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品味自然科学论著严谨的语言特点。2.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3.初步了解文中的论述方法和思辨力量。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难点:感受达尔文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科学探索是求真的事业,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拓展,科学精神逐 渐成为不同文化的共识。让我们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殿堂,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选择的证明》。二、了解作者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享年73岁,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三、相关背景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了5年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终于回到了英国。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信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1842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 源》。四、了解《物种起源》《物种起源》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在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回眸看一看自然界的生物,未尝不是如此,生活在丛林中的黑熊,生活在北极的就是白熊;变色龙更是随着环境,可以变换色彩。这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证明。五、文本详析(一)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明确 :第一部分:提出观点(1—2)段:简明分析后提出观点:自然选择是极为可信的。第二部分:论述(3—8)段:自然界中物种的变异分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9)段:本能也是通过自然选择缓慢获得的。(10)段:杂交后代,在某些性质和程度上也遵循自然选择法则(11)段:地质记录可以证明自然选择的正确性。(12—14)段:地理分布可以证明自然选择的正确性。(二)结合课文第11段,说明地质记录为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哪些有力的证据。明确:1.物种和整个类群的绝灭,是遵循自然选择原理的必然结果,因为旧的生物类型要为新的改良类型所取代, 体现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的法则。2.各地质层中的化石,其性状在某种程度上,介于其上下地层的化石之间,证明物种是不断进化的。3.一切灭绝了的生物可以与所有现生生物一样进行分类,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共同祖先。4.现生生物类型的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某些类型在生物演化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退化的生活习性,而在体制上发生了退化,这些情况都体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三)阅读自然科学论著需要提取出关键概念,并把握概念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如何判断关键概念 明确:1.用以表示文章主题或是核心概念的词或词组。2.出现在关键位置——比如标题、总说、结论等位置的词或词组。3.在文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4.被作者反复阐述的术语。(四)根据上面相关内容,说一说你对“生物变异”自然选择”两个概念的理。明确:1.生物变异:不加人工控制,生物个体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2.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五)分析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围绕主要概念展开的。明确:文章是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的思路展开的。开头两段阐述物种中存在个体差异和有自然变种的存在是所有人公认的事实,指出“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后面的段落则从多个角度证明是自然选择产生了 生物的变异。六、深入探究(一)分析文中的句子明确:1.如果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杂交的后代,在某些性质和程度上,如在连续杂交之后,彼此可以融合等方面,酷似其父母,并且都如公认的变种的杂交后代一样,遵循着同样复杂的法则。分析:这句话作者运用假设论证,先假设自己的观点,即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再进行了论证。假设关系复句,概括句意,当然是前面如果所带的观点。2.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分析:这句话通过两个原因条件得出了作者结论,即自然选择的结果更倾向于保护物种中哪些最为歧异的后代。(二)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明确:课文通过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首先总说概述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然后运用对比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的方法,分说从物种变种、生物本能、杂交后代、地质记录、地理分布等事 实现象来阐述物种变异、遗传、遗传与变异的内在关系。运用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式,严谨辩证地论述了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异中的作用,有力地批判了特创论的错误观点。(三)阅读《物种起源》一书,结合《自然选择的证明》说说它们给了我们哪些重要启示。明确:《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大量事实,那些基于事实的逻辑论证,基于事实的严谨推理的过程,那些正与反的多角度的巧妙的思辨,那些朴素而谦虚却字字千斤的文字,如同一把把利刃,直指神创论”物种不变”的靶心,为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四)说说达尔文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他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他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勤奋者……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科学家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品格。(五)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采用总分结构明确:前两段为总论,第3-14段为分论。总论部分论证了自然选择法则存在可能性与合理性。分论部分为具体论证生物在自然选择法则下的不断进化奠定基础。结构条理清晰。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明确:主要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充分论证了观点的可信度,说服力极强。3.语言严密明确:运用很多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和长句,如"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每个物种"强调“所有”,"变异了"强调不是所有的后代,“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强调占据的手段。这些限制词分别从范围、类别和手段方面展示了自然选择的规律,充分体现了措辞的精当和表达的周密。七、课堂小结朱光潜先生说:“所谓博学’,就是把根基打广些……不但要有社会科学常识,也要有自然科学常识。”初次解读这种自然科学论著,可能会感到很难,但其实深文也可以“浅读”,能了解基本内容,对论述方法与思辨力量有初步的印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学有所得,以做到厚积薄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