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人体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 第2课时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学习目标01举例说明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目录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01新课导入中国器官捐献日——每年6月11日新课导入2017年6月11日是第一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于2023年10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器官移植技术不断发展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1954 年12月23日,在美国波士顿的彼得·布伦特·布里汉姆医院 , 默里等医生在一对同卵孪生兄弟之间进行了肾移植,接受移植后患者存活了8年。这次手术被视为现代器官移植的开端。 主治医生默里因此获得了199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器官移植技术不断发展影响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积极思维我国的器官移植起步于 20 世纪 60 年代, 近年来,发展迅速。曾经只有少数医院才能做的肾移植手术,现在已趋于普及。 在肾移植手术后的随访中发现,双胞胎间肾移植的排斥反应最小,兄弟姐妹间肾移植的排斥性也比较小。我国在临床上开展了同种异体器官或组织移植,目前已涉及肾、肝、心、肺、小肠、睾丸、卵巢、胸腺、关节、脾、骨髓、角膜以及胰肾联合、肝肾联合、心肺联合等。角膜移植无排斥反应。 据调查, 我国患有角膜疾病的500万人中,约有400万人可经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每年只有几百个角膜供体。分析 影响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供体器官十分短缺器官移植是将某一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细胞)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手术方法。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技术不断发展意义: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对用其他疗法已经无法治愈的一些患者来说,器官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无数患者通过器官移植获得了 “第二次”生命。主要依赖于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的陆续问世。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供体器官是否具有活力、血管能否吻合并血流畅通、移植排斥反应能否避免等。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资料2 据媒体报道,瑞金市3岁男孩张某身患白血病。幸运的是,张某的骨髓与父亲的骨髓配型成功了。而身在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李某却没有那么幸运,与其亲属的骨髓配型均没有成功。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这是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资料1 人类很早就尝试做器官移植以挽救一些病人。1901年,法国医生卡雷尔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肾移植这种手术,在同种异体之间从来还没有成功过。”1952年,法国另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个肾,然而这个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只存活了22天。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可能主要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资料3 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全球一年实施了12万例器官移植手术,而这只能满足不到10%移植需求者的需求。另有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实施器官移植手术突破1万例(其中肝移植2000多例、肾移植5000多例),位居世界第2位,但2015年肝移植需求者新增4000多人,肾移植需求者新增了1万多人。资料4 据媒体报道,2015年,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培养出具有单个腔室结构的迷你跳动心脏(相当于成人心脏尺寸的千分之一);2017年,研究人员又利用干细胞成功培养出了人类胚胎期的结肠组织,培养成熟后,它与人体的肠组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免疫排斥:每个人的白细胞能够识别HLA,区分自己和非己。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不攻击自身细胞。如果将别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HLA不同而发起攻击,称为免疫排斥。事实上,除了同卵双胞胎,要在世界上找到HLA完全一致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干细胞移植有什么优点?积极思维事实: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一些肝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因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个体性差异性,找到供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吻合的供体肝非常困难。肝脏移植成功后,患者还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自身免疫力低下。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带来了希望。干细胞是一类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再生成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的潜在能。干细胞移植有什么优点?积极思维事实:研究人员发现,把脐带血干细胞输入肝病患者体内,能改善病人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修复肝损伤,促进干细胞再生。也有研究表明,从门静脉对急性肝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注射造血干细胞,术后患者有大面积的干细胞再生,肝脏的部分功能有明显改善。还有研究表明,将多位慢性肝病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到肝内后,患者肝功能大多有明显改善。根据组织相容性抗原对器官移植的影响,分析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时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有没有其他解决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方法呢?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带来了希望干细胞是一类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再生成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的潜在能力。研究人员发现,把脐带血干细胞输入肝病患者体内,能改善病人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修复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也有研究表明,从门静脉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注射造血干细胞,术后患者有大面积的肝细胞再生,肝脏的部分功能有明显改善。还有研究表明,将多位慢性肝病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到肝内后,患者肝功能大多有明显改善。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干细胞按照发育状态分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存在于囊胚内,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一种组织和器官的潜能。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熟个体各组织器官中,通常仅能分化为相应组织或器官的细胞。 成体干细胞可以取自患者自身的各种组织,其临床应用不存在免疫排斥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干细胞按照发育状态分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干细胞移植的优势和问题有哪些?优势:干细胞来源丰富,操作较简单,对受体伤害小,费用相对较低。问题:但是该技术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如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也可能会向肿瘤细胞分化。干细胞应用可能存在哪些伦理道德问题?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却是极具争议的。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通过人工受精、体外受精等方式获得早期胚胎,而这些过程都涉及到人类生命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此外,在采集胚胎干细胞过程中,常会造成胚胎死亡的风险。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为什么由自体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的胰岛样细胞不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利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的胰岛样细胞,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器官移植面临移植排斥问题鼓励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脑死亡器官捐献:需要家属同意去掉呼吸机等支持系统,达到了脑心双死亡的状态。心死亡器官捐献:心跳停止后,器官容易缺血,仅在短时间内(约15min)符合捐献标准。离体器官保存时限短:心脏5小时,肝12小时,胰腺和肾脏分别为20h和24h以内。1.进行异体器官移植时容易发生免疫排斥,此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排斥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将异体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B.供体和受体的HLA(组织相容性抗原)需完全相同方可进行器官移植C.运用免疫抑制剂 病人应尽量避免接触病原体,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D.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组织进行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课堂训练解析:解析:进行器官移植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这里的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A正确;供者与受者HLA差异程度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错误;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自身免疫力降低,应尽量避免接触病原体,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C正确;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组织进行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正确。2.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要有一半以上相同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D.对于供体器官的短缺可通过培养自身的干细胞来解决√课堂训练解析: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研究表明,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C错误;对于供体器官的短缺可通过培养自身的干细胞来解决,而且自身的细胞一般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3.有资料表明,严重的排斥反应使人类心脏移植的存活率很低,但人类的角膜移植成功率却非常高。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豁免”,这些部位被称为“免疫豁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豁免区”的细胞有豁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供者与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存在差异B.“免疫豁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豁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D.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豁免”的主要途径是用药物抑制细胞免疫√课堂训练解析: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如心脏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因此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供者与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存在差异,A正确;由题干可知,“免疫豁免”对人体有益,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B错误;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豁免”使子宫对移入的外来胚胎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对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利,C错误;由题干可知,“免疫豁免”是由豁免基因控制的,不能通过使用药物获得,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