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人体的免疫应答-第1课时课件(共24张PPT)__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人体的免疫应答-第1课时课件(共24张PPT)__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人体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 第1课时
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
学习目标
02
01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概述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细胞成分和体液成分。
目录
人体的免疫系统
01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02
新课导入
积极思维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
为了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科学的免疫程序,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这就是一种计划免疫。
下面这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需要定期接种的乙肝疫苗等多种疫苗。
事实2
事实1
新课导入
积极思维
分析 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请回忆一下,除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外,你还接种过其他疫苗吗?
推理 接种了疫苗后,人就不会生病了吗?
人体是通过哪些途径摄入和排出水的?
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
会生病。
接种疫苗是通过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防治疾病的方式之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免疫系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在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补体等
(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扁桃体
人体的免疫系统
形态:形状像扁桃
分布:咽腭部,左右各一
功能: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免疫器官:胸腺
人体的免疫系统
形态: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 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分布:位于胸骨的后面
功能: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既是免疫器官也是内分泌器官,可分泌胸腺激素等
免疫器官:脾
人体的免疫系统
形态:呈椭圆形
分布: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
功能: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骨髓
人体的免疫系统
分布: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
功能: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淋巴结
人体的免疫系统
形态: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
分布: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功能: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免疫细胞
人体的免疫系统
概念: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
种类: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主要有T细胞和B细胞)等。
B细胞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人体的免疫系统
辅助
T细胞
B细胞
T细胞
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吞噬细胞
其它白细胞
分 裂
分 化
骨 髓
胸 腺
浆细胞(效应B细胞)
记忆B细胞
细胞毒性
T细胞
记忆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抗原刺激
(骨髓中)
免疫活性物质
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能分泌多种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溶菌酶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人体的免疫功能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生来就具有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从个体发育来看,当病原体入侵机体时,首先发挥作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而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一些机体的屏障结构、细胞成分和体液成分等组成。非特异性疾应答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它们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胃黏膜
胃酸会杀死大部分微生物
(pH=1.5~3.5)
存在于吸入空气中的微生物会被呼吸道黏膜所分泌的黏液捕获,并通过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摆动,将黏液推向咽部,使潜在的入侵者离开肺部进入消化道。
当感染源偶尔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时,身体会运用一些防御体系,像咳嗽、打喷嚏和呕吐等方式来抵御病原体。
呼吸道黏膜
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
知识链接
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主要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由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构成。这些组织结构致密,病原菌及其他大分子物质通常不易通过,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的防御结构。它是伴随个体发育而逐步成熟的。婴幼儿由于该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比较容易发生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血胎屏障: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官内膜和胎儿绒毛膜的部分结构组成。该屏障不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但在一般情况下可阻止母体内的病原菌及其毒素通过,从而保护胎儿免受感染,保证胎儿正常发育。血胎屏障在妊娠3个月内尚未发育完善,在此期间若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等,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胎儿畸形甚至死亡。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巨噬细胞伸出伪足并将病原体吞噬
被吞噬的病原体被纳入细胞质内形成吞噬泡
溶酶体与吞噬泡融合
溶酶体内的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消化病原体
酶解后的碎片被释放到细胞外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
人体组织和体液中一般存在多种抗病原体的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扰素。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补体
存在于血清中的一些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具有溶解细胞、灭活病毒、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功能。
溶菌酶
由淋巴细胞或其它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溶解微生物细胞壁 。
干扰素
本质为蛋白质,不仅具有抗病毒活性,还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功能。
1.机体血浆中含有抗体、溶菌酶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下列有关这些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过程都以氨基酸为原料且需要多种RNA的参与
B.都是由浆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的
C.都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功能
D.都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形成沉淀

课堂训练
解析:抗体、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都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含有rRNA)中合成,该过程需要mRNA作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A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的,溶菌酶可以由多种细胞合成,B错误;溶菌酶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功能,抗体只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功能,C错误;只有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形成沉淀等,D错误。
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课堂训练
解析: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错误;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D错误。
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脾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B.扁桃体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C.若胸腺发育不全,则树突状细胞的产生会显著减少
D.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和成熟场所

课堂训练
解析:脾是免疫器官,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A正确;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B错误;树突状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如果某人胸腺发育不全,其体内树突状细胞的数目不会显著减少,C错误;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而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