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第1课时课件(共31张PPT)__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第1课时课件(共31张PPT)__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人体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 第1课时
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
学习目标
02
01
举例说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了解过敏反应、自身
免疫病等致病机理。
阐述HIV感染人体的机理,了解怎样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目录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01
新课导入
积极思维
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我国艾滋病的疫情总体上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传播途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5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显示,2005年前,我国新发现艾滋病病例主要为经毒品注射传播,经性传播的比例很小。2005年之后,经男男性行为传播途径的感染比例不断增大。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自2000年以来,在15~19岁的青少年中,艾滋病致死人数一直在增加。
事实2
事实1
新课导入
积极思维
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从 2003~2014 年, 中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我们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由主要经毒品传播转变为经男男性行为传播
学习了解艾滋病传播的相关知识;主动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洁身自好,杜绝危险行为等
艾滋病在我国主要的传播途径已经发生了变化,艾滋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有些人“谈艾色变”,有些人对艾滋病“知之甚少”。其实,艾滋病是一种因HIV感染人体导致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而免疫功能异常还可能引发很多其他的疾病。
新课导入
积极思维
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类型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过敏性疾病
免疫失调病
艾滋病
过敏性哮喘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因: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功能缺陷
根据病因不同分类: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
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该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他们存在严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缺陷,任何一种病原体感染,对他们都是致命的。
如:先天性的B细胞免疫缺陷病。 该病患者的 B 细胞不能成熟,因此不能正常生成抗体。 所以,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抗体水平的降低或缺失,因此患者会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
原因: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功能缺陷
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如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如果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某些抗生素或者接受大剂量的放射线治疗,也可能造成免疫功能缺陷。
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包膜: 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表面蛋白: 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
核酸: 两条RNA链
外壳: 保护内部核酸的蛋白质外衣
逆转录酶: 进入宿主细胞后将RNA转化为DNA
艾滋病致病机理:HIV营寄生生活,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功能缺陷
HIV侵染增殖过程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功能缺陷









艾滋病患者体内 T 细胞的数量与 HIV 浓度之间关系的变化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功能缺陷
HIV入侵初期,迅速增殖,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
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免疫系统不断破坏。
HIV复制增多,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免疫力几乎全部丧失。最终死于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
潜伏期(2-10年)
艾滋病期
急性感染期(2-4周)
预防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
放眼社会
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治愈该病的药物和方法。
2.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3.与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者的日常生活接触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5.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而且还能降低感染艾滋病等性病的风险。
6.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预防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
放眼社会
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传播途径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
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功能缺陷
“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的目的是有效地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也为“到2030年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终结艾滋病”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这样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HI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因为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与艾滋病这种后天性的免疫缺陷病不同,人体也会因遗传等因素导致原发性免疫功能的缺陷。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功能缺陷
如先天性的B细胞免疫缺陷病。该病患者的B细胞不能成熟,因此不能正常生成抗体。所以,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抗体水平的降低或缺失,因此患者会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
另外,如果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某些抗生素或者接受大剂量的放射线治疗,也可能造成免疫功能缺陷。
概念:一般情况下,当已产生免疫的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会迅速产生适当的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但是,如果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因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而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这被称为超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常见的超敏反应,会引起过敏性疾病。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过敏性疾病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或变应原。鱼、牛奶、蛋类、花粉、花生、室内尘土、奎宁、宠物的皮屑、棉絮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
过敏原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食入性过敏原
注射性过敏原
接触性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
过敏性疾病
超敏反应的类型:根据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分类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反应迅速,消退也快;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般仅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而无严重的组织损伤。 一般由IgE 抗体介导。
由IgG或者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等作用下,引起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超敏反应。
反应发生迟缓,抗体和补体不参与反应等。
由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引起以巨噬细胞等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病理损伤。
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参与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参与抗体有 :IgG、IgM。
速发型超敏反
应,即过敏性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迟发性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过敏性疾病
过敏反应的机理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机体
刺激
产生
抗体
吸附
某些细胞表面
再次刺激
过敏原
释放
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
全身过敏反应
(如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
(如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
(如食物过敏性肠胃炎)
皮肤过敏
(如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的特点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过敏性疾病
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
有快慢之分;许多过敏反应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主要预防措施和治疗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过敏性疾病
预防: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治疗:服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靶细胞
组织胺
抗组织胺类药物
主要预防措施和治疗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过敏性疾病
确定过敏原者,避免与过敏原接触。无法确定过敏原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做好防护;
当部分过敏原无法回避时,可使用脱敏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具体过敏物质的治疗方法。确定过敏原后,将过敏原制成过敏原提取液,并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给过敏原阳性者进行皮下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诱导自身对过敏原的反应降低,直到不产生过敏反应。
药物治疗:
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马来酸氯苯那敏等。也可使用泼尼松、倍氯米松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或环孢素、他克莫司、雷公藤总甙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过敏性炎症。也可外用药物治疗过敏性炎症:如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或炉甘石洗剂等;
脱敏治疗:
基础治疗:
概念:当自身抗原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后,由于免疫系统不可能将这些自身抗原完全清除,就会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引起组织的慢性炎症损伤,这种损伤甚至有可能导致机体死亡,这就是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自身免疫病
常见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掌指关节、外关节、跖趾关节等。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
关节滑膜
关节软骨
攻击
机体
多种自
身抗体
产生
关节滑膜和关节软骨损伤的炎症
导致
常见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病程可有缓解和发作交替进行,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
本病大多见于年轻女性,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5‰
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临床观察表明,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缓解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自身免疫病
屠呦呦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重大突破
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免疫抑制药物阻止病理性的免疫应答。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自身免疫病
例如:采用环孢素 A 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血浆置换、血浆净化等方法除去血浆中的异常抗体、补体和免疫复合物等。
1.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缺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功能缺陷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B.免疫缺陷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继发性免疫缺陷
C.原发性免疫缺陷与遗传有关,继发性免疫缺陷是由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D.大多数免疫缺陷都属于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

课堂训练
解析:免疫功能缺陷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A错误。免疫缺陷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而引起的免疫障碍称为先天性或原发性免疫缺陷,如原发性B淋巴细胞缺陷造成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由后天因素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称为获得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最典型的是艾滋病,B正确。原发性免疫缺陷与遗传有关,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是由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艾滋病,C正确。大多数免疫缺陷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D正确。
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
B.初次接触青霉素就会引起机体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C.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过敏反应都是在24h后才有明显 症状

课堂训练
解析:过敏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比如青霉素不属于蛋白质,A错误;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因此初次接触青霉素不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反应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可能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在24h后才有明显的症状,D错误。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可形成大量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参与形成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心脏、肾脏等处,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也可直接与组织细胞作用,破坏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些自身抗体是一类由浆细胞或记忆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这些自身抗体参与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C.免疫抑制剂能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课堂训练
解析:机体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A错误;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如产生抗体)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属于免疫功能过于强大导致的疾病。因此,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C正确;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属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