路相随16.17世纪,随着拉丁美洲地区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对劳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英法荷三国将加勒比岛屿作为贸易枢纽,投身到涉及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三角贸易”之中。与此同时,西班牙实施垄断贸易制度,只允许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贸易,禁止殖民地与外国、殖民地之间相互贸易。这集中反映出( )A.奴隶贸易的猖獗 B.三角贸易的罪恶 C.重商主义的兴起 D.殖民争夺的激烈二、材料题17.材料: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1)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明交流的表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庄园经济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农业的基层单位,也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基层单位。作为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具有的国际统一性,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封建庄园是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依附劳动者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它的产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摘编自齐丹丹《浅谈中古西欧庄园制度》材料二: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于13世纪末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地租折算成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铺垫了道路。——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1)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庄园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及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材料二: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摘编自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1)“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交换”的主要特点。(2)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20.糖是创造甜蜜,也是引发罪恶的世界性商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特别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后,蔗糖开始作为压仓之物大批地从亚洲运往欧洲大陆销售,继而出现专门运送蔗糖的商船,导致可供欧洲人挑选的蔗糖种类丰富且数量繁多。18世纪之前蔗糖主要作为贵族奢侈品和药物使用,18世纪以来蔗糖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作为茶、咖啡、巧克力和酒精饮品的甜味剂,作为烘焙面包和制作水果甜点的原料之一,1850年之后,英国贫困阶层的蔗糖消费超过了富裕阶层。据《拉丁美洲史稿》记载:“由于欧洲市场上对糖的需求量很大,价格昂贵,可以获得巨利,王室便设法予以推广……至十八世纪末,新西班牙地区的产糖量已达到二万五千吨,其中的三分之二出口。”——摘编自马江伟等《论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对欧洲制糖业的影响》材料二:糖是中世纪贵族盛宴上的珍稀“白金”;是用来炫耀权力和财富的神秘香料;是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神药”。同样,它也是压迫非洲奴隶的罪魁祸首;是破坏环境、引起政治争端的关键因素;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元凶……它就是改变世界体系运转的枢纽,象征着甜蜜与权力。——摘编自(英)尼尔·巴特利《糖的暗黑历史》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以“甜蜜与罪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B 2.A 3.B 4.B 5.A 6.D 7.B 8.D 9.C 10.B 11.B 12.B 13.A 14.D 15.D 16.D 17.(1)标志: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2)表现: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西亚的农耕技术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冶铁技术传到埃及和希腊;西亚神话传入并影响希腊;埃及的雕刻艺术影响了希腊。 18.(1)特点:是中古西欧农业经济、政治社会基层单位;有鲜明的地域性;以封建大地产为基础;占有大量的劳动力;是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产物。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领主消费的需求;领主消费方式 (观念) 的变化;瘟疫灾害的影响。 影响:加速庄园制度瓦解;促进商品经济 (城市) 发展;引起社会关系变动;为现代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19.(1)特点:交换内容多样;范围广;欧洲主导;推动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打破文明相对孤立状态(或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发展);具有不公正性。 (2)动因:资本主义萌芽;航海技术的进步;传统商路不通畅。 20.示例:蔗糖的甜蜜与殖民的罪恶。 大航海时代以来,在蔗糖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西方殖民国家相继在美洲殖民地发展甘蔗种植园经济。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殖民者不断扩大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深重的灾难。蔗糖所承载的商业价值促进了西欧的崛起。工业革命后,甘蔗种植区域以及蔗糖的生产和贸易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将亚非拉落后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阻碍了亚非拉地区的正常发展。总之,蔗糖的资本化和全球化发展,不仅加强了欧洲列强对世界的控制,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