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内容要求:2.4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深入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方面的关键作用。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模拟实践等,不仅知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论知识,更要从实践层面感悟其运行机制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和参与基层民主实践的意识。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 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中,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框的内容。以 “探究与分享” 导入,包含两目知识。第一目阐述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介绍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相关内容;第二目说明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阐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本框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基层自治的新闻报道,部分学生的父母或邻居可能是居委会(村委会)成员,在居住社区也会参与居委会(村委会)组织的活动,对基层自治有一定感性认识。然而,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校园生活占据较多时间,较少亲身参与农村或城市社区的自治活动。对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构成、职能、运作等知识缺乏系统认知,不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基层自治制度缺乏理论深度理解,不明白实施基层群众自治的原因及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教学中需组织学生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活动,选取生动生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和参与基层自治组织的活动,了解和感知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居民自治的内容,深入理解基层自治制度内涵,提炼、概括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掌握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职能、基层治理模式,知道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丰富形式,理解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含义,从而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信其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树立制度自信。 (二)科学精神 通过调查走访居委会或村委会关于本地区重大问题的讨论决定过程,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的具体工作,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自治内容,对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法治意识 通过对村规民约制定过程中多种观点的探究分析,明确村规民约不能与国家法律冲突,明确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保障,培养学生依法有序参与基层自治活动的意识。 (四)公共参与 通过走访和参与基层自治组织的活动,感悟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有序参与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具体运行机制。 2.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以及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准确理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非政权性质,区分其与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 2.深入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从理论和实践多个角度阐释其价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议学情境:播放 2025 年某地社区成功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的新闻报道视频,展示社区居民、居委会、施工方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画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在这个社区难题的解决过程中,你观察到哪些主体参与了?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部分学生举手回答。 议学提示:注意观察视频中不同人员的身份、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方式。 议学总结: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引出本节课主题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说明在社区生活中,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对于解决公共事务的重要性。 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二)新课讲授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议学情境:展示 2025 年某乡村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案例材料,包括文字介绍、图片展示村民开会讨论种植计划、村委会组织技术培训等内容。 教师活动:呈现案例材料,提出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村民委员会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其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材料,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议学提示:从材料中村民委员会组织的活动、与村民的关系等方面思考其职能和性质。 议学总结: 教师总结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职能包括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以案例中组织农产品种植产业为例,详细说明村民委员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组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具体职能。 对比介绍居民委员会,通过展示城市社区中居民委员会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图片,说明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职能与村民委员会类似,如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民主选举议学情境:展示 2025 年某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新闻报道,包括候选人介绍、选民登记、投票现场等画面。 教师活动:播放新闻报道,提问:从新闻中可以看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有哪些特点?这种选举方式对社区治理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观看新闻,思考问题,回答交流。 议学提示:关注选举的参与主体、选举程序等方面。 议学总结:教师总结民主选举的特点,如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农村采取村民直接选举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城市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强调民主选举保障了居民对基层自治组织领导人员的选择权,有利于选拔出更能代表居民利益、有能力为居民服务的人员,促进社区治理。 2.民主协商议学情境:给出 2025 年某村就修建村内道路问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协商的案例,包含会议记录、村民代表发言内容等。 教师活动:呈现案例,提问:在这个案例中,民主协商是如何开展的?为什么要进行民主协商?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分析讨论,分享观点。 议学提示:从协商的主体、协商的事项、协商的过程等角度思考。 议学总结:教师讲解民主协商的开展方式,在城乡基层,公共事务千头万绪,需众人商量着办。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层次展开,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以案例中修建村内道路协商为例,说明通过民主协商,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进基层社会和谐。 3.民主决策 议学情境:展示 2025 年某城市社区通过居民会议,决定社区活动中心建设方案的相关材料,包括活动中心建设的需求调研、多个建设方案介绍、居民会议讨论决策过程记录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问:结合材料,说明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是如何进行的?民主决策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活动:研读材料,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议学提示:关注决策的主体、依据、程序等。 议学总结:教师总结民主决策的过程,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强调民主决策使决策更符合居民利益,保障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决定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民主管理议学情境:给出 2025 年某村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管理村庄事务的案例,包括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实施情况介绍等。 教师活动:呈现案例,提问:村规民约在农村民主管理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实现基层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 学生活动:分析案例,思考回答问题。 议学提示:从村规民约对村民行为的规范、对村庄事务管理的影响等方面思考。 议学总结:教师讲解民主管理的要求,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以村规民约案例说明民主管理通过规范的制度和规则,让村民参与村庄日常事务管理,实现自我管理。 5.民主监督议学情境:展示 2025 年某社区居委会设立公开栏,公开社区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信息,接受居民监督的照片,以及居民对居委会工作进行评议的新闻报道。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提问: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民主监督的对象和方式有哪些?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照片和新闻,思考交流。 议学提示:注意监督的内容、实施监督的主体和方式。 议学总结:教师总结民主监督的对象是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方式包括对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进行公开,让居民或村民了解,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等。强调民主监督能防止基层自治组织以权谋私,减少管理工作失误,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基层治理的公正、透明。 知识点整合:1.基层群众自治(1)含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组织形式: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成立依据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性质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职能(任务)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成员产生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自治途径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2.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说明】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3.基层民主实践的形式与内容民主选举 ①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②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民主协商 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民主决策 ①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②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民主监督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拓展提升:(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回忆、回答问题,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课后练习1.“大小事落实到单元,心里话传递到支部”。莆田市某社区按照“党建引衣甚惠民”工程要求,在网格下设置单元、邀请在职或离退休党员、热心群众担任单元长。崔小兰,单元长就是楼栋长,一头连着社区党委,一头连着楼栋的每一户业主,负责采集信息,上传到“全市一张图”数字化平台,反馈业主诉求,帮助业主解难纾困。该社区的做法( )①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组织载体作用②丰富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畅通社区居民的民意诉求③健全了基层民主制度程序,确保人民的政治权利得以贯彻落实④发挥了科技在基层治理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详解】①④:“在网格下设置单元,邀请在职或离退休党员、热心群众担任单元长。在小区,单元长就是楼栋长,一头连着社区党委,一头连着楼栋的每一户业主,负责采集信息,上传到‘全市一张图’数字化平台,反馈业主诉求,帮助业主解难纾困”,体现了该社区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组织载体作用,发挥了科技在基层治理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社区治理,而且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仍然是居委会和村委会,没有涉及丰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社区治理,没有涉及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程序,并且“确保人民的政治权利得以贯彻落实”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故本题选B。2.辽宁某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建成市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将本市基础信息注入对应网格,网格人员可以通过管理端即时接收网格管理办指派流转的网格事件,平台开发出市民随手拍小程序,群众可以通过小程序随时随地反映服务诉求和问题线索,由平台进行智能分拨,由各级网格管理办对办理情况进行闭环管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上述做法旨在(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治理效能②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实现基层群众自治③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④整合基层网格体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详解】①③:材料中指出辽宁某市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智慧建设,将本市基础信息注入对应网格,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这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提升治理效能,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故①③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加强智慧平台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强调实现基层群众自治,故②不选。④:材料体现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无关,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六、教学反思及反馈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制度,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一些难点问题,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等,可进一步补充资料,进行深入讲解。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反馈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批改课后作业,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