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三节水盐平衡的调节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学习目标030201建立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通过学习水盐平衡调节,养成关注人体健康的习惯。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目录水平衡的调节01盐平衡的调节02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03新课导入积极思维人体是通过哪些途径摄入和排出水的?饮水和饮食是人体水的主要摄入途径。据统计,成人每日需水量约为1500~2500mL。正常人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新生儿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5%~80%,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55%~60%。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是动态平衡的。事实3事实1人体内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一般来说,尿液中约95%~97%是水。事实2新课导入积极思维1.分析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分析人体内水的来源有哪些途径,并在左图中加以补充。2.分析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分析人体内水的去向有哪些途径,并在左图中加以补充。3.推理汗液中除了水,还有哪些物质?尿液中除了水,还有哪些物质?人体是通过哪些途径摄入和排出水的?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向: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是动态平衡的。水平衡的调节饮水食物中的水细胞代谢产生的水由肾排出(尿液)由皮肤排出(汗液)由肺排出(水汽)由大肠排出(粪便)来源去向水机体能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水平衡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主要)和体液调节。水平衡的调节参与水平衡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下丘脑的作用: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分泌激素)抗利尿激素产生、分泌部位: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靶器官:肾脏(肾小管、集合管)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知识链接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能分泌一系列蛋白质和多肽类激素,这些激素进入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内分泌腺体,分别刺激相应的靶腺产生和分泌特异的激素以调节机体。神经垂体不能合成激素,只能贮存神经垂体激素。抗利尿激素就是一种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经神经细胞轴突运输到分布在神经垂体的神经末梢处贮存的神经垂体激素。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过高时,反过来也能减弱垂体或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水平衡调节过程水平衡的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盐平衡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盐平衡的调节主要调节激素——醛固酮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化学本质:类固醇类激素靶器官:肾小管和集合管受体位于:细胞质内功能:促进对钠、水的重吸收和对钾的分泌(吸钠排钾)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对维持稳态起重要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醛固酮调节血液中Na+、K+平衡示意图盐平衡的调节血液中Na+减少,K+增多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Na+,分泌K+吸收Na+,分泌K+血液中Na+,K+平衡(-)(-)(-)(+)(+)(+)血液中Na+增多,K+减少人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之间、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水和盐,可以通过物质交换维持相对平衡。不仅人体内环境含有水和一定量的Na+、Cl-和HCO3-等。而且细胞内液也含有水和K+、Na+、Cl-、HPO42-等。人体通过摄食、饮水等多种途径从外环境摄入水和盐,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多余的水和盐,维持水盐的相对平衡。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水盐平衡调节具有相关性吗?积极思维事实:1.人体失水包括低渗性失水、等渗性失水和高渗性失水等类型。在临床上,水和Na+的代谢失常一般是相伴发生的。例如,当病人失水多于失Na+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高渗性失水),这时一般以补水为主,补Na+等为辅;当病人失Na+多于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低渗性失水),这时一般以补Na+等为主,补水为辅。这说明,虽然同样是失水症状,但治疗时不仅要考虑补水,还要考虑补盐。2.实验证明,当某人一次饮入1L清水(虚线表示)和一次饮入1L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实线表示)后,泌尿率显著不同。这一现象称为水利尿现象。水盐平衡调节具有相关性吗?积极思维还有哪些事实能说明水盐平衡调节具有相关性?水盐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饮水过多盐分丢失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人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之间,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水和盐,可以通过物质交换维持相对平衡。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盐平衡关系到内环境(主要是渗透压)的稳态。水盐平衡的调节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具有复杂的相关性的。水盐平衡调节的意义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人体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盐平衡关系到内环境(主要是渗透压)的稳态。水盐平衡的调节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具有复杂的相关性的。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意义。剧烈运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都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可以缓解症状。低盐饮食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高盐饮食可引发患者出现高血压,会加大心脏的压力负荷,从而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如果出现在脑部可能引发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缺血;如果发生在心脏,可能引发冠心病,甚至是急性心肌梗死。健康生活的方式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人体每昼夜有35~50g的代谢废物必须要随尿液排出体外。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因此人每天都要保证一定量的饮水。每日适量饮水,规律排尿科学饮食,关注健康低盐饮食的标准通常是每日烹饪用食盐不超过6g。低盐饮食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钠成分的摄入量,因为食盐过量会导致体内的钠水滞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的负担,甚至导致高血压,所以低盐饮食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对心肾也有保护作用。拓展——Na+、K+与渗透压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Na+的浓度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维持神经系统兴奋性。K+的浓度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机体维持水盐平衡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完成的。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吃饭会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不喝水会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失衡。大便和小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引起中毒或其他病症,损害健康。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不仅仅是摄入和排出的平衡,不能靠禁食、禁水和减少排便来保持。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可能会有什么影响?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长期食盐摄入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影响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还能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蔬菜和水果中富含K+,只要保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可以看出,当人意识到渴了,说明机体细胞渗透压已经升高,机体已经在调动心脏、肾等器官以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调节渗透压;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压升高、酸中毒等。长期如此,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这句话是有道理的。1.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V1受体,引起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上的V2受体,会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从而浓缩尿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受体的类型决定其生物学效应B.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血钠浓度升高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产生渴觉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渗透压降低√课堂训练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V1受体,会引起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V2受体,会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从而浓缩尿液,说明受体的类型决定抗利尿激素的生物学效应,A正确。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导致血浆中的水增多,血钠浓度降低,B错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渴觉在大脑皮层形成,C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由于尿液的一部分水被重吸收,尿液的浓度增大,因此尿液的渗透压会升高,D错误。2.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不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课堂训练解析: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不符合题意;脱水使得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B不符合题意;脱水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起到保水的作用,C符合题意;脱水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D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有关动物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课堂训练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故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A正确;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分,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