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6.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体现数学抽象能力(重点)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含义,体现数学抽象能力(重点)3.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表示方法与性质,体现逻辑推理能力(重难点)4.了解伯努利试验,掌握两点分布,体现数学抽象能力(难点)新课导入在必修课程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大量的随机现象,知道运用试验的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的概率等来刻画随机现象的规律.思考一下:在奥运射击运动中,运动员射击一次,可能出现命中0环,命中1环,……,命中10环等结果,若用X来表示他一次射击所命中的环数,如何表示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进一步用数学语言来清楚地刻画每一个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新课学习但是,还有一些试验的 样本空间不是用数值而是用属性刻画的.例如,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观察其结果,其样本空间是{正面,反面},如果引入变量X,对应于试验的两个结果,将出现正面和反面时的X值分别规定为1和0,这样,样本点就和数值对应起来.随着试验结果的确定,X的取值也就确定了.了解一个随机现象的规律,是指了解这个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例如,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6个,其样本空间为{掷出点数i,i=1,2,…,6},可简记为{1,2,3,4,5,6}.新课学习随机变量的概念在随机试验中,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样本空间的每一个样本点都用一个确定的数值表示.在这个对应关系下,数值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像这种取值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的量称为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字母X,Y,ξ,η等表示.新课学习例1:已知在 10 件产品中有 2 件不合格品. 试验 : 从这 10 件产品中任取 3 件, 观察不合格品的件数.(1)写出该随机现象可能出现的结果;依题意知这 10 件产品中有 2 件不合格品, 8 件合格品.因此, 从10件产品中任取3件,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没有不合格品" "恰有1件不合格品""恰有2件不合格品".新课学习例1:已知在 10 件产品中有 2 件不合格品. 试验 : 从这 10 件产品中任取 3 件, 观察不合格品的件数.(2)试用随机变量来描述上述结果.令随机变量X表示取出的3件产品中的不合格品的件数,则X所有可能的取值为0,1,2,对应着任取3件产品所有可能的结果. 即{X=0}表示“没有不合格品”;{X=1}表示“恰有1件不合格品”;{X=2}表示“恰有2件不合格品”.新课学习对于随机试验我们引入了随机变量的概念,这样,了解随机试验的规律就转化为了解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以及随机变量取各个值的概率.了解了上述两点,我们就可以说了解了这个随机试验的规律.思考一下:如果用X表示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那么它的取值有什么?概率是什么?用X表示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则X是一个随机变量,它的可能取值为1,2,…,6,由于掷出各点数的概率相等,因而事件{X=i}(i=1,2,…,6)发生的概率为 ,新课学习思考一下:如果用X表示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那么它的取值有什么?概率是什么?记作P(X=i)= (i=1,2,…,6).将上式列成表.i 1 2 3 4 5 6P(X=i)新课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取值能够一一列举出来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列出.新课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的概念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取值为x1,x2,x3,…,xn,…,随机变量X取xi的概率为Pi(i=1,2,…,n,),记作P(X=xi)=pi(i=1,2,…,n,…). ①①式也可以列成表,如表:xi x1 x2 … xn …P(X=xi) p1 p2 … pn …上表或①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简称为X的分布列.新课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显然:(1)pi>0(i=1,2,…,n,…);(2)p1+p2+…+pn+…=1.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表或①式,称随机变量X服从这一分布列,记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完全描述了随机现象的规律:了解了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就了解了这个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及取各个值的概率.新课学习例3: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命中得1分,不中得0分.已知某运动员罚球命中的概率为0.7,求他罚球一次得分的分布列.用随机变量X表示每次罚球所得的分值.根据题意,X的可能取值为1,0,且取这两个值的分别为0.7,0.3,因此所求的分布列如表.X 1 0P 0.7 0.3新课学习伯努利试验的概念若在某个试验中,每次试验只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结果,可以分别称为“成功”和“失败”,每次“成功”的概率均为p,每次“失败”的概率均为1-p,则称这样的试验为伯努利试验.新课学习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表:X 1 0P p q其中0两点分布的概念举个例子:例3中的篮球运动员每次罚球所得的分服从p=0.7的两点分布两点分布不仅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概率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新课学习例4:连续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两次,用X表示掷出的点数之和,试求X的分布列.用我们用(i,j)表示抛掷的结果,其中i表示第一次掷出的点数,j表示第二次掷出的点数.共有36种结果,如表.1 2 3 4 5 61 (1,1) (1,2) (1,3) (1,4) (1,5) (1,6)2 (2,1) (2,2) (2,3) (2,4) (2,5) (2,6)3 (3,1) (3,2) (3,3) (3,4) (3,5) (3,6)4 (4,1) (4,2) (4,3) (4,4) (4,5) (4,6)5 (5,1) (5,2) (5,3) (5,4) (5,5) (5,6)6 (6,1) (6,2) (6,3) (6,4) (6,5) (6,6)第一次掷出的点数第二次掷出的点数新课学习例4:连续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两次,用X表示掷出的点数之和,试求X的分布列.这36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由上表得,X的可能取值为2,3,...,12;其中使X=2的有:(1,1),因此P(X=2)=使X=3的有:(1,2),(2,1),因此P(X=3)=同理可求得X取其他值的概率,因此可得X的分布列如表.xi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P(X=xi)验证:新课学习例5:一袋中装有6个完全相同的黑球,编号分别为1,2,3,4,5,6,现从中随机取出3个球,用X表示取出球的最大编号,求X的分布列.依题意知随机变量X的取值为3,4,5,6.从6个球中取出3个球,共有 种取法,且每一种取法都是等可能的.当X=3时,取出球的最大编号为3,另两个球从1,2号球中取得,取法:由古典概型计算概率的公式得当X=4时,取出球的最大编号为4,另两个球从1,2,3号球中取得,因此新课学习例5:一袋中装有6个完全相同的黑球,编号分别为1,2,3,4,5,6,现从中随机取出3个球,用X表示取出球的最大编号,求X的分布列.当X=5时,取出球的最大编号为5,另两个球从1,2,3,4号球中取得,因此当X=6时,取出球的最大编号为6,另两个球从1,2,3,4,5号球中取得,因此新课学习例5:一袋中装有6个完全相同的黑球,编号分别为1,2,3,4,5,6,现从中随机取出3个球,用X表示取出球的最大编号,求X的分布列.综上,可得X的分布列如表:X 3 4 5 6P新课学习例6: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i)= (i=1,2,3),求实数a的值.因为所以解得故实数a的值为课堂巩固C课堂巩固课堂巩固D课堂巩固课堂巩固B课堂巩固课堂巩固A课堂巩固课堂巩固D课堂巩固课堂巩固0.7课堂巩固课堂总结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2.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的概念3.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的性质4.伯努利试验的概念5.两点分布的概念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