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检测(课件 练习)(含解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综合检测(课件 练习)(含解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l过点(-3,0),且与直线y=2x-3垂直,则直线l的方程为(  )
A.y=-(x-3) B.y=-(x+3)
C.y=(x-3) D.y=(x+3)
2.双曲线-=1的焦距是(  )
A.2 B.8
C.4 D.4
3.设第一象限的点P(m,n)为抛物线y2=8x上一点,F为焦点,若|PF|=6,则n=(  )
A.4 B.4 C.2 D.32
4.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是棱AC的三等分点,且AC=3AE,F是棱B1C1的中点,若=a,=b,=c,则=(  )
A.a-b+c B.a+b+c
C.a-b+c D.a+b+c
5.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BC=CA=CC1,则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6.若点P为圆x2+y2=1上的一个动点,点A(-1,0),B(1,0)为两个定点,则|PA|+|PB|的最大值是(  )
A.2 B.2 C.4 D.4
7.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则直线EF到平面ACD1的距离为(  )
A. B. C. D.
8.设F1,F2同时为椭圆C1:+=1(a1>b1>0)与双曲线C2:-=1(a2>0,b2>0)的左、右焦点,设椭圆C1与双曲线C2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M,椭圆C1与双曲线C2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O为原点.若|F1F2|=4|MF2|,则e1e2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直线l1:x+ay-a=0和直线l2:ax-(2a-3)y-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2始终过定点(,) B.若l1∥l2,则a=1或a=-3
C.若l1⊥l2,则a=0或a=2 D.当a>0时,l1始终不过第三象限
10.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C的中点,则(  )
A.<,>=120° B.BD1⊥AC
C.BD1⊥EB1 D.∠BB1E=45°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F为抛物线y2=x的焦点,点A(x1,y1),B(x2,y2)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x轴的两侧,·=2,则(  )
A.x1x2=6 B.直线AB过点(2,0)
C.△ABO面积的最小值是2 D.△ABO与△AFO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3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2.已知点M(1,2)在直线l上的射影是H(-1,4),则直线l的方程为    .
13.如图,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1,∠APB=∠BPC=60°,∠APC=90°,若G为△ABC的重心,则PG长为    ,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4.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A为双曲线的左顶点,以F1F2为直径的圆交双曲线的某条渐近线于M,N两点,且满足∠MAN=12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点A(-2,0),B(2,0),动点M(x,y)满足直线AM与BM的斜率之积为,记点M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的方程,并说明C是什么曲线;
(2)若直线l:y=x-3和曲线C相交于E,F两点,求|EF|.
16.(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在三棱锥C-ABD中,AB⊥BD,BC⊥CD,且∠ADB=30°,BC=CD,E是AD的中点.
(1)若AB=CE,证明:平面ABD⊥平面BCD;
(2)若二面角A-BD-C的大小为30°,求平面ACD与平面BCD夹角的余弦值.
17.(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平面ADEF⊥平面ABCD.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四边形ABCD为梯形,且AD∥BC,△ABD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M为线段BD的中点,BC=3.
(1)求证:AF⊥BD;
(2)求直线MF与平面CDE所成角的正弦值;
(3)线段BD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直线CE∥平面AFN?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本小题满分17分)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且以两焦点为直径的圆的内接正方形面积为2.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y=kx+2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直线AD与BD的斜率之和kAD+kBD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点D坐标及该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本小题满分17分)中国结是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审美观念,广受中国人喜爱.它有着复杂奇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单纯的二维线条,其中的“八字结”对应着数学曲线中的伯努利双纽线.在xOy平面上,我们把与定点F1(-a,0),F2(a,0)(a>0)距离之积等于a2的动点的轨迹称为伯努利双纽线,F1,F2为该曲线的两个焦点.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曾将该曲线作为椭圆的一种类比开展研究.已知曲线C:(x2+y2)2=9(x2-y2)是一条伯努利双纽线.
(1)求曲线C的焦点F1,F2的坐标;
(2)试判断曲线C上是否存在两个不同的点A,B(异于坐标原点O),使得以AB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O.如果存在,求出A,B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模块综合检测
1.B 因为直线y=2x-3的斜率为2,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又直线l过点(-3,0),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x+3).
2.B 依题意知,a2=m2+12,b2=4-m2,所以c===4.所以焦距2c=8.
3.A 由题意可得,准线方程为x=-2,则|PF|=m+2=6,解得m=4.将P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得n2=8×4,解得n=±4,因为P点在第一象限,所以n=4.
4.D 取BC的中点D,连接AD,AF,DF(图略),则=+=++=a+b+c.因为==b,所以=-=a+b+c-b=a+b+c.
5.C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设BC=2,则B(0,2,0),A(2,0,0),M(1,1,2),N(1,0,2),所以=(1,-1,2),=(-1,0,2),设BM与AN所成角为θ,则cos θ===.
6.B ∵点P为圆x2+y2=1上的一个动点,且点A(-1,0),B(1,0)为两个定点,∴|PA|2+|PB|2=4,∵(|PA|+|PB|)2≤2(|PA|2+|PB|2)=8,∴|PA|+|PB|≤2,当且仅当|PA|=|PB|=时“=”成立,故|PA|+|PB|的最大值是2.
7.C 因为点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所以EF∥AC,所以直线EF到平面ACD1的距离等于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1(0,0,1),E(1,1,0),A(1,0,0),C(0,2,0),所以=(-1,2,0),=(-1,0,1).设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n=(a,b,c),则即所以令a=2,则n=(2,1,2).连接D1E,则=(1,1,-1),所以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为==,即直线EF到平面ACD1的距离为.故选C.
8.C 设|MF1|=m,|MF2|=n,|F1F2|=2c.如图,因为点M是双曲线和椭圆的交点,所以根据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知m+n=2a1,m-n=2a2,所以m=a1+a2,n=a1-a2.又因为|F1F2|=4|MF2|,所以2c=4(a1-a2),即-=,所以=+,所以e1=.因为椭圆离心率0<e1<1,所以>1,即<<1,所以e1e2==.令t=,<t<1,则e1e2==,在<t<1时单调递减,所以<e1e2<2.故选C.
9.ACD 将l2的方程变形为a(x-2y)+3y-1=0,由解得所以l2始终过定点(,),故A中说法正确;当a=1时,l1,l2重合,故B中说法错误;由1×a+a×(3-2a)=0得a=0或a=2,故C中说法正确;将l1的方程变形为y=-x+1,可得l1始终过点(0,1),当a>0时,斜率为负,所以l1始终不过第三象限,故D中说法正确.
10.ABC 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B(1,1,0),D1(0,0,1),A(1,0,0),C(0,1,0),E(,,0),B1(1,1,1),A1(1,0,1).=(-1,-1,1),=(-1,1,0).因为·=(-1)×(-1)+(-1)×1+1×0=0,所以⊥,所以BD1⊥AC,B正确;=(,,1).因为·=(-1)×+(-1)×+1×1=0,所以⊥,所以BD1⊥EB1,C正确;=(0,1,-1),=(-1,-1,0),cos<,>==-,所以<,>=120°,A正确;=(-,-,-1),=(0,0,-1),cos<,>==≠,D不正确.故A、B、C正确.
11.BCD 设直线AB:x=my+n.由消去x可得y2-my-n=0.∴y1y2=-n,∴x1x2==n2.∵·=2,∴n2-n=2,则n=2或n=-1.∵y1y2<0,∴n>0,∴n=2,x1x2=4,故A错误.直线AB:x=my+2恒过点(2,0),故B正确.设定点P(2,0),S△ABO=S△AOP+S△BOP=×2×|y1|+×2×|y2|=|y1-y2|=≥2,当且仅当y1=±时,取等号,故C正确.因为F(,0),所以S△ABO+S△AFO=|y1-y2|+·|y1|·=|y1-y2|+|y1|.不妨设y1>0,则S△ABO+S△AFO=y1-y2+y1=y1-y2=y1+≥2=3,当且仅当y1=时,取等号,故D正确.故选B、C、D.
12.x-y+5=0 解析:因为kMH==-1,所以直线l的斜率k=1,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4=x+1,即x-y+5=0.
13.  解析:由题意得∠ABC=90°,连接点P和线段AC的中点D,连接BD,如图,易知BD=PD=,则∠PDB=90°,又 G为△ABC的重心,∴GD=BD=,∴PG==.∵·=·=·-·=,∴cos<,>==,∴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4. 解析:不妨设M在第一象限,N在第三象限,易知A(-a,0),由已知条件知圆的方程为x2+y2=c2,由得M(a,b),N(-a,-b),∴=(2a,b),=(0,-b),又∠MAN=120°,∴cos<,>==-,∴4a2=3b2,∴4a2=3(c2-a2),∴7a2=3c2,∴=,即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5.解:(1)因为M(x,y),则直线AM,BM的斜率分别为kAM=,kBM=,
由已知得·=,
化简得-=1(x≠±2),
即曲线C的方程为-=1(x≠±2),曲线C是除去左、右顶点的双曲线.
(2)联立消去y,整理得x2-12x+22=0,Δ=122-4×22=56>0.
设E(x1,y1),F(x2,y2),则x1+x2=12,x1x2=22,
所以|EF|=|x1-x2|=·=×=×=4.
16.解:(1)证明:取BD的中点F,连接CF,EF.设AB=2,则CE=2.
在Rt△ABD中,∠ADB=30°,所以BD=2.
因为E,F分别是AD,BD的中点,
所以EF=1,EF∥AB,EF⊥BD.
在△BCD中,因为BC⊥CD,且F是BD的中点,
所以CF=BD=.
在△CEF中,可知EF2+CF2=CE2,所以EF⊥CF.
因为CF∩BD=F,CF,BD 平面BCD,
所以EF⊥平面BCD.
因为EF 平面ABD,所以平面ABD⊥平面BCD.
(2)由(1)知,EF⊥BD,
在△BCD中,因为BC⊥CD,BC=CD,且F是BD的中点,所以BD⊥CF,
故∠CFE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即∠CFE=30°.
以F为坐标原点,FE,FD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且以过点F与平面ABD垂直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AB=2,则B(0,-,0),D(0,,0),C(,0,),A(2,-,0),
所以=(0,2,0),=(,-,),=(-2,2,0).
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m=(x,y,z),
则即
令x=,得y=1,z=-1,所以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为m=(,1,-1).
设平面BCD的法向量为n=(a,b,c),
则即所以
令a=1,得c=-,所以平面BCD的一个法向量为n=(1,0,-),
所以|cos<m,n>|===.
故平面ACD与平面BCD夹角的余弦值为.
17.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所以AF⊥AD.
又因为平面ADEF⊥平面ABCD,且平面ADEF∩平面ABCD=AD,所以AF⊥平面ABCD,所以AF⊥BD.
(2)取AD的中点O,EF的中点K,连接OB,OK.
于是在△ABD中,OB⊥OD,在正方形ADEF中,OK⊥OD.又平面ADEF⊥平面ABCD,故OB⊥平面ADEF,进而OB⊥OK,即OB,OD,OK两两垂直.
分别以OB,OD,OK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所以B(,0,0),D(0,,0),C(,3,0),E(0,,1),M(,,0),F(0,-,1),
所以=(-,-,1),=(-,-,0),=(0,0,1).
设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x=-5,则y=,则n=(-5,,0).
设直线MF与平面CDE所成角为θ,
所以sin θ=|cos<,n>|==.
(3)存在.要使直线CE∥平面AFN,只需AN∥CD,
设=λ,λ∈[0,1],
则(xN-,yN,zN)=λ(-,,0),
所以xN=-λ,yN=λ,zN=0,
即N(-λ,λ,0),所以=(-λ,λ+,0).
又=(-,-,0),
由∥得=,解得λ=∈[0,1],
所以线段BD上存在点N,使得直线CE∥平面AFN,且=.
18.解:(1)由已知可得
解得a2=2,b2=c2=1,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y2=1.
(2)由得(1+2k2)x2+8kx+6=0,
由Δ=64k2-24(1+2k2)=16k2-24>0,
解得k<-或k>.
设A(x1,y1),B(x2,y2),则x1+x2=-,x1x2=,
设存在点D(0,m),
则kAD=,kBD=,
所以kAD+kBD=

=.
要使kAD+kBD为定值,只需2(2m-1)k的值与参数k无关,故2m-1=0,解得m=,
当m=时,kAD+kBD=0.
综上所述,存在点D,使得kAD+kBD为定值,且定值为0.
19.解:(1)法一 设焦点F1(-a,0),F2(a,0)(a>0),
曲线C:(x2+y2)2=9(x2-y2)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P(3,0),
由题意知|PF1||PF2|=(3+a)(3-a)=9-a2=a2,
于是a2=,a=,
因此F1,F2.
法二 设焦点F1(-a,0),F2(a,0)(a>0),
由题意知[(x+a)2+y2][(x-a)2+y2]=a4,
即[(x2+a2+y2)+2ax][(x2+a2+y2)-2ax]=a4,
整理得(x2+y2)2=2a2(x2-y2),于是a2=,a=.
因此F1,F2.
(2)假设曲线C上存在两点A,B,使得以AB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O,即OA⊥OB,
由题意知直线OA,OB斜率均存在,
不妨设直线OA的方程为y=k1x,直线OB的方程为y=k2x,
将直线OA的方程与曲线C联立,得(1+)2x4=9x2(1-),
即x2=>0.
解得-1<k1<1,同理-1<k2<1,
因此k1k2=-1不可能成立,于是假设不成立,即曲线C上不存在两点A,B,使得以AB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O.
3 / 3(共47张PPT)
课件使用说明
本课件使用Office2016制作,请使用相应软件打开并使用。
本课件文本框内容可编辑,单击文本框即可进行修改和编辑。
本课件理科公式均采用微软公式制作,如果您是Office2007或WPS 2021年4月份以前的版本会出现包含公式及数字无法编辑的情况,请您升级软件享受更优质体验。
如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公式不显示或者乱码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您的电脑缺少字体,请登录网站http://c.nxw.so/f下载。
由于WPS软件原因,少量电脑可能存在理科公式无动画的问题,请您安装Office2016或以上版本即可解决该问题,登录网站http://c.nxw.so/2016下载。
关于一键升级Office版本及其他课件使用方面的问题,请点击“常见问题”,或致电0537-7311096。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直线 l 过点(-3,0),且与直线 y =2 x -3垂直,则直线 l 的方程
为(  )
解析:  因为直线 y =2 x -3的斜率为2,所以直线 l 的斜率为- .
又直线 l 过点(-3,0),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y =- ( x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 双曲线 - =1的焦距是(  )
B. 8
C. 4
解析:B 依题意知, a2= m2+12, b2=4- m2,所以 c =
= =4.所以焦距2 c =8.
3. 设第一象限的点 P ( m , n )为抛物线 y2=8 x 上一点, F 为焦点,
若| PF |=6,则 n =(  )
B. 4
D. 32
解析:  由题意可得,准线方程为 x =-2,则| PF |= m +2=
6,解得 m =4.将 P 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n2=8×4,解得 n =±4
,因为 P 点在第一象限,所以 n =4 .
4. 在三棱柱 ABC - A1 B1 C1中, E 是棱 AC 的三等分点,且 AC =3 AE ,
F 是棱 B1 C1的中点,若 = a , = b , = c ,则 =( )
解析:  取 BC 的中点 D ,连接 AD , AF , DF (图略),则
= + = + + = a + b + c .因为 = =
b ,所以 = - = a + b + c - b = a + b + c .
5. 直三棱柱 ABC - A1 B1 C1中,∠ BCA =90°, M , N 分别是 A1 B1, A1
C1的中点, BC = CA = CC1,则 BM 与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
设 BC =2,则 B (0,2,0), A (2,0,0), M
(1,1,2), N (1,0,2),所以 =(1,-
1,2), =(-1,0,2),设 BM 与 AN 所成角
为θ,则 cos θ= = = .
6. 若点 P 为圆 x2+ y2=1上的一个动点,点 A (-1,0), B (1,0)
为两个定点,则| PA |+| PB |的最大值是(  )
A. 2
C. 4
解析:  ∵点 P 为圆 x2+ y2=1上的一个动点,且点 A (-1,
0), B (1,0)为两个定点,∴| PA |2+| PB |2=4,∵(|
PA |+| PB |)2≤2(| PA |2+| PB |2)=8,∴| PA |+|
PB |≤2 ,当且仅当| PA |=| PB |= 时“=”成立,
故| PA |+| PB |的最大值是2 .
7. 如图,在长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AD = AA1=1, AB =2,点
E , F 分别是棱 AB , BC 的中点,则直线 EF 到平面 ACD1的距离为
(  )
解析:  因为点 E , F 分别是棱 AB , BC 的中点,所以 EF ∥
AC ,所以直线 EF 到平面 ACD1的距离等于点 E 到平面 ACD1的距离.
以 D 为坐标原点, DA , DC , DD1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D1(0,0,1), E (1,1,0), A (1,
0,0), C (0,2,0),所以 =(-1,
2,0), =(-1,0,1).设平面 ACD1
的法向量为 n =( a , b , c ),则 令 a =2,则 n =(2,1,2).连接 D1 E ,则 =(1,1,-1),所以点 E 到平面 ACD1的距离为 = = ,即直线 EF 到平面 ACD1的距离为 .故选C.
8. 设 F1, F2同时为椭圆 C1: + =1( a1> b1>0)与双曲线 C2:
- =1( a2>0, b2>0)的左、右焦点,设椭圆 C1与双曲线 C2
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 M ,椭圆 C1与双曲线 C2的离心率分别为 e1,
e2, O 为原点.若| F1 F2|=4| MF2|,则 e1 e2的取值范围是
(  )
解析:  设| MF1|= m ,| MF2|= n ,| F1
F2|=2 c .如图,因为点 M 是双曲线和椭圆的交点,
所以根据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知 m + n =2 a1, m
- n =2 a2,所以 m = a1+ a2, n = a1- a2.又因为|
F1 F2|=4| MF2|,所以2 c =4( a1- a2),即 - = = + ,所以 e1= .因为椭圆离心率0< e1<1,所以 >1,即 < <1,所以 e1 e2= = .令 t = < t <1,则 e1 e2= = < t <1时单调递减,所以 < e1 e2<2.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
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已知直线 l1: x + ay - a =0和直线 l2: ax -(2 a -3) y -1=0,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若 l1∥ l2,则 a =1或 a =-3
C. 若 l1⊥ l2,则 a =0或 a =2
D. 当 a >0时, l1始终不过第三象限
解析:  将 l2的方程变形为 a ( x -2 y )+3 y -1=0,由
所以 l2始终过定点( ),故A中
说法正确;当 a =1时, l1, l2重合,故B中说法错误;由1× a + a ×
(3-2 a )=0得 a =0或 a =2,故C中说法正确;将 l1的方程变形为
y =- x +1,可得 l1始终过点(0,1),当 a >0时,斜率为负,
所以 l1始终不过第三象限,故D中说法正确.
10.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E 为 AC 的中点,则
(  )
B. BD1⊥ AC
C. BD1⊥ EB1 D. ∠ BB1 E =45°
解析:  以 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DA ,
DC , DD1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
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 - 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则 B (1,1,0), D1(0,0,1), A (1,
0,0), C (0,1,0), E ( ,0), B1
(1,1,1), A1(1,0,1).
=(-1,-1,1), =(-1,1,0).因为
· =(-1)×(-1)+(-1)×1+1×0=0,
所以 ⊥ ,所以 BD1⊥ AC ,B正确; =
( ,1).因为 · =(-1)× +(-1)
× +1×1=0,所以 ⊥ ,所以 BD1⊥ EB1,C正确; =(0,1,-1), =(-1,-1,0), cos < >= =- ,所以< >=120°,A正确;
=(- ,- ,-1), =(0,0,-1),
cos < >= = ≠ ,D不正确.
故A、B、C正确.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 F 为抛物线 y2= x 的焦点,点 A
( x1, y1), B ( x2, y2)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 x 轴的两侧,
· =2,则(  )
A. x1 x2=6
B. 直线 AB 过点(2,0)
D. △ ABO 与△ AFO 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3
解析:  设直线 AB : x = my + n .由消去 x 可得
y2- my - n =0.∴ y1 y2=- n ,∴ x1 x2= = n2.∵ · =2,
∴ n2- n =2,则 n =2或 n =-1.∵ y1 y2<0,∴ n >0,∴ n =2, x1
x2=4,故A错误.直线 AB : x = my +2恒过点(2,0),故B正确.
设定点 P (2,0), S△ ABO = S△ AOP + S△ BOP = ×2×| y1|+
×2×| y2|=| y1- y2|= ≥2 ,当且仅当 y1=±
时,取等号,故C正确.因为 F ( ,0),所以 S△ ABO + S△ AFO =|
y1- y2|+ ·| y1|· =| y1- y2|+ | y1|.不妨设 y1>0,则 S△
ABO + S△ AFO = y1- y2+ y1= y1- y2= y1+ ≥2 =3,
当且仅当 y1= 时,取等号,故D正确.故选B、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
线上)
12. 已知点 M (1,2)在直线 l 上的射影是 H (-1,4),则直线 l 的
方程为 .
解析:因为 kMH = =-1,所以直线 l 的斜率 k =1,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y -4= x +1,即 x - y +5=0.
x - y +5=0 
13. 如图, P 为△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PA = PB = PC =1,∠ APB =
∠ BPC =60°,∠ APC =90°,若 G 为△ ABC 的重心,则 PG 长
为    ,异面直线 PA 与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解析:由题意得∠ ABC =90°,连接点 P 和线段 AC
的中点 D ,连接 BD ,如图,易知 BD = PD = ,
则∠ PDB =90°,又 G 为△ ABC 的重心,∴ GD =
BD = ,∴ PG = = .
∵ · = · = · - · = ,∴ cos < >= = ,∴异面直线 PA 与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4. 设 F1, F2分别为双曲线 - =1( a >0, b >0)的左、右焦
点, A 为双曲线的左顶点,以 F1 F2为直径的圆交双曲线的某条渐
近线于 M , N 两点,且满足∠ MAN =12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为 .
 
解析:不妨设 M 在第一象限, N 在第三象限,易知 A (- a ,
0),由已知条件知圆的方程为 x2+ y2= c2,由得 M
( a , b ), N (- a ,- b ),∴ =(2 a , b ), =
(0,- b ),又∠ MAN =120°,∴ cos < >=
=- ,∴4 a2=3 b2,∴4 a2=3( c2- a2),∴7 a2=3
c2,∴ =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
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点 A (-2,0), B (2,0),动点 M
( x , y )满足直线 AM 与 BM 的斜率之积为 ,记点 M 的轨迹为曲
线 C .
(1)求 C 的方程,并说明 C 是什么曲线;
解: 因为 M ( x , y ),则直线 AM , BM 的斜率分别
为 kAM = , kBM = ,
由已知得 · = ,
化简得 - =1( x ≠±2),
即曲线 C 的方程为 - =1( x ≠±2),曲线 C 是除去
左、右顶点的双曲线.
(2)若直线 l : y = x -3和曲线 C 相交于 E , F 两点,求| EF |.
解: 联立消去 y ,整理得 x2-12 x +22=
0,Δ=122-4×22=56>0.
设 E ( x1, y1), F ( x2, y2),则 x1+ x2=12, x1 x2=22,
所以| EF |= | x1- x2|=
· = ×
= × =4 .
16. (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在三棱锥 C - ABD 中, AB ⊥ BD , BC
⊥ CD ,且∠ ADB =30°, BC = CD , E 是 AD 的中点.
(1)若 AB = CE ,证明:平面 ABD ⊥平面 BCD ;
解: 证明:取 BD 的中点 F ,连接
CF , EF . 设 AB =2,则 CE =2.
在Rt△ ABD 中,∠ ADB =30°,所以 BD
=2 .
因为 E , F 分别是 AD , BD 的中点,
所以 EF =1, EF ∥ AB , EF ⊥ BD .
在△ BCD 中,因为 BC ⊥ CD ,且 F 是 BD 的中点,
所以 CF = BD = .
在△ CEF 中,可知 EF2+ CF2= CE2,所以 EF ⊥ CF .
因为 CF ∩ BD = F , CF , BD 平面 BCD ,
所以 EF ⊥平面 BCD .
因为 EF 平面 ABD ,所以平面 ABD ⊥平面 BCD .
(2)若二面角 A - BD - C 的大小为30°,求平面 ACD 与平面 BCD 夹
角的余弦值.
解: 由(1)知, EF ⊥ BD ,
在△ BCD 中,因为 BC ⊥ CD , BC =
CD ,且 F 是 BD 的中点,所以 BD ⊥ CF ,
故∠ CFE 是二面角 A - BD - C 的平面角,
即∠ CFE =30°.
以 F 为坐标原点, FE , FD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且以过点 F 与平面 ABD 垂直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
设 AB =2,则 B (0,- ,0), D (0, ,0), C ( ,0, ), A (2,- ,0),所以 =(0,2 ,0), =( ,- ), =(-2,2 ,0).
设平面 ACD 的法向量为 m =( x , y , z ),

令 x = ,得 y =1, z =-1,所以平面
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 ,1,-1).
设平面 BCD 的法向量为 n =( a , b , c ),

所以
令 a =1,得 c =- ,所以平面 BCD 的
一个法向量为 n =(1,0,- ),
所以| cos < m , n >|= = = .
故平面 ACD 与平面 BCD 夹角的余弦值为 .
17. (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平面 ADEF ⊥
平面 ABCD . 四边形 ADEF 为正方形,四边形 ABCD 为梯形,且 AD
∥ BC ,△ AB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M 为线段 BD 的中点,
BC =3.
(1)求证: AF ⊥ BD ;
解: 证明:因为四边形 ADEF 为正
方形,所以 AF ⊥ AD .
又因为平面 ADEF ⊥平面 ABCD ,且平
面 ADEF ∩平面 ABCD = AD ,所以 AF
⊥平面 ABCD ,所以 AF ⊥ BD .
(2)求直线 MF 与平面 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取 AD 的中点 O , EF 的中点
K ,连接 OB , OK .
于是在△ ABD 中, OB ⊥ OD ,在正方形
ADEF 中, OK ⊥ OD . 又平面 ADEF ⊥平
面 ABCD ,故 OB ⊥平面 ADEF ,进而
OB ⊥ OK ,即 OB , OD , OK 两两垂直.
分别以 OB , OD , OK 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所以 B ( ,0,0), D (0, ,0), C ( ,3,0), E (0, ,1), M ( ,0), F (0,- ,1),
所以 =(- ,- ,1), =(- ,- ,0), =(0,0,1).
设平面 CDE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 y , z ),

令 x =-5,则 y = ,则 n =(-5, ,0).
设直线 MF 与平面 CDE 所成角为θ,
所以 sin θ=| cos < , n >|= = .
(3)线段 BD 上是否存在点 N ,使得直线 CE ∥平面 AFN ?若存
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存在.要使直线 CE ∥平面
AFN ,只需 AN ∥ CD ,
设 =λ ,λ∈[0,1],
则( xN - , yN , zN )=λ(- ,0),
所以 xN = - λ, yN = λ, zN =0,
即 N ( - λ, λ,0),所以 =( - λ, λ+
,0).
又 =(- ,- ,0),
由 ∥ = ,解得λ= ∈[0,1],
所以线段 BD 上存在点 N ,使得直线 CE ∥平面 AFN ,且 = .
18. (本小题满分17分)已知椭圆 C : + =1( a > b >0)的离心
率为 ,且以两焦点为直径的圆的内接正方形面积为2.
(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解: 由已知可得
解得 a2=2, b2= c2=1,
所以椭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 y2=1.
(2)若直线 l : y = kx +2与椭圆 C 相交于 A , B 两点,在 y
轴上是否存在点 D ,使直线 AD 与 BD 的斜率之和 kAD +
kBD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点 D 坐标及该定值;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解: 由得(1+2 k2) x2+8 kx +6=0,
由Δ=64 k2-24(1+2 k2)=16 k2-24>0,
解得 k <- 或 k > .
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x1+ x2=- , x1 x2= ,
设存在点 D (0, m ),
则 kAD = , kBD = ,
所以 kAD + kBD =

= .
要使 kAD + kBD 为定值,只需2(2 m -1) k 的值与参数 k 无
关,故2 m -1=0,解得 m = ,当 m = 时, kAD + kBD =0.
综上所述,存在点 D ,使得 kAD + kBD 为定值,且定值为0.
19. (本小题满分17分)中国结是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因其外观对
称精致,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审美观念,广受中国人喜爱.它有着
复杂奇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单纯的二维线条,其中的“八字
结”对应着数学曲线中的伯努利双纽线.在 xOy 平面上,我们把与
定点 F1(- a ,0), F2( a ,0)( a >0)距离之积等于 a2的动
点的轨迹称为伯努利双纽线, F1, F2为该曲线的两个焦点.数学家
雅各布·伯努利曾将该曲线作为椭圆的一种类比开展研究.已知曲线
C :( x2+ y2)2=9( x2- y2)是一条伯努利双纽线.
(1)求曲线 C 的焦点 F1, F2的坐标;
(2)试判断曲线 C 上是否存在两个不同的点 A , B (异于坐标原
点 O ),使得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 O . 如果存在,求
出 A , B 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法一 设焦点 F1(- a ,0), F2( a ,0)( a >0),
曲线 C :( x2+ y2)2=9( x2- y2)与 x 轴正半轴交于点 P
(3,0),
由题意知| PF1|| PF2|=(3+ a )(3- a )=9- a2=a2,
于是 a2= , a = ,因此 F1 , F2 .
法二 设焦点 F1(- a ,0), F2( a ,0)( a >0),
由题意知[( x + a )2+ y2][( x - a )2+ y2]= a4,
即[( x2+ a2+ y2)+2 ax ][( x2+ a2+ y2)-2 ax ]= a4,
整理得( x2+ y2)2=2 a2( x2- y2),于是 a2= , a = .
因此 F1 , F2 .
(2)假设曲线 C 上存在两点 A , B ,使得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 O ,即 OA ⊥ OB ,
由题意知直线 OA , OB 斜率均存在,
不妨设直线 OA 的方程为 y = k1 x ,直线 OB 的方程为 y = k2 x ,
将直线 OA 的方程与曲线 C 联立,得(1+ )2 x4=9 x2(1- ),
即 x2= >0.
解得-1< k1<1,同理-1< k2<1,
因此 k1 k2=-1不可能成立,于是假设不成立,即曲线 C 上不存在两点
A , B ,使得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 O .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